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新反经【上下】
5559900000002

第2章 集谋略权术于大成(代序言)

中国人做人有个原则:官场讲究功成身退;战场讲究穷寇勿追;商场讲究见好就收。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原则和追求又显得渺茫,也就是很难实现。不过人们并没有放弃对这种原则的追求。那么,《新反经》将是你对这一原则进行了解和追求的一种捷径。

所谓“反经”,绝不是教人造反,旨在告诉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同样的事情,要从多角度去审视,才能得出更明确的结论,才能想出更妥当的解决方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好的策略,这就是运筹,是人们常说的谋略。想到好的策略,还要有一个好的执行方案,这便是权变和方法。在这里,并不是说做什么事都很艰难,而是事实的确如此。那么,要想有一番作为,除了个人能力、社会经验外,还要从其他地方汲取有用的东西为己所用。既如此,从书本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或许是最佳途径了。

众所周知,《资治通鉴》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治国宝鉴,被称为“正经”。不过,《资治通鉴》也有它的局限,就是卷帙浩繁且很难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有的显得过于迂远。而《长短经》则被称为“反经”,它以中国唐代以前各种谋略、权术之集成为基础,把其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归类,再深入剖析,使其真正具有实用价值。《长短经》的作者赵蕤是唐代人,字太宾,四川人。据史籍云:“赵蕤博学广闻,长于经事,夫妇皆有隐操。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他本着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思想和原则,从另一角度去阐述议论,总结人事兴衰成败。

宇宙万物,本无所谓长短,因人的见解不同、目的不同而有长短。长者能看见寸有所长,短者反觉得尺有所短。如果像佛家一样修佛炼道,参空悟无,那么,天下无长无短,万物同体;如果不甘平庸,想要建功立业,求名得利,一定要看到所有的东西参差不齐,利害互见;一个人如果想成就伟业,不知物之长短,则不能驭物;不知人之长短,则不能用人;不知法之长短,则不能得法;不知事之长短,则不能成事。此为《长短经》之深意。

《长短经》翻印后,乾隆亲自题诗并加注。

萋县创为救弊论,爱憎殴业匠和函。

向时虽类纵横说,忧来原归理道谈。

宋刊弃自教忠堂,通度称经曰短长。

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日慎行王。

可见,乾隆对此经的重视。

因《长短经》原文皆为枯奥难懂的古文,为了方便读者,笔者特加以译注。对于原文,依据古籍原有风貌来加以整理,并从《史记》、《白话二十五史》中提炼出精彩的故事来添加补充,以增强书的可读性。整体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交错纵横,蔚然成章。《长短经》原文共六十四篇,作者在编著时并没有将六十四篇全部加入,只是撷取有用的可读性强的加以整理与读者见面,且删除了其中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如“奇兵”“围师”“料敌”“还师”“结营”“地形”等,这不仅不影响书的完美程度和可读性,反而更增加了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之所以闹天宫、砸地府,所依仗的是手中的如意金箍棒。今天,对于一个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新反经》就是你手中的“如意金箍棒”。它直接从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对如何做人做事加以分析和论述,引经据典,简明实用,只要细心揣摩,深入体会,注重实践,就会受益无穷。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本书的主旨,对于其中一些不甚了了的历史,作者力求适当扩展,也好使文章更加趋于完美。由于作者水平学识有限,疏漏之处难免,恳请方家赐教、读者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