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设计概论
5574300000003

第3章 艺术设计导论(2)

设计与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美的意义在于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设计的物品必须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可,这是现代艺术所不具备的。艺术推动设计的发展,反过来,设计开拓新材料,寻找新思路,也给艺术带来许多新的启示。

在西方,工业设计常被称作工业艺术,广告设计称为广告艺术。广告艺术是多元的和综合的。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创造的一切形式的艺术作品与艺术技巧,只要是美的,有独特吸引力并能传播广告信息,达到广告目的的,都有可能被广告所用。但广告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无论借用怎样的艺术形式,最终目的必须要为其商业目的服务。

三、设计的科技特征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设计的发展。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设计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联。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设计的科学性特征严格地界定了产品的规范技术指标,并突出表现在新技术新科技的成果应用上。先进的技术含量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与时尚,体现综合的科技与经济实力。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它是将当代的技术文明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的工作。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人员选择现有的材料和工具设备,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创造。技术形成了包围设计者的环境,无论哪个时代的设计和艺术都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的变化,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第一种销售量超过百万件的产品是托内特椅子。这种弯圆形体的产品作为著名的小酒店椅子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由于摩提维亚的考雷兹科的托内特工厂发睨了弯木与塑木新工艺而引起的直接后果。印刷术的发明,使发展教育和知识的大规模普及成为可能,从而奠定了近代文明的基础;十九世纪,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使设计师敢于尝试设计建造高层建筑;1939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才有了今天的照相印刷,并借此翻开了现代传达史的第一页;此后,电影、广播、电视相继发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收音机、电视机等多种新媒体的使用,加之大量的信息需求,广告业迅速发展。而后伴随着电脑、网络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媒体的崛起,视听觉的高质同步传达,使设计的表现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化。

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机器和工具,接着又凭借这些工具和机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设计不仅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如电脑辅助设计,还以科学技术为实施基础,如材料加工、成型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等等。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趣美等等。这些都为艺术开拓了大片的新天地,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世界各国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充分意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这一性质,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国家实力。德国最早意识到设计这一性质并有效加以利用。一战后的德国,工业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国。德国只有依靠专业的生产力量,创造出先进的、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才具竞争实力。当时的魏玛政府立即讨论并通过了格罗佩斯关于创建包豪斯学院的建议。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把有限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力量充分转化为商品,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其综合国力迅速赶超英、法而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当代设计往往结合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可以这样说,设计借助当代技术,技术促进设计领域的开拓,两者相辅相成。而优秀的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四、设计的经济特征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和生产消费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与生产消费的关系是设计和经济关系的具体化。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价值。好的设计通常能够给予产品最大的附加值,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①消费是设计的消费:

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化的设计,其中包含有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以日用品为例,他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视觉传达设计,而后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消费其产品以外,同时还消费了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即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

②设计为消费服务:

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以外,设计还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商品进入消费圈需要视觉传达,通过一定的视觉化手段,有效展示产品,同时正确“导向”消费。

③设计创造消费: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值的方法。消费的多层次性要求同一类商品有不同的附加值,当商品在满足人们基本“物”的需求时,人们会向更高层次追求,追求个性,追求稀有,追求品味。要满足人们这种“知”的需求的商品,其附加值也是高昂的。例如一块普通手表与一块瑞士劳力士手表的价格是天悬地殊的,这种品牌商品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具有稀有价值、心里价值、设计价值等。同类的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相差并不大,但是商品的外观包装设计、产品销售及品牌广告设计以及企业的形象宣传设计所产生的“名牌效应”却可以使同类的商品价格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这就是设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五、设计的创意特征

设计的创意性特征体现出设计作品的立化特征与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设计的奇思妙想包括对视觉与知觉甚至触觉的冲击,隐喻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创意直接体现设计的生命力。在设计中有文字图形、图案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无论那种形式都是设计表现的重要手段,对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以图形为主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视觉的冲击力。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以一种创意的方法或形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因。所以说,创意是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

