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5571600000002

第2章 古代文学(1)

第一节 概述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当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化时,欧洲其他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野蛮蒙昧的状态。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对后世欧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同时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次高峰。在神话传说、史诗、戏剧创作、文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古罗马文学是在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与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起成为欧洲文学、文化的两大源头,被人们并称为“两希”传统。

一、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它东、南、西三面临海,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最远的陆地离海仅50公里,海上交通四通八达。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人靠海经商、海上冒险的生存方式,造就出古希腊民族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及崇尚力量、智慧的民族性格;同时,也为古希腊人学习吸收古代东方的外来先进文化、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极大便利。古希腊文化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地区的东方文化与本土文化融汇整合的结果,特别是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建筑、数学、文艺方面,都取得惊人的成就,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繁荣产生重大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3000年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间,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的爱琴文化区域,曾经出现一个高度繁盛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明,因这一区域的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化就是在爱琴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原始公社制社会逐步解体,逐渐形成奴隶制城邦。当时两个最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的霸权,雅典为首的希腊民主城邦同盟“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经常进行战争。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奴隶制民主制优于斯巴达的贵族寡头专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城邦政治生活十分活跃,文化艺术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希腊的商贸中心和文明中心。古希腊文学实质上就是雅典文学。

希腊文学的发展同希腊奴隶制形成、发展的历史同步,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文学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在远古时代口头创作的主要收获。它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生活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纪念碑式的巨著,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至今仍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荷马史诗之后,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叙事诗人赫西俄德。他给后人留下两首长篇叙事诗《农作与日子》和《神谱》。当时,氏族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分化日趋明显,氏族贵族利用权势把贫苦农民的土地集中到自己手里,失地破产的农民沦为奴隶,小自耕农也感到生活的艰辛。赫西俄德不务正业的弟弟凭借当地贵族的权势,要夺取他应得的财产,赫西俄德便写了《农作与日子》这首教诲诗,规劝弟弟走正直劳动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诗作还反映出当时希腊农村的现实,诗人讲到人类经历了金、银、铜、英雄和铁5个时代。农民生活每况愈下,他自己生活其中的铁的时代更是“白天是完不了的苦工和痛苦,晚上是无尽的疲劳,神还要送来烦恼”。长诗的后半部分以一个参加劳动的人的亲身感受,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美丽的农村景色。《神谱》主要叙述诸神的由来和谱系。作者收集了许多古代传说,力图把不同的神话传说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

(二)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主城邦形成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史称“大移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促进了阶级分化和奴隶制的确立。在雅典,由于从事工商业的平民力量的增长,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的繁荣同社会结构重组、人的意识与情感世界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氏族社会向奴隶制城邦演变的过程中,原先分散的部落纷纷向城邦集结,小家庭逐步形成,人们的个体意识增强,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一些失去氏族庇护的氏族成员(主要是一些失意贵族)有感于社会动乱,个人生活、地位以及安全难以保障,感物伤时,于是,适合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便应运而生,出现繁荣局面。

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著名独唱抒情诗人是萨福(前612—?)和阿那克里翁(前570—?),合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品达(前518—前442或前438)。

女诗人萨福出身于莱斯博斯岛的贵族家庭,在当时民主派对贵族的斗争中曾被迫流亡国外。她曾办过一所音乐学校。她在情感生活方面体验较多,写过颂歌、婚歌、哀歌、圣歌等9卷诗作,但由于中世纪基督教会认为这些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有伤风化,被当作禁书毁弃,只有些残章短简被保留至今。她的诗作主题大多是咏叹恋爱的痛苦与欢乐,或歌颂崇高的母爱与缅怀友人情谊。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音乐性强。萨福的代表作有《给所爱》等,她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柏拉图称其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阿那克里翁的诗往往歌咏生活的乐趣,讴歌大自然,赞颂爱情,以清新、优美,形式完整取胜,这种诗后来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品达写过各种合唱琴歌,如颂神歌、酒神颂、迎神赛会合唱歌、少女合唱歌等,尤以写竞技胜利者颂见长。他的诗作共17卷,保存下来4卷。他的诗歌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

