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5622800000013

第13章 音乐是个圈子(6)

多梦的年纪,孩子追了一个又一个星。凡格诺夫来到上海,同同也十分痴迷了一段时间,逼着我满大街去找凡格诺夫的唱片和书籍。穆特到了上海,同同想成为穆特的学生的欲望也迅速升级。作为陪伴在旁的爸爸,我始终不干扰她的好梦,并尽可能地为她的美梦多多制造些浪漫。我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陪着我的孩子在做梦,做大梦啊!

和谐力的力量

小提琴要拉好,对提琴手的双手和双臂要求很高。

左手四个手指在四根弦上不停地跑着,按着,稍有差池就不准,不好听了。仅仅按还不行,还要揉。指尖在弦上翻滚,还经常要揉出些强弱变化来。孩子的指尖经常都磨破了,琴又一刻也不可以停下来不练。细皮嫩肉的按在细细的金属弦上,那样的疼痛一定是钻心的。渐渐地,孩子的指尖就全长出老茧来了。

右手抓弓,五个手指各有各的用途,一点马虎不得。

孩子一开始学琴时,是她妈妈陪的,我半途接手后,什么都不懂。这么多年下来了,还是什么都不懂。我不懂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打算懂。学习小提琴是孩子的事情,大人只帮忙不代替,好和不好,都由她自己去面对老师和观众。我要做的,能做的,都是小提琴之外的事情。很多家长陪孩子陪到最后自己都快成了小提琴老师了,可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学得很不怎么样。这应该引起家长朋友的注意。

在处理《海顿协奏曲》的时候,同同问了一个问题:“为何弓速加快了就发不出声音呢?为何要减速发音才能保证声音不散掉呢?”我知道这个问题一定是困扰了她好长时间了,她说是问我,实际上主要地还是自言自语自思考。

我把脑子里几乎已经无影无踪的高中物理中的合力知识重新抓了回来,试着用弓子、绳子、毛巾支出了三条线的模样,连说带比划地讲了些想法给同同听。弓子的自重和膀子的自重转移到弓子上的力量,这两个力量形成了弓子作用于弦的向下的竖向的力量。右手拉弓推弓的力量,是弓子作用于弦的横向的力量。竖向的力量和横向的力量,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合力。由于竖向力量和横向力量的大小一直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瞬息万变的。

而对于某一根弦来说,在同一个接触点上,要想获得最佳的振动效果,对合力的方向要求应该是唯一的。我们就把在这里获得最佳振动效果的那个合力称为和谐力。和谐力两侧,能形成比较接近和谐发音的合力,这些合力形成的扇面称为和谐力区。越接近和谐力的,发音就越好,往两侧就会越来越不好,出了和谐力区的发音,就是杂音了。

我们把和谐力区之外的两个区域由左往右依次称为一区和二区。一区里,当合力线就是竖力线时,横力为零,弓子就停止在弦上,摩擦就无法产生,弦就无法振动发音。合力线往右侧渐移,发音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在这个区域里发音,要加大横力,也就是说要加大运弓速度,这样合力线就进入了和谐力区,声音就和谐好听了。

二区里,当合力线出了和谐力区的时候,声音就会不再和谐了,越往右越不和谐。在竖力不变的情况下,横力不断加大,这个时候声音就会漂浮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减慢弓速,重新回到和谐力区。

老师一会儿叫横向的力气多一些,一会儿又叫弓速慢一些,发音集中些,实际上就是要求横向的力气少些。学生很难懂。要是能分出个一区二区来,是否有利于孩子们“知其所以然”地领悟呢?

在横力不变的情况下,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一区,越要往右发出和谐的声音,就越要不断通过提高臂膀的高度,以减轻臂膀在弦上的自重。在二区,越要向左发出和谐的声音,就越要不断降低臂膀的高度,以加重臂膀在弦上的自重。

如果弓弦接触点有变化的话,那不同的点对合力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调整横力和竖力,以求找到最和谐的合力线。找到绝对的和谐力线是不大可能的,找到大致的和谐力区是完全能做到的。能够让大多数音发在和谐力区,那就很不容易了。

