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写给成功男人(全集)
5694100000008

第8章 聪敏的男人要懂待人处世之道(2)

精神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出那样笼统的问题,不过我可以知道有若干的疾病——像性病,会摧残伤害脑细胞,结果导致癫狂。实际上,约有半数以上的精神病,可以归源于这类的生理原因,像脑部受到损伤、酒醉、中毒和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伤害一样。

可是另外那半数——这是令人惶恐的部分——那其他半数疯狂的人,明显的,他脑细胞机构中并没有任何病态。在他去世后解剖检验,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研究他的脑细胞组织,发现他的脑细胞完全跟我们一样健全,没有明显的区别。

为什么这些人会精神错乱?

我最近曾向一位疯人医院的主治医师提出那样的问题。这位医师由于他有渊博的有关精神病理方面的学识,使他在精神病领域有很高的发言权,也因而获得最高的荣誉。他实在地对我说,他也不知道人们如何会精神错乱,可是他却作这样的解释:许多精神错乱的人,在他疯癫中找到了真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自重感。这位医师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现在有个病人,她的婚姻是一出悲剧。她需要爱情、孩子和社会上的声望。可是现实的生活,却没有赋予她梦幻中的希望。她丈夫不爱她,甚至于拒绝跟她一起用餐,她丈夫并且强迫她服侍他在楼上房间吃饭。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终于造成了她精神错乱。而现在在她疯癫梦幻中,已跟她丈夫离了婚,恢复了她少女时的姓名。她现在相信自己已嫁给英国皇家贵族,并且坚持要人家称她是斯密司夫人。”

“至于她所希望的孩子,现在她幻想中也已经有了。每次我去看她时,她说:‘医生,我昨夜生了一个孩子。’”

这故事的主人公现在是悲惨吗?我不知道。那位医师对我说:

“如果我能伸出我的手去治愈恢复她的清醒,我也不愿意那样做,她现在似乎获得了她真正所期盼的快乐。”

以整体来讲,精神失常的人似乎要比你我快乐,因为他们以此可以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既然许多人以疯癫为快乐,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呢?他们已经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签出一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一封介绍信,去见一位有名的人物。在他们所创造的梦境中,他们能找到他们所期望的自重感。

如果有人对自重感是这样的饥渴,迫切的想要得到它,甚至于真的成了精神失常而只为获得它,试想若是在人们尚未疯癫前,就给他真诚的赞扬,那时你我的成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

据我所知道,到目前为止,年薪百万元的经理人只有两个人,那是克莱斯勒和司华伯。

恩地·卡耐基为什么要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或是三千余元一天呢?支付这么高的薪水依据是什么?

恩地·卡耐基付司华伯年薪百万元,那是由于司华伯是位优秀的天才?不,不是的,比司华伯优秀的人大有人在。那是由于司华伯对钢铁的制造有特殊的专长?不,也不是的,比司华伯技术专业的人比比皆是。

司华伯曾这样告诉过我,有许多人在他手下做事的,对钢铁的制造方面比他知道的还要多。司华伯有这样高的薪金,那是由于他有特殊待人的能力,他的下属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事。我问他是怎么做的,这里就是他亲口告诉我的情形——这些话应该刻在能永久保留的铜牌上,把这面铜牌悬在全国每个家庭、学校、商店、办公室里。这些话,当是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背诵下来——如果我们真能照着那些话去做,你我的生活方式跟过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司华伯这样说:“我认为,我在人群中有激发他们热情的能力,那是我所具有最大的资源……我充分发展每一个人才能的方法是用赞赏和鼓励!”

