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福宁霞浦
5786200000001

第1章 序

千年古邑 魅力新城

◎杨培钦 王斌

晋太康三年(282),霞浦始设温麻县。从历史的这一瞬间出发,1730年的建县史,让我们品知霞浦有了多种途径。残存的牌刻,纷繁的诗文,沉睡的古船,千年的庙宇,古老的城垣,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无不凝结着霞浦久远的文化记忆。

说古,霞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境内“黄瓜山古人类贝丘遗址”证明早在3500-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霞浦就有古人类居住。三国永安年间(258-263),东吴孙权在此设立造船工场,史称“温麻船屯”,所造“温麻五会”、“青桐大船”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由此衍生最早县治名,县治即设在船屯原址。唐置长溪县(742),元改福宁州(1286),清升福宁府(1734),是福建八府和最古老的县邑之一。

千百年文明积淀,赋予霞浦独有的文化意味。“八闽第一古刹”建善寺是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霞浦籍唐代高僧灵佑的出家地。赤岸是中日文化交流先驱空海入唐求法遇险获救登陆之地。霞浦亦是两岸民众共同信奉的平安女神“妈祖”母亲的祖籍地。新近发现的摩尼教遗迹全国罕见,被列为福建省文物、考古重要新发现之一。儒家文化和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开阔了霞浦的胸襟,深厚了霞浦的底蕴。爱国诗人谢翱、文苑精英林嵩、易学宗师黄寿祺、著名史学家书法家游寿、中国第一代现代派女画家丘堤等先贤名流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霞浦山川秀美,资源丰富。

霞浦位居东海之滨海峡西岸,是福建省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岛屿最多的沿海县份,享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的美誉。2.89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700多种海洋鱼类、200余种滩涂生物在这里生存繁衍。480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上,693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如缤纷画卷,399个岛屿似点点星光,61公里深水岸线举世少有。其中东冲半岛更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半岛”,如仙人巨臂,半岛揽海入怀,造就了东南沿海最曲折多姿、梦幻绮丽的海岸风光,成为中国知名的海滩摄影圣地,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欣羡的目光。海有万千气象,山有水墨神采。17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蓝天沃野,高山清流,碧海银沙,无不彰显着霞浦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海资源。

追溯和探寻,并不是为了在历史中流连和感慨,在现实中沉湎和忘却,而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这块土地上积淀千年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文支撑。

今日霞浦,己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使霞浦在海西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难得的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霞浦正立足实际,倾力打造“福宁湾经济带增长极”,构建“生态型工贸旅游海湾城市”,美好蓝图正在描绘,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如火如茶。而文化霞浦的建设,是所有建设中必须和重要的一环。借此编撰《福宁霞浦》一书,旨在对霞浦风光、风物进行集中展示,对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盘点,让霞浦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绽放光彩,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该书的出版发行,对宣传霞浦、提升霞浦文化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让更多的人感知霞浦历史文化的筋骨脉络,了解并热爱一个有灵魂有魅力的霞浦。

霞浦,一块古老和充满生机的土地,一个温馨宜居的美好家园。她的未来,必将更加多姿多彩!

(杨培钦,中共霞浦县委书记;王斌,霞浦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