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5596800000010

第10章 凌空飘浮的圣人

“昨晚在一个聚会上,我看到一位瑜伽行者飘浮在空中,离地面有几英尺高。”我的朋友乌潘卓·摩宏·乔杜里(Upendra Mohun Chowdhury)印象深刻地说着。

我给了他一个热情的微笑。“也许我可以猜得出他的名字。是不是上环路上的巴笃利·玛哈赛(Bhaduri Mahasaya)?”

乌潘卓点点头,觉得有些失望,他已不是提供新闻的人。我对圣人的兴趣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也以把我引到新鲜的途径上为乐。

“这位瑜伽行者住的地方离我家很近,我常去拜访他。”我的话引起了乌潘卓热切的兴趣,我进一步向他透露道:

“我看过他非凡的展示。他精通各种古代瑜伽八步功法中概述的能量控制调息法(Pranayamas)。有一次巴笃利·玛哈赛在我面前示范风箱式调息能量控制法(Bhastrika Pranayama),那个力量是如此惊人,房间里就像刮起了一场风暴!然后他停下了那雷电般的气息,一动也不动地停留在超意识的状态里。风暴之后,和平的气氛鲜明而令人难忘。”

“我听说这位圣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乌潘卓的口气有点怀疑。

“那是真的!过去二十年来,他都住在屋子内。只有在圣典节庆时,他会稍微放宽加诸自己的规则,那时他最远也只走到前面的人行道上!乞丐们在那里聚集,因为圣人巴笃利以慈善好施著称。”

“他如何能抗拒地心引力,停留在空中?”

“在使用某些调息法后,一个瑜伽行者的身体会失去他的粗重性,接着就会凌空浮起或者像一只青蛙般四处跳跃。即使那些没练过正式瑜伽的圣人,在他们极度强烈地向上帝祈祷时,也会飘浮在空中。”

“我想多了解这位圣人一些。你参加他晚上的聚会吗?”乌潘卓的眼睛闪着好奇的光。

“是的,我经常去。我非常喜欢他智能里的幽默。偶而我持续的大笑会破坏会中庄严的气氛,圣人并不生气,倒是他的徒弟们会怒目而视!”

那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途中,我经过巴笃利·玛哈赛的修道院,决定进去拜访他。这位瑜伽行者并不公开会客。一名弟子单独待在楼下,守卫着他上师的隐私权。这个弟子是属于那种严格执行纪律的人,他问我有没有预约。幸好他的古茹适时地露面,使我免于被拒绝在外面的命运。

“穆昆达想来就让他进来。”圣人的眼晴闪亮着,“我隐居的规矩不是为我自己的舒适,而是为了其他人。世俗之人不喜欢会粉碎他们幻觉的坦率正直。圣人不但是稀有的,而且会觉得困窘。即使是在经典里,他们也经常会陷入困境!”

我跟着巴笃利·玛哈赛上到他顶楼简朴的房间,那里他很少会被打扰。

“伟大的圣人(maharishi),您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一直待在屋子里的瑜伽行者。”

“上帝有时候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安置他的圣人,免得我们误认为上帝可以简化成一个法则!”

圣人将他充满生机的身体盘成莲花座姿。七十多岁的年纪,他没有显出任何老态或久坐不动的迹象。他身体硬朗而挺直,在各方面都很完美。他的脸像古书上所描述的先知:高贵的头,满脸胡子,他总是坐得直直的,平静的眼睛专注于无所不在的上帝。

圣人和我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一个钟头之后,他柔和的声音唤起了我。

“你常进入寂静,但是你有没有发展阿奴哈瓦(anubhava)?”他提醒我要爱上帝甚于爱打坐,“不要把手段当成目标。”

他给了我一些芒果。我很喜欢在他严肃的本质里令人愉快的风趣。他谈道:“一般人通常喜欢加拉(Jala)瑜伽(与食物合一)甚于禅定(Dhyana)瑜伽(与神合一)。”

他的瑜伽双关语使我捧腹大笑。

“你笑得真开心!”他的眼神闪烁着温柔的亲切。他的脸虽然是严肃的,但有着动人的微笑。那双莲花似的大眼隐含着天国的笑意。

“这些信件来自遥远的美国。”圣人指着桌上几个厚信封,“我与一些团体通信,他们的成员对瑜伽有兴趣。他们比哥伦布更具方向感,能重新发现印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瑜伽的知识就像不需修饰的日光,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免费获得它。

