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一个全能的作曲家,几乎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上,他都留下了不朽之作。他创作了75卷(6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及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小品。
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最重要的领域是歌剧。他曾公开表示过他最喜爱歌剧。
从11岁起,他就开始了歌剧的创作,真正代表他在歌剧创作改革上高度成就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而这些,也正是在维也纳他生活最因苦的时期创作的。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维也纳公演。
1791年,莫扎特写下了最后一部重要的歌剧一德语歌剧脚本《魔笛》。
《魔笛》把莫扎特内心的信仰、纯洁的感情都融进了雄浑壮丽的乐句中。他运用了许多朴实、活泼的德国民歌曲调,使这部作品至今还在莱茵河畔、多瑙河之滨回向。现在的萨尔茨堡有一座小凉亭,它被称为“魔笛凉亭”。据说,莫扎特就是在这座小凉亭里完成这部歌剧的。
在《魔笛》中,莫扎特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安排了不同的曲调,把人物刻划得丰富多彩。他还通过一些新奇的配器方法,创造了许多奇特效果。莫扎特一举劈开了一个新天地,展现了清亮、明净、富于浪漫色彩的德国歌剧风格。
《魔笛》在音乐方面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歌剧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德国民族歌剧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莫扎特是真正的音乐天才,他是人类有史以来少有的几个杰出音乐家之一。
7.贝多芬:创造音乐奇迹的人
生平简介
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他从小就展露出音乐天才,他的处女作发表于1783年。青年时的贝多芬在维也纳被引见给莫扎特,他们的相处是短暂的。
1792年,贝多芬又回到维也纳师从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海地(莫扎特在此前1年去世)。此后,贝多芬一直生活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直至去世。
作为钢琴家,贝多芬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使每个人都惊叹不已。他首先是以成功的钢琴演奏家和优秀的教师闻名。不久,他又成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20多岁时,他的作品就被广泛接受,并受到出版商的欢迎。然而不到30岁,贝多芬就出现了耳聋的早期征兆。年轻的作曲家无疑深受日益加重的病情困扰。他一度甚至打算自杀。
1802年至1815年,是贝多芬艺术生涯的中期。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耳聋一直在加重。他开始远离社交活动。日益严重的耳疾,使别人误以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曾有过几次浪漫史,但都以不幸的结局告终。他终身未娶。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不断问世,后来他越来越不关心当时听众的喜好,不然的话,他会一直受到公众的欢迎。贝多芬不到50岁,就完全失去了听觉。他的作品数量大大减少,而且很难理解。现在看来,他主要是为他自己和未来的理想主义听众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评论家说:“这些作品不是为你们而是为后代而写的。”命运最残酷的玩笑,是使历史上许多天才的作曲家都受到过听力障碍的折磨。贝多芬以其超人的毅力克服耳聋的困扰,创作出了更加辉煌的作品。1827年,他在维也纳与世长辞,享年57岁。
历史业绩
贝多芬的一生,为人类留下了无比瑰丽的音乐艺术之宝。他把海顿所奠立、莫扎特所完善的古典派音乐,继续推进一步,使它登峰造极。他开浪漫派先河,以充满激情、力量和庄严的风格,给音乐界以巨大的影响。在贝多芬的音乐里,跳动着时代的脉膊,激荡着革命的轰响,充满着豪迈的气魄。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曲,被后人称为“永恒的九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新约全书”;还有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一二百部作品。他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交响曲,尤以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最能集中体现他的卓越思想和艺六才华。
1805年的春天,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首次在维也纳公演。这是一部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赞歌,是贝多芬创作生涯、也是交响乐史中的伟大里程碑。
