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善用其心
5666400000058

第58章 吃苦是培福

2009年5月12日

(大众邀请前来参学的XX寺禅堂班首开示。)

大和尚慈悲,首座慈悲,维那师父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后学很惭愧,没有什么修行,这次很有幸来到东华寺。既然维那师父叫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就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吧。

修行要怎么修?福慧双修。执事、大众师父们每天出坡劳动很辛苦,所以有些人晚上就不想坐香了。过去的祖师大德们出坡以后,都是利用静坐冥想,也就是坐“养息香”来恢复精神和体力。所以,坐“养息香”是对师父们劳动之后的一种补偿。如果师父们不理解坐“养息香”的意义,认为劳动这么辛苦还要坐香,产生了反感的情绪或逆反的心理,那就错了。所谓的“福慧双修”,如果每天只劳动,福与慧你只得其一。只有福没有慧,就好像一个人有头没有脚一样,不完全。所谓的“完全”,禅宗的祖师大德已经说得很明白,就是要“福慧双修”。好多公案也都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同样,如果光有慧没有福,也不完全,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你吃饭的地方,都住不下。阿罗汉虽然证到了罗汉的果位,但没什么福报。所以咱们汉传佛教对福慧双修是非常重视的。

好多师父在许多丛林里都能吃能住,那是由于在因地上,也就是你在你出家的寺院很发心,非常精进,福慧双修,所以你出去后就有好的因缘。你们千万不要错会了,说:“我在自己的寺院发心,多做了也不见得能得到利益。”你所做的一切龙天护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你要在自己的本寺好好发心。在东华寺修行的因缘非常殊胜,发心不会白发。现在咱们这里虽然已经建成了一个这么好的道场,一切都是现成的了,但咱们还是要发心,哪怕做得不多也要尽力而为。不久的将来,东华寺将成为佛教界有名的寺院。

现在到处都是寺院,佛教看起来好像很兴盛,但实际上真正实修的道场很少,都没有咱们东华寺这么殊胜,这么庄严。在座的很多老参都走过很多道场,都有亲身的体验,也都已经看到咱们东华寺是佛教界里面非常难得的真正实修的道场。咱们师父在修行方面已经为咱们做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他的悲心很重,愿力很大。今天跟师父坐在一块说起禅堂方面的事,我了解到师父的愿力很大,将来禅堂起用以后,不知道要出多少人才!

万事都要从最初开始。现在还没有开始禅堂的打坐,咱们必须先让腿子过关,把身心调好。师父已经给各位师父以及发心的在家菩萨们做过所有的、全面的教学和指导。对于这些教学,大家应该而且一定要理解师父的用意,千万不要认为师父老是在讲这些基础的东西,不教高深的东西。只有打好了基础,身心调顺了,才能坐得久,坐得安,用功才用得上。如果像现在这样没有基础,师父马上启用禅堂,一天静坐二十四支香,恐怕有些人会吃不消。

在禅堂里面,上面有师父发话,和尚发话,首座发话,维那发话,清众没有张嘴的余地。禅堂的规定就是“和尚一张嘴,首座一张嘴,维那半张嘴,清众闭上口”。如果师父在你们前面说:“跑香!”你千万不能违背师父的指令,只有听从。清众只有听的份,没有任何方便。只有这样,你才会信得深,信得真。咱们无始劫以来,因为种种因缘错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又因为种种因缘离道越来越远。现在师父已经为咱们打好了所有的基础,咱们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将来一定能够得到利益,获得无量的福德。

任何事情都是开头难。一座大雄宝殿唯有打好了牢固的基础才能建起来。如果基础打好了,上面无论建多少层都是稳固的,都不会动摇。修行也是这样,牢固的基础才是你将来修行的根本和功底。所以大家必须听师父的话,按师父的指导去修行,不能多学,贪多。如果贪多,就会导致时间不够,在用功方面就不会专一。过去的禅宗道场只能参禅,不能修其他法门。现在没那么严,你持咒也行,念佛也行,只要你在心里默默地持诵都可以。而在过去,你要是在禅宗道场修其他法门,是不能共住的。所以一定要按师父要求的规矩去行,才能得到利益。必须把自己所有的万缘都放下,一心一意地修这一个法门,把它当成唯一的一条路,修行才能出结果。如果贪多,同时修几个法门,就像同时用两个锅烧开水一样,你第一个锅的水还没烧开,就停下来去烧第二个锅,第二个锅的水没烧开,又去烧第一个锅,这样两个锅的水都烧不开。只有把一个锅的水烧开了以后,再烧另一个锅,你才能把两个锅的水都烧开,否则,你得到的永远不是开水。

