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400000095

第95章 史记(2)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滋甚:越来越厉害。】,杀王子比干【杀王子比干: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囚箕子【囚箕子:箕子为当时贵族,纣王的诸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比干被剖心以后,箕子假装癫狂为奴,纣又囚之。】。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戎车:战车。】三百乘【乘(shèng):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这里可译为辆。】,虎贲【虎贲(bēn):勇士。】三千人,甲士【甲士:披甲之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三正:旧说指天、地、人或曰夏、商、周之正统。】,离逖【离逖(tì):疏远。逖,远。】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淫声:指淫荡的音乐。】,用【用:以,以致,从而。】变乱正声【正声:雅正的音乐。】,怡说【怡说(yuè):使高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天罚:指上天降下的惩罚。】。勉【勉:努力。】哉夫子【夫子:对将士的尊称。】,不可再【再:两次,第二次。】,不可三!”

【译文】

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昏庸暴虐更加严重,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武王向全体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会合。武王说:“要奋发努力,不能懈怠!”武王作了《太誓》,向全体官兵宣告:“如今殷王纣竟听任妇人之言,以致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的亲族弟兄,又抛弃了他祖先传下的乐曲,竟谱制淫荡之声,扰乱雅正的音乐,去讨女人的欢心。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各位努力吧,不能再有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

【师说】

本文节选的内容讲述了诸侯齐聚在周武王身边。周武王看到商纣越来越昏庸,于是举行誓师大会,罗列了商纣的许多罪状,鼓动军队要和商纣决一死战。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心为民必久远的道理。

【知识卡片】

按司马迁所说,他编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

“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故事链接】

比干死谏的故事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纣王的腐化堕落激起了众怒,比干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坦率地直谏。纣王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心改过,而且愈加荒淫暴虐。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殷商王朝,比干决定冒死觐见商纣,他冒着灭族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抨击纣王的过错。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于是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你信吗?”说罢,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

始皇纳谏

【原文】

(秦王)大索【索:搜索。】,逐客【逐客:驱逐居留在秦国的客卿。】。李斯上书【李斯上书:指李斯的《谏逐客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下:使降服,制服。】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弱秦:削弱秦国。弱,使弱。】。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合从(zòng):南北叫‘纵’,‘合纵’就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从,同‘纵’。】,翕【翕(xī):收敛,集聚。此处指六国联合起来。】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智伯’句:智伯,知瑶,又叫荀瑶,春秋末晋国执政的卿,势大而骄横,被韩、赵、魏三家所灭。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其父阖闾为越王勾践所伤而死。夫差誓报父仇,大败越国。后伐齐,又与晋争霸中原,越乘虚伐吴,吴终于为越王勾践所灭,夫差自杀。湣(mǐn)王,战国时齐国君主,曾与秦昭王争为帝,后在燕将乐毅率领诸侯之兵击齐时,被相国淖齿所杀。】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亢礼:行平等之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蜂准:高鼻子。准,鼻。】,长目,挚【挚:通‘鸷’,猛禽。】鸟膺【膺(yīng):胸。】,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约:穷困。】易出人下【出人下:意思是屈居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布衣:庶人之服,借指平民。】,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身自下我:意思是亲自对我谦下。】。诚使【诚使:如果。】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虏:奴隶。】矣。不可与久游【游:交往。】。”乃亡去【亡去:逃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用事:掌权。】。

【译文】

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他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像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尉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而得使李斯执掌国政。

【师说】

秦始皇取得了比先辈们(秦穆公、秦武公)更辉煌的成就,除了历史给他造就的机遇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国聚集了全国所有的一流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他们为秦始皇制定了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

本节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秦始皇听从李斯劝谏,留住人才。让我们看到了秦始皇善于纳谏、重视人才的一面。

【知识卡片】

秦始皇(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故事链接】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

结果,说真话的人陆续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也留下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

高祖宴客

【原文】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会甀(zhuì):地名。】,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酣:酒喝得很畅快。】,高祖击筑【筑(zhù):古代乐器名,形状像竖琴。】,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和习:跟着唱,学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悲:念,思念,眷恋。】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万岁后:是死后的避讳的说法。】吾魂魄犹乐思沛【乐思沛:喜欢和思念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来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也称‘汤沐邑’。】,复【复:免除赋税徭役。】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无有所与:意思是不必交纳赋税服徭役。与,参与。】。”沛父兄诸母【诸母:对同宗族的叔母的通称。】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道旧故:谈起以往的旧事。】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空县:意思是县中空无一人。】皆之邑西献【献:指献牛、酒等礼品。】。高祖复留止,张【张:指张设帷帐。】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比:并列,跟……一样。】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译文】

十二年(前195)十月,高祖在会甀击败了黥布的军队,黥布逃走,高祖派别将继续追击。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于是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师说】

本节选记叙了高祖在回京途中设宴与乡亲们一起叙旧,表达思乡思亲的情感。文章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中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高祖。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百姓对高祖的拥戴,看到他治理的清明。

【知识卡片】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左氏春秋》《世本》《国语》《战国策》《秦记》《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这些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故事链接】

刘邦醉酒斩白蛇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今江苏徐州北)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郦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心想:即使到了郦山按罪也会被杀的。于是走到丰西泽(今江苏徐州丰县西)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当夜索性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对他们说:“你们都跑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于是大家欢呼雀跃,对刘邦更是感激涕零,有十多个农民还愿意跟着刘邦一起逃跑。

于是刘邦就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不久,探路的人回来哆哆嗦嗦地报告说:“前面有一条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白蛇挡住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儿大声斥责道:“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可怕的!”带着队伍走上前挥剑就将白蛇一刀两断了。大伙儿又走了几里地,刘邦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席地睡着了。

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突然听到有妇人的哭声,就寻声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妇人在路边放声大哭,就问她:“何事如此伤心?”老妇人答道:“丧子之痛,焉能不痛?”那些人又问她:“儿子为何被杀?”老妇人答道:“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白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那些人以为她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冲上来就想打她,老妇人突然化作一阵青烟不见了!

后面的人吓得面如土色,慌慌忙忙地赶到刘邦面前向他汇报了刚才的情况,刘邦却暗自欣喜,想来一定是天神相助!从此,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敬畏他了。

季札三让国位

【原文】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卒:死。】。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让:推让。】不可,于是乃【乃:就。】立长子诸樊,摄【摄:总持。】行事当国【当国:执政。】。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除丧:除去丧服,指服丧期已满。丧期为一年。】,让位季札。季札谢【谢:辞绝。】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成:成全。曹宣公阵亡后,公子负刍杀太子而自立。二年后,诸侯伐曹,俘虏曹成公负刍,欲立子臧(负刍的兄弟),子臧说:“过去典册曾说:‘圣人通达于节义,其次能保守节义,最下者丧失节义。’我做国君不合节义。我虽非圣人,怎么敢不守节义!”于是离开曹国,逃到宋国。诸侯无法,放回曹成公负刍。】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义嗣:附合礼义的继承人。因诸樊是长子,继承君位合于礼制。】,谁敢干【干:触犯。】君!有国【有国:据有国家。意指当国君。】,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附于:合于。】子臧之义。”吴人固【固:坚持。】立季札,季札弃其室【室:家室财产。】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有命授弟余祭:诸樊留下遗命把王位传给其弟余祭。】,欲传以次【传以次:按兄弟排行次序传国。】,必致国【致国:传让国君之位。】于季札而止,以称【称:满足。】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嘉:赞赏。】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令以渐至:就能让国君之位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焉。

……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聘于鲁:到鲁国去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