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5752600000005

第5章 远离拖延症,不让拖延误人生(2)

医生告诉他,如果早来医院,吃点消炎药、打几瓶点滴就可以了。现在病情严重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再拖下去的话,可能就出人命了。

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拖一拖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等自己疼得没有办法忍受了,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会后悔没有早点来医院。也许这一次你的生命健康没有什么大碍,只能算你幸运。可拖延成习惯,以后每次还都能这么幸运吗?

大卫是美国某个火车站的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人特别机灵,对谁都是乐呵呵的,乘客和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比较喜欢他。

一天晚上,一场突降的暴风雪使得火车晚点,这就意味着大卫需要加班了。和平时一样,他的嘴里开始不停地嘟囔:“这个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活了,真是的,烦死人了!”他一边小声嘀咕,一边想着如何能够逃开这次加班。

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这一场突来的暴风雪,一辆快速列车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路线,几分钟之后就已经拐到大卫所在的轨道上了。列车长接到通知之后就马上给大卫发出了指令,让他拿着红灯到后车厢去。做过多年的刹车员,大卫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可他想到的是,后车厢还有一名工程师和刹车员,也就没有太在意。他还笑着和列车长说:“老兄,不用这么着急,后面有人守着呢,我拿件外套就马上过去。”列车长很严肃地告诉他:“人命关天,一分钟都不能等。那列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

大卫看到列车长这么严肃的样子,于是也很严肃地说:“我知道了!”列车长听到答复之后,就匆匆忙忙地向发动机房跑去了。

大卫平时已经习惯了做事拖拖拉拉,以此来消磨无聊的加班时间,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想,后车厢还有人呢,安全着呢,没有列车长说得那么严重。他习惯性地喝了几口小酒,驱走身上的寒气,吹着口哨慢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了。等到他快要靠近后车厢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的后车厢是没有人的,因为在半个小时之前列车长已经把他们调到前面的车厢去处理事情了。

大卫慌了,快步跑过去,但是已经太晚了。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在刹那间撞上了前面的火车,紧接着就是巨大的声响和乘客的呼喊声。

有的时候,习惯性的拖延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巨大后果。看似只不过是不起眼的、小小的拖延症而已,和那些严重的问题距离远着呢。但其实不然,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和生命有关系。

心理学上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那么大脑就会长时间地保持并记住这个状态,渐渐地会将拖延变成一种习惯。当在面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拖延不做。这就像是在滚雪球,滚得时间越长,球就会越大,而麻烦也将会越大,直至你已无力解决,可惜悔之晚矣。

活在职场中,越拖延越颓废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往往有一股逼人的朝气,他们不管干什么事都很有干劲,然而在一些职场老人看来,这些朝气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等你在职场混久了,你就不会这么有激情了。”职场“老人”这样告诫年轻人。而等到年轻人逐渐变成了职场“老人”,他们大多数人也发现,这些“老人”说的话真的很对。

的确,很多人早已从一个脚踏实地的大学生慢慢变得精明,而又从精明开始慢慢学会了拖延,逐渐向颓废过度。

很多人常常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有时候张大卫自己也会感慨几句。张大卫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广告业,现在的他作为公司设计这一块的负责人,对自己这十几年的变化感慨颇多。

想当年,刚毕业的张大卫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自然是无比意气风发,他相信自己能够在公司里大展拳脚。进入公司,当看到自己亲手做的设计方案一一被领导采用的时候,张大卫内心充满了激动和骄傲。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张大卫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去完成,即便影响休息娱乐也在所不惜。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刚毕业时那股朝气早不见了,现在,即便是最紧迫的项目,他也是能往后拖就往后拖。

张大卫常想,自己刚到公司时的那股朝气都去哪儿了呢?一次同学聚会,张大卫对同学发了一通牢骚:“我现在的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是总感觉不到以前咱们在学校时候的那种感觉。你说咱们上大学的时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圣诞节的时候,摆个地摊,卖个苹果,虽然卖的还没吃的多,但是那时候的感觉特别好。”

“是啊,现在咱们的工作状态和刚参加工作的状态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刚开始的时候,总想着用自己的激情去改变整个世界,没想到工作几年,就被这个世界给改变了。”