贝多芬非常具有独创精神,他对音乐的某些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乐的长度和范围,证明了钢琴的巨大潜能,并把钢琴推到乐器的首位。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派音乐之先河,给许多浪漫主义音乐家以莫大启迪。
贝多芬对以后许多作曲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包括各种风格的音乐家,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他为伯辽兹、马勒、理查德·斯特劳斯等许多音乐家铺平了道路。
贝多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而且,他所进行的音乐方面的改革,对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比巴赫的作品影响更为深远。
8.舒伯特:音乐界的骄子
生平简介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8岁时在耶稣会文法学校上学,11岁时他考入维也纳宫廷歌手学校。在歌手学校学习的五年中,他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还学会了作曲。16岁入圣安娜师范学校读书。18岁开始教书,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
1828年11月19日病逝,终年3l岁。舒伯特的一生是短暂的,但硕果累累。
历史业绩
舒伯特从18岁至21岁创作了下列作品:第二交响乐、第三交响乐、弦乐四重奏1首、钢琴奏鸣曲4首、弥撒曲2首、歌剧6部、歌曲140多首(其中包括《魔王》、《野玫瑰》等世界名曲)。
后来舒伯特将《浮士德》中的一段谱成曲,这首歌就是著名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歌曲表现了耽溺于初恋,而又预感到将与自己所爱的人离别的少女,一边摇着纺车,一边轻声哼着歌曲,仿佛在沉思中追忆着那甜美的爱情。曲调的旋律悠扬而淡雅,在给人们甜蜜的幸福时略带一丝哀伤……在反复段前,出现了歌曲的高潮,随着少女心中热情的激荡,突然间,纺车的声音嘎然中断。乐曲在片刻的寂静后,出现了第一句的旋律,就像少女萦绕不去的思绪,袅袅不绝……
舒伯特还创作了歌曲《野玫瑰》,也是为歌德的诗谱的曲。“少年看见野玫瑰,原野上的野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歌曲以民歌的风格表现了原野上的野玫瑰的纯洁和可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舒伯特还经常抓住某一点灵感创作出传世名曲。如据磨咖啡的声音创作《小夜曲》。据莎士比亚的诗句“听,听,云雀在天空唱……”创作《听,听,云雀在天空唱》。
此外,《魔王》、《流浪者之歌》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舒伯特留给世人一大批音乐名作。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音乐家。
9.普希金:俄国文学大师
生平简介
1799年6月6日,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城郊涅麦茨卡亚街上,一个世袭贵族家里。
普希金的家庭,是一个极具文学气氛的家庭。因此,还在普希金很小的时候,他就从家庭那里受到了艾学的熏陶,受到了缪斯之神的感召。
1811年秋天,经过伯父、父亲的努力,又由于小普希金在这之前虽然并没有到学校读过书,却早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因而他较顺利地通过了一场场严格的考试。这年10月19了,在皇村学校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上,13岁的普希金,便坐在了学校开学典礼的会场上。
1817年。普希金经过在皇村学校六年的中学学习,就要毕业了。这时的普希金已经在俄国刊物上发表过诗,他的散文也已被选人《俄国范文选集》。1817年前后,诗人结识了俄国政治思想家和爱国者尼古拉·屠格涅夫。
同年,在尼古拉家里,普希金即兴写下了《自由颂》这首名诗,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历史业绩
创作《自由颂》之后,涛人创作激情一发不可遏止,随着他对社会现实接触得越来越深入,与进步人上的接近越来越广泛,从1817年开始,至1819年,三年中,诗人接连向人民奉献了许多优秀的政治诗,其中除《自由颂》以外,《致恰达耶夫》、《童话》、《致普柳斯科娃》、《乡村》等,都是传世名篇。
《乡村》是普希金早期表现农民苦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乡村》一诗中,普希金首先将充满着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京城生活与宁静、安谧、美丽的田园风光进行了尖锐的对比,表现了乡村美景的诱人。
1820年,在去高加索的旅途中,诗人完成了他的浪漫主义民族史诗《鲁德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之行结束以后,诗人在广泛搜集民歌和传说,了解下层人民疾苦的基础上,于1821年又创作了浪漫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诗人在这些诗作中,不仅用优美的笔墨描绘出了高加索一带大自然雄伟的风貌,而且还热情讴歌了自由,讴歌了为自白而英勇战斗的英雄的人民。同时也抨击了反对自由的暴政。
