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5570900000006

第6章 认知能力篇——了解学习障碍的表现及成因(1)

14.感觉动作能力与学习障碍有什么关系?

感觉动作是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不仅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因为动作对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及书写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长不可低估感觉动作能力的重要性,许多学习障碍患儿和注意力有缺陷的患儿正是具有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感觉动作能力与其他多种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动作能力差的孩子经常缺少空间感和时间感,弄不清前后左右

正因为如此,他们做事情条理性差,不能按部就班地将各类事情安排就绪。所以,他们出现难以理解教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感觉动作能力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有关

我们知道,思维的逻辑和计算都是由外部动作内化而来的。起初儿童不会计算,但他会数实物,在动作中数扑克牌、数石头,或者经由动作知道人能上楼也能下楼,物体可向前运动也可向后运动。这些动作中的可逆性及数的大小排列,构成数量之间的关系、数量与形状之间的关系,使日后学习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感性经验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些数学能力低下的孩子往往感觉动作也落后,他们不会前翻、侧翻,不敢走平衡木,不敢荡秋千。提高他们的感觉动作能力是解决他们数学困难的途径之一。

★感觉动作能力是言语能力的基础

言语能力主要由听、说、读、写这四个基本环节所组成,这四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离不开感觉动作功能。以说为例,说话是大脑言语中枢对呼吸器官、舌、唇的运动控制。只有这些发音器官的动作能力发展起来之后,儿童才能发出复杂的声音。再如阅读,阅读是与眼球运动的速度分不开的,当眼睛的追视、检视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之后,阅读的速度、对文字的知觉广度才有可能提高;而书写则更有赖于大肌肉运动的发展,拍球、跳绳、单杠等运动项目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而且锻炼大肌肉动作,使儿童握笔的力度、运笔的速度和运笔的准确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感觉动作能力可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有一个小朋友动作笨拙,跑步姿势与速度均与同龄人相差甚远,他最害怕上体育课。每当同学们集体游戏时,他总是在一旁观看,从不参与,久而久之,他变得十分孤僻,没有知心朋友,不愿与同学往来,而其他同学则视他为怪物。通过训练,提高他的动作能力后,他在校的情形大为改观。他会跳绳了,得到了校长的表扬,跑步的速度提高了,能轻而易举追赶上其他同学。他现在十分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别人交往,完全能与其他同学合拍,运动能力与其他孩子处于同一水平,他不再因为自卑而拒绝他人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自卑的理由。运动能力突出的孩子会充满自信,不会轻易受到他人欺侮,能以随和的心态与人交往,并且举止优雅、动作大方,更倾向于赢得周围人的好印象。

★感觉动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矫正儿童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对多动的儿童来说,感觉动作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可以释放他们的一部分能量;另一方面在进行感觉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训练儿童对自己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来说,感觉动作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唤醒水平。

15.感觉动作能力分为哪几种?

感觉动作能力由许多不同的能力构成,从婴儿一出生起,就开始了种种感觉运动。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感觉运动,我们可以把感觉动作能力分为如下几种。

★大肌肉动作(肌力)

肌力的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生理的发展与控制,使儿童的身体肢干变得更有力量,旨在锻炼肌肉张力、动力与耐力。该训练包括翻滚、爬行、单杠、双杠等动作。

肌力的训练并不是仅仅训练儿童的力气而已,而是增加其对不同力量的控制能力。只有轻重控制自如,动作才能灵活,使用各种类型的笔写字时,才不会有折断、笔芯缩向笔内、戳破纸张、下笔太轻或太重等现象。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的发展在时间上一般落后于大肌肉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是人所必需的,人类的许多活动,如写字、绘画,甚至吃饭都涉及精细动作。一般来说,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眼动训练、手部操作训练、手眼协调训练以及绘写能力的训练等。儿童只有精细动作发展好了,才能够自如地从事书写、绘画等学习活动。

