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任何人都不会自我伤害,一旦受到伤害必定会令人深信不疑;假的可以变成真的,真的也可以变成假的,真真假假相互并用,使敌方信而不疑,离间之计就能够得以实行了。善于利用敌方幼稚而急于求胜的心理,这也是顺势而为的手段。
【师说】
苦肉计,是采取对自己进行自我伤害的办法来取得敌人的信任,从而在敌人内部进行间谍活动的一种计谋。
人们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人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如果受到人为伤害,一定是某种自己无法抗争的力量导致的。苦肉计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定势,制造一种受到伤害的假象,来迷惑或者欺骗敌人。此计是一种特殊做法的离间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使敌方不产生怀疑。
最典型的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番折腾,为火烧曹军铺好了一条捷径。
古人认为,间谍就是要利用矛盾使敌人互相猜疑,反间计就是要利用敌方间谍窃取我方预备的假情报,并千方百计让它信以为真。运用苦肉计,就是要假装受到迫害以便打入敌人内部,再借机进行间谍活动。凡是派出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去诱骗敌人,不论是作为内应,或是协同作战,都是属于苦肉之类的计谋。
苦肉计首先要自残,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它不仅是一个苦计,而且还是一个险计。一旦对方是多谋善断、狡黠之士,那将不仅是白受伤害,还有可能搭进性命。因此,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此计。
苦肉计,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商业活动中,经营者集中销毁自己不合格的产品,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今后赚更多的钱做准备。
【知识卡片】
苦肉计出自《吴越春秋》卷二《合庐内传·第四》:要离自愿断右臂,取得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信任,得以接近庆忌,最后杀死庆忌,为吴王阖闾除去一大障碍。这是典型的以自残自害的方式,取“信”于敌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古时也还有王佑断臂的故事。
苦肉计的特点是,为了取“信”于敌人(其实是欺骗敌人),进行自我残害,从而夺取战争全局性胜利的计谋。
【经典案例】
要离舍身刺庆忌
春秋时,吴国公子姬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得王位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亡在外,联合诸侯,准备报仇雪恨。
一天,谋士伍子胥带着一位勇士来见阖闾。勇士名叫要离,身长不满五尺,自愿去刺杀庆忌。阖闾见了要离,很失望地对他说:“那庆忌身高力大,万夫莫开,且行走如飞,逐兽不用跑,伸手捉飞禽。像你这样矮小,怎是他的对手呢?”要离笑了一笑说:“谋杀在智不在力。我请求大王砍断我的右臂,杀了我的妻子,这样我就能接近庆忌,找机会杀了他。”阖闾开始认为这样做太残酷,没有同意,在要离的强烈要求下最后才点了头。
次日,吴都流言四起,说阖闾是无道昏君。经追查造谣者是要离。阖闾命令士兵当众砍下要离的胳膊,并把他和妻子逮捕入狱。后来,要离越狱逃走了,阖闾下令杀了要离的妻子。
要离一路哭诉来到卫国求见庆忌。庆忌早已听说要离被吴王断臂杀妻的消息,所以对要离毫不怀疑,还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几个月后,在要离的鼓动下,庆忌率军乘船向吴国进发。要离与庆忌同舟,行至中流,要离手持短矛对准庆忌的后背猛力刺去。庆忌猝不及防,倒下毙命。死前庆忌说要离是真正的勇士。
要离刺杀庆忌后,庆忌的卫兵一拥而上,未等这些卫兵近前,要离自刎而死。
木村自杀歪打正着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工业远远落在美国的后面。为振兴汽车工业,日本一家汽车公司从高级职员中选出一批人才送到美国学习。名义上是学习,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技术情报。
木村是这批人中的一个。他在美国学习了一年多,但美国公司从来不让他接近关键的设备。眼看就要回国了,木村的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木村接到日本公司拍来的电报。电报内容如下:“木村先生,如果你拿不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本公司就不再录用你了。”
这封电报可谓雪上加霜,木村心情沉闷,晚上一个人到酒馆里喝酒。半夜里,他摇摇晃晃地走在大街上,想到自己马上要失业了,突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正在这时,一辆高级轿车迎面开了过来,木村借着酒劲,一头撞了过去。汽车司机立即刹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车轮从木村的一条腿上碾过。木村一下子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坐着几个美国人。
原来,木村是被美国一家汽车公司总经理的车撞倒的。总经理的秘书连连问木村有什么要求。木村想起了中国人的苦肉计,顿时心头一亮,有了主意。他要求到这家美国公司当个清洁工,总经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此,这家美国公司多了一个十分卖力的日本清洁工。一年后,木村提出回国探亲的要求,公司为他买了飞机票。
