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5570400000007

第7章 儿童诗的阅读教学(2)

教学随笔:《打开小窗》

我有点紧张,这首童诗没有前两天的儿歌好玩,有趣。孩子们能接受吗?

范读之后,孩子们没有像学习《稀奇歌》那样笑出声来。我看了看诗的内容,笑着问:“孩子们,这首诗读懂了吗?”孩子望着我,这时钟忆临怯生生地问:“阳光扑了个满怀”是什么意思?我看着这群一年级的娃娃,笑了。都怪我太粗心,小孩子对“阳光扑了个满怀”肯定是不懂的啊!

我对着坐在窗口的孩子说:“你打开窗户,瞧一瞧。”孩子打开了窗户。一束阳光就真的跳了进来。孩子眯起了眼睛。我笑着对孩子说,看看,阳光是不是扑进了你的怀里。孩子们笑着说,老师,你看,阳光还跳进我的眼睛里,阳光还撞到我的肩膀上。孩子们热闹起来了,阳光还跳到我的手心了……

“那么,你们再来读一读,从阳光扑了个满怀,你读出了什么?”我抛出了一个问题。

孩子们低下头去,又把小手举了起来:

“我觉得阳光很喜欢我,所以就扑了过来。”

“阳光一定在窗外等了好久,看见我打开窗户,阳光就一下子扑到我怀里。”

“阳光很热情。”

……

一番讨论之后,孩子再读《打开小窗》时,眼睛里就跳动着动人的神采。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阳光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停留。

三、流动的画面——解读童诗的意境美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童诗亦然。作为适合孩子欣赏的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的最典型场景、画面,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林中小景》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树林中的美丽情景,阳光下嫩绿的色泽,风在叶片上滑过,空气变得恬静又柔和,鸟儿的叫声挂在一棵棵的大树上……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想象,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让学生感受到林中的安静和美丽。在充分阅读中感受林中恬静优美的景色。

孩子是用感性思维的,他们周围的世界是五彩的,是跳跃的。诗歌是生活的映照、是现实场景的反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孩子通过语言文字去还原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文字中传递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情。

《插秧》这首诗通过农夫插秧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动感十足的耕作画面。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诗里呈现了哪些景物、哪些画面,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讨论,让孩子感受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色彩鲜亮而富有层次。而农夫的插秧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农夫不停地忙碌着,秧苗从绿树上,插到青山上,插到白云上,一直插到蓝天上,多新奇的画面,多有趣的发现啊!从画面的切换转移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农人的喜悦、忙碌的快乐以及动感十足的画面中传达出的独特美感。

儿童的生活是五彩的,跳跃的。因此反映孩子生活的童诗,也应该色彩鲜艳,动感强,情感丰富,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在教学中,教者应该领着孩子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还原生活,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

《笑声》是一首充满动感的校园诗歌,他用笑声来指代那群活泼的孩子,来表达孩子们在课间快乐的游戏的场景,这首诗视角独特,极富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的场景,再来阅读这首诗,引导学生想象,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这些小朋友是在哪里游戏的,又是怎么玩的,上课钟声一响,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再朗读诗句,“笑声挂满教室/串在走廊上/然后跳下梯级”,来想象下课钟声响过之后,孩子快乐下楼的画面;再从“笑声,追逐在操场上/给抓住的笑声/又和几个笑声/扭成一团/分不开来了”。想象孩子们在操场互相追赶的快乐场景,特别从“扭成一团/分不开来了”这些诗句想象着孩子们在操场上互相游戏、闹着、追着、抓着,到处能看见快乐的笑脸、到处能听见快乐的笑声。“上课钟声一响/笑声就和解了”让学生想象铃响过之后,孩子们的快乐戛然而止,纷纷跑进教室的样子。这样,让孩子们阅读诗句时,通过想象,体味到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从而达到与现实的生活接壤,让学生品味到课间活动的乐趣,游戏的快乐。

诗歌是流动的画面,是动感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透过文字去感受文字的画面美,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孩子们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教育随笔:

从《妹妹的红雨鞋》说起

从本周开始,一一向孩子介绍诗人诗作。这次介绍的是我的“启蒙老师”——林焕彰。

介绍林焕彰,不得不提到他的一首诗《妹妹的红雨鞋》

在日常生活中,雨给我们带来的通常是天气阴暗、心情郁闷。而这首诗用活泼可爱的红金鱼来比作妹妹的红雨鞋,拧转了情趣,擦亮了诗歌的色泽,让雨天也清新、轻松快乐起来。红金鱼的意象更是把孩子的活泼可爱,喜欢在雨中嬉戏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如何呈现给孩子们呢?按照我以前的做法,是把整首诗全部出示,让孩子们读一读,整体感知,然后再指名读,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最后齐读一遍,就结束了整首诗的解读。

幸好今天的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孩子们无法看到我的课件。我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教学思路,今天该怎么解读这首诗呢?我想应该定位于让孩子们在阅读欣赏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我在黑板上写下“妹妹的红雨鞋”这几个字,转身问孩子们,读着这样的诗的题目,你的感觉是什么?从色彩的感知中,让孩子们体会到,雨天,四周是阴暗、潮湿的,而红雨鞋感觉是快乐的、明快的,让我们好像看见了一个穿着红雨鞋的快乐活泼的小妹妹。

然后,我让孩子们去讨论,如果你去写妹妹的红雨鞋,你会怎么写?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可以写小妹妹是怎么玩的,还可以写小妹妹的红雨鞋是什么样子……

紧跟着,我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在阴阴的天气中,妹妹的红雨鞋像什么?孩子所有的答案,我一一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把美好的想象写成一首诗。

而诗人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出示了整首诗。在孩子通读的情况下,我问孩子们诗人把红雨鞋想成了什么?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

在孩子们讨论过后,我写下了“红金鱼”三个字,再让孩子们去找一找,红雨鞋和红金鱼哪些地方比较相像。除了颜色一样以外,孩子们都找到了雨鞋和金鱼都生活在水中。还有呢?金鱼很可爱,喜欢游来游去。那雨鞋呢?雨鞋也就是小妹妹,她也喜欢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一双红雨鞋真像一对红金鱼,还从哪里看出来,孩子们很快找到,原来,她们都在鱼缸里。雨鞋怎么会在鱼缸里。细心的小朋友们发现了,我隔着玻璃窗看红雨鞋,就好像鱼儿在大大的鱼缸里嬉戏。

通过这样的解读,我希望孩子们学会有一个美好的想象,再转化成诗歌。把红雨鞋想成红金鱼,就要立刻想到鱼缸和水。因为是雨天,才会穿雨鞋,才能把雨鞋想象成红金鱼。诗中最妙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哥哥,一个关在玻璃窗户里的小哥哥,没有红雨鞋的小哥哥,或者说妈妈不许再出去淘气的小哥哥,只能傻傻地趴在窗子上,看着妹妹在雨中,快乐地游戏,隔着玻璃窗,看着红雨鞋就像看着鱼缸里的鱼,多精妙、多别致的构思,让人的眼睛一亮。

再来品析相关词句。诗行浅白如画,除了大胆的想象,我们还看到了用词的精妙。“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我问孩子们,把“游来游去”换成“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行不行?妹妹真的在游吗?为什么这里用游来游去?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感受到:你把雨鞋想成金鱼,那就是把雨鞋的特点写成金鱼的特性。金鱼就是在鱼缸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所以像红金鱼的雨鞋也应该“游来游去”,这个词根本就是没有别的词可以代替。最后,通过再读,反复读,体会本首诗语言的精妙。

我想,在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诗性,培养孩子的诗情很重要。因此,作为一个诗教工作者,除了教儿童诗,还要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诗情。在自己积极思考的状态下,再和诗人碰撞交流,孩子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必将有所改变。

四、带你一起飞——解读童诗的想象美

诗需要想象,想象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世界,让人眼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的想象世界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生命,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诚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感受想象的奇特、让孩子在想象中完善对世界的认识,完成对诗歌的审美过程。

