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要上北大
5480000000029

第29章 飘在未名湖畔的清香(2)

三是我有一颗平常心。这是我在高考中获胜的最大筹码。在我心目中,高考也仅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而我们十几年学习生涯中经历过的考试不计其数;高考的那两天,也仅只是365天中短暂的瞬间,我们生命中曾无数次坦然迎接太阳的升起和目送夕阳的下落,那两天也不会例外。我的有些同学曾在考前性情大变,非常敏感,最后成了一个谁也不敢招惹的“小刺猬”,一直生活在真空中。事实证明过度地紧张会导致最终的精神崩溃。我在高考前夕仍然保持常规作息时间,并没有为考试改变过什么。我一般晚上11点左右就寝,早上7点起床,但中午没有午睡的习惯,因此经常选择中午时间集中做一些记忆工作。对高考期间中午该不该睡觉问题似乎有很大争议,其实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平常是怎么做的,考试时也怎么做,不要刻意改变生活习惯。这一点我的父母配合得很好,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考前家庭氛围。每天放学回家后,很少听到父母提及高考的事情,甚至在后来连我模拟考试成绩也不再问了,只是关心一些诸如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晚上睡得好不好的问题,让我在家感觉到一种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温馨感觉。去看考场以及考试都是我一个人去的,家里人没有送考,因为我平时自己的事情都是独立完成的,所以全家人都认为没有为高考改变什么的必要。考试第一天天气很好,我走在去往考场的路上,唱着我平时最喜欢的歌,穿过由众多家长在门前聚集成的重峦叠障,满怀信心与期待走进了考场,我愉快地想,十几年的努力该是有一个结果的时候了。

高考各科复习经验总结

文科综合作为“3+X”考试改革的重要产物,可以集中反映一名文科考生的综合素质。但因为史地政三科结合,知识量大,内容繁杂,千头万绪,又成为考生最为头痛的一门课程。我对文综考试投入了很大精力,加之方法得当,最后取得了267分的总成绩。在考前我制订了三步走计划:

从3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是理清脉络,知识点清晰,因此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课本上。背书是一项考验耐力的工作,其中难免枯燥乏味,但重要的是坚持。第一轮复习讲究的是覆盖面广,因此只要是出现在课本上的内容,哪怕是课文注释或是插图中的知识点都尽量不要遗漏。不求把所有细节都记清楚,但至少要全方位浏览之后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总体印象。背书切忌零敲碎打,各个击破,而应当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总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最后把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串,编织成网。因此同学们不妨尝试把每本书的目录及各章节的标题记下来,答题时回忆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编排,避免遗漏知识点。我在高考之前,系统浏览课本工作总共做了三次,但比较集中且细致的操作是在3月完成的。

进入4月,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模拟试题上。当时各学校都很流行的38套模拟试题几乎人手一册,但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利用,如何从同一套试题中获得比别人更大的启发。我认为冲刺阶段的模拟试题,不应对某个题目,某一细节方面的知识点过于纠缠。高中三年的学习进入到最后阶段,几乎已经完整覆盖了高考要求的所有知识点,这时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出题人所站的角度以及答案设置的规律。我个人有个独特感受,做一套文综题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对标准答案的分析。以政治题为例,从答案结构来讲,总是开头先引用有关原理加以总述,亮明观点,继之结合题干简单分析,最后一步需要加以引申,或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认为如何去做;或是上升高度——引一些领导人或重要决议与文件对相关问题的经典阐述。这最后一步往往已经脱离教科书,纯粹反映一名考生的自身素质,其实主观题目中分数档次的拉开也主要在于这关键的一步。注重结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答题的语言和词句的推敲。特别是政治题,相同的观点用不同方式表达得分效果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术语来答题,而且尽量端起一种答政治题的架子,什么是架子?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熏陶一年之后答起政治题来就会分外有“语感”(这里我引用一个英语学习中的常用词汇,其实各科学习方法都有交汇点)。现在评卷鼓励创新,创新需要建立在遵循相关答题规律基础上,这也是研究答案设置的意义所在。

进入5月,我开始集中进行时事的复习。当前的文科考试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其实考查的范围仍然不会超出课本。这就提示我们学习中应注意应用书上的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时政的测试可深可浅,分寸需要靠自己把握。比如今年的复习中我的一个失误就是对时政把握过细过深,完全脱离了课本。像欧元流通事件,我从报纸上摘录了大量相关的深入的专家分析,背得津津有味,结果却忽视了经济学上的货币资本及地理上欧洲部分的基本知识点的复习,虽然下了工夫,考试的效果并不好。扩充课本外的知识确实很有必要,但积累应该放在平时,高考前的冲刺阶段时间宝贵,要尽量保证效率及实用性。所以时政的学习一定要把握好深浅。

下面浅谈数学的应试准备。一向是我优势学科的数学在高考中反而拉了后腿,只有131分。考后我曾深入总结分析过教训:原因就是考前几个星期时我已经放弃了做题,而是集中做了些文科记忆工作,结果得不偿失,追悔莫及。数学其实更像一门技能,需要时时加以训练,才不至于“手生”。以计算能力为例,放置几天不去做题的话,再一接触就会出现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同时下降的情况,需要重新去适应和训练。而且相当一段时间不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大脑反应灵活性也会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此,数学是放不下的,考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要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试题演练。

关于英语,更多的工夫应该下在平时,但考前的准备工作也有方法可言。比如应对作文,100字的小文章最多也就十几句话,因此不妨在考前就设计好一些句型,考试时套用进去,让自己的文章富于一些变化。比如我在考前就设计好了要使用一个强调句型、一个定语从句、一个倒装句等等,做到10个小句子每个都不重复,综合反应了整个高中的学习成果。再加上一些独特的表达法,几个很地道的短语或词组,一篇小文章就比较充实了。下次考试前同学们不妨一试。

说到语文,浩如烟海,无边无际,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可循。这里想强调的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作文一定要从战略上加以重视。高考时语文写作我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过度保守,没有创新与发挥。原本想保住一个四平八稳的分数,结果希望落空了,得分连中等水平都不及。我这里所谓要创新,并不是鼓励同学们去冒险,尝试“赤兔之死”一类的奇文,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相当水平的文学素养,这种情况下的大胆尝试难免弄巧成拙,在高考中并不可取。我所谓的创新,是指思维的开阔,去陈言,发新声,多角度思考。这就对我们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建议大家空闲的时候可以读一读余秋雨关于议论方面的《霜冷长河》一书,感受一下什么是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文学层面上的修辞与表达,更要培养一种深入分析宏观考察的思维方法。一篇文章具有了思想上的高度与新意,才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特别对于偏重于能力考查的“3+X”考试。

以上我浅谈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借鉴使用它们。更多的方法需要你们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和体会,毕竟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结束语

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北大人。高中,只是一段旅程:“当一个人有了冲天的志愿时,是不会甘愿爬行的”。走过的岁月已恍然远去,眼前是更加多彩、更富于挑战的新生活,我愿做百花园中的一朵白玫瑰,散发着淡淡的香,傲然伸展在未名湖畔,去继续我未来的梦想……

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