回到日本,木村从假腿中取出了微型胶卷,交给了他原来工作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两年之后,这家日本公司生产的汽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卓绝的性能打入美国市场,令美国人大吃一惊。直到有一天,当美国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在谈判桌上看到日本公司的首席代表——一条腿的木村先生时,才恍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敌:抵挡,抵抗。】,使其自累,以杀【杀:削弱,消减。】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出自《易经·师》卦。宠:帮助,支持。意思是将领指挥得当,军队就会旗开得胜,就像是得到神灵帮助一样。】。
【译文】
敌方将多兵众,力量强大,我方万不可与之死拼,应当施用计谋使其受到牵累,借以削弱敌方的强势。将帅如能用兵如神,胜利就会从天而降。
【师说】
连环计,就是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相互起作用。一计是拖累敌人,钳制住敌人,使其不能灵活行动,巧妙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另一计就是进攻敌人。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对敌作战时,只用一计,往往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一计套一计,计计连环,就很难识破,作用就会大得多。这些连环计,就是首先使敌人受到拖累,然后进攻。
如今,骗子利用手机短信诈骗他人钱财,就是骗子设计的一个连环计。他们冒充电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一些连环短信,对他人进行诱骗,从而达到骗取他人钱财的目的。
【知识卡片】
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有心人就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
【经典案例】
毕再遇撒豆破金骑
公元1206年,南宋名将毕再遇和金兵交战。
金兵骑兵非常厉害,毕再遇认为与他们正面交锋不亚于以卵击石,于是命令部队采取拉锯战术。敌人前进,他就令队伍后撤;等敌人刚刚安顿下来,他又下令出击;等金兵全力反击时,他又率队伍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退退进进,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惫不堪,不觉已经夕阳西下了。
一天下来,金军人困马乏。到夜晚,金军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毕再遇又来了,这次他命士兵准备了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阵地上。然后,又突然袭击金军。金军无奈,只得尽力反击。然而与金军战不了一会儿,毕再遇又老调重弹,佯装败退。金军大将气愤极了,命令乘胜追击。谁知,骑兵一跑到被宋军撒满香豆的地方,队伍就乱了起来。原来,金军战马一整天东跑西追,又饿又渴,闻到地上有香喷喷的东西,就嘴馋起来。一匹匹战马只顾低头抢着吃,任凭金兵用鞭子抽打,也不肯前进一步。
在黑夜中,金兵控制不了自己的坐骑,一时没了主意,显得十分混乱。毕再遇这时已经率领全部队伍,从四面包围过来,一阵冲杀,杀得金军人仰马翻,大败而逃。
富翁误中连环计
一位富翁穿着一双精致的刺绣新鞋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前面走来一个人,向他鞠躬,握手寒暄。富翁心里感到纳闷,说:
“我好像不认识你。”
那人听了,蹙目紧眉,说:
“你穿了一双新鞋,就忘了朋友啊。”
说着他就毫不拘礼地抓起富翁的帽子,扔到屋顶上,转身就走了。
富翁心里想:“这个人是有毛病还是酒喝多了,怎么啦?”
他正在想办法取帽子,迎面来了一个人,说:
“你要拿帽子吗?”
“是的,可是没有办法上屋,找不到梯子啊。”
“我来帮你忙,你踏着我的肩膀上去。”
富翁听了感激万分。于是,那人就在墙边蹲了下来,富翁提起脚就准备上去。
“你也太性急了,你的帽子宝贵,我的衣服也宝贵。”那人不快地说。
富翁听了很不好意思,连忙将鞋脱去,踏在那人肩上爬了上去。
富翁刚爬到屋顶取帽子,那人却拿着新鞋走了。富翁干着急却下不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新鞋被人拿走。
生活中,“连环计”用得最多的往往就是骗子的骗术。他们常常是拉帮结伙,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先用小利诱你上钩,然后再一步步把你引诱到他们精心设置的圈套里。等你吃亏上当受骗之后才猛然发觉:原来他们都是一伙的。因此,我们应谨慎提防骗子们花样翻新、手法多样的骗术。但起码的一点要做到:莫贪小利!否则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原文】
全师避敌【全师:使军队得以保全。避:躲避,避让。】,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出自《易经·师》卦。左次:有降级、退却之意。咎:灾祸,祸患,罪责。失:违背,违反。意思是退却待机就会避免灾祸,是符合正确用兵之法的。】。
【译文】
全军退却,用以避开强敌,这种退却是完全无罪的,而是以退为正,待机破敌,也是与正常用兵之法不相悖的。
【师说】