他又说:“世界上最容易摧毁一个人志向的那就是上司所给他的批评。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只给人们工作的激励。我是急于称赞而迟于寻错,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那是司华伯平时所做的,这是他的特长,也正跟普通一般人相反的。一般人不喜欢一件事,他会尽量地挑剔错误,如果真的喜欢,他会什么话也不说一句。

司华伯又这样说:“在我一生的广阔交往和世界各地知名之士见面中,我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无论他如何伟大,地位如何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形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形下,更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是的,他所说的,就是恩地·卡耐基惊人成就的一项显著的理由。恩地·卡耐基并非私下的而是公开地称赞他的同仁,告诉他自己是多么欣赏他。

恩地·卡耐基甚至于在他的墓碑上还不忘称赞他的助手。这是他为自己所写的碑文:“埋葬在这里的,是个知道如何跟比他自己聪明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诚恳的赞赏也是洛克菲勒对待人的一个成功的秘诀,洛克菲勒从不忘记不时地称赞他人。例如有这样—件事:当他的一个伙伴,倍德福,措施失当,在南美做错了一宗买卖,而使公司亏损了一百多万元时,洛克菲勒对他并没有任何批评或指责。

他知道倍德福对此事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这件事已告结束,倍德福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之处。所以洛克菲勒找些可称赞的事来,他恭贺倍德福,幸而保全了他投资金额的60%。洛克菲勒这样说:“那已经不错了,我们做事不会每一件都是称心如意的。”

英皇乔治五世,也有一套自己的格言,共有六条,悬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其中有一条是说,“教我不要奉承或接受卑贱的赞美”。“卑贱的赞美”,就是“谄媚”的解释了。我曾经看到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很值得写在这里,那是“谄媚是明白的告诉别人,他想到他自己的种种”。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你用任何的言语,而所要说的,总离不开自己的种种。”

人的言行举止似乎是跟着感觉走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行动是与感觉并行的。当我们不再思考某种确定的问题时,常用我们95%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而现在如果停止一刻不去想我们自己,开始想想别人的优点,我们就不必措辞卑贱、虚伪,在话未说出口时,已可以发觉是错误的谄媚了。

爱默生又说:“凡我所遇到的人,都有胜过我的地方,我就学他那些好的地方。”

爱默生这样的见解是非常正确、是值得我们所重视的。停止思考我们自己的成就和需要,就是让我们多认识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去研究别人的优点,把对人的恭维、谄媚忘掉,给予人由衷、诚恳的赞赏。人们对你所讲的将会重视和珍惜,终生藏之背诵……即使你已把这件事忘了很久,可是他还牢牢记着你所说的话。

你的称赞会让别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更加积极。所以,请献出你真实、诚恳的赞赏,给予别人必要的赞美。

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

太阳的温暖会使人们脱去厚重的外衣,风的冷酷却使人裹衣取暖。同样,友善、亲切、真诚的态度会使人抛弃成见。面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喜欢与他共事。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读过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关风和太阳的故事。

一天,太阳与风争论谁最强悍,风为自己辩解道:“那肯定是我了,不信咱们就看看谁能更快地让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脱下衣服。”

于是,太阳躲到乌云后面,让风肆意地吹起,风凶猛地吹着,越来越猛烈。可是,事实却和它想的正好相反,风越大,那老人将衣服裹得越紧,根本吹不下来。

终于,风停止了咆哮,它吹得筋疲力尽也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太阳从乌云后面露出头来,温暖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不久就开始擦汗,很自然、轻易地将大衣脱了下来。太阳对风说:“温和友善必定会强于愤怒与暴力的。”

这个古老而又寓意深刻的寓言到现在还仍然适用,温暖要比寒冷更深入人心。太阳比风更能够使老人脱下外衣,也可以证明太阳的温和能使人们更乐意脱去厚重的外套,而风的冷酷反而使人们更加裹紧衣服。同样地,以友善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从而拋弃本来的意愿。

1915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激烈的美国工人大罢工,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当时,小洛克菲勒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正在负责科罗拉多州的钢铁公司,那时的工人们都愤怒地要求加工资,常常造成一些因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而造成的流血事件。作为管理者的小洛克菲勒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工人们的好感。

小洛克菲勒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矿工们,并且真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多次发表演说,并和矿工们成了好朋友,从而使矿工们备受感动。

他在矿工中间作了一次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演讲:

“我最亲密的伙伴们,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住的一天,我头一次在这么大的场合中演讲,很高兴你们能让我有幸在这里和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员工见面,给我机会讲话。上周开始,我和南区矿场的部分矿工代表谈了很多,并且拜访了诸位的家庭,我想我们应该是老朋友了,基于这份深厚的友谊,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为着我们的共同目标和利益去努力。”

这次演讲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工人们觉得小洛克菲勒和自己站在了同样的立场上。这场演讲可以说是相当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并且达到了所需要的目的。可是,若是当时小洛克菲勒用责骂来完成那次演说的话,结果可能就是更加愤怒的暴动了。

对于企业主来说,面对愤怒的罢工者表示一种友善、真诚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呀!