大家在这里十年如一日地过来了,非常不容易。能在这里安心办道非常不容易,我非常感叹。不久的将来就是你们坐享其成的时候,就是你们真正得到利益的时候。也就是在一两年之内,在一切都能更好地运转之后,你们就不会这么劳累了,到时候会以修行为主,劳动会比现在少多了。这也可能是师父对每一位师父发心之后的感恩。你们虽然没有功劳,但苦劳是有的。无论是功劳还是苦劳,师父都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将来你们就是东华寺的希望。

只有苦才能磨练我们的修行,在苦中能做到今天这样很不容易。所以每一位师父只要这一关磨过了,也就战胜自己了。在家菩萨也一样,有好多菩萨都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我感到非常法喜。但愿每位师父和发心菩萨都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希望大家多多海涵。大和尚慈悲。

师:刚才XX法师讲的很真实,学佛是要实干的。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信佛和学佛有本质的区别,无论你多么虔诚地信佛,你也不会开悟,不会了生死,更不会成佛。你只有学了佛,依佛的言教去行了,才能开悟,了生死。实际上,很多所谓“学佛”的人都是停留在信佛的基础阶段。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每天在诵经,烧香,礼佛,包括盘腿,就以为自己是在学佛了。这些都是表象,也可以说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谓的“色”,就是有形有相的一切。

我今天想问在座的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学佛的,每天都在谈论因果,你们怎么确定一个人是深信因果呢?佛教是建立在三世因果轮回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没有深信因果,或者说你没有确定对方深信因果,你怎么和他谈佛论道?怎么和他共事?

答:我个人对因果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没有人不信因果。但是信因果必须见因果,深信因果必须深见因果。信因果不是迷信,需要能见因果。《楞严经》里讲,如果你能深入到“四禅八定”,你就能见到万劫以内众生的生灭。这是在你所见的范围内你深信这个因果。你要是修到了佛的果位,就能见到所有众生出现的源头在哪里,回归的归宿在哪里。因为你深信了这个因果,你所见的因果当然也是彻头彻尾的。

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信因果,没有众生不信因果。但是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范围。如果你不能深见因果,你说你深信因果,你信的也未必是真的,甚至是错的。只有深见因果才能深信因果。

师:你们看,这么多人谈论因果,只有我们首座和尚谈的和你们大家的截然不同,不愧是我们的首座和尚。核心的东西他谈到了,但内容还没有丰富。大家根据他这个思路上下左右去参,就可以圆满解答这个问题。

我过去一直持有一个观点:信佛必须了解佛。如果不了解佛,你就是迷信。你既然是迷信,就会今天跟着张大师跑,明天跟着李大师跑。只有你明白了佛,才不会受别人的影响和左右,无论别人怎么评论张大师、李大师,你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地,不会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也就是我时常说的,做人,你就有了脊梁骨,学佛,你就有了佛学思想。

修行,首先要建立的就是思想体系,也就是见地。如果见地没有建立起来,你永远都会像墙头上的草,或者像浮萍一样随风飘荡。我们平常所谓的“你信因果”、“我信因果”,全都是迷信。你所谓的“信”或“不信”,往往是因为别人在你耳边一番伶牙俐齿的高谈阔论之后,叫你信,你就信了;叫你别信,你也就不信了。如果你对修道真的明白,也就是见道了,哪怕一千个人跟你说没有佛,你也有自己的观点,你也不会被影响。所以学佛有三个次第,一是见地,二是修证,三是行愿。实际上行愿和见地是为了彼此反复验证。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们村庄有一个老人家。他什么教都不信,不懂因果,但他相信命。所以他掉一粒米到地上都会捡起来吃掉。当时我们不明白,问他为什么要吃。他说:“东西不怕你用,就怕你糟蹋,糟蹋了就损你的福禄。”当时我们听了觉得有点儿可笑。

他不明白因果,但他也相信,这是一种善根的显现。但是,这样的观念从他祖上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中间并没有亲证,也没有亲见,虽然他敢传,但关键时候还是靠不住。

祖师告诉我们:“平常行履处,乃是真面目。”在我讲的时候,大家都提起了警觉。明天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看到了你的真实面目——用这个来检验你是否深信因果才是最准确的。如果你不明不白地信,那就是带着无明在行使一切。佛教把“无明”视为什么?三毒之一!你还以为你在信因果?当你不明白这件事,却在行使它,传播它的时候,大家想过没有,你是在干什么?

只有一个善知识才能树立起“正信”和“深信”的因果观念。否则,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无明之中行使无明。那么你们会问:“在无明之中行使无明,有没有福报呢?”这个话题留给你们自己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