“走为上计”又作“走为上”“走为上着”。其意为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主动而有计划的退却,以避开强敌,保存实力,重新寻找战机,从而以退为进。这在计谋中,也应看作上策,因为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走为上是非常精妙而有章法的战略战术,全师避敌不等于“全师退却,避开强敌”的逃跑行为。全师避敌是有目的的撤退,目的是重新积聚力量,反败为胜。如同拳师出拳一样,先要把拳头收回来、握紧,才能打出去。
实现这一计策首先要求将帅必须冷静,不可以怒而兴师、愠而致战,不可以贪功好胜,要能够知己知彼,善于从全局把握得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全师避敌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全师,精妙之处在于避敌。
有意思的是,采用“走为上”计破除不利形势后,使得其他三十五计又可以重新施展,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圆圈。所以有时智者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将帅之才,甚至有“看败不看胜”的说法。
此计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因此,若能取胜,就不要先走。“走为上”的意思不是说此计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计谋,而是说在处于劣势时不要硬拼,及时撤离乃是上策。稍遇挫折,便丧失信心,望风而逃,这是典型的逃跑主义,不可与“走为上”相提并论。
【知识卡片】
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不胜速走……退还务速。
——《吴子·应变篇》
实则斗,虚则走。
——《淮南子·兵略训》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
——《百战奇略·退战》
【经典案例】
楚庄王借势灭庸
楚庄王继位三年后,一改以前不理朝政的作风,励精图治,扩军备战,积极向外扩张楚国的势力。
后来,楚庄王以庸国(今湖北竹山县一带)不依附楚国为由,发兵攻打庸国。庸国上下一心,奋力抵抗楚军的进攻,楚军一时难以取胜。
大大小小的战斗持续不断,各有胜负,庸、楚两国就这样僵持着。一次战斗中,庸国军队俘虏了一名楚将。由于大意,几天后,这名楚将竟从庸国逃回了楚营。
逃回的楚将向楚军主帅报告了庸国的情况,说:“庸国军队士气高涨,个个奋力抵抗,如果不调集大军来征讨他们,一时间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建议说:“依目前形势,我军只有使敌人斗志松懈后,才可以取胜。不如我军用假败的计谋,令庸军骄傲轻敌,等他们放松戒备,我军有可乘之机,再一举消灭他们。”
第二天,师叔带领楚军进攻庸军。开战不久,师叔佯装难以招架,带着楚军向后败退。
一连七天,楚军每战必败。庸军七战七捷,掳得部分楚军和战利品,庸军将领不由得骄傲起来,开始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庸军军心开始麻痹,斗志渐渐松懈,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高度戒备的心理了。
这时,楚庄王率领部队赶来增援。师叔对楚庄王禀告说:“我军七次佯装败退,已经使庸军产生骄傲自大、轻视我军的情绪了,现在正是大王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
楚庄王立即下令进攻庸军。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哪里想得到楚军突然杀回,只得仓促应战,结果抵挡不住楚军的强大攻势,大败而逃,楚军顺势消灭了庸国。
师叔七次假装败退,就是为了在“走”的时候制造战机歼敌。
刘备借口脱身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让他留在许都。刘备表面上得了官职,实际上无权无势,时时处处受曹操的控制。
刘备深为自己壮志难酬而苦恼,恨不能生双翅飞出许都。为迷惑曹操,刘备故意学习种菜。曹操觉得刘备胸无大志,渐渐地对他失去了戒心。
一天,刘备与曹操闲坐,军兵报告说袁术欲弃淮南而投河北。刘备听罢暗想:曹操欲灭袁术已经很久,我何不以此为借口逃离许都呢?于是,刘备对曹操说:“袁术北上必然经过徐州。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置袁术于死地。”曹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明日奏请天子后再起兵吧!”
次日,刘备恐曹操中途变卦,亲自奏请献帝,要求率兵去讨伐袁术。献帝应允后,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回府后连夜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羽、张飞立即起程。关、张二人问其故,刘备答道:“吾在许都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次出征,乃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关、张听罢,如梦初醒,随刘备率兵马疾行而去。
刘备刚出许都,谋士郭嘉就得到了消息,他向曹操进言:“丞相为何遣刘备去讨袁术?刘备一去可就不复返了。此乃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啊!”曹操遂起后悔之心,急令许褚率五百精兵截回刘备。
刘备在出师前为防止曹操变卦,不仅得到了曹操的将令,而且在献帝那里得到了钧旨。此时许褚来拦截,刘备三言两语便把许褚说得无言以对。许褚无奈,只得率众回许都向曹操复命。
刘备这一走,如同笼中之鸟重返山林。以后,他招兵买马,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每每想起刘备的出走,便嗟然长叹,悔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