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5731600000408

第408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26)

9、日,龙王庙

庙不大却依山傍海,颇有气势,但因多年失修,墙皮脱落,龙王爷的塑像也多有破损。

庙外,几个人正在平整院落,清除杂草杂物。庙内,几个工匠正在修补墙皮,给龙王爷塑像补泥绘彩。

震天炮不时指指点点,咋咋嚷嚷。

一个画工跟他逗趣:“以前人家烧个香烧个纸就说人家是封建迷信,这一回儿怎么就不说了呢?”

震天炮:“以前?以前是你自己!那还不是?这一回是皇帝爷的令儿,哎,那就不是。”

画工:“皇帝爷下的令叫什么?”

震天炮:“叫……”说不出来,费了好一番脑筋,好歹想起来了:“文……化……对,是这么个词!文化!皇帝爷下的令那就叫文化,懂了吧!”

画工一笑:“好,有进步,连震天炮也知道文化了。”

两个工人说了几句闲话,震天炮立刻嚷着:“快干快干!”

工人干起来了,他又嚷着:“干好了有赏!干好了有赏!”

一工人:“光说空话呀?赏什么?”

震天炮:“赏什么?赏两个耳瓜子。”

众人窃笑。

10、日,庙岛

海神娘娘庙里,德子领着一伙人也在整修。

庙里庙外已经见出新模样来了。

11、日,修竹家

院里临时架起一口大锅和一张大面案,修母、盛母和另外几位妇女在合着面、烧着火。

拉风箱的是两个小伙子,火苗刺刺直冒。

一个足有十五六斤重的饽饽出锅了,又一个足有十五六斤重的饽饽被放进锅里。

众人忙得不亦乐乎。

12、日,街上一处

一只足有四五百斤重的整猪放在案上,震天炮和几个屠夫在用黄蜡拔着毛。

不少人在围观。

一青年:“哎,这猪是怎么杀的,怎么没见血呀?”

震天炮:“小孩丫丫一边子去!见血那不破了相?破了相龙王爷能乐意呀?嘿嘿,这就叫文化懂吗?”

青年:“文化?这也叫文化?”

震天炮:“长了见识了吧!”

他解下围裙,把刀放到案上要走。

一屠夫:“哎,你别溜哇!”

震天炮指指厕所:“文化文化。”

13、日,城里一处

彩旗飘扬,到处是欢庆渔民节的大幅标语。

名优产品展销会同时举行,满大姐等人陪同众多客人、外商边参观边听着介绍。

秋田、八户和另外几名外商也在其中。

14、日,不夜庄村边空场

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高跷队、旱船队、花鼓队表演得正欢。

老少咸集、人山人海。盛母、修母、瑶母等人都在看着热闹。看热闹的人中,许多都是从外地来的亲友。

望涛、卓母领着冰冰看得好不高兴。

国伟、厚成、子昌等陪同满大姐和众多客人、外商一路看来。

花鼓队、旱船队来到面前,几位客人也随着表演起来。

几台摄象机在紧张地工作着。

15、日,龙王庙前

鼓乐齐鸣,窦远山、豹子、大力等人抬着经过精心妆点的整猪和大面饽饽来到庙前。

众多渔民摆供、焚香、磕头……仪礼好不古朴庄严。

仪式结束,整猪和大面饽饽被抬到一只挂了彩的船上。彩船进海,把整猪和大面饽饽抛进到海里。

观礼的人们看得好不兴奋。

八户不时地按着快门,瑶琴来到面前,两人握手。

16、日,路上

八户与瑶琴边走边谈。

八户:“瑶小姐,怎么看起来不大高兴啊?”

瑶琴:“你跟盛国伟合作又不跟我合作,我高兴什么呢?”

八户:“哦?”

瑶琴:“那年你说过的要跟我合作的话,我可是还记着呢。”

八户:“哦!好哇,我还正想跟瑶小姐合作一次呢!”

