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5683900000016

第16章 警惕人际交往中的雷区(1)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很多雷区,例如,自尊心太强;说话无所忌讳,踏入别人的雷区;抓着对方的过失不放;过于怯懦、自卑等。这些雷区妨碍着我们的人际交往,不利于社交力的提升。假如我们不小心踏入了这些雷区中,很容易给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警惕过强的自尊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也会竭力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无可厚非,更应该给予肯定。但是一个人如果自尊心太强,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自尊心太强的人,比较敏感,他们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他们会充满攻击力,使得别人在和他们的相处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过强的自尊心,触碰到他们的禁区,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让人觉得特别累。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走进了这个误区中。他们往往没有什么能力,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还有一类人,他们虽有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也很敏感,自尊心特别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尊心过于强的人都非常敏感,容不下一点批评和反对的意见,认为那是不尊重他们。一旦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损,立刻就全身戒备,随时准备攻击。这种人就像刺猬一样,别人不小心触碰到了他,他立刻竖起身上的刺,具有很强的防备意识。

史密斯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里,从小受人欺凌,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成长。因此,他的自尊心非常强。史密斯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出人头地,走出贫民窟,让别人刮目相看。他一直勤奋学习、努力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自己开创了一家小公司。公司规模虽小,但是这对于史密斯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然而,有一段时间,公司几乎没有任何盈利,只是勉强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这让史密斯非常担忧。这时,一些朋友想要帮助他,指出了他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自尊心太强的史密斯不但没有采纳朋友的建议,反而把朋友的好意都视为羞辱,好像别人是在说:“你来自贫民窟,很多事情你不了解,而我们不同,我们知道的比你多。”

他拒绝别人的帮助,甚至认为那是对他的侮辱。久而久之,他不但生意毫无起色,还失去了朋友,更加失落和痛苦。

史密斯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太强了,自卫意识特别强,因而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更无法忍受别人的批评。

人一旦有了自卫心理就像戴了耳罩和眼罩一样,无法真正听见他人说的话,或看到他人做的事,以自己的看法重新诠释别人的话,处处警戒防备。无形中在自己的周围竖起了一道墙,把别人都拒之门外。当然别人也不想碰壁,不愿意靠近,甚至会主动远离。这样一来怎么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我们要以史密斯为鉴,在人际交往中,切忌让自尊心过强,否则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有人说,一个人的自尊心过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过于好面子或者虚荣心太强。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此,要想有效防止自尊心过强,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人要有面子,但不能死要面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很注重自己的面子问题。其实这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维护自己的自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死要面子,就会让人觉得厌烦。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可以适当维护自己的面子,但是不能死要面子,要懂得适时地放下面子。

2.人人都有虚荣心,但是不要过度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虚荣心,只要控制得好,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还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过度虚荣,就一定会带来危害。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虚荣心。

当然,我们一直强调自尊心不能强过头,并不是说人可以没有自尊。一个人还是应该适当地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样才能更受欢迎。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自尊都不要了,又怎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他人的好感呢?

警惕与人距离太近

“雾里花水中月”是美丽的,因为它们朦胧;昙花一现、乍然相逢是美丽的,因为它们短暂;曾经的爱恋、童年的欢乐是美丽的,因为它们已经逝去……朦胧的、短暂的、逝去的都是美丽的,因为它们和我们有距离。正如美学中那句精辟的话——“距离产生美”。

在人际交往中,“距离产生美”同样适用。两个人之间应该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这样彼此间的情谊才能更长久。假如彼此间没有空间、没有距离,甚至融为一体,最终只会像相交的直线一样,交汇过后,便渐行渐远。相信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与人相处,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双方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彼此关系的保持和发展。千万不要走进“与人距离太近”的雷区中,这样很容易破坏感情。

这里所说的距离,包括空间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那么怎样的距离才能让对方觉得舒适呢?

一般来说,老板与员工相处最近的距离是一米。研究表明,老板坐在办公桌后面与员工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才能够维持领导者的威严,更好地分配工作任务。如果员工逾越了这个距离,就会影响到老板威严,是对老板的不尊重,当然作为老板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而朋友之间谈心,如果彼此间隔着一米的距离,就会不够亲密、不适合沟通感情。和朋友谈话的时候,你如果始终站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就会让对方产生陌生感,同时也会觉得你很失礼,导致对方拒绝和你来往。

当然,与朋友相处,太远不行,太近同样不行。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可是没几天就变成谁也不理谁了。原因就是彼此走得太近了。距离一直都存在,不分彼此不过是种美好的愿望。

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人际交往是非常有利的。这也就是心理学家反复强调要给对方留一定的隐私空间和自由余地的原因。

建筑工人们铺水泥地的时候,总是分成一块一块的来铺,而每两块水泥地之间都会留下一道窄小的缝隙。为什么要留有这样的距离呢?我们都知道水泥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这个距离正是为了给它们一个自由伸缩的空间,避免水泥地因冷热变化而裂开,达到更坚固、耐用的目的。

同理,我们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也要留下适当的距离,给人际关系留下一个伸缩自由的弹性空间,才不会因冷热变化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能牢固、长久。这个距离不仅是为别人而留的,也是为自己而留的。

大学毕业那年,丁小洁为了证明自己,只身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初来乍到的她不认识任何人,满世界都是陌生人,没有人一起说话、没有人跟她一起分担离家的苦,满怀的热情遭遇了冬天的寒冷,整个人像被冰封了。

