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5535000000002

第2章 地球篇(2)

企鹅与北极熊什么只能各自在两极生存

为什么北极熊只能生活在北极,而企鹅只能生活在南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很多科学家难以解释。虽然南北极都是严寒地带并且气候条件极其相似,但是企鹅和北极熊就只能生活在各自的区域。专家们也曾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如果有一天,真的解开了这个困扰人们许久的疑团,很可能是一个连锁反应,会对揭开其他谜团带来重大的影响。

北极浮冰为何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量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北极区域浮冰的变化与我国长江流域的降水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冬季北极浮冰的面积和厚度处于较大的时候,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就会相应增大。其他国家的监测记录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目前我们还无法做出合适的解释。

神奇的北极究竟有着多少未解之谜,恐怕我们还难以下准确的结论,相信随着我们科考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终将能够彻底地了解这片神秘的区域。

南极谜团让人难思量

被巨大白冰覆盖的南极大陆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的人前去探险。在前仆后继的探险、科考之下,南极的神秘面纱正在一点点地被揭开。人们在扩充自己有关南极知识的同时,也被一些无法解释的谜团困扰着。

神秘的城堡

据记载,美国和俄罗斯的人造卫星都曾经探测到,在南极腹地存在一个十分隐蔽的城堡。这个城堡是在一个圆拱形的空间内建造的,据说可以容纳2000多人居住。那么在南极如此寒冷的地带,这个城堡中的人能够生存吗?令人惊奇的是,人们猜测该城堡中必然有某种类似核能的能源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那么,这究竟是外星人的杰作还是人类的成果呢?美国正组织相关专家予以研究。

难以预测的飞碟出没

关于飞碟的神秘出没,恐怕南极是地球上有记录最多的地区。据说,在南极洲建立科考站的各国工作人员,都有过曾经见到类似飞碟的不明飞行物的经历。难道,神秘的南极大陆中真有更高级的生物的存在?目前,我们还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令人类费解的臭氧空洞

自从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开始,人们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一个巨大的疑问也同时产生,那就是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工业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呢?

精雕细刻的冰雕出自何人之手

在南极洲附近,探险家们无意中发现了许多巨型冰雕,这些冰雕有着各式各样的造型,诸如海豚、海狮等。而且这些冰雕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无比生动。据说高的可以达到50多米,而矮的也有20多米。这些如此生动的冰雕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目前依然是个让人难以解答的谜团。

色彩斑斓的冰山

提及南极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奇形怪状的冰山和银装素裹的景色。然而,最近人们发现了南极洲多彩的一幕,大大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在南极洲,有些冰川是色彩斑斓的,并不是单纯的白色。这些冰川有蓝色、绿色、褐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纹,形成的彩带甚是好看。那么,这些五彩斑斓的彩带是怎样形成的呢?尽管有关专家尝试着作出一些解释,但是并不足以真正解开这个多彩的秘密。

神秘“无雪干谷”

在南极洲,有一个被称为“无雪干谷”的地方,它处于南极洲的东北方,周围山脉的海拔大约在1500~2500米之间,山上有冰川和积雪,并且这些冰川与积雪会向山谷里流淌,形成冰爆。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冰爆流到山谷两旁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余下达不到的地方则是终年无雪,所以人们把此地称为“无雪干谷”。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至今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

以上仅仅是南极洲重重谜团的冰山一角,相信神秘的南极洲还有大量人类所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南极不冻湖之谜

众所周知,南极大陆是当今世界上最冷的大陆。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记录的最低温度——摄氏零下90度就是出自这片神奇的大陆。在这种极寒之下会有不冻的湖水吗?答案是肯定的,它确确实实存在。

据相关资料记载,科学家们曾在南极大陆上发现一个面积达2500多平方公里的不冻湖。更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南极大陆的不冻湖还远不止这一个。科学家们用相关的探测仪器又发现了9个类似的、藏在3000米冰层下面的不冻湖。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寒冷的南极,这些不冻湖是如何存在的呢?

南极大陆的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会产生让人难以想象的、数目众多的不冻湖,实在是令人费解。相关地质学家也曾对此做过专门考察,发现在这些不冻湖附近并没有人们猜想的火山活动现象,而且这些湖水的成分与其他地方的水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这些水为什么没有像常理那样,在气温达到摄氏零度之后结成冰呢?

部分专家解释说,这些不冻湖是由于太阳的照射所导致的。他们的理由是:不冻湖四周被冰山所包围,因此它的热量很难挥发出去。同时,四周的冰山能很好地起到反光镜的作用,将太阳的热量都积聚到湖面上,使得湖水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热量。但是,这个观点遭到了质疑。有专家质疑道: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其他的湖水应该都是不冻的,为什么就发现此处是不冻的呢?

