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5570900000003

第3章 知识普及篇——如何鉴别儿童是否存在学习障碍(2)

脑伤与学习的关系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复杂,有些大脑受到损伤的病人并没有出现学习障碍,而有些没有发现脑损伤的儿童却出现了学习障碍,所以两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知道大脑什么功能和位置受到损伤才是更有意义的问题。而就目前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而言,还没有精确到这一程度。

★大脑皮质发展的不平衡

学习障碍与其说是大脑某一点或者某一区的失调,不如说是整体功能上发展迟缓。目前,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论是对学习障碍较有说服力的主张,并对教育计划产生了影响。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有关左右脑不对称的看法。人们对大脑的研究的一个比较确切的结论是发现,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要担任着加工语言和对自主性动作的控制,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空间认知、非语言的听觉加工。对学习障碍的研究支持这一结论。伯克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障碍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基本的类型是非语言性学习障碍,大约占儿童的0.1%~1%,男女人数相等。患有这种学习障碍的儿童不善于辨认别人的动作表情和姿势,在数学和空间知觉能力方面落后,动作也差。他们不善于把原先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对他人的认知受到妨碍,所以常常不听他人的指令,不会与人相处。这种类型的儿童的病因被认为是与右脑功能的失调有关。另一个基本的类型是语言障碍型,又被称为失语症,约占儿童的4%左右。患有这种类型的学习障碍患儿中,男女比例为4∶1,即男生比女生多3倍。这种类型的学习障碍者也被叫做阅读性障碍者,他们或者对语音的认识有困难,或者对字词的学习有困难,当然还有的人学习语法有困难。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阅读测验的分数很低,阅读理解和对字词的理解有困难。这一类型的学习障碍者的病因被认为是与左脑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联系。

★大脑的生化过程失调

人的大脑由12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不仅自身具有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而且与其他细胞也产生着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如果这些细胞正常的生化过程受到损害,就可能导致学习障碍。例如,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一项研究认为,儿童的饮食对于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有影响,如果不给儿童食用含有人工色素和人工调味品的食物,儿童的多动行为和攻击行为就会减少。这是因为这些食品对于儿童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影响。还有人提出了维他命疗法,认为学习障碍患儿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正常吸收维他命,应当首先补充维他命才能矫正学习障碍。

这些食物治疗的效果是不确定的,目前,有关大脑的生化过程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是悬而未决的。

6.环境对学习障碍有什么影响?

谈到学习障碍的成因问题,有人经常问,学习障碍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障碍?这些问题往往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其实这种提问方式是了解和理解某一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要求,但科学的发展往往直到最后才能回答这种问题。

如果我们不问这样的问题而从经验出发,就能发现,学习障碍患儿不仅在先天因素上存在某些不利,而且往往在后天的成长环境方面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这些环境方面的因素与先天的因素共同导致了学习障碍,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

★都市家庭生活方式与学习障碍

现今的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地被诊断为学习障碍,与现代都市家庭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据我们观察,学习障碍患儿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这些儿童大都不能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阅读,不爱看书,他们的精力一般都放在与读书无关的活动上,如看电视、玩游戏、运动和玩耍。一个幼儿园的儿童如果没有阅读习惯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一个四年级的儿童整日不知阅读的话,很可能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日后学习的积累。另一个方面就是书写。学习障碍患儿大都不爱书写,或者在涉及写的方面有困难,他们通常写作业粗心大意、拖拉、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等。无论是何种学习障碍,在20年前都是不常见的,但与现在儿童相比,那时的学习障碍者也少得多。据统计,近年来儿童学习患障碍的比率有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例,1987-1988年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人数为190万,而同期被诊断为智力落后的人数为60万,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人数为37万。学习障碍患儿占到所有儿童的5%左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具有学习障碍呢?现代人的生活在哪些方面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都市家庭生活方式。生活在现代的儿童幸运但不幸福。他们生活在与过去不同的小家庭中,儿童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与传统家庭有很大的不同。小家庭是近30年才出现的现象,在这种小家庭中,孩子们缺少可以模仿的对象,没有其他孩子可以交流,在语言的发展、交往的发展及运动能力的发展上都有可能落后。

5岁的李非是家中的独生子,他的父母都是从外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个城市的,所以举目无亲。从幼儿园回到家中,李非只能与母亲一起玩,但母亲还要做家务,不能关照他,他只好看动画片。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他只能一个人在家中,因为他所居住的高楼里边,没有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小孩。有时他独自一人玩小汽车模型,有时看一看小人书,更多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的某些能力得不到开发。比如,他很少外出进行球类活动,不能锻炼大肌肉和小肌肉;他很少动手,不会画画儿,手—眼协调能力也很差。另外,他只接触自己的母亲,一方面,对母亲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又对母亲有所不满,因为他觉得母亲在某些方面又限制他的活动,妨碍了他的自主性。