“先知体悟到使人类解脱的本质同样地适用于西方。不论是东方或西方,若不实行某种有传统的瑜伽,都无法兴盛起来。”

圣人宁静的眼神吸引着我。那时我不知道他的话隐含着导引我的预言。一直到现在,当我写下这些话时,我才完全了解到,他经常给我那些看似随意的暗示—有一天我将带着印度的教导去美国。

“伟大的圣人,我希望您为世界的福祉,写一本有关瑜伽的书。”

“我训练徒弟。他们及他们的学生将是活的书本,不会随着时间自然瓦解,并证实那些评论家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巴笃利的风趣又让我开怀大笑起来。

我单独陪着这位瑜伽行者,一直到晚上他徒弟来的时候。巴笃利·玛哈赛开始他别具一格的演讲,像一股和平的洪流,扫除了听者心灵上的残渣,使他们向上帝奔流而去。他用完美无瑕的孟加拉语表达了那些使人印象深刻的寓言。

那天晚上,巴笃利详细解说的是有关圣女密罗跋伊(Mirabai)不同的哲学观点。她是中世纪拉吉普塔尼(Rajputani)的一个公主,抛弃了皇宫的生活,想与圣人为伍。因为她是女性,一位伟大的托钵僧拒绝收她为徒,结果她的回答使这位圣人谦卑地拜在她的脚下。

“告诉上师,”她说,“除了上帝,我不知道宇宙中有任何的男性。在他的面前,我们不都是女性吗?”(印度经典的一个观点认为,造物主是唯一阳性创造的源起,他创造的万物是没有价值的,只是被动的马雅)。

密罗跋伊写了许多悟道的诗歌,至今仍被珍视着。我在这里翻译了一篇:

“如果天天沐浴就能了悟上帝

我会迫不及待成为一只深海的鲸鱼;

如果啃树根吃水果就能认识他

我宁愿做一只羊;

如果数念珠就能发现他

我会向大量的珠子祈祷;

如果对石像跪拜就能看到他

我会谦卑地礼拜石头的山;

如果喝牛奶上帝就能被接受

许多小牛和小孩都会认识他;

如果远离妻子就能唤来上帝

成千上万的人都要阉了?

密罗跋伊知道要找到神圣的他

不可或缺的是大爱。”

几个学生把钱放到以瑜伽姿势坐着的巴笃利身旁的拖鞋里。在印度的习俗里,这种尊敬的供奉代表徒弟将他物质的财富放在古茹的脚下。感激朋友是上帝乔装来照顾他自己化身的。

“上师,您真是了不起!”一位正要告退的学生热切地注视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圣人,“您舍弃了财富和舒适,只是为了要寻求上帝并教导我们智能!”众所周知,巴笃利·玛哈赛从小就放弃了庞大的家族财产,一心一意地进入瑜伽之路。

“正好相反!”圣人的脸上略有愠色,“为了宇宙王国无止尽的祝福,我只是离开几个没有价值的卢布及一些小乐趣。我哪有舍弃什么?我知道分享宝藏的乐趣。那算是牺牲吗?短视的世俗凡夫才是真正舍弃的人!他们弃绝了天国无比的财富,只为了尘世那些少得可怜的玩具!”

我听到这种对舍弃似是而非的论调时,暗自好笑。上师冠以任何圣人般的头衔,同时也将所有骄傲的百万富翁变成不知不觉的牺牲者。

“天国的神旨比任何保险公司都懂得安排我们的未来。”上师以他信念中的信条作为结语,“世界上充满着缺乏外在安全感的信徒。他们苦涩的想法就像是他们额头上的疤。从我们首次呼吸时就供给我们空气和牛奶的上帝知道如何眷养他的子民。”

我放学后继续到圣人居处去朝圣学习。他默默地热心帮助我达到阿奴哈瓦的境界。有一天,他搬到籣摩罕罗伊路去,离我古柏路上的家很远。敬爱他的弟子为他盖了一间新的修道院,名为“那旃陀精舍”(Nagendra Math)。

在我启程前往西方之前,我找到他并谦卑地跪在他面前,请求他临别的祝福。

“孩子,到美国去。带着古老印度的尊严作为你的盾牌。胜利写在你的额头上,远方尊贵的人们将会充分地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