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28

第28章 商贸·城建·旅游(4)

第一个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暂行办法

2010年6月7日,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石嘴山市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暂行办法》,鼓励农民向市民转变。《暂行办法》规定,在该市取消农业户和非农业户性质划分,统一按居住地登记为“石嘴山市居民户口”。大中专毕业生已在本市就业且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有固定住所的,可登记为常住人口。在城镇务工和自主创业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持有城镇房产证或户口簿的本市农村居民,其子女按规定在就近城镇学校就读,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在城镇落户且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农村居民,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城镇低保。对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处于无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可办理失业登记,可免费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等,在公益岗位安置就业时,享受与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同等的待遇。个体工商户自登记注册起3年内,享受奖励扶持待遇。对初中、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全部纳入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培训期间自己只承担基本生活费。在市区购商品房,免收住房所有权登记费或二手房交易转让费。凡在城镇首次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的,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返还房屋交易契税、印花税。放弃宅基地的农村居民,符合保障条件的,可享受住房保障政策。进城落户农村居民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和相应补偿及国家有关惠农政策,3年内可以按农村居民生育政策申请再生育。

第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

2010年6月9日,中共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印发第一个《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石嘴山市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年均增长1.5%左右,转移农民6万人。其中:大武口区人口城镇化率稳中有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惠农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转移农民8300人;平罗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转移农民5万人。到2020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转移农民12万人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基本构建起新型城镇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市“三城三镇”发展目标定位:大武口区:按照行政商贸、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三大功能区布局,着力打造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惠农区:依托区位优势、工业优势和陆港优势,着力打造宁夏北部桥头堡和陆港经济区;平罗县:充分利用沙湖和田园风光等优势,着力打造“西部百强县、塞上小江南”品牌;星海镇:着力打造“文化之窗、塞上水镇”品牌;红果子镇:着力打造“魅力红果、宜居宝地”品牌;陶乐镇:着力打造“休闲陶乐、滨河名镇”品牌。科学构筑城镇发展空间布局。根据石嘴山市现有城镇资源和未来农村人口转移趋向,以大武口为核心,以滨河大道、109国道、110国道沿线为依托,整合城乡资源,优化城镇布局,着力构建“3366”城镇发展格局。即:规划建设大武口1个区域中心城市和惠农区、平罗县2个区域副中心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分别达到50万人、20万人和20万人;规划建设星海镇、红果子镇、陶乐镇3个中心城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2万人以上;规划建设姚伏、黄渠桥、灵沙、崇岗、礼和、燕子墩6个重点城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万人;规划建设60个农村大社区,人口规模达到1000人~3000人。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第一次跻身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初选入围名单

2010年6月23日,《石嘴山日报》报道:石嘴山市第一次跻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初选入围城市名单。中国城市国际协会发布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初选入围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青岛、大连、西安、成都等159个城市。宁夏初选入围的除石嘴山市外还有银川市。

西北地区第一座使用光电一体化技术的建筑

2010年12月29日,西北地区第一座使用光电一体化技术的建筑——石嘴山市惠农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全国当时共有8家光电一体化技术的建筑。惠农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概算总投资1.4亿元,其中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03千瓦、投资2800万元,投入使用后,年可发电105万度,年可节约标煤408吨。

第一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2008年,石嘴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之一。市委、政府把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作为助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契机,按照“全国有亮点、西部有位置、宁夏勇争先”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抓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万户,与2008年相比,年均递增19.8%,新增就业人员8.2万人,占城市劳动力总人数的39.7%。

第一次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2007年11月21日,自治区经委接国家发改委通知,石嘴山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4年以来,全市建立了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组织机构,选择确定了51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石嘴山市工业园区等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采取了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办法,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副产品及废物综合利用率。统计显示,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43.8%,烟尘削减39.4%。全市“三废”利用产值突破2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区第1位。2006年,自治区政府将石嘴山市确定为全区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以来,石嘴山市以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目标,依托石嘴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了新材料等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引进了4500吨多晶硅、1万吨海绵钛、3万吨L-乳酸等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经过积极争取,宁夏宝马公司密闭电石炉炉气及焦炉气发电项目、国能建材公司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2007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第二批国债备选项目,另有5个项目被列入2008年国家节能备选项目。

