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5567300000009

第9章 班主任和学生(4)

学生个体之间更是存在差异。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

班主任需要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的理念,这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既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把学生的独特性视作一种财富去珍惜,去开发,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其次,学生的独特性要求班主任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或要求衡量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地、适当地评价来自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

最后,学生的独特性要求班主任因材施教。对于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要善于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特长。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赏识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真诚地感谢学生在任何一个方面为班级赢得的荣誉。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身心都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过程中。这种不成熟性意味着学生具有可塑性,具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潜能。这要求班主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给予鼓励。认识到学生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潜能,要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把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协调,使批评缺点与表扬优点并用,令严肃的批评与热忱的帮助共融。

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指处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身体平稳持续发育,主要体现在身高平均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处于发展期,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较大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快速,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但注意力不持久。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30分钟。他们逻辑思维不发达,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很难理解抽象概念。在个性品质上,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仍需要成人的监护和指导。

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中年级。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低年级学生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大脑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如9岁儿童脑重为1350克,比7岁儿童的1280克有大幅增长。这个时期学生的大脑神经机能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神经的抑制功能进一步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中年级学生表现为比低年级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在心理特点上,中年级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判断和态度,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权威,如老师,而是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对“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已有初步认识。

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小学高年级。此时,学生的身体发育又出现高速发展,身高、体重、肌肉骨胳的力量都迅速增强。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好奇心驱使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能持久;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作将来的人生目标,易出现盲目崇拜某些明星的现象;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的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故而出现顶撞老师和家长的言行。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生年龄大体上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进入由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中最重要的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经历着身高和体重的突增以及性发育和性心理成熟的过程。

1.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首先,表现为身高增长的速度。在青春发育期,初中生每年身高增长速度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此外,初中生的四肢、肌肉、皮下脂肪、骨骼结构、毛发、内部脏器、脉搏及基础代谢率(处于休息状态的身体耗氧的速度)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其次,是性器官的发育与成熟。与人的生殖机能相关的器官,如精巢、卵巢等生殖腺及生殖系统等性别差异,在这一阶段的发育趋于成熟。此外,由性激素差异引起的间接男女差异即第二性征的发育现象也开始出现,如性器官的发育、遗精和月经现象、变声、男性体态和女性体态的形成等。

2.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在心理上的明显变化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逐渐产生、渴望与异性交往、“闭锁心理”的出现、逆反心理等。

第一,表现为自我意识逐渐产生,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小大人”状态。他们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大人,渴望被尊重和理解。

第二,表现为渴望与异性交往。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初中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出现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矛盾状态。

第三,“闭锁心理”明显。既渴望交往又退缩封闭内心是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他们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敞开心扉,同时却又害怕被他人了解。

第四,具有逆反心理。这一时期的少年,其生理激素的变化使得他们对待事物总是持一种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抗、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父母、长辈或教师的说服与命令,有时还会对一些事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三)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1.生理上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已趋成熟,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各项形态指标先后呈现年增长速度减慢的趋势,身体发育已基本完成,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成人标准。由于性激素对脑垂体的抑制作用,身高、体重增长速度减慢,但骨骼已全部骨化,肌肉力量明显增长,比少年期具有更大的强度和耐久性;神经系统发育特别是脑皮层的结构与机能的发育已基本完成,兴奋进程和抑制进程趋于平衡和稳定,动作更加协调,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进一步完善。

2.心理上逐渐“断乳”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把高中生的心理发育时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撕裂与父母在心理上的联系,正是这种急于独立的思想,使自己陷入矛盾的冲突之中。一方面自己急于自主、独立,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因此常表现出反抗;另一方面,仍有很大的依从性,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遇到困难时,又非常期待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上述矛盾在当前的高中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高中生不再像初中生那样情绪易激动,情感体验已趋于丰富、深刻、细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外表不一致的现象。情感表现较曲折、含蓄、内隐,如即使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但在相处时表面上却很冷漠;又如不再毫无保留地向外人诉说心事,多数人采取写日记等自我倾诉方式。高中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增加,形成了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高中生不仅能根据外在的情感表现识别他人的情感状态,而且还懂得透过他人的情绪伪装识别他人真正的情感。大多数高中学生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也有少数学生会因暂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因一时激动而不能自已。

高中生的意志品质已有较好的发展,已能够做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其意志行为的自制力有明显提高,注重自我教育,但抗诱惑能力尚欠缺。高中生意志的独立性还不够稳定,有时也会盲目、固执、任性,会简单模仿,还会见异思迁。

高中阶段随着个体发展的逐渐成熟和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日益迫切。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三、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角色

班级中的学生具有性别、成绩、班级组织中的职务以及在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地位等,学生这些方面的固有特点构成了影响学生在班级中角色形成的因素。其中,性别角色作为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变的;成绩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标志,它主要反映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地位是指学生在同辈群体中的实际位置,地位高者被群众成员广泛接纳,他们的社会性较强,拥有班级的主导文化;地位低者在群体中受拒较多,他们或处于班级主导文化的边缘,或形成与班级主导文化性质相异的小群体文化。在学校和班级中根据有无职务可将学生分为干部和群众两大类。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上述各种角色因素,即性别、成绩、职务和地位之间不论其关系如何,其最终要以学生自身的双重角色表现出来。所谓双重角色,是指学生一方面,他们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要履行作为学生的角色权利和义务,要遵守班集体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发挥作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而献计、献策。

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客体,对管理者的管理应该通过积极的思想内化,并付诸行动,主动接受、主动配合、主动适应,表现出行为的主动性,而不是消极应付、变相抵触。而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其角色行为表现在态度上应该发扬主人翁精神,关心班集体的发展,关注班集体的变化,不但要积极支持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而且要主动把个人的管理建议变成有效的管理行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主体与客体是相对的,这主要取决于具体过程与环节中学生所充当角色和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因此,在整个班级管理中,教师、班主任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动态的。所谓统一性,是指管理与被管理过程是统一的,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所谓动态性,是指主客体关系总是来自某一过程或某一环节,过程与环节不同,这种主客体关系又将互相转化。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管理者角色和被管理者角色作为两个不同的角色,具有双重性。双重的角色在班级管理活动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行为或事件中要存在角色转换和角色互动,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