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5667300000006

第6章 影评(4)

在影院打烊的晚上,对电影痴迷的人们不愿退去,挤在天堂电影院的门口呼喊着,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艾佛特让电影的影像折射到广场的楼上,于是,人们看到了一场很特别的电影,他们欢呼,像一个节日的到来。艾佛特称之为制造快乐。影片以小多多与艾佛特相视而笑的喜悦透露出人们满足后的释放感。

然而,时代像被下了咒语一般,吞噬着卑微的幸福。胶片在那个时代是易燃的。胶片不慎着火,放映室内,火苗蔓延,因风就势。被火焰迅速吞噬的电影海报顷刻间灰飞烟灭,狮子嘴型的放映窗吐出火舌,燃烧着人们的恐惧感。人们四处逃散,只有多多逆着庞大的人群冲向放映室,那里有他最敬最爱的艾佛特。多多那么小那么单薄,影片从高处取景,显得那么震撼。小多多拖着昏迷的艾佛特,我们分明看到在火的光影里有着超乎他年龄的勇敢与坚定。多多把艾佛特带向了生命的路口。

艾佛特活下来了,他失明了,胶片闪烁中他用手感知多多的脸庞,告诉他:“天堂电影院需要你,而你需要天堂。”

艾佛特把手移开的时候,多多长大了,编导赋予了艾佛特似乎魔法般的力量。也许真是这样,是艾佛特陪伴着多多一路走来,逐渐成长。

多多的青春随着艾佛特讲述的公主与士兵的童话开始,尽管童话的结局告诉他:痴恋公主的士兵、苦等公主的士兵最终还是默默离开了,可多多依然守着自己对艾琳娜的痴情不放,他的执著就如对电影的坚信。爱情片投影在多多脸上,多多做着对自己感情的对白。

像被童话的悲剧预言了似的,多多与艾琳娜的见面都充斥着不安的味道。风雨与雷电的光影,狂风与尘土的奔走,荒草与沙质植物的疯长都增强了某种挣扎的感情色彩。

远航的船依然驻留着,铃声不曾响,铁锚在岸边闲置。在多多与艾琳娜彼此分离等待的日子里,似乎起航的铃声渐行渐远,消失在岁月的末途。船已搁浅,未听到铃的号令,不可起锚……

宗教礼拜的铃却再一次被敲响。教堂的祷告窗前,小格子的光影在多多表情上清晰着,艾琳娜的面容也在窗外朦胧着。爱情像被阻隔着却不合时宜地翻涌,似乎艾佛特也要高举神父手中的铃铛,剪掉这一段爱情的演绎。一空三十年。

火车站的铃声渐起,多多带着莫名遗失的爱情远行。艾佛特让多多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不愿看到多多在这个小镇里被捆绑。

离开的前一个晚上,无论是母亲还是艾佛特都在午夜的钟声中辗转难眠。一种寂寞的倔强在艾佛特身上竟那般动人。也许,正因如此,多多功成名就。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导演萨尔瓦多的盛名享誉全国。然而在光环的照耀下,也会有暗淡的地方。三十年后的他回到故地,参加艾佛特的葬礼。当年缺失的爱情又重新被唤醒。多多与念念不忘的初恋重逢了。在事业与爱情的面前,艾佛特已经为多多做好了选择。三十年前看似宿命般擦肩而过的爱情原来是艾佛特一次用心良苦的安排。如今,依然如此,最终逃不了失去的命运。

天堂电影院因时代的逝去将要拆毁。在弥漫的尘埃中,我们隐约地感到,艾佛特没能看见天堂电影院的轰然倒塌是一种微苦的幸福。天堂电影院随着艾佛特的葬礼消逝是一种怅然的安慰。

在电影院破碎的喧闹中,沧桑的老板、老去的观众都红了眼睛。

多多在自己公司华丽的放映室里观看艾佛特遗赠的礼物,百感交集。原来是当年被下令剪掉的胶片,光影已经斑驳,男女主人公相亲相爱的镜头不断流转,那些吻戏的画面的出处还历历在目。铃声一响,这些都要被切掉的,如今全都零零碎碎地重现。

这是艾佛特对多多成就的肯定,还是感情的歉意?那光影中的铃声是指引,还是警醒?天堂里盛放的是爱情,还是事业?每个人心中似乎有了一种不敢言出的答案。

再次回味一下艾佛特的话: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当我们在追寻中陷入迷茫,是否可以停下来倾听一下这一声光影之铃。或许,它可以启发些什么,让我们懂得,人生之于我们的意义。

