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家的生存之道
5693800000005

第5章 逍遥自在,知足为万福之本(1)

天下之道,知足则足,不足则缺

【道者说】 “故知足之足”

——《道德经》四六章

【智慧细语】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能快乐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它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坎坷和烦恼。有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幸福、不快乐,多半是由于我们的不知足。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不免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有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不是富裕,倒也和美快乐。

有一天,农夫在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而高兴不已,可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

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农夫回答:“我在想,另外17个罗汉在哪儿?”

得到一个金罗汉,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究其原因不过是人的贪心在作怪。

列夫托尔斯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有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这两个故事清楚的说明了贪婪不知足的后果,而老子也告诉我们,贪心和不知足往往给我们带来不幸和灾难,只有知足,才不会贪心,只有知道满足才会得到永远的幸福。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声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 走上犯罪道路的。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 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罢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很难得修炼成的德性,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知足使人平静、安祥、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这就是堕落和懈怠。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合适温度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而不至于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败者,她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要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呢?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淌不过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

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的人眼里,一切过份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里平衡了。

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嘛。

知足常乐,此之谓也

有一首《不知足歌》曾广为流传,其中固然有一些封建的局限性,但是其间描写的人生百态,也不失戒世意义。

终日忙碌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罗绸缎买几件,回头看看房屋低。

高楼大厦盖几座,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恨无田地少根基。

置得良田千万顷,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不愿做,想要朝中挂紫衣。

五品六品他嫌小,三品四品还嫌低。

当朝一品为宰相,还想面南去登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种善根费心机。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这首歌的做着最后哀叹说:不知足 乃人间活地狱,活一百岁也享受不到人间乐境,每日只有无尽的哀愁。

不以人比,坚持自己的幸福观,不去处心积虑的无度的追求名誉,财富,地位,懂得知足,那么您将享受真正长久的快乐。

知足常乐,安泰福至,不贪心则安心

【道者说】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智慧细语】

如果遵循大道来治理天下,那么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人们就卸下战马来耕田;如果不遵循大道来治天下,那么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战马就会在野外生马驹。没有什么罪恶比纵欲更大了,没有什么灾祸比不知满足更大了,没有什么过错比贪得无厌更大了。所以,只要内心体会到满足的那种充实感,就会永远感到充实。

老子把知足看得非常重要,以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祸福……不仅如此,他还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如知足,则虽客观财富不多而主观上亦可自认为富有,“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此知“足”之所以为足,则常足矣,常足当然可以看作是富裕。反之,客观财富虽多,由于主观的不知足,贪得无厌,能酿成极大的祸害。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财富决定于主观的知足与不知足,亦即决定于“欲不欲”,所以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他们很重视客观刺激对产生欲望的作用。如他们说“乐与饵,过客止”。寡俗与知足是不可分割的。未有能寡欲而不知足者,亦未有不寡欲而能知足者。

国家间之所以会发生战争,统治者之所以会失“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欲望深重,失去了理智,违背了治国之“道”。为了一个女人,不惜和邻国开战;为了贪得一块美玉,不惜以武力相加。所以对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说,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治国是这样,为人处世也是这样。有些人权有了,钱也有了,本该知足了,可是他偏偏不知足,于是利用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等待他的当然是家破人亡,人财两空。有的人自己家里有娇妻还嫌不够,还要去追求其他女子,结果很可能是新欢没有追到,原来的妻子也愤然离去,而且还留下不光彩的骂名!

好好记住老子这句话吧:珍惜已经拥有的,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就是一种富足,这样的富足,就永远富足。记住了这话,在什么环境中你都是一个快乐的人。

现代管理大师普遍认为,员工是帮老板实现梦想的最强有力的工具。让员工获得一种满足感非常重要。

弗兰克·康塞汀——美国国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深知这个道理,使这家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罐头食品公司。

他的信条是:多跟员工进行交流,多给他们地位、被认可感和满足感……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以企业的兴衰为自己的荣辱。