华美是办公室里第一个冲她微笑的人。她们从每天只简单打招呼,到对某些公共事物发表极其相近的个人看法,然后,话题逐步涉及办公室内外的其他种种,华美让她感觉到与人交往的温暖。

她们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多,共同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工作日一起上班、周末的时候一起逛街购物,那段时间里,两个人形影不离。

很快,她们就发现了对方有许多自己不能相容的性格特点,开始的时候,彼此还在相互包容着、忍耐着,最后,终于爆发了,相互说着刺痛对方的话,因为相知得深,所以相伤也深,直到有一天从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中决然而又不舍地退出。

之所以无话不谈的两个人会反目成仇,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没有保持距离。倘若交往的双方在彼此眼中是透明人,则会使原有的亲密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防备和一点小事就可能引起的不满。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空间,如座位、床位、办公桌……不喜欢别人侵占,有时即使最好的朋友去坐(占),也会在潜意识里感觉别扭。无论彼此怎样亲密,都应该保留一点距离,给对方也给自己留出一点呼吸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彼此关系的长久维系。

人际交往就是这样,应该远远观看的东西就不要走近,走近了就会破坏了那份美好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王国,不容别人侵犯,如果不注意距离,一不小心攻入了别人的王国之中,触及别人的禁忌,不仅显得失礼,而且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得对方挥兵保卫自己的“主权”,从而造成了两个人的矛盾和战争。

所以与人交往一定要注意把握合理的距离,不能太近。如果走得太近了,就会互相排斥,不利于维系彼此间的感情。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就应该避免踏入“与人距离太近”的误区中。

小心怯懦的心理

在一本著名的青年杂志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名为《人际交往中的误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人际交往的八大心理误区,其中就提到了怯懦的心理。

在现代汉语中,对“怯懦”一词的解释是:懦弱、胆小。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凡事以别人为先,害怕冲突、矛盾;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伤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怯懦的人总是有很多顾虑,他们习惯委曲求全,追求平和相安无事的局面。

容易走入这个误区的主要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或者是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往往不善辞令,在与人交往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深思熟虑之后,也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这样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总是过于温顺,没有自己的主见,常常为了迎合别人的看法而委屈自己。这样很容易让人轻视。

在郑日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卫生》一书中提到:“交往中过多的退让强化了别人不适宜的行为和态度,相当于教会对方不把当事者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当事者在做出过多退让后,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挫败感,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下降,并且还会对交往对象产生暗暗的怨恨情绪。从长远看,这并不利于人际交往的顺利发展。”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怯懦的心理不能有。那么怎样克服怯懦的心理呢?郑日昌先生提出了以下几点。

(1)在和别人碰面时,要迎着对方走上去,不要故意躲避。很多怯懦的人,在路上看到别人迎面走来,不知道该如何和对方打招呼,所以常常绕道走,避免和对方碰面。假如对方此时也看到了他,又看到他故意避开,难免会误解:“这个人不想见到我,以后我要尽量少出现在他的周围。”这样一来,就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碰到别人,一定要迎着对方走上去,微笑着和对方打招呼,不要故意躲开。

(2)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身体应该站直,昂首挺胸。这样会让自己更自信,也能让对方不敢轻视你。怯懦的人,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往往唯唯诺诺,卑躬屈膝,自己放低了姿态。这样不仅让自己感觉没有底气,别人也会因此而看不起他。而站直身体,不仅显得更有精神、更有自信,也给别人一种不容忽视、不容侵犯的感觉。这样才能把双方的交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也是减轻怯懦心理的一种方式。

(3)和对方交谈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开始的时候做不到,可以盯着对方的额头或者是鼻梁,一定不要低着头。一般来说,那些怯懦的人,在和对方交谈的过程中,往往颔首低眉,无形中把对方置于较高的位置。当然对于一些值得尊敬或者是位高权重的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可以颔首低眉,他们也会更欣赏这种谦卑恭顺的态度。但是假如对于一般的人,仍然如此,就是怯懦的表现了。要克服这种心理,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看着对方,这样既能表达出对对方话题的关注,也能显示出自己的自信。而别人也会乐意接受这种谈话模式。

(4)说话时声音洪亮,不要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有些人和别人讲话,往往会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是怯懦的表现。想要克服怯懦,在开口说话前,就应该先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把要说的话反复练习,从而避免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的尴尬局面。

(5)不要急于表达,适当地沉默。有的人如果有了自己的看法,就想立刻表达出来,仿佛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其实这也是怯懦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应该适时地沉默,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他面对的是一个自信的人。

(6)少用负面的词汇,如“我不行”、“对不起”等。有的人,当别人恭维他的时候,他往往会说“我不行”,其实这不是谦虚,而是怯懦,面对别人的夸赞,自信的人,会大方地道谢,并及时恭维对方;有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立即向对方道歉,接连说几声“对不起”,这也是怯懦的心理在作祟。尽量少用这些负面词汇,有助于我们远离怯懦。

(7)要懂得拒绝别人,学会说不。怯懦的人习惯当好好先生,从来不拒绝别人。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好感,还容易被人忽视。所以该拒绝的时候,要勇敢的拒绝。

总之,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获得好人缘,就应该谨记以上几点,防止怯懦的心理妨碍我们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