在1921年写出《茨冈》以后,普希金还深入地与革命者接触,创作了不少抒情诗,如《太阳沉没了》、《囚徒》、《短剑》、《致大海》等。作者在这些作品中,继续宣传反暴政、讴歌自由的思想。
1930年,在波尔金诺,诗人首先完成了他动笔多日而尚未完成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尼金》;完成了其中包括他的重要短篇小说《射击》、《暴风雨》、《棺材匠》、《驿站长》、《村姑小姐》等5篇短篇小说在内的《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了四个小悲剧,它们是:《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客》、《瘟疫流行时的宴会》;同时还完成了长诗《柯洛姆纳的小屋》和近30多首抒情诗。
在“波尔金诺的秋天”的收获中,诗人留给我们的最杰出的作品,是长诗《叶甫盖尼·奥尼金》。
普希金为俄罗斯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部部不朽的作品,这些艺术杰作将同作家的名字一起,永远刻在人民心中,普希金的灵魂是永生的。
10.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推进者
生平简介
果戈理于1809年4月1日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的一个地主家庭里。当时,果戈理的家庭并不富裕。家里的产业传到他父亲手里时,家道已经中落。但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很有教养、颇有才华的文化人。祖父懂5国语言,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基辅神学院。之后又到军队服役,以少校的军衔退休。果戈理的父亲受过正统中学教育,服过军役,后来又供职政界。他博学多才,爱好戏剧和文学,是一个有点名气的喜剧作家。果戈理9岁的那年,父亲把他和他的弟弟伊凡送进了波尔塔瓦县立小学去读书。第二年,弟弟不幸病死了,果戈理也患了一场大病。这两件事,对果戈理忧郁、孤僻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病愈后,心情感到孤独的果戈理回家关门自修。1821年,在亲戚特罗欣斯基的帮助下,果戈理进了刚开办不久的一所新型的中学——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去读书。
1828年,果戈理在涅仁中学毕业,怀着一种“于祖国有利,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崇高理想前往彼得堡。但沙皇时代的首都却冷冰冰地接待了这位热血沸腾的外省青年。他到处碰壁,郁愤满腔;失业造成的贫困,给他以严重的威胁;社会风气的腐败,使他感到失望和压抑。
1830年是果戈理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在这一年,他认识了俄国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和批评家兼出版家普列特尼约夫。经介绍担任了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第二年又在彼得堡爱国女子学校作历史教师,并有幸认识了普希金。从此,他与普希金结成了莫逆之交。普希金对这位青年人非常关心,深深地影响着他,鼓励他大胆地进行创作。这大大激发了果戈理的创作热情。这时,他一边教书,一边躲在幽静的房子里创作《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部。接着于1932年又写成了该书的第二部。小说集出版后,不仅受到进步文学界的普遍赞赏,而且深受普通劳动者的欢迎。它奠定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果戈理的晚年,由于身体有病,经济上又较困窘,常靠亲友的接济生活。
1852年他已卧床不起,由于《死魂灵》第二部的创作不尽人意,因而精神很颓唐。2月1日夜晚,果戈理含泪焚毁了他用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死魂灵》第二部的手稿。1852.年2月21日,他便在极度的忧伤和病痛中与世长辞了,终年42岁。
历史业绩
1932年,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获得成功后,他完全献身于文学创作。1835年出版了小说集《小品集》、《米尔戈罗德》。这两个集子的出版,标志着果戈理的创作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尤其是其中的《狂人日记》和《外套》,不仅艺术上有特色,而且思想内容也很深刻,成为19世纪上半叶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果戈理的创作兴趣很广泛,除了写小说,他还写喜剧。1835年,他写出了剧本《结婚》。年底,在普杀金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果戈理经过一番归纳、构思,他作成了著名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该剧于1836年在彼得堡上演,引起了轰动。此后他又创作了剧本《赌徒》、《打官司》、《仆室》、《新喜剧上演后的剧场门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