我帮助同同找到了这方面的认识,实在是感到幸福。知道了所以然再去实践,再去试验,是很事半功倍的事情啊。后来,我又用合力理论帮助同同解决了揉弦不移手指的问题。揉弦加快时,竖力必须相应加大;低把位完全可以手指勾住弦,较多体会手臂往下的力气,这样不仅竖力增加了,而且整个手都放松了;高把位,手指要完全站住,这样更便于竖力穿到弦上。

再有就是,在和谐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和谐力的大小变化也直接影响发音效果。

我想,多数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是能保证发力发在和谐区的,但能较多地发在和谐力线上的就很难得了。做到后者的就是艺术家,就是大师。

同同很开心,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爸爸还有这样的本领。在我看来,小提琴这个尤物,再神奇,再玄妙,它总归也还是人间的东西啊。是人间的东西就好办,人间的大小道理就适用于它。我试着用解决其他问题的思维来打量小提琴,帮助同同解决了很多技术和音乐上的问题。

所谓“和谐力”,其实仅仅是我的一个感觉,说它是个理论,也纯粹是个笑谈。再说“和谐力”,也仅仅是为了分享我们的喜悦和成长:好的家长,是要既说且做的。

大师的大火

大师,都是有大大的能量并很能管理好情绪的人物,很有弹性,轻易不会发火。大师发火,可遇不可求啊。如同邮票和钱币的印制是很少出错的一样,有幸能够收藏到错票错币,那肯定是一笔财富。

一日深夜,看了一档电视节目,播的是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国内外评委上的“大师课”,使我触动很大。大师们一致认为,真正为艺术献身的人才能成为大师,想通过学好音乐去挣钱而改善物质生活,就一定不要学琴。要设法阻止学琴的孩子们,要劝退他们,要告诉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比你想象的要多上几百倍。这之后,依然想学习的孩子才是真正不怕困难的孩子。

其中,有一个大师带了个亚洲学生,这个学生用功至极,每天八个小时练琴。大师要他下周不要练琴,去看场演出,看一本书,或看一次展览也行,然后回来告诉老师他的感受。等到再次上课了,学生告诉老师,他什么也没有看,还是一天练了八个小时。大师大怒,逐其出门。这位大师在节目中还提及,不要过早过频繁地让孩子参加比赛。孩子成长不到位,比赛失败了会彻底泄气,比赛拿奖了会傲气,老师没法管了,脾气有时比大师的脾气来得还要大。

三位专家谈到,国外只有“差异”这个概念,没有“差生”这个概念。我感到,中国的学生太专业,太用功了。大家都很喜欢从单项上去比较孩子的优劣,很少有家长是全面要求孩子并发展孩子的。音乐圈子里,很多被封为大师的老师们,我看不出他们大在哪里,充其量仅仅是个人才或专家。大师不等于专家,大师是大的,专家是专的或窄的。不能大的师是无法放大孩子的梦想的,大师的任务就是让他周遭的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伟大,并真的努力伟大了起来。大师光火大骂那些意欲成为专家的学生,我很赞叹这样的勇气和豪情。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上海交响乐团听了一场音乐会。演出结束后,大师级的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演奏者:“你年龄不大,架子倒蛮大,马友友说过,我们干的是服务行业,听众是花钱来买享受和尊重的,我们要十分尊重并满足他们。马友友年纪没有我大,这方面很值得我学习。你演出结束了,径直往后台走,也不回来,把观众晾在那里。你要随即出来谢幕啊,以后伴奏老师要多多提醒。”一旁的伴奏老师赶紧插话道:“提醒了,多次提醒了,骂都骂过了,她又不听。”老师指着一旁下周六也要出场演出的女生说:“你看看,她就很乖,提前来到场地熟悉熟悉,找找感觉,听听别人的建议。”

在老师现场的批评和表扬声里,我和我的女儿都学到了很多。要发自内心地爱所有的观众,由内而外地,自然而然地,装腔作势是忽悠不了台下人的。演出结束后,及时返场,会进一步赢得观众持续的掌声。在掌声中加演一曲,是自然而然,好上加好。等观众的掌声停了,等有些观众有了起身走人的想法和准备了,再返场再加演,就有点炒冷饭的味道了。

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很重要,一定要培养孩子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大小,主要依赖于他的情商。一个人的智商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改变的,唯一可变的就是我们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耐挫力、意志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一个不能愉快地与他人相处的人,也一定不能愉快地与他自己相处。好在我们一直十分注重孩子这方面品德的养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以不伤害他人并尽量尊重他人为前提。舞台表演是一定要以听众观众的满意度为最高准则的。

班上一个男生与一位女生发生争执,男生火了,动手打了女生,女生手破流血,大哭流泪。班主任严厉批评了男生,对女生也没有客气,“你也太犟了,这事要是孙同同的话,会这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师感觉这样比较着批评容易达到效果,也很容易坏事变好事以此教育全班同学,就顺势拿来另一位同学作比较,“这事要是发生在某某同学身上,会这样吗?”同学们继续异口同声,“会!”