瑶琴:“真的?”

八户:“你听说过金桥食品有限公司吗?”

瑶琴:“不就是生产菜卷的那一个?”

八户:“嗯。有兴趣没有?”

瑶琴:“有兴趣没兴趣跟我有什么关系?”

八户:“再建一座,请瑶小姐出任厂长或者经理也没有关系吗?”

瑶琴:“再建一座?”

八户:“当然不是在这儿。可以另找一个地方,欢迎我的人还是很多的嘛!”瑶琴:“那可太好啦!”

17、午,海边一处

这是扎起的一座大棚,一伙老渔民正按照旧时的习俗,在喝着酒,吃着菜,包着元宝(饺子)。

厚成、豹父等人都在其中。

厚成领头,老渔民们齐声唱起了渔家号子:

啊义哦——啊义哦——

啊哟——号!哎哟里号——

河略号——海拉里号——

哎呀海拉——哎呀海号——

海哎嘿嘿——嘿拉呀嘿嘿——

哎呀海拉——哎呀海号——

号子粗狂质朴,时如狂涛巨浪,时如清波戏水,赢得了阵阵掌声。

号子在海上飘传,渔船在海中行驶。

18、夜、庙岛

从海神娘娘庙里海神娘娘手中的那盏通明的灯开始,庙内庙外、村里海边、船上船下,灯灯相连一片辉煌。

看灯的人很多,老少咸集,妇孺皆至。望涛、冰冰、瑶琴、美兰、边母、旺旺等人都来了。

记者们照例忙碌不停。

荣新、望涛、大宽等陪同满大姐及众多领导、外商和客人一路观赏而来。

荣新做着解释:“庙岛的渔民节也叫渔灯节。传说有一年岛上的渔民出海遇上黑风黑雾,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就在大家都觉得没指望的时候,海神娘娘忽然在船头前面挂起了一盏灯。大家盯准那盏灯划呀划呀,好不容易才回到岛上。海神娘娘庙就是那时候修的,庙岛这个名字也是从那时候叫起来的。”

一领导:“有意思!有意思!”

众人来到海神娘娘塑像前,望涛做着介绍:“海神娘娘是咱们这儿的叫法,到南方,福建、台湾、广东一带叫作玛祖。据说全国的玛祖庙有1500多座,台湾就有500多座。”

众人边瞻仰边发着赞叹。

瑶琴冷冷地望着望涛。她想了想走到荣新面前。

瑶琴:“想不到你上岛这几年,岛上还真变了大样儿!”

荣新:“是吗?能够得到瑶琴的夸奖可是不容易!”

瑶琴:“夸也只能夸这一次,我可是要走了。”

荣新:“走?到哪儿、干什么去?”

瑶琴:“这你先不要问。反正不会是在这儿,不会是给人家倒水扫地。”

荣新:“这我相信,凭你瑶琴的才能……”

瑶琴:“走了咱们照样可以合作嘛!”

荣新:“行啊,要是需要扇贝鱼虾什么的,我保证给你优惠价。”

瑶琴:“那咱们可是说定了。不过……”

荣新:“还有别的条件?还要把某某人辞退赶走?”

瑶琴一怔,语塞。

荣新、望涛等陪同众多客人前行,瑶琴发现了随后盯稍的美兰。

19、夜,庙岛一处

几名记者在采访荣新,荣新回答了记者们的几个问题。

记者甲:“听说庙岛是靠扇贝养殖才富起来的,为了扇贝养殖你们付出了很大代价,边总经理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而的情况?”

荣新:“你说得不错,我们确实把扇贝称做庙岛的衣食父母,庙岛确实是靠了扇贝才有的今天,不过你要问扇贝养殖方面的事,得另找个人才行。”他喊过梦涛,“这位记者要了解扇贝养殖时的情况,你给介绍介绍。”

“哎……”望涛想要推托,荣新却已经离去了。

望涛:“扇贝养殖方面的内容多了,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吧。”

旁边一处,瑶琴与美兰说着什么。

瑶琴:“你看人家两个配合的!明明是采访他,他就能让她……在庙岛,她算老几呀?”

