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怎样做记者
5532600000022

第22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3)

在这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时刻,看着这激动人心的欢庆场面,参加两航起义的林振华老人思绪万千。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心向新中国,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驾驭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一架降到北京,11架降到天津。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两航起义。回忆当时情景,林振华老人说:

“当时我们从香港起义驾机归来,是极端秘密的,而且冒着很大风险。从那时起,我们就盼着香港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太让人高兴了,太让人自豪了。”

(出庆祝大会现场实况音响混播)

擂起震天的锣鼓,驱散百年长恨的阴云。香港回归,天津900万海河儿女沉浸在欢庆之中,他们载歌载舞,尽情地表达自己喜悦、激动的心情。

现在在场地中央表演的是具有浓郁天津色彩的舞蹈《杨柳喜庆》。《杨柳喜庆》取材于风格独特的天津杨柳青年画造型,以喜庆娃娃和柳枝姑娘的生动形象,通过轻盈的舞步、简捷大方的舞姿,展示出甜美和谐的盛世风情和喜庆欢乐。

现在我们看到,天津市领导和参加庆祝大会的群众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纷纷走入会场,与正在表演的秧歌队一起扭起了秧歌。

尽快地舞吧,尽情地跳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庆这历史的时刻,共庆香港回归。

(现场欢庆音响,扬起,渐隐)

(本文系金树华与郑凯、刘志刚、王嘉军合采,《上篇》1997年6月30日22时15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中播出,《下篇》1997年7月1日零点20分在《百年长梦今宵圆》播出,现场直播《百年长梦今宵圆》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

第三节地方记者也要捕捉全国性宏观报道

中央媒体驻地方记者虽然长期工作生活在地方,以采集地方新闻为己任,但因其是“国家队”的记者,在地方捕捉全国性的宏观报道,也是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

一、地方记者要全方位采发新闻

从理念上说,中央主流媒体驻地方记者“姓中”而非“姓地”,其与当地媒体记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必须有宏观意识,能够把带有宏观、全局特征的地方新闻拎出来,供中央媒体向大众传播。但作为驻地方记者,如果长期禁锢在这种只从地方找东西的单一性工作观念上,眼界会局限在地方一隅,很容易丧失宏观意识,淡化全局观念。因此,驻地方记者也要培养在地方捕捉全国性宏观报道的能力,要跳出地域的框框,全方位地采发新闻,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与中央媒体相称的“中央记者”,而不是只抓地方新闻的“地方记者”。

记者的岗位职责是抓新闻、写新闻。中央主流媒体驻地方记者,只要遇到机会,不管它是地方新闻,还是全国性的新闻,都要认真采写。这样,才能保证所在新闻媒体不漏发重要新闻,才能使媒体最大化地满足广大受众了解新闻内容的需求,从而确保中央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社各大媒介驻地方记者来说,只有既抓住地方新闻不放,又捕捉全国性宏观新闻,才能全面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确保中央媒体不漏发或少漏发重要新闻,增强中央媒体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只有把全国绝大多数受众吸引住,大家都喜欢阅读和收听媒体的新闻和专题节目,才能做到让党中央和国家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最大化地发挥中央台的党和国家喉舌的功能。

二、驻地方记者抓全国性宏观新闻的途径

与中央主流媒体本部负责跑国家各大机关的记者相比,驻地方一线记者抓全国性宏观新闻,难度很大。但存在决定意识,既然有许多全国性的宏观新闻,常常在各地以各种形式现身,那么,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就有机会捕捉到这些新闻,做起来并非很难。

笔者任中央台驻地方记者多年,每年都采写不少全国性宏观新闻,在中央台的重点新闻节目播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央主流媒体驻地方记者可以从下列四大途径入手,捕捉、采写全国性宏观新闻稿件。

1.到在地方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找线索、挖素材

每年,数不胜数的全国性会议和专题性会议等成百上千类大型会议,要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这些会议拥有大量信息和新闻素材,还有大量背景情况。驻地方记者参加这类会议,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和新闻素材,更重要的是使你跳出地方的局限圈子,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时度势,将大开眼界,大长宏观意识。

多年来,笔者在天津当驻地记者时,先后采访过“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全国横向经济联合座谈会”、“全国港口会议”等数十个全国大型会议。每个会议本身至少发2~3篇新闻,一般情况是开幕当天在《全国联播》发一条消息,有时还专门摘发中央领导在会上的讲话或配发评论等。而跳出会议,抓一些综合性深度报道也是很多的。比如,1998年元月7号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笔者上会采访写了两条消息,一是以会议开幕为由头深入报道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全国各省区市政策咨询机构,深入开展政策咨询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的消息《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当天晚上中央台《全国联播》节目播出。二是以会议闭幕为由头,报道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讲话的核心内容。消息中写道“李铁映同志说,咨询研究机构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咨询工作不是要不要的问题,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问题。决策咨询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助手。在今后机构调整中,咨询机构不能削弱,应当切实加强。”这条消息于1月8号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