第一座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

2010年3月21日,石嘴山市第一个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大武口区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及周边地域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在星海湖畔举行,这座沉寂了近40年的矸石山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及周边地域开发项目位于大武口区东面,临近星海湖,其中煤矸石山占地面积30公顷,是大武口洗煤厂自建厂投产以来煤矸石堆放所形成的。由于煤矸石风化、自燃等原因,大武口区的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框架逐步拉大,煤矸石山的存在与周边地区的环境极不和谐,严重影响了石嘴山市的城市形象。为了彻底改变大武口区的生态建设和城市卫生环境,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依山就势,对矸石山进行综合整治,利用矸石山打造生态景观。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及周边地域开发项目由香港金脉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城实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一期开发20万平方米,项目设计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依山势而建的景观平台可俯瞰星海湖宜人景色。通过对煤矸石山改造和合理再利用,变废为宝,力求将煤矸石山及整个项目打造成一个“美观、舒适、安逸、和谐”的依山傍水的山水小镇。

石嘴山第一个结束饮用苦井水和黄河水的市区

2010年6月2日,随着石嘴山市第五水厂水源地正式出水,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群众彻底结束了长期饮用苦井水和黄河水的历史,喝上更加优质、安全的饮用水。惠农区城市用水多年来由市黄河水厂提供,传输距离长、水质较差,而且受黄河取水总量的限制较大。2009年11月,在惠农区党委、政府和星瀚市政产业(集团)的大力配合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矿局在柳条沟内先后开展了石嘴山市第五水厂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勘察、测井、工程测量等野外施工任务,为惠农区探明了日开采5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并顺利完成了抽水试验。2010年1月,石嘴山市发改委批准《石嘴山市第五水厂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工程概算总投资9108.71万元,新建水源井12座及深井泵房,水源地联络管11.16公里;新建输水管线22.13公里;新建配水管网2.6公里。同时,还将新建4000立方米清水池2座及加氯间、综合楼、自用水泵房、车库仓库及机修间、门卫等设施。石嘴山市第五水厂的建设是全市民生工程重要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这项工程,还可以腾出黄河水,按工业用水标准进行净化,减少净化成本,降低企业的用水成本,也为更多的招商项目落地提供用水保障。

宁夏第一例拆迁补偿问题信访听证会

2009年3月10日,石嘴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多功能厅座无虚席,正在这里举行的是宁夏首例关于拆迁补偿问题信访听证会,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次听证的苗福俊一家由于拆迁补偿问题而上访的问题已有3年之久。2006年,市政府决定由石嘴山市静安房产公司在光明中学南侧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主要解决2006年至2007年公益事业建设被拆迁户的安置问题。苗福俊房屋在此项目拆迁范围内。2006年8月14日,市政府依法收回苗福俊等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用地。拆迁时,市静安房产公司委托宁夏正联土地房产评估事务所对苗福俊家房产进行了评估,评估价为68.2864万元。在苗福俊没有履行主动搬迁义务的情况下,经市房产管理局申请,市政府下发了拆迁决定。在市房产管理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下达后,苗福俊不服,于2007年5月21日向自治区建设厅提起行政复议,自治区建设厅受理该行政复议后,于2007年7月10日依法作出维持石房(2007)房裁字第27号《房屋拆迁裁决书》的具体行政行为。2007年8月7日,市政府责成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司法局、大武口区等部门对苗福俊的房屋依法实施了强制拆迁。房屋被强拆后,苗庆华不服市政府限期履行搬迁义务决定,苗庆华(苗福俊之子)等人开始上访,并向自治区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自治区政府于2008年1月4日作出了“维持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作出的限期拆迁决定”。此后苗庆华又起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作出的限期拆迁决定”。后苗庆华又上诉到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10月27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在苗庆华上访期间,市政府先后30余次召开协调会协商解决,但由于苗福俊要求补偿359余万元,而都未成协议。此后,苗庆华一直上访不止。

在听证会进行了陈述、质证、评议等一系列程序后,听证会发表了听证意见,最后经过合议决定,请一家由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国内评估公司,对苗福俊房产评估报告进行复核,按照复核最终结果处理。对这一合议,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愿意接受。利用听证会的形式,解决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是政府在信访制度上的创新和尝试。

在全国率先开展二手房价格认定工作

2012年,石嘴山市价格认证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和规范建设两条主线,突出服务司法、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接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委托,率先在全国开展二手房价格认定工作。截至11月,已对30套有价格争议的二手房进行了价格认定,涉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认证金额1190万元。委托单位对所有的价格认定均无异议。

宁夏第一个运用新型墙材建设的农民新居

2012年,石嘴山市将钢筋网架混凝土及复合减力墙结构等新技术全部引进并运用于全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在平罗县头闸镇昌润新村新建了100套新型墙材农民新居。这也是自治区第一个运用新型墙材建设的农民新居。这些采用新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仅房屋质量和抗震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居住更加适宜。由于房屋的保温性能十分突出,冬暖夏凉,可大大减少采暖费用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