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5513400000007

第7章 泽当一青朴一桑耶寺一拉萨(3)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听说有大约700余名僧人阿尼以及他的自养的300余条狗,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长相一致的大狗,比扎什伦布寺的狗多多了,他们膘肥体壮,随意倒卧,他们睡的太舒服太自在了,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任何伤害,个个毛皮发亮,蓬松干净,令人类看了都羡慕,以至于后来再见到草原上的藏狗,我们都会对他们说:到亚青寺去吧,那里是你们的天堂。

这里唯一象样的建筑就是一座金顶的经堂,几十个僧人正在做经课,阳光从天窗撒下,空气中充满圣洁的尘埃,没有舒服的卡垫和矮几,他们席地而坐,对手持相机的我们好奇地打量一下,然后又专心念经。可能是大殿不够大吧,还有很多僧人散落在外面,也许是分期分批地念经吧。经堂后面的河边,坐落着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玛尼堆和几座白塔,匆匆的人群在这里转着转着。也就是在这里,才见到多一点普通的百姓,其余的地方,举目皆是红色的僧衣。阿尼特别多,有很老的阿尼,脸已经和非洲人差不多黑了,深深刻着岁月的痕迹,然而,岁月和修行并没有磨灭她们心灵深处的热情,一位老阿尼笑眯眯地接近我的相机,然后突然吐出舌头,丢给我一个鬼脸和顽皮的笑容,做落荒而逃状,我也作势追赶,和她玩这把戏。直到每个转经的人都来到我面前,摆个浦士,把被拍当成一个有趣的游戏。他们每天都发愿转上百八十圈,在他们不息的脚步中,但愿我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和快乐。

几乎没有世俗生活,亚青寺——亚青钨金禅修圣处,是由大圆满成就者阿秋仁波切在1985年筹建的,主传宁玛派的大圆满法(耳传窍诀),严格要求弟子闭关修行。资料上说这里长住僧尼有4000多人,分为八大部洲,几十个铁棒喇嘛轮值,大概我们是听错了,感觉也不止700多的喇嘛。大经堂圆满光明殿,是由160根木柱支撑的。当年莲花生大师对阿秋仁波切今生宏法利世的事业就有授记,建寺之后,据说这里有众多弟子显现出成就和成佛之兆,比如:圆寂后遗体火化出五彩舍利,水晶或自生佛象等,阿秋仁波切则修成了无变大迁转虹身之大圆满,更有甚者,有接触了仁波切的身体后出现了聋复闻,盲重见等奇迹的事情发生,莲花生大师授记中还表示,未来将有众多弟子虹化而去。这是藏传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即使对于无欲无求的修行者——今生在此间即能修炼成佛!无怪乎这么多僧众会聚集在此,我们竟有缘在无意之中触摸了一下这神圣的脉搏,呼吸了圣地的圣洁空气。难怪会感觉这里是一块绝对的净土,连狗都那么幸福而自知。

初秋的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们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开,转过不高的山弯,只能看见山脊之上的大风马旗阵和草原上悠闲吃草的马儿,这里看上去和藏区其他地方没什么特别的不同,然而,这平静的空气中竟然存在这如此的奇迹,而我们竞与此擦肩而过,如同我佛捻花不语的一瞬间,或许我们不是佛缘深厚之辈,然而能够如此一瞬,也甚为感激了。

亚青寺功略:

位置在白玉和甘孜间的路上,昌台区附近,路边有明显的标志。

不通班车,没有客栈,饭店,估计也没有电话,手机没有信号,绝对与世隔绝。在路口也没有任何固定的交通工具能进入。

进亚青寺可考虑自驾或从白玉包车前往,因为距离白玉最近,可和司机说好来接,但价格不详,如时间充裕,可在当地等货运卡车出去,但目的地和时间就不一定了,估计每一二天就能有。

吃住可以在庙上或借住小卖部,或自带帐篷,在河边或山上扎营在好天气里是个不错的选择。吃的会很贫乏和单调的。但精神给养充足,绝对出好片片。经堂可以照相,可以用闪光灯,念经时也可以,建议一定用架子,光线很暗。