还有一些孩子由他们的祖父母养大,老人对他们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能力发展的落后。老人由于自己体能的原因,很少领孩子外出运动,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孩子们的感觉动作能力及其他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妨碍。比如,在学习能力落后中,视-动统合功能落后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咨询诊断中,发现约1/3学习困难的孩子伴有视-动统合功能落后。所谓视-动统合功能落后是指视知觉与动作的协调与配合方面出现障碍,可以用视-动测验来进行测查。我们知道近70%的学习信息要通过视知觉来传达到人的大脑,学习信息传达到大脑后,还要经过与过去经验的统合而加工成为有意义的信号,再经过手的动作传出(写作业或做题)。如果视-动统合功能落后,小孩子就会出现抄错数字、记不住字、听写困难、看漏题或竖式计算中经常出错、把加号看成减号等。许多家长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学习困难,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人管我们的学习,也没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视-动统合功能是后天学习与练习的结果。现在的小孩子之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视-动统合功能发展不足。现代都市家庭住在高楼林立的小区,儿童没有过多的户外游戏,独生子女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儿。过去弹玻璃球的土地变成了草坪和水泥地,过去踢口袋和毽子的场所变成了自行车棚和停车场,而这些活动曾是孩子练习手眼协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天天玩这样游戏的孩子就不会出现手眼协调能力的落后。那个时候家长抱怨孩子学习困难的也就少一些。现在孩子们整天看动画片,玩汽车模型和变形金刚,手眼的协调很少得到锻炼,所以出现视-动统合落后是自然的。有一个7岁小孩子经测验,我们发现其视-动统合能力只相当于5岁。他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我让他把里面的东西给我看一看,原来并不是课本,而是各类变形金刚。玩这种变形金刚和看电视是不能提高视-动统合能力的。

现代小家庭中,幼儿还缺少平衡能力的锻炼,学步车代替了摇篮,这种学步车实际上是为方便大人而设计的,其目的是让孩子自己活动,但这样做又妨碍了孩子平衡能力的发展。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学习能力落后,家长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如多让孩子做手工、多练习画画儿、进行各类球类的锻炼、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等。尽管是生活在高楼大厦,但要多领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多接触不同的孩子,使孩子的生活多样化。

★环境变化与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现代都市生活中,儿童们过多地看电视,较少地与大人交流,这些对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和书写能力没有什么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口语逐渐被书面语代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和书写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内容。而现代的家庭中,恰恰在这方面与之不配套。现代家庭中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儿童可以不必动手、动用阅读来生活。动画远比小人书更为生动,使人不费力就能得到大量信息;而电视的一个特点就是图形加语音就可以使人了解大量信息,而这一过程没有了阅读,即从文字再到声音然后再到字意的理解过程。学习和阅读要求大量的文字阅读,这种能力与看电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为此,有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也从不看电视,可尽管这样他们的孩子仍然能从游戏厅和录像厅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想要儿童具备高超的学习能力,在听的学习和视的学习方面就应当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应当注重视和听的均衡发展。所以,现代都市小家庭应当注重对儿童读和写能力的培养,要给孩子的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并且尽量多给孩子多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溺爱对学习障碍的影响

在我国的城市中,独生子女已经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家长的溺爱。比如,如果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家长就不会强迫他吃;如果孩子爱吃某种东西,家长就是上天也要给他们买回来。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果真与偏食有关,那么不能合理调节儿童饮食的家长可能就是正在制造着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

此外,溺爱的家长不会管理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儿童智力发展一般,在幼儿园经常大声号叫,不会与别人交往。他的母亲虽然十分担心孩子将来的上学问题,可又不想严厉惩罚孩子,怕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孩子过于驯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孩子根本不知道集体活动规则。他如果不知道遵守集体规则,就不能在幼儿园或小学顺利地学习新知识。他母亲的问题在于不能区分什么是孩子的独立性,什么是必要的约束。显然,她的孩子不仅将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而且更会由于不知遵守规则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研究表明,学习障碍患儿通常也具有行为问题,如小时候他们不寻常地哭闹、睡眠习惯不佳、偏食、精力过剩或精力不足等,通常这些孩子受到的惩罚比一般孩子要多。我们也的确发现学习障碍患儿通常经受了更多指责,而这种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习存有恐惧,这往往会加重学习障碍。

可见,无论是溺爱还是过于严厉的指责,都会妨碍儿童自身解决学习障碍的能力,使他们的潜力受到抑制。

7.学校教育对学习障碍有何影响?

学校教育对于学习障碍的引发和解决负有重要责任。在良好的教育气氛中,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得到了重视和照顾,学校建立特殊教室,配备特殊教育教师,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就能预防和克服学习障碍。

反观目前国内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教育风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一字不漏地掌握所教内容,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能掌握字词,有的学生则通过听觉或声音的记忆能最有效地掌握所学的词汇,另外一些学生则在动作中识记效果最佳。这三种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如果强调他们学习能力特长的教学出现了,他们就能学好,否则,他们可能遇到学习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工作成效而排斥学习障碍患儿,还是本着对每一个儿童负责的态度,分析他们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鼓励他们再做一次?

在学校中,偶尔会出现学习障碍患儿的教育机会被剥夺的情况。

在一所小学,有一个数学学习遇到困难的男孩子。他虽然也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拖班上的后腿儿。他的班主任老师不是鼓励孩子,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班级。她动员其他学生嘲笑这位同学,歧视、侮辱他,并暗示家长让孩子转学。结果这个孩子一到考试时就急得拔自己的头发,以至于头顶都秃了一小块。

还有的教师把上课不守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教室,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长期的驱逐只能使学生的功课越落越多,以至于无法继续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