与此同时,希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以动物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寓言。相传作者是一个名叫伊索的获释奴隶,这些寓言因此被称为“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主要表现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情感,是他们的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如《狼和小羊》中的狼,寻找种种借口想要吃掉羊,谎言被戳穿后露出本相,毫不掩饰地说:“即使你辩解也好,我也不能放过你”,这则故事抨击了压迫者的专横残暴,他们迫害人总会找到借口的。《农夫和蛇》指出不能对敌人仁慈;《龟兔赛跑》说明骄傲者必败;《农夫和他的孩子们》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运盐的驴子》教育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狼来了》劝人不要说谎。《伊索寓言》思想性很强,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都产生了影响。

(三)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在雅典全盛时期,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公民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希腊文学比过去具有更为广泛的民主性质。为贵族娱乐而演唱的荷马史诗成为公民教育的教材。抒发个人情感、反映贵族情趣的抒情诗已不适应民主文化生活的需求,富有群众性的戏剧艺术应运而生。与人间贵族有着类似思想感情的希腊神话诸神,其故事成为大众剧作家借以表达当时一般人的情感纠纷的素材。希腊文学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他们的戏剧创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社会生活。

古希腊散文并非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主要由一些历史著作和演说词构成。著名的历史著作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约前460—约前400)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色诺芬(前430—前355)的《长征记》。同时,由于民主政治空前活跃,政治纷争激烈,雄辩术(演说)在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兴起,这些政治家、演说家的演说词就是优美的文学散文。文体讲究和谐,注重节奏,强调修辞和文学技巧。其中最著名的雄辩家是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和狄摩西尼(前383—前322),他们对后世雄辩术和散文作家产生很大影响。

“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前427—前347)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最杰出的代表。

柏拉图是奴隶主贵族派的思想家,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一生撰写了40多篇哲学对话,《理想国》《斐德罗斯篇》《会饮篇》《伊安篇》等是其中的名篇。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摹仿,而文艺作品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摹仿,亦即“摹仿的摹仿”,“和真理隔着两层”,从而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来说,他明确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强调文学的政治效用,当然,他的政治标准是属于贵族阶级的。在文艺创作的原动力问题上,他坚持认为才能源于灵感,诗人处在迷狂状态时才能写出好作品。他的这种“迷狂说”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产生了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代表奴隶主中等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肯定文艺对现实模仿的真实性,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实的模仿。他建立了现实主义的摹仿理论体系,使自然摹仿这一传统观点成为西方文艺理论的主流。在他的文艺理论著作中,《修辞学》主要阐述演说艺术和散文艺术;《诗学》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关于悲剧理论,他提出了悲剧主角的“过失”说和悲剧的“净化”说。他认为悲剧主角因某种过失和缺点遭到毁灭,从而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来使人的感情得到净化,肯定了悲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作用。他从生物学里引进“有机整体”概念,强调悲剧动作的统一和情节结构内在联系的单一完整。他的理论与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密切联系。《诗学》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影响西方文坛两千余年。

(四)奴隶制衰落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在“希腊化时期”,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希腊文化不断向外传播,形成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势。这一时期,希腊文学处于衰落局面。文学创作脱离群众,讲究辞藻,追求形式,感伤情调严重。剧场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满足富人情趣的新喜剧由此产生。

新喜剧在阿里斯托芬喜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它回避社会政治问题,多以日常生活、爱情婚姻、伦理道德为题材,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因此,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的重要角色是一些类型化的人物,如专横的父亲、热情而又荒唐的儿子、善良的艺妓、机智的家奴等等。新喜剧描写细腻,讽刺生动,提倡宽大仁慈,劝善规过,但缺乏深刻的思想性。

米南德(前342—前292)是新喜剧的著名代表作家。他出身贵族,写过一百多部喜剧,主要作品有《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公断》等。他的剧作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结构紧凑,性格鲜明,语言接近口语,对文艺复兴和现代喜剧产生了一定影响。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忒奥克里托斯(前310—前245),他擅长写乡情乡景,剧作风格自然,质朴清新。

二、古罗马文学

罗马城的建立大概在公元前8世纪。古罗马人受伊特鲁利亚文明的影响,逐渐形成包括歌舞、说唱和摹拟等形式在内的乡土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80年之后,罗马人开始间接接触古希腊文明,但由于各种内外矛盾的纠缠,罗马文学的发展长期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摆脱了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进入共和时期。其后,罗马人继续对外扩张,雄心勃勃寻求海外利益,与渗透在西西里、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岛国中的古希腊文化频频接触,经过三次布匿战争,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权之邦。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罗马人接受古希腊文明的陶冶,并吸取希腊文化的精髓,从移植和编译入手,由照搬向借鉴乃至创作过渡,一步步地建立起罗马的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