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5571600000001

第1章 总序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专业建设”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专业建设”或“特色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对于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特色办学、高水平办学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广泛共识。

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材建设。作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的项目负责人,本人从2007年就开始筹划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把其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建设规划。教材编写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从教以来,我曾多次主持和参与一些专业教材的编写,2003年还曾受命组织编写一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丛书;然而,十年过去,教材编写、使用的形势和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院校“专升本”、“中升专”,出现了一大批新的本、专科院校,从而对同一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的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加强对中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这项改革不仅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要求在教材编写中有所体现。再次,新世纪以来的十年,也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领域飞速发展、气象更新的十年,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经过十余年的操练、积淀和本土化改造之后,更趋成熟、稳定,并在批评、研究实践中取得累累硕果;同时,20世纪结束,促使文学史家对这百年的文学历程进行新的梳理与审视,给文学史研究增加了新的视野和景观,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史教材编写带来内容、结构、方法诸多方面的改变。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组织编写一套适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最大限度地吸收近年来的科研、教改成果,贴近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使用的教材,不仅适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丛书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简明实用:从地方高师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学实际出发,丛书编写不求宏大繁富,但以简明实用为尚;力求在教材的有限篇幅之内,以朴实简洁的语言,对教材内容作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科学准确、完整周密的阐述,以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

便于教学:丛书编写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学、服务教学,在简要勾勒知识体系全貌的基础上,尽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并对重要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挖掘、拓展和系统化表述;同时在各个章节之后设计若干思考练习题和拓展阅读内容,以备学生课外学习。

贴近前沿:尽量阅读、浏览、把握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借鉴被广泛认可的学术观点,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水平;采用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时,务求将其内化为一种文学素养与能力,做到灵活运用、妥帖得当,力戒机械套用、生拉硬套。

注重实践:丛书编写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凸显问题意识与探索意识;在史料甄别、使用和阐述过程中,力求体现撰写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以论带史,以观点统帅材料,力戒机械地罗列史料。

本丛书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地方高师院校、普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文专业函授学员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本套丛书的撰写者都是国内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教授、博士和该领域有所专长的专家学者。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者水平有限,疏漏不足在所难免,敬祈广大读者和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

亢西民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