另有一些专家提出:这种不冻湖的成因是在特殊的气压条件下形成的。他们认为:南极大陆的不冻湖在3000多米的冰层下,此时湖水所承受的是近278个大气压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冰在零下2摄氏度左右就会开始融化。同时,由于有大量的冰层存在,有效地阻止了热量的挥发,湖水也就相应而生。可是,这种观点遭到了大量专家的反驳。反驳者认为:如果照这样分析,南极地区应该所有的湖泊都是不冻湖,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还有的专家猜测:不冻湖的水下可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温泉。这个温泉使得该水域的温度比其他地方要高,因此而形成不冻的现象。但是,这种观点因为缺乏具体的实证材料,难以说服众人。

除此之外,还曾有人提出了神秘的外星人观点。这些人认为:在南极地区的巨大冰层下很有可能生活着传说中的外星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热量上升,出现不冻湖。显然,这一猜测也无法得到实证。

人们至今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关于不冻湖成因的推论。但是,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不断探索,无疑对人类认识地球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所帮助。

让人好奇的北纬30度

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我们地球上的各个方位,科学家人为地将地球用经线与纬线来加以划分。经过漫长的人类历史,人们渐渐地从这个划分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在北纬30度及其附近区域,存在着许多让人们感到惊奇和心存疑惑的事情。当我们仔细地观察这个区域时,就会发现在这一区域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还有让人们难以解开的人类历史文明之谜,更有灾难事件的频频上演,这种种情况无疑使得北纬30度区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纬30度区域范围的奇观绝景。仅在我国就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著名的钱塘江大潮、“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及江西的庐山。除了我国这些闻名于世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世界上很多其他的著名景观,例如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约旦的“死海”、传说中消失的大西洲以及百慕大三角、日本本州西部等5个异常区……

其次,在这一条神秘的纬线上还存有很多我们人类历史文明的难解之谜。例如人们惊叹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让人类困惑不解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以及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第三,这条神秘纬线及其附近区域同时还是一个事故以及灾难频发的区域。据专家统计,在北纬30度及其附近区域,从古至今就是灾难频发的地带,诸如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空难等等时常发生,而其发生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区域会有如此不寻常的现象呢?这一神秘地带历来吸引着无数有识之士前来研究,人们千方百计地想解开这北纬30度充满的重重疑团,但是至今还没有完整的结论。专家们也对此作出了一些肯定的解释,即北纬30°被称之为地球的脐带,其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对人与环境都有着某些影响,这些影响必然会对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问题造成某些影响,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因素。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的解答还有待于人们继续探索。

地球上的水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基。正是由于地球上覆盖着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海洋,才孕育了我们所熟知的大千世界和万物众生。可以说,地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具有高度文明的生命家园,正是由于地球上具有巨大的水量。

早期的人们认为地球上如此多的水体是本身固有的。也就是说,这些水体最初是以各种固体或气体的形态与岩石相伴着同时产生,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就已经孕育在地球的地质当中的。当气候和环境转暖并且稳定下来,这些水体便逐渐在大气中循环往复,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地表水和地下水。18世纪时,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星云假说”就是此观点的代表。该假说认为,星云物质分为三类:气、冰和土。随着同太阳距离远近的变化,这三类物质在构成星球时的比例不同。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水星、火星、金星靠近太阳,以土为主;稍远一些的木星、土星三者的比例同原始星云几近相同;最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则以冰为主。地球上,火山爆发时随地下岩浆所蔓延的水体和喷发出的水汽大致就是此类观点的佐证。这一观点可以被称为“源生水说”。然而,通过天文观测和太空机器人带回的样本可以得知,同为近地行星的火星、水星等却没有发现如地球一般的水体,反而是非常贫水的。这些星球为什么就没有像地球一样具有大量的“源生水”呢?这成为后来的科学家们重新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作用的结果。太阳风中的电子和质子被地球吸收,与大气中的氧结合从而形成了水,形成了地球上的大气循环。不过这一观点也遭到反对者的质疑,因为太阳向外散发的阳光中存在大量的紫外线,而紫外线会将水分解成氢和氧。氢原子又十分容易脱离地球的引力而游离到宇宙中去,因此不会形成地球上的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逐渐推翻了水体来自地球本身的观点,转而将目光聚向了宇宙当中。198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的弗兰克等人在从卫星上接收到的照片上发现一些黑斑。在排除了电子干扰的可能性后,他们确定这是一种水分子凝聚成的气体云。经过长期分析和研究,弗兰克等人认为,形成这些水汽云的物质来自宇宙中的小彗星。正是这些彗星光顾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而产生破裂,并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大的汽化球,其中部分进入大气层。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形成后的45亿年以来,大量的水体通过彗星进入地球,既有随彗星岩石中伴生的冰颗粒,也有进入大气层的汽化球。

目前,越来越多的卫星观测发回的数据表明,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原生的,而是通过各种宇宙间的天体活动而带入地球的。至于为何地表之下依然有不可预测深度的地下水,科学家们认为那不过是水体进入地球后经过大气循环,不断渗入的结果。

但是,疑问并没有完全消除。我们知道,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不是非常特殊,那么为什么靠近地球的其他邻居没有形成巨大的水量呢?如果说地球上的水来自于宇宙之中的彗星,那么具有同样条件的其他行星为什么没有像地球一般将这些水留住呢?这仍将困扰人类很长一段时间。

地球大气是怎样变化的

大气,即包围在地球上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人们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离开了大气就无法生存。大气产生的天气变化,又是我们整个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动力。也正是由于今天的大气成分如此“祥和”,才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命。然而,地球诞生的数十亿年前,地球上的大气决非一下子就变成了今天这样。这当中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

一些科学家们认为,35亿年前,由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浓雾产生了令人窒息的温室效应,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当时,原始大气燥热异常,空气构成也以二氧化碳居多,并不适于地球早期生命的生存。可见,早期的原始大气由于地球地壳运动的频繁,经常变化,难以稳定。所以,地球上早期的生命状况应当难以维系。一些科学家们引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曾经地球上的霸主——恐龙是如何灭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