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5613600000044

第44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4)

(一)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是广播电视产业重构产业运营模式的首要策略,它是指建立在市场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基础上,媒体向现有市场提供新的媒介产品,以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促进销售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激发受众和市场的新的需求,以高质量的新媒介产品引导信息消费潮流。广播电视的产品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产业对市场机遇与挑战、内部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劣势所进行的全面的、前瞻性的思考和认识,也是作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定。产品开发战略能避免广播电视产业临时地、随意地、盲目地开发和进入一些没有市场价值的产品,而忽视了那些真正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机会。当前,对于很多广播电视媒体来说,产品开发尚不能应对市场需求,大量的重要产品内容靠转播、引进和购买,甚至一些市、县、乡等基层台网,从事播放翻录、盗版的电视节目。即使是国家一级的、制作实力较强的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机构,平均进行的自主内容产品生产也只能达到60%左右,省级台自办节目总体量不到30%。因此,广播电视产业的产品开发战略,必须依托技术、管理优势,不断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与开发,注意速度时效问题;同时要以受众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进行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定期追踪市场信息变化,并快速、机动地作出决策。产品质量务求完美;另外,还需要在生产开发中有效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竞逐市场。

(二)品牌经营战略

广播电视的品牌战略,首先,要分析产业行业环境,寻找区隔概念和市场差异点。其次,品牌战略必须要依托卓越的产品品质支持,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立足根本,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树立和增强品牌的优势。第三,要积极整合、持续的品牌传播与应用,广电传媒产业要靠传播才能将品牌植入受众群体日常观念之中,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品牌的概念。同时,要充分挖掘品牌资源,开拓新的栏目、节目,树立新的品牌,顺应科技发展潮流,适时调整经营理念,有步骤地开发新的频道资源,准确定位受众群,拓展高端受众市场份额。

另外,广播电视产业的品牌经营战略还要注重品牌的延伸问题。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是产业的战略性资源,通过品牌的延伸,充分发挥品牌资源潜能并延续其寿命周期,成为广播电视产业运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广播电视产业的品牌延伸可以使新的媒介产品尽快进入受众消费市场,缩小其导入期的成本。同时,通过品牌延伸,可以形成统一媒介下的产品品牌组合,为受众和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需求满足,进一步强化了传媒自身与受众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竞争力。

(三)跨区域发展战略

跨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中要结合实施“中心带动、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找准产业自身定位,打破区域行政、市场区划界限,遵循产业合作化的经济规律,加快区域内社会资源整合,建立市场一体化机制,实现传媒产业经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区域形成联动态势,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确保广播电视产业合作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我国的媒体市场不断开放和完善,实现媒体生产、传播、营销、市场跨区域。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的经营模式,创新合作发展,通过跨区域合作和国际经营来取得竞争优势。

广播电视产业的跨区域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强中央与地方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省、市各级广电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区域广播电视共同体,提高全国广电媒体的竞争力。同时,必须立足行业的区位优势,消解条块式管理模式的弊端,融入并依托相关的产业、区域和资源,促进广电行业的生产经营与金融投资、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产业的联动,特别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另外,必须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传媒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传统运营方式的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广电产业在相互之间往往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信息产品生产技术工艺、销售渠道、市场管理技巧、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或者相近的特点。因此,传媒可以运用相关相同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来选择行业组合或者行业的核心业务,遵循共同的战略导向,形成合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才资源管理战略是广播电视产业为实现经济和持续发展目标,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作出的全局性构想与安排。它可以帮助传媒识别发展需求,培养继任者,及保留关键人才。现代传播竞争态势下,随着广播电视产业运营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单纯地节约劳动力成本已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相反,这种做法还会制约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对将来的产业发展非常必要。

二、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内容

从事节目制作、发行和交易经营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可以大力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经济效益,有助于积累资金,促进产业整体实力的发展。因此,节目生产经营是广播电视产业的主营业务,是综合实力的最重要体现,对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