附例稿(19)

消息: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天津开幕。两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全国各省区市政策咨询机构,围绕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展开政策咨询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肯定。

199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提出《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紧急建议》,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等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1996年,他们又深入开展了农村金融合作体系研究、农村保险体制研究、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再就业问题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很多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对于稳定农村经济、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对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改组的建议,即:依托在改革中诞生和将要陆续诞生的优势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发挥资本市场在资金配置和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和超大型的企业集中,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优势企业集中,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同时,他们还在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以及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所需的配套政策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有些被党的十五大文件采用。

(本文1998年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播出)

附例稿(20)

消息: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天津闭幕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1月8号下午在天津闭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说,政策咨询研究是与改革开放相伴生的新生事业。政策咨询研究战线的同志与理论研究战线的同志们大胆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框架建设,在所有制理论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进程;同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李铁映同志指出:咨询研究机构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咨询工作不是要不要的问题、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问题。决策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助手。政策咨询研究机构是一种超脱型的机构。这种机构从长远来看符合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在今后机构调整的过程中,咨询机构决不能削弱,应当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加强对政策咨询工作的领导,要注意发挥政策咨询机构的作用。

李铁映同志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者作为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在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方面,要先走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

(本文1998年1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2.从行业学术会议或活动中捕捉全国性宏观新闻

全国行业门类大的有几十个,小的上千个,与它对应的学会、协会业务活动非常多。特别是1998年中央机关和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轻工部、纺织部、机械部等十几个行业主管部门被撤销,许多行业行政管理工作划入行业协会。因此,这些行业协会的各种会议议题、内容,往往跳出纯技术、纯学术范畴,带有浓重的政府行为。会议的分量相当厚重,有许多新闻素材,可供记者选择。驻地方记者万万不可小视这类会议,得到有关信息,一定要抽时间上会采访,同时掌握、了解这个行业的全国状况、发展方向、目标、存在的问题等。既可以把这些作为对地方同行业报道的标尺,又可撰写内参报道。

比如,1994年3月初,全国盐业协会在天津召开推广碘盐工作座谈会。笔者应邀到会采访,了解到全国不少地方碘缺乏病严重,不加碘的私盐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很严重。经过深入采访天津长卢盐务局领导和市场销售人员,详细掌握了河北和山东两省劣质私盐,被贩进天津和北京的一些碘缺乏病流行地区,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重要情况,撰写了内参《河北山东劣质私盐涌进天津波及北京》。这篇内参虽然为特刊,发送范围极小,但产生的作用很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内参上批示:“轻工总会:私盐特别是劣质私盐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请你们认真研究杜绝私盐泛滥的措施。”中国轻工总会会长于珍批示:“请傅立民同志阅批,组织落实李岚清副总理批示。”

一个多月后,河北省委办公厅给中央台发文称:贵台《内参》第43期反映《河北山东私盐涌进天津波及北京》问题,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对此十分重视,批示责成省工商局、供销社、盐务局认真查处,整顿盐业市场,坚决打击私盐生产、贩运活动。以上有关单位经过认真工作,报来了《关于治理我省私盐冲击盐业市场情况的报告》。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意见,现将该报告转上,请收阅。

1994年下半年,中国轻工总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实行了“食盐专营”的办法,使全国食盐生产流通有了可遵循的规定,为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创造了条件。这篇内参稿件获当年中央台《内参》好稿二等奖。

附例稿(21)

内参:河北山东劣质私盐涌进天津波及北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天津记者金树华:

近年来,由于盐业管理体制不顺,盐政执法乏力,盐的生产发展失控,流通领域混乱,大量劣质私盐和无碘盐冲击市场,进入千家万户,造成碘缺乏病出现大面积发展状态,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自1991年以来,河北、山东两省沿海地区的一些乡镇不仅私自生产劣质盐,而且与社会上不法分子勾结起来,私自贩运劣质盐进入天津、北京及华北、西北广大内陆地区的城乡。他们采取给回扣、送礼品、补现金等种种不正当手段冲击盐业市场,造成私盐泛滥。据有关部门统计,1989年天津市全市销盐(食用)14.8万吨,以后逐年递减,1993年专营店仅销7.9万吨。如按1989年的销量计算,去年私盐在天津食用盐市场的份额已达27%。目前,河北、山东等地的私盐每天有300多吨从天津的大港、宁河、静海等区县的公路进入天津市和北京市郊县及运往华北、西北广大内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