在亚利桑那费尼克斯的工厂成绩卓著,也难怪,这个新工厂充满了家庭气息,有野餐,工作中还洋溢着抒情的音乐,作为一位员工,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该公司为了进一步激起员工的自豪感,搭起了一个露天马戏场让员工们工作之余开心快乐。在马戏场建起的那一天,94名工人的日产量达到了100万个罐头的目标。那一天,马戏场成了欢乐的大本营。而3年以后,工人们将日产量提高到了差不多200万个罐头。

康塞汀为了能让员工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把管理人员找来,跟他们讲:“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把员工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如果你把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他们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他们在他们所不能胜任的更高一点的职位上得不到的。”

康塞汀常常说:“我们公司也许不会成为同行业中最大的一家公司,但是只要我们诚心地对待职员,就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员工对工作的自豪感,为公司创造相当多的财富。”

美国国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无疑为员工们创造了一个天堂。公司在不断地壮大,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罐头食品公司。

知足常乐,康塞汀利用了这一心理原理,努力使员工感到满足,然后员工就会尽心尽力地做事了。

祸患来自贪得无厌,人最大的灾难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不合乎大道的德性,因为大道的德性就是知足而无争无求。

心里不知足,就想去占有,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的人对什么都不会感到满足,所以整天只能生活在对各种事的不满之中。

有这样一个比赛。两个人被同时允许进入一个梨园摘梨子,条件是一个人只摘一个,不论大小。甲进入梨园后一直都在紧张地搜寻,但每当他看到一个大梨子时就想:“这个还不够大,前面还有更大的”,结果他放过了很多大梨子,等到快要出梨园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选择了,所以只好匆忙摘了一个并不很大的梨子。乙则不然,他进梨园后不久就发现一个很大的梨子,并将其摘了下来,然后一路悠闲地欣赏梨园风光,直到走出梨园。出梨园后两个人一比,乙摘的梨子比甲的大多了,乙取胜了。

由此可见,知足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我们应学会知足。

托尔斯泰1886年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一人需要多少土地》,小说的警示也正是老子本章的原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地体会。故事讲的是:

贪心的农民帕霍姆要买一块土地,人家告诉他只要他太阳落山前能回到出发地,跑了多少地就能得到多少地,他跑啊跑,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最后倒是在太阳落山前回到了出发地,但是人也累得吐血死了。

帕霍姆贪多求大,不知道知足,最后得到的土地其实只有他身体那么大的一小块。

不知足的人,对本不可强求的东西有太多的奢望,只能是空想。不知足的人,在追求业、名利、地位、信念、财富时,往往因各种因素与自己的愿望有很大出入,对金钱财富之类心存过高贪欲,那就是贪心。贪心常常使人自掘坟墓。

熟悉规律,顺势而去,逍遥自在

【道者说】 “无为为之谓天。”

——《庄子·天地》

【智慧细语】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做事而无意叫做天然。”

其实,许多事都是在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下解决的。一切随性、随缘、随自然,才能够得失泰然。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掌握、顺应规律,不破坏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法则,在尊重的前提下行事,就会“浑然天成”。

一个人越是有私心,就越难以做自己;越想有所为,就越不能有所为。如果你与全国人去争国家,与全天下人去争天下,与全事业领域中的人去争成败,结果必然是一无所获。

你如果不与人们去争,恬淡无为,反而必有所得,不争之争反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庄子说: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雌柔的本份,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一样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于昏暗的本份,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就没有过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下的本份,甘愿当天下的川谷。甘愿当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能得到充足,回复到自然开端的朴素、纯真的状态之中。”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能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贫多便会迷茫。这就是主张以柔克刚、以弱克强的阴柔手段。用无为治国,以不争天下而得天下为策略。

黄帝的百战征讨,罔公的礼典政制,秦始皇的修筑长城,隋炀帝的开掘大运河,都是为子孙后代的伟大行动。它们都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千秋后世,如果他们没有远大的雄图和计划,就不会有那样大的力量,也不会取得那样巨大的效果。

同时,在一个远大的计划之中,每一件大事都有它的计划,分门别类,按部就班。而每一个计划又有若干阶段的独立计划,每一独立计划,前后彼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相互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