同同回来告诉我,我听了笑死了。同同说:“我现在一定不是大师,但我要一直做准备成为大师,我要学习大师的包容和柔软的力量。爸爸,你不是一直说吗,好脾气是女人女孩最漂亮的衣裳,很多人没有漂亮的衣裳,有时候索性就光着身子上街了,那多可怕啊!”

一次,我们现场观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穆特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台下,观众屏声静气,台上,演奏者激情洋溢,美妙的音乐,快乐的海洋。突然,穆特放下了弓和琴,停止了演奏,并明确要求一位观众离开现场。原来这个观众在穆特演奏时,老是用带闪光灯的相机对着她拍照。穆特发火了,这是我们在演出现场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场景,我们感到很震惊很意外。演奏大师穆特的勇敢表现,给现场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课。尊重是相互的,好脾气也是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当怒则怒,怒则怒矣!怒,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不是一味地做好人,做无原则的烂好人。随意发火不好,敢怒敢言也是一种豪迈!

考试,烤谁?

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读书,每一个学期的专业考试前后的日子是十分熬人的。家家户户都在全情陪读培养着孩子,孩子的专业成绩,是考孩子,更是考老师和家长。其间五味杂陈的感觉,是很多局外人无法体会到的。

阳光总是首先给到长得最高的树苗。专业考试的成绩,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就意味着一切。你不是最优秀的,演出、出国、大师课、奖学金等机会可能都跟你没有多少关系。

现实录几则我当时的日记。从中我读到我的挣扎和成长,我已经越发明白,论我当时的言行,是要挨打的,好在我后来醒悟得及时。

2005.1.1 星期六 晴冷

小毛昨天加夜班至今日凌晨。上午乘T739到上海,我去接站。

同同一人在家练琴,开着空调。每每我外出时,总是担心空调失火。因为有一年夏天,上海曾有空调失火的报道。从那以后我心里就有了一种恐慌,无法排遣的。

专业考试进入倒计时了,许多东西都很担心。担心小孩的身体,担心琴,还担心钱。去年这个时候的专业考试考砸了。原因是候考时在走廊上等的时间太长了。前一个年级考完了,老师休息了一会儿,同同就站在走廊上,气温太低,衣衫太薄,手脚都僵住了。

同同根据周老师的安排,很慢很慢地处理着相关内容。考前一定要慢练,一定要想好了速度。

中午饭我们在外面吃的,改善了一下,毕竟是新年的第一天。

晚上是新年音乐会,是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们的一次精神大聚餐。邱云和忱忱他们也看了,虽然是看不大懂,但一定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

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这一年里我们将要接受太多太多的考验。小升初,专业比赛的预选以及正式比赛。

小毛没能在2004年调来上海,帮忙的沈总每每见到小毛总有些过意不去。这让我们很感动。

2005.1.5 星期三 晴

每每新年的头几天,写年月日时都还是习惯地写上上一年的年份,总是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醒悟过来。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啊。星期的概念已越发淡化,因为同同已经全面停课了。

今天是专业考。同同6点起床,7点30分左右开始拉琴。9点正式出发。事先跟竺玟佳商量好了,直接进了竺玟佳的琴房。大概是11点考的。此前老师们休息了10分钟。同同就在三排一直候着。看着老师们谈谈笑笑的,同同一点儿也不紧张。

我和高天阳妈妈、龚昱妈妈坐在大厅,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11点15分,同同下楼了,我仔细地看她的脸,想以此来辨别一下考试的情况。从从容容的,不是特别的开心,也不是有些沮丧。后来的情况验证了她的面部表情。整体上还不错,就是帕格尼尼结束处一个地方没有打到弦上,出了一点乱。后来我们一整天都在为这一点乱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