★节奏与韵律

主要训练儿童拍球、跳绳与跳弹簧床,使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动作更为精密与敏捷。通过这些训练,儿童能在手、眼、脚的配合与协调方面大为加强,在动作的速度、方向、力量与变化等方面,会更加成熟。节奏与韵律提高之后的孩子,会显得更加成熟;动作与举止上显得更加优雅,做事情也会比以前更为从容,更像一个大孩子了。

这种节奏感的训练,对以后语言及音乐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个体对抗地心吸引力,维持自身动作与稳定灵活的一种动作能力。提升儿童的平衡能力主要是训练儿童在平衡木上前行、倒退、做各种姿势与动作,或者训练儿童单脚跳、用足尖走步、旋转身体等。平衡能力提升有助于个体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受,因为外界物理世界的信息往往是通过平衡器官(前庭)的统合而传入大脑的。平衡能力提高后的儿童会变得注意力更为集中,多余动作减少,记忆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过去一些传不到大脑的信息,现在能传到了,儿童变得比以前更加敏捷。

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垂直感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儿童的书写,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方向感

个体的运动固然有赖于其肌力、平衡作用和协调性,但如果无容身的空间及没有容身之外可供动作的空间,则运动的现象无由产生。因此,应当训练儿童指认方向,辨别左右的空间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儿童指认上、下、前、后,左右手足的各种动作的配合及丢接球,达到培养方向感的目的。

方向感强的孩子,做事情有条理、有顺序,动作自如,对物体的位置常有确切的把握。他们能以自我为中心,认识物理世界,在陌生的地方不易丢失。方向感的培养与训练有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空间知觉与空间推理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方位感建立的儿童,书写时笔画顺序能够一致,不会有偏旁部首左右颠倒的现象。在语文的理解上,也因为有方向感,才不会语无伦次,杂乱无章。

★本体感

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其位置较深,也称为深度感觉。本体感觉可以帮助我们行动。如果缺乏本体感,身体的动作就会比较迟缓、笨拙、吃力。如果从手传来的本体感觉不能充分地告诉你手在什么地方,那你吃饭、穿衣、从一个地方拿东西时就会特别困难。如果双腿没有本体感,那我们上下楼的时候就会摔倒。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剖腹产分娩,研究证明,剖腹产对孩子的智商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自然分娩中,产道对孩子的压迫给了感觉器官一种良性的刺激。这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本体感觉。如果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压迫,就失去了这一锻炼机会,以后出现本体感觉失调的比例就会相当高。

16.儿童的感觉动作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刚出生的幼儿是没有什么运动能力的,只有一些基本的反射动作。在这些反射动作的基础上,儿童发展起来更为高级的大肌肉动作。幼儿的第一个大的动作能力是爬,在爬行中,幼儿掌握了自己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形成最初的平衡觉。然后是走,儿童能站立后,就开始走了,走路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了人的更多的平衡能力。走路过程中,儿童要不断地调节自身与地球引力的关系。接下来就是跑,跑步比走路对速度和灵活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力量。跑之后的动作就是跳,跳跃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爆发力,双脚要同时用力。再往后就是单足跳。

当这些躯体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起来之后,儿童的一些精细的动作能力就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视知觉引导下的活动。最重要是眼—手协调活动,在视觉的控制下,儿童用手来解决各种复杂的任务;此外是双手的协调活动,在双眼的控制下,儿童用两只手来完成各种手工任务,如剪纸或折纸等。儿童不仅用手来解决任务,而且还用手—脚的协调来解决任务,如走路就是用手-脚的协调来完成的。做操和跳舞等活动也离不开手和脚的协调。

而更高级的动作则是对表情的控制和对声音的控制,人的眼神与手势,对声音的大小和升降的控制都是精细肌肉发展的结果。所以,动作不灵活的人,往往也是不善于交往的人,至少在儿童时期是如此。

17.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感觉动作能力落后?

