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 无中生有
【原文】
诳【诳:欺诈,诳骗。】也,非诳也,实【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译文】
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灵棋经·发蒙卦》卦象所示,这是由小的假象发展成大的假象,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师说】
无中生有,这里的“无”,指的是“假”,是“虚”;这里的“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相互变换,达到扰乱敌人视线,让敌方造成判断失误,最终促使其行动失误。这一计策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相互结合,如果一假到底,就很容易被敌人发觉其中的破绽,那样就很难迷惑敌人。必须做到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
【知识卡片】
“无中生有”,是“敌战计”之第一计。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六计。敌战,就是自己与敌人面对面的相对抗作战,即在大敌当前、与敌对阵时,既要有胆识,又要审时度势。战争是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与较量,要想取得胜利,不仅要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而且还要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经典案例】
张巡用稻草人借箭
公元756年的一天,身穿盔甲的唐朝真源县县令张巡(709—757),站在雍丘(今河南耙县)城的城头上巡视。城中只有千余守卒,而城下却有4万敌军。雍丘十万火急!
身为唐朝臣子,张巡誓与朝廷共存亡。公元755年,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十万叛军攻占了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逃往成都。张巡没有临阵逃脱,而是去攻打真源县附近的雍丘县城,因为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了安禄山。张巡占领了雍丘,却被令狐潮的叛军重重包围了。
血战两个多月,雍丘的城墙虽然有些破损,站在城头上的守军一个个眼窝深陷,布满血丝,但他们都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
张巡在城头上巡视了一番,了解到大家手中的箭都差不多用完了,这对守城是不利的。他正在冥思苦想,突然看见一个不肯下火线的伤兵坐在一个稻草捆上休息,他盯着稻草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
月亮升到冷清清的天空,朦胧的月光安抚着战后的大地。夜,一片宁静。叛将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个部将把他叫醒了:“报告,雍丘城头上有情况!”
令狐潮披衣而起,借着月光向城头望去。果然隐隐约约看见静悄悄的城墙上,有无数身穿黑衣的士兵从城头上沿着绳索滑下城墙。“哼!张巡想来袭营!”令狐潮判断道,于是下令弓箭手对准黑影万箭齐发。射了好久好久,黑影终于全掉到了地上,令狐潮正要命令停止射箭,却见那黑影又起身,纷纷往上爬,令狐潮忙又命令弓箭手继续给他们一顿乱箭。这样一直折腾到天蒙蒙亮,令狐潮这才看清,吊上城头的“士兵”原来是身穿黑衣的稻草人。
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十万支箭。
几天后,又是月夜,张巡把五百勇士缒[1]下城去,令狐潮的哨兵以为又是“草人”,不再去报告主将。谁知那五百勇士下了城后,匍匐着摸到敌营,一个偷袭,杀死叛军无数。令狐潮慌乱之中顾不得部队,自己先逃,部下也跟着逃到十多里之外。
注:
[1]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原文】
示【示:给人看。】之以动【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利其静而有主,益【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xùn),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分,《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动而巽。
【译文】
有意展示佯攻行动,利用敌方决定重兵在这里固守的时机,掌握主动权,暗地里悄悄地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乘虚而入出奇制胜。就像《易经·益卦》所显示的,此时行动是非常有利的。
【师说】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韩信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后来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韩信,探寻源流、究其真谛,使“暗渡陈仓”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即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警示。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或有真正的行动,或去转移防卫,趁敌人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知识卡片】
“暗渡陈仓”和“声东击西”有相似和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是虚张声势,制造一种假象迷惑敌人,在假象的掩盖下,采取真实行动。不同之处是:“暗渡陈仓”是同时采取真伪两个行动,表面上采取一个对敌方无大害的行动或采取让敌方觉得愚蠢的行动,如“明修栈道”以麻木敌人,暗地里却施行一个重大的打击敌人或扩张我方的行动;“声东击西”是一个打击行动,真伪两个目标,有意地把敌人领开。如果混淆两个计谋的作用以及操作方法,就会招致灾祸。
【经典案例】
韩信两次暗渡陈仓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已逐渐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的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得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到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时,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
阳乖序乱【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阴以待逆【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我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暴戾恣睢【暴戾(lì)恣睢(zì suī):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其自然。】。
【译文】
表面上回避敌人的混乱,暗地里等待其内部争斗发生、其内部叛乱加剧,加上敌人粗暴强横,任意妄为,就一定会走向灭亡。我们应根据《易经·豫卦》卦象所示,顺其自然,采取相应行动,以便趁机获胜。
【师说】
这一计策是运用顺时以动的哲理,说明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相残杀,时机一到我即坐收其利,从而一举成功。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知识卡片】
“隔岸观火”与“趁火打劫”不同。“趁火打劫”,是趁敌人遭遇天灾、内乱,或内忧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际,给以打击,从而捞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好处。“隔岸观火”是等待时机成熟,改“坐观”为“出击”,达到取胜得利的目的。
【经典案例】
赵国隔岸观火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
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jū),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攻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给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得了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攻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了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阴【阴:暗地里。】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刚中柔外:表面温柔,实质强硬坚利。】。
【译文】
使敌方充分相信我方,并安然不动,麻木松懈,在暗中却谋划克敌制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相机突然行动,不让敌人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这就是外表柔顺友善,服从敌人,内心却暗藏杀机。
【师说】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知识卡片】
《孙子兵法》的“始计篇”讲述了兵家的“十二诡道法”,其中第二条叫“用而示之不用”“笑里藏刀”之计,这是对孙子这一谋略思想的具体化。
【经典案例】
关羽败走麦城
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后,先给关羽写去一封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分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船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郡。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意思是指损失一小部,可以保全大部,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要舍弃局部利益,以保全整体利益。
【师说】
这一计策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的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一计策其实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知识卡片】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