孩子是用想象来认识世界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件都有了情感、有了思维……作为孩子生命的映照的童诗,也因为有了飞驰的想象,才构成了一个奇异的语言世界。斯蒂文森的《被子的大地》就以一个病中孩子的视角,用想象重新审视床上的一切,从而带来一个奇特的生活体验。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孤孤单单地面对着床单和枕头时,会想到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想象,找一找,诗人躺在床上时,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在学生的阅读和想象中,随着诗人在床单上检阅着行军,把被子堆成山林和城市,把自己变成一个巨人,看着眼前的山谷和平原,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奇特,生活的情趣。从而体验出独特的美感。

诗歌有一种魔力,能让平凡的事情有了情感,路边的石子、飞扬的尘埃、跳动的雨点都会说话,都在向你展示一个奇异的世界。在引导学生欣赏像《雾》这样充盈着想象的灵动诗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来想象,雾像什么?然后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找寻雾与猫的相似点:脚步轻盈、行动有点神秘,从而感受自然现象——“雾”和来去无踪的“猫”之间的相通之处,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独具匠心的想象之美。

在孩子眼里,任何事物都有感情,就连不会说话、没有思想的花草树木,也可以开口说话,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欣赏《仙人掌》这首诗时,就可以引导让学生从仙人掌的生存环境,外形特点发散开来,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的快乐。然后再来欣赏“只好伸出很多手/向四面八方说/给我水喝”的精妙,因为,仙人掌的名字就是“掌”,外形也像一只手,沙漠里缺水,所以这句诗显得特别合理又巧妙。从而让学生体会诗歌想象的独特美感。

人与人之间有交流、有对话……那人与自然、动物与动物之间,他们在谈些什么呢?读了《毛虫和蛾子》这首诗,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奇异的窗。毛虫和蛾子在说些什么呢?在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自信有点过头的毛虫和蛾子向世界宣告:“我的祖母是凤凰”“我的兄弟是太阳”。阅读这样的诗作,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诗作中毛虫和蛾子的可爱。体察诗人与众不同的想象,从而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夏天

目标预设:

1.通过欣赏名家名作,提高学生对童诗的认识,感悟生活就是诗。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呵护学生的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出童诗。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对夏天的多重感觉

首先感谢小朋友们从家里赶到学校来上课。因为现在是夏天,大家都在过暑假。提起夏天,我们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话题哦,说说看,在夏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二)读名家的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了解诗人是如何诗意地表达生活的

1.夏天这么热,太阳就像发了烧。唉,真想吃个冰淇淋。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看谁说的最有创意,最能打动妈妈的心?

今天丁老师教你们一招,用最诗意的方式来表达。

出示:

妈妈,冰淇淋在正午的巷口叫我

妈妈,冰淇淋在正午的巷口叫我

读一读,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吗?同样是跟妈妈要冰淇淋,这样的方式可是诗意地表达哦!

谁来用这样的方式跟妈妈说。指名读。齐读。

冰淇淋在叫什么呀?

出示:

他们说:夏天是炎热的季节

他们说:夏天是炎热的季节

读一读。诗人为什么这样说?再读,体会想吃冰淇淋的心情。

妈妈会不会给我买冰淇淋呢?一定会买的哦!我吃了冰淇淋,冰淇淋还会叫吗?叫什么?

依次出示:

妈妈,冰淇淋在我肚子里唱着妈妈,冰淇淋在我肚子里唱着

他们说:夏天是冰凉的季节

他们说:夏天是冰凉的季节

出示全诗。这就是中国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先生写的《夏天》。

你喜欢吗?喜欢就读一读。谁最喜欢冰淇淋,就请你领大家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两行都是一样的,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读起来特别舒服,特别能表达我想吃冰淇淋的愿望。)

让冰淇淋去说话,说出我们的想法。多有趣的写法啊,写诗好像也不是很难的哦,有时候只要我们用有趣的方式去描写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写出好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