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怎样做记者
5532600000020

第20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1)

③天津市海河塑料厂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的经验引起反响

本台4月份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两次报道了天津海河塑料厂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的基本经验以后,在天津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听众认为,这一经验充分发挥了工人的主人翁作用,对深化企业改革,很有参考价值。

天津市委副书记谭绍文在一次会上说,中央台两次播发的天津海河塑料厂的改革经验,核心是依靠群众。他说,厂长张世伦的依靠工人管理工厂的经验,就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运用新方法、注入新内容、开拓了新领域。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认为,经营管理不讲人不行,过去的一套管理方法常常否认个性,强调共性。在改革中,应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各阶层的人都能在四化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天津市毛纺工业管理处主任王德彪说,企业实行承包以后,怎样摆正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新问题。天津海河塑料厂让职工直接参与经营,不仅解决了这个新难题,而且把职工是企业主人的口号变成了现实。天津市南河织布厂厂长刘宝根说,企业实行群体经营的办法,能把个人的承包变成全厂职工的共同承包。把个人的风险化为大家的风险。这一基本做法对任何承包形式的企业都适用。

(本文1988年5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④消息:张世伦在较大型企业天津劳动保护橡胶厂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群体经营工作法的首创者张世伦把这套经营机制推行到天津劳动保护橡胶厂,取得良好的效果,短短两个月就使这个厂扭亏为盈,税利突破100万元。

今年7月27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把群体经营工作法拿到较大的企业试验推广的指示精神,张世伦中标承包了亏损、负债350多万元的天津劳动保护橡胶厂。他承包这个国营工厂后,不要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照章纳税,大胆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改变旧的集权管理模式,把企业划分成42个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群体;并通过竞争、招标定岗的方式优化组合这些群体的生产和经营队伍。各个群体分别实行了股份制和租赁经营制等多种经营形式,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及全厂的整体利益紧紧捆在了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实行群体经营,使只懂机械地干活的职工有了直接参与经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群众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后劲。这个厂的产品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现在18名技术人员自愿组合成技术开发经营部,一个月就提出10个新产品开发项目。

(本文1988年10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⑤录音访问:天津海河塑料厂厂长张世伦谈如何在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

听众朋友,今年4月本台连续报道了天津海河塑料厂厂长张世伦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搞活企业的经验,今年8月张世伦又承包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天津劳动保护橡胶厂,引入群体经营工作法,3个多月时间不光扭转了亏损局面,而且获利税150多万元。最近本台记者金树华、郑凯就怎样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的问题访问了张世伦。下面请听这次访问的谈话录音。

记者:张厂长,你承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天津劳保橡胶厂是一家流水线连续化生产的企业,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能行得通吗?

张世伦:能行得通。今年8月,我承包天津劳保橡胶厂时就有人对我说,你承包这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不但是流水生产线,而且有不少辅助车间,就那么几种产品,搞不了群体经营。甚至有人认为,在大企业搞群体经营是倒退,会降低大企业生产水平,群体经营工作法真的进不了大企业吗?我在理顺群众的思想情绪基础上,认真地调查研究大企业的特点,发动群众制定了实行群体经营的方案,现在全厂各部门都实行了群体经营。1200多人的工厂一共有42个经营群体,不仅一线生产车间有了独立自主经营的群体,而且连机修车间等辅助部门也走上了开放型经营的道路。从实践来看,实行群体经营,不但强化和发挥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连续化大生产的优势,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把企业中二线工人没活干的弊病也治好了,使这些部门也变成了开放经营,增加了收入新渠道。天津劳保橡胶厂能这么快地扭亏为盈,关键在于群体经营使企业机体的各个部件都生机勃勃地运转起来,形成了整体的优势。

记者:张厂长,你是否能详细说说是怎样在生产流水线车间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的?

张世伦:好,我们厂有5条大的流水生产线,车间、班组之间,上下道工序之间,都是连续化生产。比如靴鞋生产线占了五层大楼,全长300多米,有操作工人300多名。我们首先把这条生产线变成独立核算的分厂,然后按生产工艺把分厂划分为9个经营群体。每个群体独立核算,有责、有权、有利,群体之间加工件的交接,实行厂内银行的买卖制。工人们除了从事体力劳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群体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群体在保证整个生产线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允许用自己的人、财、物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像有60多人的轧胶群体,在完成生产线轧胶的同时,还对外承接加工业务,每月新增加利润2万多元。

记者:那么,那些辅助车间是怎么搞群体经营的呢?

