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5752600000004

第4章 远离拖延症,不让拖延误人生(1)

拖延究竟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生的很多不如意都是由拖延带来的,就医不及时加重了病情,在犹豫间失去了机会,在磨磨蹭蹭之后误了大事……可以这样说,每次拖延,都是对人生的一次毁坏。

“剩男剩女”也是拖出来的

说到拖延,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剩男剩女们。有人对“剩客”按年龄段做过这样的分类:24~27岁,这样的人是初级“剩客”,主要是他们刚刚走上“剩客”的道路,还有勇气为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奋斗,可称为“剩斗士”;28~31岁,这类人是中级“剩客”,称为“必剩客”;32~36岁为高级“剩客”,尊称为“斗战剩佛”;36岁以上的,则可封为“齐天大剩”。

杨佳的妈妈最近有点发愁,因为杨佳早过了出嫁年龄却还没有个对象,每次只要是一回家,街坊邻居都会问她闺女有没有对象。“你说,这人啊,如果长得丑还可以谅解。关键是杨佳这姑娘长得是白白净净的,挺漂亮,可就是没有个男朋友。”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杨妈就无比难受。

可是,每当杨妈和杨佳谈起这事的时候,杨佳却总是推三阻四,不是说“没有合适的”就是说“等以后再说”,让杨妈头疼不已,“谁知道这以后究竟是什么时候啊!”杨妈嘟囔着说。

每次和老姐妹们打牌的时候,杨妈总是念叨着,让给自己家的姑娘介绍个对象,结果这事被杨佳知道了。

“这相亲对象就一定很合适吗?就算是合适,那结婚是不是还要买房子啊?”杨佳连珠炮似的反问,让杨妈哑口无言。但冷静下来,杨妈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结婚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人还是她自己说了算。

就这样一拖就给拖到了杨佳31岁,到了现在周边的邻居也不会主动地给她说婚事。“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没有嫁出去,肯定是哪里有毛病,否则早就结婚了。”又有一些人有了这样的想法。

像杨佳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我们常说幸福是拖不来的,有些人不是没有找到幸福的机会,只是一拖再拖,幸福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吴大定为了结婚的事情经常和女朋友吵架,怎么回事呢?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谈恋爱的时间长达8年之久,如今32岁的他们,总是为了结婚吵来吵去的。双方都见过家长了,而且对方父母的印象也都很好,家长们都同意让他们结婚了,然而吴大定自己却老是不同意。

原来女方自己有一套房子,吴大定没有。吴大定就决定等到自己买了房子之后再结婚,而且吴大定想只用自己的工资买房,这可真是遥遥无期了。两个人的年纪现在都奔四了,等买了房之后再结婚真的是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男方这样拖下去,女方很可能就会因为等不起而放弃和他在一起。男方的确是很有斗志的,但是结婚过日子幸福不幸福不是仅仅凭着斗志就可以了。幸福,不过就是有个温馨的小家,过着知足乐呵的生活。这样拖延自己的幸福,很可能到了最后就没有幸福。

还有一类“剩男剩女”,其实就是一些比较渴望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感觉自己拥有很多的资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比较幸福的,所以他们就很排斥和其他的人共同享受一个空间。尽管总是被自己的亲人朋友念叨着“赶紧找个对象吧”,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一个人。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所谓的“钻石王老五”,也有可能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士,他们渴望自由的心或者对不受人约束的向往比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要强烈。

现在的社会,谈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了,结婚的年龄却是越来越大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拖延幸福的行为。

可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遇人不淑,所以对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就不再期待,对于婚姻也会丧失很久以前的期望;也或者是自己一直处在相亲的道路上,对于自己现在见到的相亲对象十分不满意,总是想着,下一个相亲对象肯定比这个要好,所以也是一拖再拖,直到自己的年龄慢慢地变大;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眼光很高,“高不成低不就”,自己的事业已经是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什么样的人都入不了自己的眼,比较优秀的人估计是看不上自己,即便是自己看上了对方,稍微不好的,又感觉自己受委屈了,还是不喜欢。所以,“剩男剩女”是拖出来的,而拖到了最后,很可能是随便找一个人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

拖拉是工作最大的敌人

在我们的工作中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习惯:本该在今天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完成,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留到明天来处理。那么,不能把当天的事情在当天处理完,将会有什么后果呢?

