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做人与经商的智慧全集
5555700000014

第14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4)

当父亲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拉比后,拉比打开了《塔木德》,从里面找到了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这条狗每天都在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一天,家里的人都出门了,一条毒蛇从土屋的裂缝里爬了出来,然后爬进了装有牛奶的桶里,它的毒液很快便融在了鲜美的牛奶中。警觉的狗发现了蛇的可恶行为,又不知如何处理。

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为了减轻疲惫,他们把牛奶倒进杯中,准备畅饮。这时候,狗开始大叫起来。没人能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没有理会这只狗。正在他们端杯子的一刹那,这只狗猛地跳了起来,把牛奶杯全部打翻了,然后,独自舔着地上的牛奶。片刻工夫,狗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家人终于明白过来了,牛奶里面有毒。全家人都非常感激这只狗,当地的拉比知道这件事后,高度地称赞了这只忠实的狗。

父亲听完这个故事后,回到家里,把狗埋在了自家后院。

这个故事教育人们,是朋友,就该真心相待,即使它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动物。所以,犹太人在选择朋友时,以诚心为重。

在中国,人们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高洁,从而印证纯朴的人立于不良之人中间也能够保持他的品性;也有人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来说明与坏人在一起呆的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变坏,与好人相处的时间久了便会变好。

人有复杂思想,是有灵魂的动物,也是接受能力极强的动物。为人处世中,应该远离不良之人,不让他们的不好言行和思想影响到自己的为人和道德标准。同时,要多与优秀之人交往,吸取他们的精华,提升自己。如果身边实无可取之人,应该像犹太人那样,持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交朋友。

真心地对待朋友,因为朋友不仅得之不易,而且朋友会真心地关心与帮助自己。当自己忧伤的时候,朋友不会袖手旁观,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会伸出援助之手,与我们共同分担这挥之不去的忧伤;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朋友不会觉得我们是一种累赘而抛弃友谊,他们会竭尽所能,义无反顾地雪中送炭,然后并不要求有什么回报;当绝望的时候,朋友会牵引着我们走过让自己窒息的黑暗,迎来光明,此时的朋友即是我们的引路灯。不同的朋友会在不同的方面无私地帮助我们,珍惜朋友是理所当然的。

犹太智慧借鉴:

交友宁缺毋滥,待友真心实意。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朋友,老朋友也不会离开你。

9、机会和金币一样珍贵

偷懒者常常以万事俱备再行动为借口。

——犹太智语

犹太人长期过着流亡的生活,受地域和宗教文化偏见的影响,他们每到一处,总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斥。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把自己驱逐出去,为了生存,他们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能够迅速地发现机会并紧紧地抓住它。

有人无意中在萨文河畔发现了金子,这个消息迅速传开,成群结队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

从此,偏僻而宁静的萨文河谷充满了淘金者的喧闹声,几个月后,萨文河的河床上留下了很多大坑。有人幸运地挖到了金子,有人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彼特·西比利也是众多淘金者中幸运的一位,为了有所收获,他在萨文河附近买了一块地,继续挖掘着他梦想中的黄金。几个月过去了,平平整整的一块地变得坑坑洼洼,但彼特得到的仍然是失望。此时的他,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一天,天气突变,瓢泼似的大雨连续下了几天。

雨后的天空格外蓝,空气也是异常的新鲜。彼特走出屋子,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在他买下的这块地上,一层绿油油的小草显得格外精神。看着这充满生机的小草,一个新奇的想法在彼特的脑海中形成了:为什么不利用如此松软而又肥沃的土地做些事情呢?

他不再去挖掘金子,他开始了自己的养花生涯。在彼特的精心呵护下,幼嫩的花苗健康地成长着,大约二三个月的光景,鲜艳的花朵在萨文河畔灿烂的阳光下盛开了。彼特把它们带到小镇上,它们的娇艳和芬芳吸引了很多的市民。

彼特生活在花的世界里,花朵让彼特快乐而富足地生活着。暴雨给彼特带来了机会,彼特由生机勃勃的小草得到了启示,经营花木获得了成功和财富。如果彼特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挖掘黄金,他或许什么都不会得到,最终的结局是带着自己的行囊回到自己的家乡。

戈迪默的母亲是一位英国人,她的父亲是一位珠宝商。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戈迪默快乐地生活着。在父母的熏陶下,6岁的戈迪默想做一个芭蕾舞演员。父母看着她柔软的身体,欣然地同意了宝贝女儿的想法。

不久,小戈迪默在芭蕾舞剧院报了名,她成为了小芭蕾剧团的一员。她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她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与骄傲。可是,几次训练后,小戈迪默的虚弱体质使她难以承受舞蹈训练。她带着失望离开了小芭蕾剧团,她的梦想也从此破碎了。可是天公并不作美,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幼小的女孩身上:8岁的时候,她患了一场病,她因此不得不辍学。虽然她的家庭非常富有,但是她却不能像那些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那样顺利地完成基本学业。面对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她无可奈何。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被窝里,偷偷地流着伤心的眼泪。

时光不断地流逝,小戈迪默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家里待倦了,她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心情。一次,她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散步,一个醒目的木牌映入了她的眼帘:斯普林斯图书馆。她异常兴奋,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使她迫不及待地跑进这个图书馆,她又一次找到了读书的感觉。那一天,她在图书馆一直待到下班时间。以后,她对图书馆有了一种更加特殊的感情,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在图书馆里,尽情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每当图书馆下班时,她总是熟练地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后,她再钻出来,继续汲取精神粮食。

那一年,小戈迪默只有9岁,但她汲取的知识要超出同龄人好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的时候,戈迪默的第一篇小说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她成功了。小说深刻的思想使人们很难想像出这篇小说竟会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以精美的语言、流畅的笔调以及深刻的思想在文坛引起了轰动。从此,戈迪默一发不可收拾,她笔耕不辍,新作频频问世。在她的文学生涯中,她先后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和200余篇短篇小说。凭着她的执著与努力,各种奖项纷至沓来。1991年10月3日,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第七位获此大奖的女作家。

戈迪默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放弃生活的信念,她发现了图书馆,图书馆为她提供了条件,这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她从此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最终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如果那天戈迪默没有从斯普林斯图书馆经过,或许文学界就会少一个奇才。

机会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抓住一个机会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而不能抓住机会的人,只有浑浑噩噩地渡过此生了。于是就有人抱怨,机会总是乐于亲近别人。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机遇来临时,有人能够迅速地嗅到它的气息,稳稳地抓住;有些人却视而不见,让机会在自己的手中白白浪费掉。

与其怨天尤人、坐等机会,不如去寻找机会。现实中,有的人做了守株待兔的农夫,他们像农夫一样天真地认为:一个兔子撞死在这棵树桩下,其他的兔子同样也会撞死在这棵树桩下。于是,他们总是把偶然性当做必然性,最终一无所获。其实,若想逮住兔子,最好的方法是背上装满弹药的猎枪,边走边寻找,只有这样,机会才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