【作业点评】

通过长达数月的远程辅导和近一个月的当面辅导,董舒婷逐步学会了把有关电影欣赏方面的专业知识同一种类似散文的表述结合起来,这就为她参加影视院校的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看了此文后,我对她说,如果在考试现场能够写出这种水准的影评文章,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应该没有问题。后来,她果然如愿以偿,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

第五篇作业(自由命题)

沧海桑田,我心依然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的“变”与“不变”

《天堂电影院》,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部深奥的哲学。

片头暗黄色的字幕、小提琴与钢琴的完美演奏,流露着淡淡的哀伤和怀旧情绪,似乎在低吟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光影交错,导演多纳托雷透过影像,阐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变”与“不变”。

历史在马不停蹄地向前发展,时间的双手拿着画笔在小镇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起初,电影院是受人欢迎的。场场都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对于“二战”后的小镇上的人们来说,电影院是唯一的娱乐场所。他们无所顾忌地打口哨,睡觉,随地吐痰……他们乐在其中,忘记了战争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然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胶片起火了,整个影院变成了一座废墟。焦黑的墙壁,像邪恶的灵魂。幸运的是,在奇奇欧的修缮下,天堂电影院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甚至比从前更加美丽。电影院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做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FINE”。从影片的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堂电影院早已超出了一所电影院的价值,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欢乐。人生百态,它和影院里的人们共同经历着悲喜。有人在这里享受到了真正的生活,有人在这里哺育了下一代,有人在这里肆无忌惮,有人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天堂电影院真的就像天堂一样,成为了人们理想中的国度。

就是这样充满了人情味儿的电影院,也逃不了改变的命运。

吻戏被解禁,胶片变成了纤维胶片,还有后来电视、录像带的出现,甚至送葬的马车变成了豪华的轿车,我们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导致了天堂电影院的倒闭。就像它被爆破的当天,曾经与它共伴过大半生的已是满脸皱纹的人们,一脸的不舍。而作为新新人类的卷发女孩,却笑得很狂野。新与旧的变化,在这一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沧桑的电影院,经历过两次劫难,却最终仍逃不过命运的手掌,带着人们的缅怀,永远地消失了。恰如古人所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改变”是永恒的主题。

改变的是天堂电影院,是环境,是岁月,岁月也沧桑了那些容颜,但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多多去了罗马,此去三十年。三十年的艰辛付出,他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导演,但他仍是单身,并不幸福。红灯,车旁的另类男女甚是相爱,他的眼光里也有些许羡慕吧。床边变换着不同的女人,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仍旧忘不了自己的初恋,即使是三十年的光阴流转,也无法改变他执著的爱情。以至于后来与艾莲娜相见,已是青丝变白发的两个人虽然青春不再,但仍激情地热吻,仿佛青春之火在他们心中继续燃烧,那沉淀了三十年的爱情依然熠熠生辉。

难以改变的还有亲情,就像母亲无意中带出的毛线,缠绵不断。那是三十年来所有的思念,随着门铃声,过往所有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她珍存了多多所有的东西,为他设计了一个房间。讲起了从前的事,母亲也是始终爱着父亲一个人,从未想有过别的恋人。每天夜里等多多回家再悄悄地锁门,给多多在门上留着钥匙,默默地等待着他回家。她曾给多多打去的一通又一通电话,都是她深情的呼唤。母爱的光辉,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

不能不说的是片中艾佛特与多多的感情。那是一种介于朋友、父子、师生之间微妙的情感。艾佛特的一生都是在那间小小的放映室和封闭的小镇里度过的,平庸且循规蹈矩。他的身上带着老一代人固守和“不变”的特点。也许正因为此,艾佛特才会不断地敦促、指导多多,他的“生活和电影不同,生活要艰难得多”,为迷茫中的多多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没有艾佛特,就没有多多的成功。当艾佛特守在故乡终老时,也固守着对多多无限的期待,给予他更多的精神支持。多多踏上了通向罗马的旅程,在一片更宽广的天地中奋斗成为电影导演,也是因着艾佛特不让他回家的那句话,三十年未曾回家。他们默契地守着那份不变的誓言。

