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5492100000010

第10章 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 军事家(9)

盟军在采取欺骗行动的同时,秘密地做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一切准备工作。6月6日,盟军突然在诺曼底登陆,德军毫无准备,此时,德军元帅隆美尔还在德国为其妻子过生日。当隆美尔从德国返回法国前线,急电求援调兵时,已经太迟了,盟军如怒潮一般,涌上海岸,早已突破了德军“大西洋壁垒”。

此战役,盟军采取“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的计谋,进行一系列欺骗活动,达到出敌所料,攻其无备的目的,一举登陆成功。

艾森豪威尔用他出色的组织才能、同各乓种打交道的军事技术以及善于把各种各样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捏合到一起使之成勾一个整体的本领,指挥欧洲战场上的盟军打败了德、意***,由此成为一位深受美国和世界人民爱戴的反***英雄。在195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被美国选民推进白宫,去承担时代赋予的在暴力和分裂时期之后恢复秩序和安定的伟大使命。

在杜鲁门当政年代的激烈党派分歧之后,他作为全国团结的伟大象征入主白宫,促进了国家的团结。在国内,他推行“现代共和主义”,促进工商业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2850亿美元增至1960年的5040亿美元。在国际事务方面,他的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积极奉行对苏联及其盟国的全面冷战政策,又以迂回曲折、断断续续的方式缓和世界紧张局势,从而为美国赢得了一段介乎战火连绵的朝战与越战年代之间的可贵的和平时代。

这位熟练的管理者、强调配合的圆滑的折衷大师在行使总统职权时,执意用军队的组织方式管理国政,他组织了一个顾问班子,把具体事务交由这个班子里为他所信任的助手们去处理,而自己则抓重大决策。

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得人心的战争英雄。为打败***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当上总统后,推行“现代共和主义”,促进了工商业蓬勃发展。

14.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的倡导者

生平简介

戴高乐(1890—1970),法国总统,法国著名的军事、政治活动家。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任第4装甲师师长。希特勒对法国发动突然袭击后,在前线积极阻击侵略军。6月任国防部副部长。法国投降后,出奔英国,在伦敦领导“自由法国”运动。1943年6月出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年6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

他所领导的抵抗运动曾对解放法国和反***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6年退出政府。1958年任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的新宪法。12月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届总统。1965年12月连任,任期7年。1969年4月辞去总统职务。1970年11月9日病逝。

历史业绩

在军事上,他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探索创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就敏锐地预测到以后的战争将是坦克战和机械化的快速运动战,以及坦克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因而他积极建议法国建立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约10万人的机械化职业部队。可惜不被当局重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被不断委以重任,绰号“摩托上校”的他指挥第四师辗转于里昂、阿步维等地区英勇战斗。但戴高乐被世人瞩目是在任命他为国防和陆军部部长的雷诺政府垮台以后。1940年6月,巴黎沦陷,贝当政府投降,戴高乐从法国波尔多前往英国伦敦,踏上了抵抗运动的征途。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利用英国广播系统向国人发出继续战斗的召唤,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于7月14日在英国的土地上检阅了仅有300人的“自由法国战:”队伍,但很快,这支武装力量扩展到3万人,并参加了在意大利的战斗。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位将军指挥坦克师参战。8月26日,他回到巴黎,在爱丽舍田园大街受到了200万法国人的热烈欢迎,成为临时政府的主席。1958年6月,他出任政府总理,12月,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在当政的11年里,法国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而他也在为一个自由强大的法国奋斗着。他积极主张发展本国独立的核力量、反对大国控制、与苏联缓和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等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政策措施。他的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充满对霸权的藐视,始终强调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寻求着世界力量的平衡,在争夺势力范围的微妙角逐中顽强地促进着法国的强大,展示了外交家的手腕和艺术。他目中无人又平易近人,在制度改革中大胆而果断,在治理国家中威严而不独裁。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当法国同胞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庇护下昏昏欲睡时,他发出了反对霸权的号召。人们似乎不能把他纳入固定的某种范畴之内,他往往反对他的同路人,却常常与持不同政见者结为朋友。

戴高乐有很多著作,最著名的有《敌人内部的倾轧》、《剑锋》、《建立职业军队》、《法国和它的军队》等等。在这些理性著作中,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军事家的才华和洞察力。

戴高乐是“自由法国运动”的倡导者与领导人,卓越的政治家,是继拿破仑之后的第二位最伟大的法国人,’无畏、尊严、爱国、顽强、独立、稳定是他的风格,他的朋友和敌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历史巨人。