林肯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类似的道理。他说:“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怨恨、郁郁寡欢时,你根本不可能再让他按照你的意愿做事,听你的指挥。”那些喜欢责备自己孩子的父母,斥责下属的上级以及总是唠唠叨叨的家庭主妇们,都应该注意了,你们应该看清这点: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你应该用一种友善的、温和的方法去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人更舒服地认同你。

的确,只有友善地说出你的观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又如林肯的一句话:“一滴蜜汁远比一加仑的胆汁更能招引苍蝇。”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认同你的观点,你就应该先和他成为知己,站在他的立场上看问题,然后友善而真诚地说服他,以便更好地达到你的目的。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说过:“如果你满怀怒气,紧握拳头来找我,那我的拳头会握得更紧。但是如果你能来到我们这里坐下来和我真诚地交换观点,看看造成此事的原因何在,那么,我们不久就会感到我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共同点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互有诚意,真心地想针对问题办事,态度诚恳而友善,我们之间就没有什么不可能解决的了,这会使我们走得更好的。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吧,这是关于一位很有声望的女士开办宴会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叫黛勒的知名女士。她说:

“我最近要举行一次意义重大的宴会,我希望这次联欢会能达到它预期的效果。当然这和宴会的组织者的工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通常情况下,我总是让麦斯餐厅的安米其来帮我打理宴会的一切事宜。在多次聚会中,安米其是我的得力助手,总是能将宴会弄得完美至极。但是,这次他却让我大失所望。整个宴会简直是糟透了。这次宴会的菜根本就是一团糟,而安米其也没有亲自招待,而是让一位没有经验的服务生来帮忙。这位服务生根本就不懂得这种高级的聚会该怎样筹办与接待客人。所以,一晚上下来,整个宴会很没水准,让我失望。我尽力地去赔笑,热情地接待完最后一批客人,但心里却恨不得马上见到安米其,然后狠狠地痛骂他一顿。”

“在宴会结束后的一天,我应邀参加一个演讲会。其中一个关于人类关系学的讲座让我听后感悟颇深。我觉得也许不该去责备安米其,再批评他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他不接受我的看法,反而会使他更加愤怒。以至将来再合作都困难了。”

“于是,我便站在他的立场上公平地想着那天晚宴的事。其实,我根本不该怪安米其的。那天的食物并不是他亲自监督准备的,而是那个没有经验的服务生负责的,安米其没有亲自指挥并服务,也许是他自己真的有事情才没能来;也许是他不得已的。所以,我根本没有理由和权利来责骂安米其呀!于是我决定,再见他时,对他客气点。我要让我们之间不存在不快。”

“过了几天,我和安米其见了面,他神色愤愤的,好像要把心中的怒气一吐为快。我看着他不快的样子,微笑着对他说:‘我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那次宴会上,我是多么期待你能出现呀!如果上次你在场的话,那次宴会一定会办得相当成功的。我知道你没能来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我真的感到相当的遗憾。’”

“安米其的愤怒顿时烟消云散,他非常恳切地对我说:‘黛勒太太,我真得很抱歉上次没能为您帮上忙,上回宴会的失误,我真得很抱歉。’”

“我看了看安米其缓和的脸,接着说:‘我下周还要举行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宴会,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您同意吗?’”

“安米其非常激动地回答说:‘我当然愿意为您效劳,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将这次宴会安排好,请您放心吧。’”

“一周后,宴会如期举行,安米其替我处理好一切宴会所需的事情,包括菜单的拟订、餐厅的布置等细节,我十分满意,并付给了他全数的小费。”

“在宴会开始后,安米其十分殷勤地为每一位客人服务,客人们十分满意与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