某家电公司的产品经理万平和同事赵阳接到任务:去欧洲为明年订单的有关事情进行谈判。他们先后在荷兰、法国等好几个国家进行洽谈。经过多次沟通,多次商议,终于得到了法国客人的认同。万平和赵阳非常高兴,“这周没有白忙啊”两个人这样感叹着。

今天是周末,万平准备将客户的资料和洽谈事项放在一边好好地休息一下,等到下周一的时候再将资料整理好发回总部,于是周末就好好地放松了一下。但是赵阳在当天晚上就熬夜将资料及时整理了出来,发回了总部。短短两天的时间万平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损失。

原来,在万平那里有很多法国客户合作的条件,但是赵阳发给总部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由于缺少完整的材料内容,从而耽误了与客户共同的重要时间,最终导致失信于客户。当万平正准备将资料发给总部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法国客户认为该公司连最起码的诚信也没有,最后也就放弃了合作的机会。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万平做出了深刻的反省:要是能及时把材料发回去,之前辛苦的努力就不至于成为泡影。

他感慨道:是我的错,我对不起所有人。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万平在德国、丹麦的洽谈无论时间多么晚,他都会及时地完成当天的资料报告并发回总部。他认为:当天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去完成,拖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是啊,如果万平能够当天就把材料整理好,而不是拖到下周一去做,那么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了。

人们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因为不去解决而减少,也不会因为不去做而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拖延并不能让你心安理得地享受清闲,内心在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的困扰下会变得紧张焦躁,而且时间越长、越往后拖延心理压力越大。

到了不得不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思维和行为效率都极低,结果都很糟糕。在拖延中焦虑,在焦虑中又拖延,如此恶性循环,生活不顺利,工作低效率,最终定将一事无成。

所有的人都知道拖延的害处,但是在工作中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拖延的习惯,总是会找一些借口来为自己做出解释。工作拖拉的人实际上很善于找到借口,并且每一次都可以找到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有的时候,甚至因为已经形成拖延的习惯,竟然会在不知不觉之间,相信自己为自己找的借口,觉得事情真的就是这样。

拖延有时候表现为只说不做。这是一个隐蔽的“拖延”方式,它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在表面上,“只说不做”还是很热闹的,大家积极地讨论计划,研究事情实施的步骤。但是,这些计划常常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可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得不到真正的实施。这种情况比拖延时间更隐蔽,更有欺骗性。

我们好多人都是知之多于行之。从“知”的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我们很少主动去运用这些丰富的知识,没有把知识当作一部分工具来使用。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关注于把知道的东西划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去,而非竭尽全力去运用知识的力量来应付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必须记住:计划再完美,如果不去实现,就一点价值也没有。

“只说不做”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领导不断地讨论、开会,把这些作为管理人员的中心工作,用案头工作替代行动,用制定计划、会议研讨、准备书面材料等替代了行动,用企业信条代替了行动。实际上,希望得到的东西不会自动变成现实,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变成现实。

“说得多做得少”是拖延的另外一种形式。这样的行为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大家通常认为至少已经做了,只是做的多少的问题,甚至很多人把说当成做。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之前必须对这件事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但是,其中许多工作对我们想达到的结果并不能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最好的起点往往就摆在我们眼前。

但是,怎么摆脱只说不做的困境呢?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先做然后说,不要事情还没有做,就夸夸其谈。

犹豫会让很多人后悔不已

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事牵扯到方方面面,一时之间很难做出取舍,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都不想放弃。犹豫来犹豫去,到最后错过了做出选择的最好时机。

俗话说: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想有番成就,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必须要抓住,有舍有取果断做出选择,然后再积极地行动。

找工作的时候,摆在你跟前的是一家很好的公司,福利待遇好、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这时或许你会犹豫,想着会不会还有比这家更好的公司呢?犹豫半天,最后这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当你在和客户谈合作案的时候,或许客户提出的条件比较严苛,所以你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签合同,到最后被别的公司捷足先登,拉走了订单。当你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大小也正合适,但是觉得价格太贵,犹豫不决,想再去别家看看,等再回到这家店的时候衣服却被别人买走了。当你面对升职加薪的机会时,因为担心别人比自己强,而迟迟不肯毛遂自荐,结果被别人抢占了先机。

这些机会明明就摆在你面前,而你明知道那是机会,但就是犹豫着迟迟不肯做出决定,到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被别人抢走。

周经理坐在办公桌旁忙了一天,眼看自己一个人实在完不成这么多的工作量,他来到了唐楠楠所在的部门问:“谁能帮我做一张进销存报表?”