美兰怒气愤愤,向前而去。

她来到望涛面前,不管不顾地嚷着:“干什么!干什么!”

记者:“哎,你这位同志……”

美兰指着望涛:“你算老几呀?你凭什么在这儿夸夸其谈哪?”

望涛怔住了。围观的人一片嚷嚷。

前面一处,荣新发现了情况,连忙走过:“怎么回事?”

美兰不语,记者:“你看我这采访得好好的,这位同志就不让人家讲了。这也太不像话啦!”

荣新对美兰:“这儿没你的事!你快走!”

美兰:“没我的事儿?”目视望涛,“是没她的事!她走我才走!”

荣新对记者和望涛:“对不起!你们谈、你们谈啊!”把美兰向旁边一推,硬硬地拉着便走。

美兰撒起泼来:“好你个不要脸的护着她!我跟你打离婚!打离婚……”

20、晚上,豹子家

“囍”字盈门,欢天喜地,豹子、大爽正在举行婚礼。

窦远山、大力等渔民和黑胖老婆、白瘦女人等在起着哄。

鲶鱼头也在其中,他时不时地在大爽身上摸一把、蹭一下,大爽只能装哑巴。

盛楠入来,大爽欢天喜地,豹子却十分尬尴。

盛楠拿出一对磁娃娃:“这是我送你们的。希望你们幸福。”

大爽感激地:“哎!哎!”豹子也露出了笑脸。

盛楠与窦远山的目光碰到了一起,窦远山欲言又止。盛楠似乎什么也没看见,跟大爽、豹子打了个招呼,出门而去。

窦远山失落的神情。

又是一阵闹房的欢腾。

21、日,海上

鲁渔3075正在向渔区开进,豹子与一伙船员们在舱上扯着胡儿。

豹子眉飞色舞地:“……够味!咱老婆他妈的那才真是够味!”

大力:“就真的那么够味?”

豹子:“那没有说的!绝对的!……找老婆,原先我总寻思着得俊、对心思、让人看得上。全他妈扯蛋!实用!找老婆第一条就得实用!你看咱老婆,看着是有点不大舒坦,可那真是……”

船员甲:“那小公主就肯定不实用了?”

豹子:“那得看怎么说!对咱不实用,当不着对人家就实用!”向舵房指了指。

舵房里,窦远山正把着舵向,豹子和船员们的议论一字不漏地传进耳朵。

船员乙:“不是说船长不同意吗?”

豹子:“嘴里说呗!不同意人家能那么为他卖力?”

船员甲:“我也听说了,好象是他当船长还是小公主推荐的!”

豹子:“这不就是说了!人家那是地下武工队,更厉害!”

窦远山听着,脸上露出好不惊讶的神情。

船员甲:“我说呢,老福将死了,原先我琢磨着,这船长怎么也……”

窦远山:“准备下网!”

豹子、大力等人只得停止了议论。

22、日,庙岛街头

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人们边看边发着议论。

村民甲:“……这么说以后咱要是想赶个海也不行了?”

环威:“那当然!这不明明写着,禁止一切赶海活动。这他妈倒是怪了,这海打从老辈就是大伙的,打从老辈,哎就是秦始皇他爹也不敢不让咱赶海呀!哎,就这么一张红纸,他就敢!”

夏萤:“他敢封咱就敢不听!给他撕啦!撕啦!”向前便在去撕。

大宽拦住夏萤:“哎哎!封海为的是发展海珍品,养海参、鲍鱼、海胆,为的是给大伙造福,这个道理讲过多少遍了!这个告示可是村民委员会通过的,谁撕了谁可得负责!”