(一)广播电视节目经营

广告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市场份额日益被其他新兴媒体所分化。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必须拓展发展空间,开拓新的市场生存空间。广播电视的市场竞争核心点在于传播力竞争,即通过内容来占领市场,获取受众关注,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随着媒介多元化、丰富化、受众的选择自由度越来越大,面对众多媒体通道、信息,受众的最终选择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倘若失去受众,则节目就无法吸纳广告投放,也就丧失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必须提高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这是提高竞争力,取得市场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对传统的多、散、小、全的节目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合理使用广播电视资源,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生产力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形成社会化节目生产链条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社会化,是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助推器。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是造成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广播电视节目产业发展路径取决于节目生产方式,过去那种手工业或作坊式的小生产方式,显然已经同集中式、大规模的节目消费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节目生产的集中化、社会化已成为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实施广播电视产业的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最佳效益,从简单协作到专业合作,从单一生产到工业化批量发展,是节目整体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过程。首先,随着节目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媒体间的重组、并购将越来越频繁,推动资本和资源向优势传媒适度集中,形成一批优势传媒和战略投资体,加快广播电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其次,将从根本上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效益,整体行业进入高水平、高效率、高收益的运行状态,使广播电视节目社会化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更有利于打造强势产业媒体,形成我国节目交易市场生产、销售的核心主体,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打下基础。第三,节目生产社会化,还可以拓展辐射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范围。如可以与文化娱乐业、音像、网络,以及传统的戏剧、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形成业务关联,拓展这些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化,而广播电视节目自身也可以从这些产业中吸收资源,提高自身生产制作水平,提高节目质量。

2.实现节目资源合理化配置

节目资源合理配置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广播电视产业经济目标,根据节目生产的经济系统结构,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对有关节目生产的资源系统进行改造、设计、组合、布局的活动。它是确立节目产业化发展的合理方向、有效布置节目生产要素的关键,也是解决产业化环境下节目生产的增长无限性与现实资源供给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广播电视节目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任务是,在时间、空间上最优地利用和分配节目生产所需资源,合理布局媒介生产力,以达到节目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具体来说,广播电视节目资源配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在空间或不同部门间的最优配置,具体表现在广播电视传媒应当把主要力量放在新闻及强势节目上,并将可以实现社会化生产的部门脱离,组建节目制作公司,实现部分节目的制播分离,例如,可以将娱乐性、服务性节目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二是资源的时间配置,根据资源在不同时段上的最优分布特征,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佳时段的控制与决策。即要合理配置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资源,实现在节目生产、播出上合理有序、科学有效,并通过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形成一批符合社会化生产需要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市场经营主体。

3.建立渠道化节目销售模式

节目渠道化销售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支撑,广播电视节目的销售渠道是指节目产品从节目生产者向消费者,即受众群体转移所经过的通道或途径,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专业性、市场化组织机构组成的商业机构,也是节目产品由生产者到信息产品消费用户的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涉及节目市场推广策略、盈利模式、营销渠道建立、客户群研究、市场推广等方面。节目销售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受众,中间环节包括各种节目批发商、零售商、商业服务机构(如经纪人、交易市场等)。

由于节目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涉及相关的销售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支持、商务服务等方面,因此直接关系到节目产业生产和发展的整体方向和策略,也关系到不同类别的节目生产合作机构的共同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节目销售的渠道化建设,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市场特点、消费特点,充分考虑组织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综合运营成本因素,合理协调广播电视网络经营、节目制作、节目销售等,增量目标和盈利目标与上述成本的适合度,做到目标与预算先行,遵循成本配置原则。另外,在节目商业化运作模式方面,通过政策体系、价格体系、盈利模式的设计,使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遵循交易原则自由交易。同时,可以利用已形成的传媒或者节目的品牌运营商,通过其市场资源的分配和操控,对各级市场进行刺激、调控和推动,以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资源进行节目的渠道控制与管理。总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形成节目销售渠道的拓展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构成一个闭环系统,集合成渠道分销与控制模式,确保节目销售渠道拓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广播电视的广告经营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广告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单一经营管理制、分散经营制、混合经营制、广告经营公司制等四类,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1.单一经营管理制

单一经营管理制是指由广播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中心或广告中心集中经营广告资源的运营模式,即在整合所有频率、频道的广告资源后,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这种模式具有传统事业体制的稳定性特点,旨在避免内部各频率频道之间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提高广告销售单价,提升整体竞争力。该模式在运营中首先表现为工作规划统一、行政管理统一,如人事任命、人才招聘等。其次是销售统一,包括各频道各栏目的定价、广告代理公司的管理、举行广告推广会等。第三是财务统一,包括对广告创收、成本核算、利益分配、员工工资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单一经营管理制优点在于可以统一经营,避免内部频道之间的恶性竞争,整合各频道广告资源,实行套播方式,将强势频道和弱势频道打包经营,树立总体品牌。在实际中可以便于策划大型活动、举行整体性的广告推广活动,便于分类进行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在广告监督方面也可以减少一些环节。其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将属于不同频率、频道广告部之间矛盾,变为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矛盾,若协调不好,不易达成统一的效果。其次,运行灵活性不足,对不同频道一刀切,不能针对频道的特色进行灵活经营,容易损失部分频道及员工的积极性。第三,广告部门权责过大,必须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以保障权力、责任的均衡。最后,所有频道通过行政命令强制组合,若相关制度方案没有跟上,会有悖于市场规律。目前,我国大部分广播电视台采取的都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