张世伦:我们厂是个老企业了,过去为了实现什么事也不求人,机构搞得很大,前后方配套“大而全”,辅助车间有500多人,和一线工人的数量相等,但他们的工作量很小,设备闲着,没事干的人就到处惹事。这些投入多产出少的部门,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大包袱。实行了群体经营以后,二线辅助车间逐步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为社会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证明,他们一旦打开思路,搞起开放经营来,潜力大得很,赚钱门路也很广。比如,机修车间一部分人划归生产车间搞生产线的日常保养,一部分人调进基建动力部,负责厂内的风、水、电器的维修,剩下的40多人搞了一个机修模具厂。他们对内为各个经营群体搞有偿的维修服务,对外承揽模具加工,上马的当月就盈利3000多元,现在外加工的活应接不暇,按承包合同规定,机修模具厂一年要创利润10万元。

总之,我的体会是,在全民大企业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要多花些力气,实施方案要更科学一些。搞好了,全民所有制大中企业释放的能量和潜力,要比集体小企业大得多。

(本文1988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

⑥记者述评:在全民所有制企业推广群体经营工作法大有希望

各位听众,本台昨天播出了天津海河塑料厂厂长张世伦在全民所有制企业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的谈话录音。下面请听本台记者金树华、郑凯就这个问题写的记者述评。

各位听众,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网络中最重要的细胞,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能不能冲破长期形成的一套旧的管理模式,代之以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群体经营工作法恰恰在这方面开启了我们的思路。还是以张世伦把群体经营工作法引入天津劳保橡胶厂做例子。这个厂总共有1000名职工,脱产干部就有200多人,科室有20多个,但是这套庞大的管理机构并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比如,由于各部门职责不清,都负责又都不负责,每年都有十几吨的橡胶原料老化报废,浪费十几万元,最后却没有人负这个责任。实行群体经营工作法以后,各部门责、权、利划分得明明白白,结果连一次橡胶老化报废的事故也没有发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群体经营工作法这剂药,对医治一些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弊病还挺灵验。

谁都知道,大中型企业过去主要是完成国家计划生产,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上级部门统得比较死,因而容易使企业和职工产生对上级部门和国家的依赖思想,这就使得他们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应变能力差。天津劳保橡胶厂生产的草绿色解放式样的绝缘鞋,几十年一个样式,而市场上绝缘鞋早已是色彩纷呈。工厂里的干部工人却懒得去想如何改变这种不适当的状况。反正一切上边都包着,改变也罢,不改变也罢,企业和职工的利益都是一样的。群体经营工作法则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了动力,鼓励每个职工、每个群体搞开拓型生产经营。谁搞得好,谁就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一来,企业十几年没有新产品的局面得以打破,目前已经研制出10种新产品,有的已正式投入生产。过去,天津劳保橡胶厂由于停电影响生产,只有厂长着急。现在一停电,工人们有的自觉等到来电后干完活再走,有的主动加班补回停电损失。可以看出,在这种积极效应的背后,正是群体经营工作法这种充满活力的机制在拉动着,它像一只无形的手,不仅指点你在不同的群体寻找合适的位置,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让你得到相应的利益。这就使工人的身份、地位起了变化,由过去简单的生产者,变为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人人关心企业和自己群体的生产经营情况,主人翁这个字眼就由仅仅具有政治品格转向更多地具有经济品格。

当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群体经营工作法还是尝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相当多。这里既有群体经营工作法自身的完善问题,也有大中型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问题。不管怎么说,目前试行群体经营工作法所取得的积极效应告诉我们,群体经营工作法值得一试。

(本文1988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第二节地方一线记者怎样参与重大报道

重大报道是指媒体记者在重大宣传中的报道活动。一般是指由中央确定宣传方针、政策和进行部署的重大新闻宣传活动。中央电台作为国家电台,在历次重大宣传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几大媒体都在全国设有数十个记者站。在重大宣传中,地方记者站如何发挥好作用,使宣传报道搞得更好,是需要中央媒体和驻地方记者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香港回归的新闻宣传报道无疑是一次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在这次宣传活动中,笔者作为中央电台驻天津地方记者,采写了较多的稿件并分别在中央台不同节目播发。这足以说明一线记者参与重大报道的意义。

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工作上做好安排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雪洗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日益繁荣富强,标志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实践,中国人民取得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性胜利。这是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盛事。

笔者认为,有幸赶上这样的重大事件,是难得的考验和机遇。笔者与同事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要团结战斗,齐心协力,圆满、出色地完成这一政治任务。

由于思想上重视,大家在宣传报道上根据中央的精神和中央电台的宣传计划,结合天津市香港回归活动的安排,对报道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5月22日接到《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天津市香港回归庆祝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和宣传报道的方案〉的通知》后,笔者立即执笔起草了《关于香港回归的宣传报道(天津地区)请示报告》传送中央台新闻中心,当天即得到同意的答复。5月28日,记者站收到台总编室寄来的《中央台香港回归节目播出计划》,当天笔者就按照要求第二次起草了宣传方案报记者部和新闻中心。

由于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项落实到每位记者,使宣传报道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据统计,从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到香港回归报道结束,中央电台各类节目共播发天津记者采写的有关稿件41篇,其中16篇是带响节目。

例如,笔者听说天津市赠送香港600多万同胞的“天津黄崖关”长城艺术壁毯即将装箱启运香港的信息后,当即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背上录音机就赶往天津地毯二厂采访。采制了录音通讯《千织万结海河情》——天津市赠送香港的“天津黄崖关”长城壁毯诞生记,回传给中央台编辑部,1997年6月16日中央台专门对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广播的《华夏之声》播出了这篇稿件,引起港澳台广大听众的兴趣,一些听众写信对天津选择赠送长城壁毯的创意表示高度赞扬,对伟大祖国日益强大表示欢欣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