环威:“少拿这一套吓唬人!老子们就是不同意,看你们能不能把老子们枪毙啦!”

大宽对众人:“封海的事谁闹也没用,大伙不要听信传言,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

众人散去,环威、夏萤闹了个没趣也正想走,美方忽然来到面前。

环威:“看见了吧,这小子把海也给封啦!”

美方:“得想法把这小子赶出去!赶不走这小子,咱们以后就别想活啦!”

23、日,马兰湾

满大姐与荣新、望涛、宋友生等人沿着海边漫步而来。

荣新:“……不老是说立体养殖吗?把海封起来以后,上面养扇贝、海带,下面养海参、鲍鱼、海胆,整个儿地就立起来了。”

满大姐:“想法很好,就是海参、鲍鱼、海胆养起来恐怕不容易。”

荣新:“望涛和宋工已经考察过了。”

满大姐:“哦?”

望涛:“海参、鲍鱼喜欢沙底和礁岩区,这儿和岛四周大都是沙底和礁岩区,海参、鲍鱼活动范围很小,只要养了就不怕收不回来。”

宋友生:“苗可以多播,就算是收回十分之一,也大发啦!”

满大姐:“原先你们说‘扇贝是庙岛的衣食父母’,这会儿我看,得改成‘海珍品是庙岛的衣食父母’啦!”

笑声,一行人向前。

不远处,德子和几个人正从海里打捞着什么。

众人来到面前。

德子:“满市长来啦!”

满大姐看着两大盆海参、鲍鱼、海胆,道:“哟,这是从哪儿来的?”

德子向海里一指:“那儿。简直就是海参窝、鲍鱼窝!那天去捞了两大盆,今天这不又是这么多!”

满大姐:“怎么回事?”

德子:“嗨,上次那场台风,把好多海带都卷到那儿了!”

满大姐:“哦?”

望涛:“海参、鲍鱼都喜欢吃海藻。”

宋友生:“是这么回事,海珍品和海藻是相辅相成的。”

满大姐和荣新交换了一个目光,断然地:“走,进去看看!”

24、日,海中一处

满大姐、荣新、望涛、宋友生、德子等站在船上,一名水鬼抓着一条长满海带的绳子和几只鲍鱼露出水面。

满大姐、望涛、宋友生等露出惊喜的神情。

满大姐对荣新、德子:“你们马上另外找几个地方,投下一批海带苗去。过半年我再来看。”

荣新:“好。”

25、日,马兰湾边

荣新、望涛、宋友生等送走满大姐,向养殖场的屋子那边走去。

一堵断墙后,露出美方、环威、夏萤等人窥视的目光。

26、日,养殖场屋里

荣新、望涛、宋友生正在议论着什么。

望涛:“照这么说,光是每年向海里投放的海珍品苗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育苗厂能不能建起来可是件大事!”

荣新:“关键还是资金。我问了,起码得几千万。这个事可得费点脑子了。”

宋友生:“海参苗、鲍鱼苗越冬也是件大事。闹不好,投苗、发育都得受影响。”

望涛:“听区老说,冬天得靠暖气提温才行。”

宋友生:“问题就在这儿。提温一是费用大,二是养多了、厂房大了,提得上去还好说,要是提不上去呢?”

荣新忽然一连打了几个喷嚏。

望涛:“受凉了?”

荣新:“昨天好象是有点感冒。”

宋友生:“吃药了吗?”

荣新一笑,起身要走。

望涛:“你干什么去?”

荣新:“镇上一会儿来人,说是有点事要商量商量。”

望涛:“你那感冒哪?”

荣新:“嗨,不就是一点感冒吗!”

宋友生拿起自己的一件衣服,递给荣新:“穿上!穿上!”

荣新接过穿好,出门而去。

27、日,断墙后

美方、环威、夏萤等眼看着一个人出门而去。

环威:“是那个姓宋的。”

夏萤:“捉奸捉双,这一下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