15.朱可夫:打破神话的将军

生平简介

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1915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结束后,历任骑兵团长、旅长、骑兵监助理,骑兵师长,驻西班牙军事顾问,骑兵军长,驻华军事顾问,军区副司令。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区指挥苏蒙军反击日军取得胜利。

后任军区副司令、司令。1941年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方面军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任驻德集团军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四次荣获苏联民族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历史业绩

朱可夫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军事“奇才”。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以闪击战法侵占了苏联大片领土,朱可夫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主张收缩兵力,于7月29日正式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结果不仅被斯大林指责为“胡说八道”,而且半小时后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调任新组建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次日,朱可夫即到任,了解情况,着手准备在斯摩棱斯克东南的耶利尼亚地区发动一次进攻战役。这是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第一次独立指挥的战略性战役。1941年8月30日至9月8日,他成功地实施了这次进攻战役,彻底铲除了德军在耶利尼亚的突出部,迫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为苏军统帅部在莫斯科方向上改善防御态势,赢得了时间。

194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德军从西部迂回,直奔莫斯科。10月10日,朱可夫奉命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担负保卫莫斯科的重任。朱可夫知己知彼,料定墨守陈规的德军还将采用强攻两翼、分进合击的战法,因此,他格外重视两翼的防守,同时掌握部分兵力在紧急时从正面支援翼侧。11月15日,德军以51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只以一线部队抗击敌军而不动用预备队。守旧的德军果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两翼部队苦战之时,正面的部队却按兵不动,从而使朱可夫得以把正面兵力机动到两翼抗击德军。12月13日,红军击溃德军两翼,使希特勒损兵折将50万人,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朱可夫也从此名扬天下,连和朱可夫打过仗的德国人都承认他是苏俄将领中最大的天才。

1943年3月中旬,朱可夫来到库尔斯克,迅速查明了德军意欲夺占库尔斯克的企图。朱可夫向苏军最高统帅部建议:苏军先不要转入进攻,而以优势兵力进行防御,在阵地上疲惫和消耗敌人,然后投入精锐预备队,转入反攻,最后歼灭德军主力。

1943年7月5日凌晨,朱可夫当机立断,命令苏军炮兵提前对敌实施炮火反准备,迫使德军将发起冲击的时间推迟3小时。德军进攻进展缓慢,不久便转入防御。7月12日,苏军转入反攻,并于8月23日解放哈尔科夫,胜利结束了这次会战,这次会战堪称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1945年春,苏军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1945年4月16日4时,朱可夫下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德军发起全面进攻。4月18日晨攻克泽劳弗高地,打开了这把“柏林之锁”。4月20日,突破柏林近郊的德军防线。次日,朱可夫的3个集团军突人了市区。4月30日15时50分,朱可夫下属的两名军士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

朱可夫还以治军严格闻名,特别是对干部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在他戎马生涯的早期就开始表现出来。在他担任团长时,他禁止任何坦克兵穿工作服离开车间、车库和坦克停车场,外出必须穿规定的制服,穿着制服时,必须把铜扣、皮鞋擦得锃亮。野外训练归来,必须立即洗刷战斗车辆。

多谋善断、指挥若定的:朱可夫堪称军事奇才,他领导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柏林一系列战役,直接打败了希特勒**集团,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二战将领。

16.曼德拉:南非首位黑人总统

生平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首府乌姆塔塔,其父亨利·曼德拉是科萨族内腾布人部落的酋长。少年时,曼德拉经常听部族长老讲述他们的科萨族祖先被白人殖民者驱赶和野蛮杀戮的悲惨遭遇以及奋起反抗白人殖民者占领的英雄事迹。儿时的耳濡目染为曼德拉后来将反抗种族主义的斗争作为自己的生命埋下了种子。

作为酋长之子,少年曼德拉得以进入当地一所卫理公会主办的白人教会学校,开始接受初级文化教育,但作为一名黑人孩子,曼德拉常常受白人孩子的冷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外界认识的增加,曼德拉对生活在同一世界上的人因肤色不同而导致的生活天壤之别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和不满,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从默默忍受屈辱、消极抵触发展到公开的对抗。

从教会学校出来后,曼德拉进入了当时南非、也是南部非洲唯一招收黑人学生的黑尔堡大学。这所由苏格兰传教士于1916年创建的大学,当时聚集了一大,批南非最优秀的黑人青年,很多日后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的人当年都曾在该大学就读。在当时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环境下,一群有着同样志向和抱负的青年经常聚集在一起,探索如何争取种族平等和实现民族解放大业,这对曼德拉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时,血气方刚的曼德拉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很快在其中崭露头角。不久,他成为黑尔堡大学的学生代表委员会成员,颇得广大学生,尤其是黑人学生的拥戴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