让沧桑在心中沉淀澄清,望着前方不要被过去淹没。任光阴似箭,似水流年,我心依然……

【附注:此文是原河北省高中生王心怡在接受了近两个月的远程辅导后写出的。】

【作业点评】

这篇文章对于影片中一些细节的观察还是比较细致的,整体的表述也比较流畅。但所谈的话题过于空泛、笼统、抽象,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不得要领之感。

第六篇作业(自由命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浅析《天堂电影院》的怀旧情怀

风铃摇曳,清脆的铃声指引着我们朝声音的方向寻找,也许那里才是我们想要的天堂……

片头暗黄色的字幕透着一股陈旧的味道,钢琴与小提琴的音色缓缓地流淌,流着淡淡的忧伤。大导演萨尔瓦多在深夜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故乡的老放映员艾佛特去世了。窗外电闪雷鸣,映着萨尔瓦多陷入沉思的脸庞,回忆从这里开始。

“二战”后,阴霾还未散去的小镇。萨尔瓦多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那时,人们唤他为多多。多多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缺少父爱而变得畸形,因为他的生命里多了电影,多了影响他一生命运的人——艾佛特。电影带给多多的是快乐,艾佛特给多多的是一生都用不完的教益。

艾佛特与多多之间的情感是微妙的,那是一种介于朋友、父子、师生之间特别的情感。多多想拿被剪掉的吻戏的底片,艾佛特会像个老小孩一样,微怒含笑着赶走淘气的多多。多多用买牛奶的50里拉买了电影票,艾佛特会像父亲一样保护着他,维护他那小小的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多多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徘徊迷茫时,艾佛特又充当了导师的角色,鼓励多多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改写了多多的人生。艾佛特的一生都是在那间小小的放映室和封闭的小镇里度过的,平庸且循规蹈矩。也许正因为此,艾佛特才会不断地敦促、指导多多,为迷茫中的多多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没有艾佛特,就没有多多的成功。

多多对艾佛特的爱,同样让人震撼。为了满足被关在影院门外的人们的愿望,艾佛特做主给大家放了一场露天电影院。那一刻,艾佛特与多多默契地笑了笑,心里都是帮助了别人后暖暖的满足。然而胶片突然起火,制造了一场悲剧。狂野的火舌从狮口状的放映窗猛然喷出,稠密的黑烟随之而出,艾佛特倒在了火海之中。俯视的大远景里,只有多多逆着惊慌的人们逃离的方向跑去,显得那么单薄。倔强的多多终于还是把艾佛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因为心中对艾佛特无言的爱。之后的多多三十年不回家,大概也是因为与艾佛特相守的诺言吧。在异乡独自奋斗的日子里,无人的夜晚,多多怕是常常会想起艾佛特,和他说的那些话吧。

时间的齿轮转动,回忆仍在进行。转眼间,多多已长大,少年萌动的爱情开始发芽。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也是自己一生挚爱的人。然而,在与艾莲娜交往的日子里,总让人感到一阵阵的不安。追逐游戏中,艾莲娜会不小心跌进深深的荒草;驾驶的车子,前面的横杠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断掉,预示了一场无望的爱情;外出游玩车子熄火,会碰到自己的父亲;两个人想安安静静地说话,却只能隔着卫生间的墙或者是在暴风雨突袭的夜晚。多多读着艾莲娜的信,身边是一只生了锈的搁浅的锚,仿佛暗示着他们的爱情永远无法起航,也永远没有停靠的港湾。从母亲的话语中得知,离乡的三十年来,多多的身边变换着不同的女人,她们并非真正爱他,他亦如此。放荡不羁,因为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一个人,心中无数次的怀恋,终是如梦一场。

正是因为心中的怀念,三十年后的多多,在艾佛特的葬礼前,回来了。物是人非,镇上曾经熟识的人们也都苍老了容颜。

拥有回忆的不只是多多。就像母亲织毛衣时,听到门铃声迫不及待去开门而无意带出的毛线,纯纯的白色毛线就像母亲单纯的缠绵不断的情丝。还有片头持续了将近四十秒的拉镜头,仿佛想把儿子硬拉回来。这种对儿子的深切思念,让人为之动容。

即将爆破的电影院前,站着许多观看的人们,他们都曾在这座电影院里留下过美好的回忆。他们在这里哭过、笑过,有的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有的在这里孕育了下一代……只听“轰”的一声,灰尘弥漫,瞬间淹没了人们不舍、含泪的双眼。

曾经的过往虽历历在目,在现实里却已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