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自卑与超越
5723100000006

第6章 心灵和肉体(2)

情感的作用

我们称人随生活环境所做的改变为文化。我们的文化是精神促使肉体去产生行为的结果。精神促使我们去工作,又指导着我们身体的发育。最终我们会发现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当然,精神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要想克服困难还得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所以,精神就是这样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它要让身体免受疾病、死亡、伤痛、意外事故、衰竭的侵袭。我们感受快乐与痛苦、产生各种幻想、对事物的辨知能力,都有助于我们完成这一目标。

幻想和识别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激发人的感知,使身体受它的支配。这样,个体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目标就为感知规定了限制。感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对身体有着支配作用,但是对身体并没有依赖作用,它主要由个体的目标和人生态度所决定。

显然,一个人的行为不单单受人生态度的约束。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帮助,态度是不会产生行动的,还需要强制的方法。新的个体心理学认为:感知和人生态度是不矛盾的,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感知总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调整。所以,这一点已经超出了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范围。感知的根源也不能用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进行解释和预测。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虽然关注的是心理上的目标,但是必须以生理学为基础。比如,我们不会过于关注焦虑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而是关注焦虑的目标。

据以上观点可知,焦虑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压抑性欲和难产引起的后遗症。这样的说法简直荒唐。我们知道,那些习惯被母亲呵护、陪伴的孩子会发现,他们无论何种原因的焦虑都会引起母亲的注意,所以这就成为他们控制自己母亲的方式。据经验得知,发怒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人或某种局势。当我们认为身体或精神的特征都是来自遗传时,必须关注遗传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好像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从任何人身上我们都会发现,感知是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的,并且他对人类实现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快乐的忧伤的、勇敢的萎缩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总是相适应的,他们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也和我们预料的几无差别。总是在经历了痛苦之后才有了优越感的人,不会因为这点成就而变得快乐。如果我们多加注意,就会发现感知也是可以被我们呼来喝去的。那些患有广场焦虑症的人,独自一人在家或者派遣别人去做事时,他的焦虑就会消失。神经官能症患者当感觉到自己不能指派任何人时,就会排斥生活中的任何方面。

情绪也和人生态度一样固定不变。比如,胆小的人总是胆小,虽然他们在有人保护的时候不会害怕,或者在弱势的人面前会变得气势强大,但内心的恐惧感仍不会消失。在他的房间里可能会有三层防盗锁、几只看门狗和几个报警器,却依然吹嘘自己如何勇敢。本来不会有人认为他是胆小怕事的,但是他过于谨慎的行动已经告诉了人们他的焦虑。

性欲和恋爱也与此相似。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有了性的目标,就会产生性的感知力。在他的脑海中,除了认定的性目标,对其他人均无兴趣,由此他的性器官也会产生相应的感觉。可是当这种感觉消失或者不再正常时,他就会出现阳痿、早泄、性冷淡甚至变态等症状。这足以表明他不想放弃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些往往是由于不正确的优越感和人生态度造就的。在这样的事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他们不去体恤对方,却一直在乞求着对方为自己着想。他们不但没有社会情感,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人生态度同样有误。

我有这样一个病人,他是家中的次子,他被自己内心的负罪感深深地折磨着。在他的父亲和哥哥眼中,他对诚实极为注重。在七岁那年,有一次他让哥哥代替他做作业,然而他却向老师撒谎,说那是自己做的。这件事带给他的负罪感一直缠绕了他三年。后来,他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说明了一切,而老师却付之一笑。然后,他又哭泣着向父亲诉说了这件事。父亲没有表现出毫不在意的表情,而是对他夸奖了一番,并为有这样诚实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但即使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他的内心仍没有平静下来。从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孩子因为犯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却如此自责,只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诚实的孩子。家庭中高尚的道德观念使他在品质方面比他人优秀。因为他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成绩都比不上哥哥,所以就想通过其他方法获得别人的赞同。

后来,他又因为自己染上了其他坏习惯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常常手淫,并且在考试中作弊的毛病也一直没有改掉。每次考试过后,他的负罪感就会加深一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的这些毛病就越来越难改。他的内心是脆弱的,所以压力也比他的哥哥大很多。只要他在某一方面上的成就比不上哥哥,就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在离开学校后,他想去工作,可是由于内心的负罪感一直折磨着他,他整天在乞求上天的宽恕。就这样,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占用了。

如今,他的精神已经极度不正常,所以不得不来到精神病医院。医生们都对他束手无策。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身体却开始转好了。他将要出院的时候,医院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不适可以再次来医院复诊。之后,他却面对着所有的教徒跪下,哭喊道:“我的罪孽太过深重了!”他的内心再一次变得无比脆弱,所以,他又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才回到家中。有一天,他竟然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了餐厅里。因为他的身材的确很好,这一点足以比得过他的哥哥和其他人。

他的负罪感可以让他变得更加诚实,也可以让他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可是,他的发展方向却出现了错误。他不想考试、不想工作,都证明了他是一个胆小怕事又不自信的人。并且他的任何一种精神病症都表明他极为害怕失败。他在教徒面前的行为和裸体进入餐厅的行为,都表示他可以不顾一切地获取优势。他的人生态度引导着他行为的发生,而他的感知又和他的目的是一致的。

还有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行为可以证明精神对身体的影响,它能够引起身体短暂的表现而不是固定的特质。实际上,我们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通过身体表达出来的。人的感情往往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出来,比如某种姿势、态度、表情和四肢的摆动。人体内的器官同样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比如,人的脸是红润还是苍白,这就是血液循环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肢体语言,而他们的肢体语言也都是可以通过愤怒、焦虑、疼痛或其他感情来表现出来的。

当人遇到恐惧的事情时,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反应:头发竖起、心跳加速、冒冷汗、呼吸紧促、声音嘶哑、浑身颤抖、动作僵硬等。有时,它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比如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等。情绪的变化有时会影响到人的膀胱,有时则会影响到人的性器官。很多人在遇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性亢奋,我们应该知道,有很多人在犯罪之后常常去找女人发泄一番。在医学界,我们将性欲和焦虑看成同胞兄弟,但是有的人则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观点都是从主观出发,由经验得来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之间有联系;对于其他人则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反应因人而异。

研究发现,这些反应和遗传有着一定的联系。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一个家族的弱点和特征。在特定的情境下,同一家族的人常常表现出相似的表情或行为。但是,最有意思的还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情绪来观察大脑是如何对身体进行支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