感觉动作能力落后的孩子还是较为容易判别的。一般来说,大肌肉动作落后的孩子,常常对左右方位弄不清楚,保持身体平衡困难,他们动作不灵活,经常碰伤自己。有的孩子都上小学高年级了,可还是不会跳绳,拍球时越拍越低,或者接球时不能用双手正确把球接住,而是用手抱球。这些孩子通常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时还爱发脾气,动手打人。这些孩子学习新的动作很困难,不爱上体育课,不能模仿在别人看来是很简单的动作,小时候做操时就比别人落后。

但是,家长们要注意,精细动作的落后常常是不易发觉的。一些孩子走路姿势没问题,一般的动作也能学会,肌肉的力量也不差,他们甚至很爱好体育,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如酷爱踢足球或打篮球。可他们不爱动手做手工,写字常不能写在格子里,不会自己系鞋带。此外,这些孩子还愿意说,而不愿意写;同侧手眼协调困难;经常把碗碰翻或把杯子里的水弄洒。

这些落后如果发生在大人身上,也许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一个吃饭时经常把酒杯弄翻的人只会受到别人的笑话,但不会影响他的工作。而在小时候如果手眼协调落后,只爱动嘴不爱动手,则会给孩子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知道人的种种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关键期的,比如,人的视知觉就是在刚出生后就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让刚出生的婴儿的眼睛看事物,他们的视觉会终生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让一个10岁的孩子几天不看事物,他的视觉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同理,感觉动作能力在一个幼小的儿童身上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因为他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他的智力发展、人际交往和对作业的完成,都需要这一能力的支持。

感觉动作能力强并不意味着智力或其他学习能力的高超,更不能代替后者,但感觉动作能力在小时候的确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了许多运动能力强而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孩子,但我们更加忽略了那些其他能力正常甚至超常,只是因为感觉动作落后而导致成绩下降的人。人们往往有一个固定偏见,即学习不好的人一定是一个智力平平,甚至智力低下的人。实际上,这些人智力并不差,他们只是不善于精细动作,不善于写字和做作业。这些人如果在小的时候感觉动作能力不落后的话,本可以避免许多学习上的困难。

感觉动作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感觉动作能力强,儿童不一定学习就好,如果感觉动作能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必受某种程度的影响。一个其他方面都很出众,唯独在感觉动作方面落后的儿童,会出现许多简单而幼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本可以是轻而易举防止的。

18.什么是儿童的触觉统合能力?

触觉系统是人类最大的感觉系统,也是比较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感觉系统。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系统才刚刚开始发展,触觉系统就已经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了。如果没有大量的触觉刺激提供给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就会变得缓慢而不平衡。

触觉具有保护身体和辨别周围信息的双重作用。当身体的皮肤接触到环境中的异常现象时身体会自动做出退缩或反抗性反应,这种反应叫做触觉防御。闭上眼睛人们能说出所触及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这是触觉信息在大脑中记忆和辨认的结果,叫做触觉辨认。触觉防御和触觉辨认都是触觉信息在神经系统有效组合的结果。

触觉也是人类大脑的学习能力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人类相对其他动物而言,毛少皮薄,从而使得大脑从出生就可以接受各种不同层次的细腻的感觉,并且能做细腻的辨认和记忆。此外,触觉对人类的情绪影响也很大。温暖、凉爽、光滑的感觉会使人愉快,而燥热、寒冷、粗糙等又会使人烦躁不安。在所有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度是最高的,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天都有无数且不断的感觉输入大脑。大脑需要把这些信息进行过滤,把那些不太重要的信息压抑下来,因此平时我们对衣服、微风等一些触压或碰撞并不反应,这也使大脑不至于太过紧张和忙碌。这种过滤、整理到选择反应的过程便是感觉统合的能力。触觉信息在大脑中如果统合不良就可造成触觉防御过度或防御过弱,这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重要方面——触觉统合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