设计是人类对客观自然的主动性认识和改造,是人为的第二自然,是主观的、限定性地从各个侧面、手法、形式去描绘一个全新的自然。它可以不拘一格,不限手段、形式、材料创造出一个比真实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第二自然。

正因为设计艺术再创造的是一个第二自然,一个具有新结构、新秩序、新符号的系统,所以从表面上似乎是偶然的、经验的、主观的形式,而背后有一个无形的网络存在。就某一个产品设计而言,其一般设计流程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上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与能量交换、传递的现象。基于这种思路,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是在多种因素的不断“碰撞”、“整合”中诞生的,每一个“碰撞点”都是刺激设计不断向新目标前进的动因。产品创新在这些“碰撞点”的协调与促进下不断地“新陈代谢”,通过整合以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设计创新的这些“碰撞点”可能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流行趋势的变化,设计工具的变更,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的出现。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从设计初始状态走向设计目标状态。

1.3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类型

从对社会的服务层面来看,现代艺术设计涉及到众多的社会行业;从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专业名称来看,关于设计专业的命名可谓名目繁多。为了廓清各设计专业的研究内涵以及各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宏观上的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周,会有不周的结果。有的人根据设计研究对象的维度将设计分为二维的“平面”设计、三维的“立体”设计及包含时间维度的四维“空间”设计等三大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构成世界之三大基本要素——“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依据,建立三大设计体系,即空间环境设计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体系和生产产品设计体系。建立于“社会”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空间环境设计体系(环境装置)是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各类室内外空间的设计类型,根据人们在不同的室内外空间中的活动规律及环境行为心理而设计相应的空间场所。建立于“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视觉传达设计体系(精神装置)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相关视觉信息传递的设计类型,根据人们的视觉识别规律及视觉审美心理,并结合不同的视觉媒介手段来进行相应的视觉元素的组合设计。建立于“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生产产品设计体系(道具装置),是关于人类使用的各类用品及环境设施的设计类型,根据各类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要求、产品使用环境、材料特性、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视觉审美心理等来进行造型设计。

设计艺术是一门关于设计与艺术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设计艺术是对人类艺术设计实践和成果进行再认识的学科,是关于设计艺术规律的学科体系。因此,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便为设计学学科体系的丰富提供了资源。设计美学、设计经济学、设计社会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民俗学、设计传播学、设计伦理学等都属于设计学科体系的范围。

设计艺术研究是一门对设计艺术基本特征、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综合研究的理论学科。具体地讲,是对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及变迁规律进行专项探索的学科。了解设计学的学科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设计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关于设计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李砚祖教授将当代设计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概括和整理,他在《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一文中,将设计学学科体系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①设计艺术哲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的定义、设计艺术的感性与理性、设计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设计艺术的美学、设计艺术的哲学基础、设计艺术的认识论等。

②设计艺术形态学、符号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的形态分类、形态的组织与结构、形态的特征、视觉与形态、形态与符号、设计艺术符号学等。

③设计艺术方法学研究:包括各种设计艺术的方法及方法学、方法学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艺术创作等。

④设计决策与设计管理研究:指设计决策理论、建模理论、设计任务的管理、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过程的管理、设计质量的管理等。

⑤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思维本质、思维机制、创造学理论、设计心理、接受与消费心理、理性与感性工学研究等。

⑥设计艺术过程与表达研究:指艺术设计任务分析、艺术设计过程模式与一般设计过L程模式、艺术设计过程的特殊性、设计艺术表达等。

⑦设计艺术的经济学、价值学研究:包括设计艺术生产的经济学性质、客户关系、设计与市场、设计艺术的经济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及其互为关系等。

⑧设计艺术的文化学、社会学研究:指设计与文化、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与本质、造物设计与社会设计、设计艺术的社会学等。

⑨设计艺术的教育研究:指设计艺术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与体系、历史经验分析、设计师的素质、职责等。

⑩设计艺术批评学与设计艺术史学研究:包括艺术批评与设计艺术批评、批评模式与理论、设计艺术批评的标准与理论、艺术史与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史学理论等。

课后作业

①简答艺术设计的基本定义。

②总结一下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③艺术设计都会涉及到哪些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