不要逗狗,虽然狗不攻击人,但也不会温驯地让人爱抚。

这里民风极淳朴,相信只要怀着一颗诚恳的心,很快能交上朋友,只要对他们真诚地笑,他们会回报更加灿烂的笑容。

敬告猎奇者或普通旅游者就不要去了,因为这里不适合做旅游目的地,最好也不要主动给小费,给僧侣布施倒是值得鼓励,因为他们修行的费用是很低的。没有人会讲解什么,会汉语的人不多,几乎无法交流,但用手语比画日常的事情没有问题。

包车是为了图清净,也是为的舒服,还有就是可以顺道去扎塘寺。

其实本来是想去敏珠林寺的,不过司机劝说西藏的寺庙都差不多,而且敏珠林寺还要走上几公里土路。听人劝,吃饱饭,对扎塘寺的壁画我更感兴趣,因为里面有尼泊尔仙女。

扎塘寺就在扎塘县城,一条土路通过藏式的房子,尽头就是扎塘寺,明朗的扎塘寺。很多老阿妈,老阿爸和阿佳在转庙,他们捧着酥油瓶子,在尽情地转啊,转啊,脸上写满了幸福。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是在这一刻,而是永远。

我也请了酥油灯,给所有的灯都添了灯油,庙堂也是分成里外两间,有4个人在前殿里装藏转经筒,把大卷的经文卷进去也是个挺难的活。里面好黑,中间一座坐佛?佛前有灯。后墙上都是壁画,用木栅栏拦着。找管灯的老人要钥匙,他说解开绳子就好了,去解开系着的哈达,得以几乎把脸贴在墙上观看壁画,借助头灯的灯光,看到壁画都美得惊人,尤其是后墙上那些尼泊尔仙女的样子真是好看,颈项上的璎珞,微微的笑颜,似有无限深意。比起法海寺的水月观音那样的壁画,这个壁画显得随性写意,就这样看了半晌,直到都印在脑子里才不舍地离去。

雅鲁藏布江边的山仿佛沙化更多了,这个季节,每天下午几乎都有沙尘暴,远远地就看到对岸山脚沙土旋风卷起。司机说这几年不断飞机播种草籽,植被状况比以前改善了不少呢。

进入拉萨的情形和3年前惊人地相似,因为道路两边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没有特点,和任何一个中型城市一样。不过,还是有变化的,出现了一个别墅区叫做格桑林卡,就是格桑花同的意思吧,藏式的石头小楼,看上去不错。

新城区已经出现步行街和商厦了,显然拉萨人民的生活紧跟上内地的脚步。老城区几乎还是老样子,但是好象更加整洁,原来的那些熟悉的地方都在,亚宾馆在扩建,仍然住进了吉日那彩画了的小房间,房间里还有老照片。价钱涨了,还是原来那种服务态度,就是边上多了个香港口音的家伙,老觉得自己是明星似的,让人看着想@#$%$@*&%他一番。疯牛餐厅改叫香格里拉了,扎西餐厅还是老样子。

放下行李就出门先去了对面的下密院,一进去,还是有股味,很多人仿佛住在那里,里面有个小庙堂,即是木如寺,门口的煨桑炉冒着青烟,很僻静的小庙堂,干净,鲜艳的就象中午的阳光。

沿着老街走着,看拉萨人家真实的生活,那么鲜活,生动,引人。漂亮的石头藏房,门窗都新彩画了,鲜艳好看,人们从容不迫地过着他们每天都过着的日子,来朝圣的老尼们坐在街角乞讨,不少人走过都布施一点。老街通向大昭寺,很快,我就融人了八角街川流不息的人流。

