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幼儿学习与发展
55725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资料卡

扮演警察的奥奇

4岁的奥奇平常总是坐不住,在一个地方不能安静地待上一段时间。一次老师让他在班级游戏中扮演“交警”这个角色。在岗位上站了5分钟之后,他就想离开这个岗位,去参加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但是当老师提醒“怎么没有警察指挥交通了?警察应该坚守岗位啊!”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职”,立刻返回岗位,继续坚持指挥交通。

(资料来源:姚梅林、郭芳芳,《幼儿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幼儿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更不能与生活隔离开来。现代社会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不仅要主动学习,还要学会学习,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3.幼儿学习强调直接经验和主动参与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语言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基本经验与基本态度的。幼儿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动作,摆弄、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练习相关的技能;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以及相应的动作来形成对事物的有关认识。通过采用恰当的直观方式与操作活动,幼儿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所以,幼儿学习的课程应该以真实的经验和实践为基础,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幼儿动手操作、直接观察和实践,让他们获得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发生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

4.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学的促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师及其他同伴的模仿而获得的。这反映了幼儿学习活动的依赖性及活动方式的未定型性,同样也表明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习惯以及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要求、教学大纲,以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资料卡

小鸟的乐园

幼儿园里有一池清水,原意是给栖息的小鸟解渴。但孩子们认为口渴的小鸟可能肚子也会饿,如果它们又饿又渴的话,也许会疲惫不堪的。于是,孩子们提出了多种建议,如在树上搭建鸟巢、秋千,做个喷泉等,最后大家决定为小鸟建造一座真正的乐园。

之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与实验过程,其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了建一个喷泉,孩子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与想法:菲利普说,要建一个天使喷泉,喷水池底有一些水,每年更换一次;爱丽莎则认为,天上的雨水从山上流进小洞里,最后流入山脚下的湖中,然后经由水道进入另一个湖,再带入水道中;强尼认为,地下的通路有很多条,老鼠会喝掉一些水,其余大部分的水就流入喷泉,从喷泉的石块中往上喷出,而石块就像滑滑梯一样,让水滑下来;西蒙尼则提出做个大储水槽,其中要有天平显示水槽中是否有水,天平平衡代表水槽有水,喷泉可以喷水,天平倾斜就代表水不多了,得按下按钮让水槽装满水。实验中问题不断提出,不断被解决,整个过程充满了学习与探索。经过实验,孩子们为小鸟做成了水车和喷泉,还为小鸟乐园举行了开幕式。

(资料来源:姚梅林、郭芳芳,《幼儿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二)幼儿教学的主要特点

1.幼儿教学表现出非正规性

幼儿教育具有与高年龄儿童教育不同的地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三到六七岁的年幼儿童。由于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比较宽松,教学时间、课程、教材等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2.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幼儿发展

幼儿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发展幼儿,而不是塑造幼儿。幼儿的行为发展不够成熟,思维处于较低水平,需要成人更多教导,为了爱护孩子,因此理应塑造他。但随着科学文明发展,更多人提倡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因此发展幼儿便成为了重点。也就是说,幼儿教学更多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促进幼儿在能力、个性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3.幼儿教学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1)以过程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常见的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两种。中小学教育更多采用目标模式,这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学习应是系统的、可预测的,课程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可以预期儿童的学习成果,重视儿童能学到什么;教学过程遵循确定目标-任务分析-达到学习目标和评价的顺序;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

幼儿教学提倡过程模式,这是进步主义的教育观点,具体表现为:

①强调知识是由经验获得、自己发现的;

②经验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③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经验是教育的起点;

④教学环境的安排,要赋予幼儿自由创造的机会;

⑤强调幼儿个人内在的心智、情绪、社会、生理经验,而非按成人的健康、音乐、语文、科学、数学等来分类;

⑥强调教学目标可随时根据幼儿的兴趣而改变;

⑦评价不重视事先设定的详细目标,也不重视量化;

⑧教育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

⑨气氛是开放式的、非正式的;

⑩教师的角色是环境的安排者、观察者、促进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2)幼儿的教材范围更广

教材是幼儿教学的一个要素。在教材的使用上,强调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这与中小学的教材也有很大的不同。幼儿的教材包括:

①游戏,具有控制、冲突和结束三个特性;

②作业本,倾向于个别活动,具有训练方面的作用,允许幼儿用少量的时间和材料去练习;

③操作物,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

④媒体,通过录音机、电视、录像机、计算机等学习。

(3)幼儿学习即活动

幼儿的学习,即活动、即生活、即游戏,是一种人际的交互作用。对于幼儿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考虑:

①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

②活动是否适合于幼儿的背景经验;

③活动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

④活动过程能否最大程度促进其发展;

⑤活动是否可操作且可行。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温暖、同情心是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另外,家长可以参与到幼儿园教学与生活中去。幼儿教育鼓励家长到教室中去,协助教师做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对课程提出意见等。

(5)幼儿教学方案有特殊性

与小学不同,针对幼儿教学方案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为幼儿安排的活动要适合其发展。如果课程太难,就像把幼儿推到深水去一样,会使他们害怕水,即使能做到也会害怕。

②自我选择与教师引导之间寻求平衡,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探索活动。

③好的教学方案应有丰富的内容。在幼儿活动中,能体现出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创作我和认知我。

④具有适合每个幼儿的课程,每个幼儿依据自己的速度来学习。

⑤教学方案具有稳定性、规则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幼儿需要有不同的经验;提供给幼儿学习的材料应有难有易;避免单调的重复,幼儿一天的步调要有所改变,幼儿的各种经验必须保持平衡。

(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学习与发展是一门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独立的课程。它并不直接告诉幼儿教师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引导教师理解教育行为背后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理论及原理,为教师如何改进教育教学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正确决策与适宜行为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水平。因此,幼儿学习与发展不仅要探讨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而且还要回答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来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以及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幼儿学习与发展定义为: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以及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即如何开展适宜而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一门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定义,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课程;二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以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育概论等课程为基础;三是幼儿学习与发展可用于指导幼儿教育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

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体系

(一)内容的构成

本教材共分为八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课程性质、研究范畴、任务和意义等。

第二章为幼儿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幼儿学习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动因,包括大脑的发育及特点,教师、同伴、家长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包括幼儿知识的建构过程、技能的形成过程、情感的获得过程、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相应的指导策略。

第五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包括观察学习、操作学习、体验学习和交往学习四种学习方式的内涵、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第六章为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和适宜性发展,包括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障碍与常见问题以及针对个体差异的发展适宜性教学。

第七章为幼儿学习中教师角色和教育策略,包括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以及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

第八章为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包括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涵和特征、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价值和内容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实施。

(二)凸显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的独特性

为了尽可能突出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的独立性及其特色,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尝试做了一些改进,以期最大限度地契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要求的基本精神与核心理念。

1.吸收了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精粹,像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迁移理论和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等,并尽可能地联系幼儿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