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做人与经商的智慧全集
5555700000013

第13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3)

既然不能脱离环境又不能改变环境,就只有熟悉环境,适应环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游刃有余地生活着。

犹太智慧借鉴:

与其苛求让环境来适应你,不如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去,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

6、礼貌地对待每个人

对待上帝,要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对待朋友和敌人亦如此。

——犹太智语

犹太人很注重语言交流,长期的流浪和漂泊使他们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语言,便不能够顺利地与人交往。另外,犹太人很有语言天赋,他们至少懂一种或两种外语,这为他们在异国生存奠定了语言基础。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得了一种怪病,治疗这种怪病的方法是喝狮子奶。为了治好国王的病,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可最终还是无法弄到狮子奶。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孩竟然弄到了狮子奶。

小孩拿着新鲜的狮子奶向国王的宫殿走去。路上,小孩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了激烈的争吵,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取狮子奶的过程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脚:“如果没有我的话,主人就不可能来到狮子住的山洞,不可能弄到狮子奶。”

眼:“要是没有我,主人就看不到狮子,那还怎么取奶呢?”

手:“我当然是最重要的,要是我不帮忙,主人即使看到了狮子,又如何取奶呢?”

舌头也不甘落后:“如果没有我帮忙,你们再怎么辛苦也没用。”

这些器官根本不把舌头当回事,它们认为舌头在取奶过程中没有发挥一点作用,根本没有资格发言。

到了宫殿后,国王问小孩拿来的是什么奶,小孩回答说是牛奶,国王非常生气,以为小孩在戏弄他。此时,身体各器官明白了舌头的重要性,纷纷道歉。于是,小孩改口说道:“抱歉,我有些紧张,刚刚说错了,这是新鲜的狮子奶。”

这个故事告诉犹太人不可忽视舌头的作用,从侧面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打开交往之门的钥匙。一般来说,两个人见面以后,若是相识,首先会相互打招呼寒暄片刻;若不相识,又想交往,自然需要自我介绍一番。可以说,说话是交往的第一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会从他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于是,通过语言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大体的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

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拉比让仆人到集市上给他买些好东西回来,仆人从集市上买回一个舌头;拉比又让仆人去集市上给他买一些坏东西,仆人同样买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问仆人:“我让你买好东西和坏东西,为什么你买回来的都是舌头?”

“舌头既是善的源头,又是恶的源头。它可以比任何东西都好,也可以比任何东西都坏。”仆人聪明地回答道。

的确如此,如果语言使用得当,就可以充分地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也为与他人进一步友好往来做好铺垫;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也严重地影响了以后的交往。

犹太民族不仅是一个重视语言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礼貌待人的民族。犹太人礼貌待人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多的是表现在语言上。他们认为,礼貌用语能够使对方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促使对方愿意和他们交往。礼貌用语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而且他们不愿意与说话不礼貌的人交往。生活中,说话不礼貌的人随处可见,部分人甚至会“出口成脏”,以至有人告诉他们要经常刷牙、漱口。

现实生活中,问路是常见的事。问路的第一步是选择问路对象,但是人们一般担心上当受骗,往往会偏重于向年龄比较大的本地老者问路。可有的人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有的人却是晃晃悠悠,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时,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就纳闷了:原因在哪呢?我明明是按照老头指的方向走的,怎么可能错呢?初次见面,大家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难道老头跟我开了个玩笑?他可能不知,“老头”、“喂”、“你”这样的称呼是不会让人舒心的,何况是在求人。倘若遇到稍有学问的老者,送上一句“无理”,听者若是没明白过来,岂不是要走“五里”冤枉路?

多走几里路倒没什么,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礼貌的言语会给人带来很多的不便。朋友会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再和你往来,同事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帮助你,上司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提拔你。你或许很有能力,但由于你的不礼貌用语,你的能力就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被别人否定。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难找出两个说话方式酷似的人。因为说话方式是每个人在其特定的环境下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些人有口头禅,尽管知道这是不礼貌的,但还是有意无意地挂在口边。于是,在有些时候,得罪了别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有这方面“特长”的朋友就要注意了,管好自己的嘴巴,别让这些小毛病给自己带来大不幸。

犹太智慧借鉴:

为人处世中,在注重交往语言的同时,更要注意交往礼貌。其实,对于礼貌,只要用了心,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7、适当地诚实即可

诚实虽善,但不要受制于诚实。

——犹太智语

犹太人认为,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诚实的人并不可恶。但是,过于诚实也会惹麻烦。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这样的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必会遭人白眼。

古时候,有一个老实人,他遇事总会实话实说。可是,他的做法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欢迎。不管到什么地方,待不了几天,他就会被人生气地赶走。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他感到非常难过。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一个修道院的管事收留了他,在修道院内给他找了一个住处。

管事正在为一件事发愁:他想找人把修道院里的几头不中用的牲口卖掉,又怕手下的人把卖得的钱据为己有。此时,正好来了这个老实人,管事大喜。因为此人以老实闻名,他是不会把卖牲口的钱装在自己的腰包里的,何不派他去卖这些牲口呢?于是,管事指了指牲畜栏中的两头骡子和一头驴,让这个老实人把它们拉到集市上卖掉。

到了集市上,有人问起老实人的牲口。他只管照实说:“这头秃背的骡子非常倔强,赶它走的时候,它毫不理会,动都不愿意动一下。于是,它总是挨抽。时间长了,它背上的毛渐渐就没有了;这头断尾巴的骡子特别喜欢享受,一旦躺在舒适的稀泥里,就不想起来。于是,修道院的人就拽着它的尾巴,想把它拖起来,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它的尾巴便被挣断了;还有这头没精打采的驴,它不仅衰老,而且是个瘸子。如果干得了活的话,管事怎么可能把这些牲畜卖掉呢?”