“现在我对待工作急的就做做,不着急的能拖就拖,反正在最后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慢慢地人都变得越来越颓废了。”同学们也纷纷发表同感。

其实,像张大卫这样的感触我们很多人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会逐渐失去了激情,没有了继续拼搏的动力。做事的时候拖拖拉拉,思考问题的时候懒懒散散,这样的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人就变得越来越颓废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难过,看看自己的懒散,再看着刚刚进入公司年轻人的朝气,更是感觉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因此不禁要问,以前那么阳光、那么有朝气的自己到哪儿去了呢?

是啊,人的朝气去哪里了呢?答案就是被拖延给磨光了。少年时、青年时,我们面对的是紧张的学业,是师长的督促,是同代人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争分夺秒,一刻钟当两刻钟来用。但是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我们需要自己来掌控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人的紧迫感也就慢慢消失了,拖延开始变成生活中的常态,于是朝气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丧失了。

紧迫感的丧失来自拖延,而拖延久了就染上了拖延症,一个得了拖延症的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便成了能拖一刻是一刻,只求这一刻无事轻松,哪管下一刻十万火急。然而,下一刻终于还是会到来的,就在这不断的十万火急当中,人生开始一次次地失败,而因为失败,便更加懒散,对待生活更加拖延,拖延和懒散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个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内心彻底崩溃,整个人陷入一种颓废的状态当中。

颓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就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感觉浑浑噩噩,没有自己想要参与新生事物的兴趣,总是认为“有什么事也不用着急”,对于自己的工作,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慢悠悠地去做,没有丝毫自控的能力,当然也不会采取任何的措施来进行自控。

处在颓废中的上班族往往会被同事笑为患上了“更年期综合征”,而处于颓废中的人生,则是一个彻头彻尾没有意义的人生。在这样的人生当中,逃避困难、不肯面对挑战、被动地安于现状成了生活的主题,放弃、逃避成了生活的选择。这样的生活,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谁也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就像是混吃等死的蛀虫,而只有摆脱掉拖延症,才能结束这一切。

要养成做事做到位的习惯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

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共同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准则,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做事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对要做的事情不能敷衍,认真去办,并把自己的事情力争做到最好。

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把事情做到位,是有效执行的第一要素。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事情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王永庆在年轻时曾经吃过很多苦。早在16岁时,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不大的米店,米店虽小,但他始终精心经营着。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混杂着很多的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早已是见怪不怪,但王永庆却没有习以为常,他选择了更进一步的服务方式——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货上门,但并非送到就算,他还会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会先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再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的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却为顾客带来了很多方便,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最终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小小的卖米生意,王永庆却将其做得如此细致、如此到位,这也就难怪他会成就如今的霸业了。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像王永庆这样的成功者在世界上永远只是少数,正是因为那些富有和他同样理想的人,都是在做事不到位上把自己的成功机会给扼杀了。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一开始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的不完全到位,但恰恰就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常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比如,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这一件事情对自己来说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影响。

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点点,让它可以较为容易地爬出来。然而,这只幼蝶爬出不久就死掉了。这是因为,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外力的作用,都会让它的发育和成长无法达到正常的标准,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遗憾的是,现实中像幼蝶这样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源于做事者自身的不良心态:

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考试时粗心大意,面对错误敷衍塞责;只管上学、上班却不问贡献;只管接受安排、指令却不顾结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做事情能拖就拖,很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些统统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而这样做事的人,又怎么能担当重任呢?

做事做到位是每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事准则,也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只有做事做到位,你才能真正提高办事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赢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因此,你必须养成做事做到位的好习惯。

首先,必须拒绝投机取巧。

很多人常常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做出牺牲。这是一种普遍的投机取巧心态,而成功者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会获得一时的便利,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甚至会在心里埋下隐患,使自己的意志无法坚定,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

从长远来看,投机取巧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会令人的能力退化,还会令人心灵堕落。只有勤奋踏实、尽心竭力地做事情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其次,做事情要一丝不苟。

有些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事情,就变得无可奈何了,就会对自己说:“如此枯燥、单调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我全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