唐楠楠毫不犹豫地对他说:“我来做吧!”

看到唐楠楠主动应承,在场的其他几个员工出于礼貌,也对周经理说:“我也来帮你吧。”

周经理说:“谢谢你们,但我只要一个帮手就够了。”

过了两个月之后,因为公司人事调动,唐楠楠幸运地被提拔为部门副主管。

现实就是如此,有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机会来临时把握好机会将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老板的器重,而那些在机会面前犹犹豫豫的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在机会面前,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一件工作的时候,或许我们不会因为失去它而难过和后悔。但是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明知道那是个展示自我的好时机却因自己的犹豫不决而错失了,这时我们将会非常的懊恼、痛心疾首。因此,当机会来临时,就要快速地抓住,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想法,快速地采取行动。

所以,做事不拖延、不犹豫是成功人士必备最基本的素质。

作为苹果技术团队的主管,李开复认识到自己的团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是继续为维护面子自我蒙蔽?还是观望整顿?经过一番思考,李开复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团队解散,并重新建立团队。

在他的带领下,新团队顺利地完成了研发任务,最后公司对他这种果敢的行为大加赞赏。

后来,李开复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不能在作为行业翘楚的微软尽情地自由表达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跳槽到了谷歌,这使得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处事不拖延不仅能使我们抓住机遇,做出成绩,还能够帮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李开复解散团队的行为,结束了团队劳而无功却要公司支付成本的现状,为公司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而他选择自己去留的果断行为,则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辉煌。

犹豫不决是事业的绊脚石,有了它我们遇到机会时就会举棋不定,从而错失良机;不拖延的果断行为,却能让我们牢牢地抓住机遇,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有的人认为果断往往会变成武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果断是用最短的时间,衡量做一件事的利弊。假如事情这样做是利大于弊,那么即使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古罗马有一位哲学家,风流倜傥,饱读经书,因此有很多女人都非常地迷恋他。有一天,有一个女子对他说:“请让我做你的妻子吧!若你错过我的话,你就再也不会找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回答说:“让我考虑一下。”

几个月之后,哲学家终于下定决心要娶那个女子,来到她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现在要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回答:“你来晚了6个月,我女儿现在都快做妈妈了!”

后来,哲学家忧患成疾。他在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下一次,我绝不犹豫!”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而许多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哪怕做出错误的选择也好过犹犹豫豫。如果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遇,机会一旦错过了,是不会再有的。放眼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都是当机立断之人,他们是世界的主宰,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快速地做出决定,并迅速加以执行。

成功的人能把握更多的机会,往往比别人敢于冒险,做事情比别人果断,比别人迅速。如果一个人总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一旦有了变故就很容易改变自己之前的决定,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只能羡慕别人的成功,在后悔中度过一生!

一时的小麻烦,拖延成大麻烦

有的人办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到了最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因为事情都积攒到了一起。需要做些什么呢,自己没有头绪,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毫无目的性和根据性,眼前一片迷茫。所以,你的人生一团糟,往往是你拖延的结果。

杨青是个上班族,平时自己不怎么做饭,家里就储存了很多零食,以备腹饥之需。这天是周六,她收拾橱柜的时候发现以前买的东西都放坏了,就想着收拾收拾拿出去扔了,结果事一多,就给忘了。第二天她又想起来,就想等到吃完晚饭下楼散步时带出去。可晚饭后她接着看没看完的电视剧,没有下楼,快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橱柜里坏的食物没有扔掉,但这时候她已经不想收拾了。就这样,直到下个周末才再次想起来去扔的时候,橱柜里已经一片狼藉了:橱柜里满是虫子。最后,杨青花了一天的时间打扫橱柜。

扔个垃圾而已,每次都想着,这次忘了,下次再说吧。但是总会下次又等下一次,直至垃圾成灾。做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什么事情都不能拖延,事情拖得越久,麻烦往往会越大。

有人说:“拖延等于死亡。”很多人感觉这是在危言耸听,其实不然。

李特最近感到自己的胸口有点疼,但是他自己毫不在意。妻子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拖着不去,还强词夺理:“最近没时间去什么医院,我本来就很懒啊。”

两个月之后李特身上的疼痛越来越厉害了,疼得实在是拖不下去了,于是才去了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是胸腔积水,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是摊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