买主听了老实人的一番话后,便各自走开,再也没有人问起他的牲口。天晚了,他把牵出去的牲口又一个不少地牵了回来。修道院管事问起缘由,老实人如实相告,管事强忍怒火,对老实人说道:“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请你离开吧,走得越远越好,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这个故事带有很强的讽刺色彩,生活中或许很难发现与故事中的老实人类似的人。

犹太人把以诚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中国人也不例外。于是,有人为了发扬传统美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力求诚实,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毫不保留地坦率说出来。表面上看来,这种人是以诚待人的典范;其实则不然。

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白诚实与以诚待人的内在关系。诚实并不等同于以诚待人,它只是以诚待人的一种表现方式;以诚待人指的是我们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即诚恳。可是,生活中却有人把诚实理解为以诚待人,结果在诚实过程中做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诚实并不意味着诚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中国人有种风俗,办喜事的时候要说吉利话。可是有人就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在别人新婚燕尔之时,议论新郎长得如何如何不好,新娘有什么缺憾;喜得贵子之际,议论小娃娃身体不健康,恐怕养不大;父母大寿之日,议论老年人上了岁数,活不长了等等。即使他说的是大实话,别人也会认为他破坏了欢庆气氛,可能还有人会气愤地骂他:“你不说话,别人不会把你当哑巴!”别人办喜事时,我们应该用诚恳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而不是一味地实话实说,招人厌烦。

诚恳并不一定要通过诚实才能表达,它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甚至可以是谎言。因为在有些时候,美丽的谎言也是诚恳的话语。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同时住进了一家医院。

女孩的病是绝症,她熬不了多久;男孩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如果心态调整不好,死神同样会将他带走。

渐渐地,他们认识了,熟悉了,成了一对好朋友。黄昏的时候,他们总会在一起散步,共同感受着黑夜来临前的那份静谧,相互鼓励着以愉快的心情迎来健康,迎来朝阳。

很快,女孩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欠下了一些债务。善解人意的女孩不想拖累家人,毅然离开了医院。男孩不能再和女孩散步和聊天了,心情黯淡了许多。

几天后,男孩收到了女孩的信,女孩告诉他:她已经康复了,现在在上学,让他注意身体,安心养病,有机会可重逢。每个星期,男孩都会收到女孩寄来的信。男孩不再失落,他知道有个远方的朋友在默默关心着他。

时光匆匆,男孩病愈后,他匆忙按照来信地址找到了女孩的家。他没有看到女孩,因为女孩在离院后的几天便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妈妈坚持代她给男孩写信。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故事的真实性,在生活中,这样的故事的确真实地存在着。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带有不良意图和目的的,女孩的谎言源于她的诚恳,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谎言让男孩振作勇气,把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起来。最终,男孩活下来了。女孩的不诚实在这里展现出了无穷的力量,它给男孩带来了强大的生存希望。

生活中,有人会滥用诚实,甚至有人把诚实作为一种借口,蓄意挑衅、伤害别人。比如,知道了别人的隐私后,便在大庭广众下肆意宣布;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却跑到领导处打小报告等等。这种做法是人所不齿的。在小的时候,我们不懂以诚待人,老师便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我们可以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因为那时的我们是单纯的。可现在,我们的思想已经成熟,且融入到了大社会中,如果再按照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那样去做,难免有些牵强。

诚实自有它的好处。诚实,让人感觉到一个人的憨厚、老实。如果你的诚实充分体现了你的诚恳,那么,你会有很多朋友。但是,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缓急的诚实却只会让你已有的朋友远离你。

不要把诚实和以诚待人混为一谈,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交际中,该诚实的地方就说实话,不该诚实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谎言)同样可以达到诚恳的效果。

犹太智慧借鉴:

诚实虽是一种美德,但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诚实却是迂腐、愚钝的表现。

8、选择恰当的朋友

和狗戏耍,就不应该担心跳蚤上身;从香水店里出来,即使什么都没买,身上也会散发出香味。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比较重视人际交往,他们对交友异常重视。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和不良之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蜕变成一个不良之人;和优秀的人交往,可以取长补短,逐渐地优化自己。如果身边的确没有值得交往的朋友,他们宁愿不要朋友。

犹太人在选择交往对象方面,有以下观点:

当接触不良之人时,他们的思想会无声无息影响到自己,别人的言行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长期和这些不良之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会更深刻地影响到自己,虽然我们是一个理智而又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受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影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是,长期的耳濡目染会让我们变得麻木、迟钝,无意识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周围尽是优秀之人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会给我们良性的影响,在和优秀的人长期相处中,我们能够不断检查自己,查漏补缺;在他们有意无意的监督下,不断审视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加优秀。

犹太人就是本着这样的观念去寻找朋友。一旦找到朋友,他们便会非常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在你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帮助你。

有这样一句犹太格言:当你帮助你的朋友脱离泥沼时,一定不要害怕自己身上会沾上脏脏的泥巴。

犹太人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犹太人的家里,有一只非常讨人喜爱的小狗,它给这个犹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但是上帝并没有因为狗的可爱而让它活得长久一些,病魔最终夺走了它的生命。

虽然家人很难过,但是无可奈何,谁都不能让小狗起死回生。于是,父亲打算在野外挖个坑,把小狗埋葬。可是,和小狗形影不离的儿子却不同意,他想把小狗埋在自家后院。因为,这只小狗是他最忠实的伙计,他不忍心小狗孤苦伶仃地躺在野外。

为此,小男孩和父亲争论起来。为了把这件事情处理妥当,父亲去了拉比的家里,他想听听拉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