八角街还是那么喧闹,转经的和逛街的人都不少。两个壮年男人动作整齐利索地磕着长头,带着刚劲的节奏,俨然一场精彩的表演。路人纷纷慷慨解囊,特别是给他们照了相的。

大昭寺门前还是那么热闹,一位黄衣壮年喇嘛在有板有眼地磕着长头,不少旅游者一定打断他给他照相。他很无奈,别人都在门口的阴凉里磕头,只有他是在大太阳下磕着。

我坐在大昭寺正门前的地上,对着一个个虔诚的身影端起我的相机。一个职业要钱的小乞丐很喜欢我的帽子,那是朋友专门制作的,绣着六字真言带遮阳镜片的帽子,他能说很好的普通话,坐在我身边和我说个没完,他穿着皮子的围裙,拿着转经筒,好象刚刚从外地磕头来拉萨的样子,实际上,他们一家从青海果洛磕头来拉萨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共走了一年的时间,一年啊!我问他:累吗?他说,累死了!他的父母,妹妹都在拉萨,他只有11岁。他的普通话真的很好,几乎有点南方口音,很好听。我答应送他一顶帽子,因为朋友托我带了不少到拉萨来寻找代理商。他高兴极了,又似乎不敢相信,我说你等等,后天我从拉姆纳措回来再给你,他就几乎认为我骗他了,说不要了,又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个小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次进藏,尤其是去年在川藏北线上,见到不少磕长头去拉萨的人,有一位母亲,带着羞涩的儿子,有几个结伴而行的男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5个结伴而行的少年喇嘛,那几个孩子都在12岁到17岁左右,他们不会汉语,两个小一点的推着一辆木车,车上是他们的行李和干粮,另外3个大些的在磕头,我们知道他们到晚上住下后,是要原地磕头,补上这一天的行程的,从马尔康到拉萨,这样走,大概要走上一年以上,其中一个孩子始终羞涩地没有一句话,他那纯洁明澈的眼神我终生难忘。眼前这个小孩是我结识的第一个藏族小孩,因为他能和我没有任何障碍地交流。

大概是帽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我和一个很高超的生意老手——一位藏族大婶为一些松石和蜜蜡讨价还价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只是看,不出声,然后等我买好了,才跟着我,走开一段路才说,她卖给你的不是真的,有的是新的,有的是假的,又说,我妈妈知道,回头我带你问问她。我说你怎么刚才不提醒我,他说害怕人家打骂他,其实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只是和他闲聊,其实那些饰物无非是图个喜欢,能有几个是真的呢?

小孩和我一起转到大昭寺的背面,那里有很多经筒,我们一起转了一遭,他又说要烧点煨桑的香吧,我也不反对,于是和一个老阿妈买了一捆,一块钱,老阿妈说我“呀古都”,小孩告诉我是在说我很好啊,另一个阿佳也要求我买她一捆,也没有拒绝,毕竟是好事,况且我想念着煨桑的气息已经很久很久了。

一起来到吉日旅馆门口,小孩不敢进去,我取了四色帽子让他挑选,他最终选择了大红色的,戴上之后高兴极了,好象还沉浸在梦中,不敢相信似的,路过的人也很羡慕,有的大人也想要,我没有给。

后来我问他,你叫什么呀?他说叫谢和佳,就是谢谢的谢,我说这是汉名啊,他说我读过三年级的,是老师起的,其实就是释迦牟尼的释迦,藏语发音就是谢和佳。

跟着他又回了大昭寺,在附近的路上又碰见他父母和妹妹在街边乞讨,父亲汉装,戴着厚厚的近视眼睛,母亲高大漂亮,皮肤白皙,根本不像藏族人的皮肤,几乎象个西方人,妹妹还不大,两兄妹亲热的和妈妈偎依在一起,把爸爸冷落着。谢和佳给他们看新帽子,一家人都很快乐的样子。

回到八角街就好象陷入了无形的旋涡,随着人流也不知转了多久,直到累的腿肚子都僵了。

晚上在吉日门口吃回族女子的烧烤,几块钱就解决了晚餐,然后去亚宾馆边的比利时人开的DUNYA餐吧,上次从拉萨回去后谁也想不起这个酒吧的名字,只记住了亚宾馆。叫了一个CUBA LIBRE喝,看街景,月光很亮很亮,心里凉凉的,想不起什么来,酒是朗姆酒加可乐,喝下去有一点点晕,这个季节坐在阳台上稍有点凉,对面开了两家餐吧,看着和北京街上时髦的餐厅一样。说实话,我不喜欢拉萨这些老外,在山南,青朴,加查这样的地方是多么的好,能够真切地体会着他们平静清澈的生活,如果我还是自驾车来的话,可能还是个过客,现在我爱这种单独的旅行,内心充满狂喜,几乎上了瘾。北京的生活,几乎抛在脑后了。

简单功略:

从山南回拉萨的车很多,在街上就能碰到拉萨牌照的出租,如果是坐山南牌照的出租是不能进入拉萨内市区的,所以事先要扣除再次打的的10元钱才好。

扎塘寺就在扎囊县城扎塘镇里,很好找,不用门票,寺中的壁画在后殿,没有灯照明,需要自己带个头灯或者手电。

大昭寺要70元,正在翻修,要从侧门入,侧门小,看的严,不易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