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长春
5787300000007

第7章 硝烟四处(4)

1946年的东北大地,形势极其复杂,且变化急剧。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但国民党方面仍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东北的地位,拒绝与中国共产党谈判东北问题,并迅速增兵东北,妄图以武力独占东北。3月12日,苏联红军开始从沈阳撤军回国,国民党随后进占沈阳,并集中5个军11个师兵力,南向本溪,北向四平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夺取一切交通要道和城市,歼灭东北民主联军。

国共两军激战四平月余,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地区,主力转移松花江北岸休整。

国民党军于5月下旬占领长春、吉林等地。继而,国民党占领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这时,蒋介石叫嚣,利用3到5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的人民解放军,尔后再集中兵力进攻东北,解决东北问题。

形势的变化,对原本观望的滇军将领产生了很大影响,又增加了对国民党蒋介石幻想。

93军军长卢浚泉接到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命令,正调动部队,准备向热河地区解放军进攻。

刘浩遵照***和叶剑英两位首长的指示,又两次登门与卢浚泉交谈。卢浚泉一反过去的承诺,转而推脱敷衍。要么借军务繁忙,不予会见,要么表面谦和,谈吐保留。

掌握卢浚泉心思的刘浩,立即给中共中央和叶剑英同志写了专题报告,指出:

“三次往返93军,洞查卢浚泉,老谋深算,见风使舵,仗蒋军装备优势和美军的支持,对蒋介石抱有更多的幻想,故而目光短浅,顾虑重重,不到走投无路之时,断不会投向人民一边。只有在强大军事压力下,才有可能争取和迫使他们起义,这需要做长期耐心的工作。

两军比较,60军地下党组织力量要强,群众基础好。60军军长曾泽生及各位师长也比93军的将领争取起义的可能性大。因此,建汶把争取滇军起义工作的重点放到60军。”

刘浩的报告迅速转到叶剑英和***的案头。很快,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把争取滇军工作的重点转移到60军,集中力量做好这个军的工作。

笛——笛——

两声长笛,一列火车驶出山海关外。

在列车第6节车厢上靠窗坐着一位年轻的国民党军中校军官,他凝神思考问题,不时转头向窗外张望。这就是再赴60军开展工作的刘浩。

车轮飞转,掠过一座座山峦,一个个村庄。

在震动的车厢里,刘浩深入思考着如何打开工作新局面。根据目前形势和中央的指示,他决定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办法,大胆接触60军将领,积极稳妥地做争取工作。

列车向北急驰,刘浩心比车速更急。

第二天一早,列车停在抚顺车站。刘浩走出站台,直奔抚顺矿务局南台町60军军部驻地。

杨重居所的三楼里间,风尘仆仆而来的刘浩正与杨重交谈。李静悟放下茶水,又到楼下放哨去了。

刘浩端起茶水,咕咚咕咚一饮币尽。他放下茶杯,压低声音郑重地说:“中央有了新指示,要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60军。你先详细介绍一下60军的军长和师长们的情况。”

杨重听到中央的新指示,眼里闪出异样的光芒。他激动地说:“下一步要在60军的将领中开展工作?”

“对!”刘浩坚定地点了点头。

“那我就从曾泽生军长说起吧。”杨重如数家珍地一一介绍:

曾泽生,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水善县大兴镇,家有田地百亩,小时候读书勤恳,20岁弃学从军,考入云南省都督唐继尧的军士队,后保送入第18期云南讲武堂。1925年5月投奔黄埔军校,任第3期区队长,1927年由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后调往前方,他对国民党军队军官克扣军饷,吃喝玩乐腐败之风很痛恨,愤而辞职,赶上海学工。

1929年,龙云在云南主政,为加强统治,改造滇军而急需人才,就派卢浚泉到上海将曾泽生等20余人招回昆明,在云南讲武堂旧址举办“军官候补生队”,卢浚泉当队长,曾泽生当副队长。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云南组织一个军开赴前线参战。龙云将云南的6个步兵旅组成3个师编为1个军,蒋介石发表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曾泽生被任命为第184师第1085团团长。参加了血战台儿庄、保卫大武汉等战役。1940年升任副师长,后调任182师师长,1943年又调回184师任师长,1945年日寇投降,他率部入越南受降,9月升任60军军长。

刘浩听得极认真,仔细。这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对象。

“曾泽生的个人性格,家庭生活,对蒋介石的政治态度怎么样?”

杨重循着刘浩问话,继续说:

“曾泽生性格内向,遇事不动声色,富有正义感,立志报效国家,抗战很积极,在60军官兵中有威望。对打内战不理解,又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有怨恨,但他也走私挣钱。对蒋介石歧视滇军政策不满,又遵他为领袖,也很忠诚。杨重特别讲了3件事。”

1945年11月7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复员整军会议时,接见滇军将领。当他走到曾泽生面前,卢汉赶忙上前介绍:“这是——”蒋介石带着白手套的右手一举制止了,随后,微笑着伸出右手同曾泽生热情握手,左手拍着曾的肩膀说:“这是新任60军军长曾泽生,是我黄埔军校1927年高级班的学生。”曾泽生没想到18年过去了,蒋委员长还记得自己,激动得一时语塞。

散会后,曾泽生回到越南,师长陇耀找上门来,问,看到老主席没有?是不是被软禁了?当听说老主席还好时,陇耀才放心。他直率地告诉曾泽生,我找过卢总司令,提出反老蒋,被臭骂一顿,卢总司令说:“不能鲁莽,弄不好坏大事。你们两个军去东北,已成定局,但是只要留个心眼,保住实力,抱成—团,就可以保住云南这块后方基地,就可以同老蒋平分秋色。”

曾泽生很赞成卢汉的意见。他慎重地盯嘱陇跃和其他师长,去东北的事已成定局,不可逆转,我们都要心中有数,坚决服从蒋委员长的命令。

杨重讲的第三件事,是曾泽生妻子李律声去越南海防探亲时,也正是60军要去东北的时候,李律声对丈夫说:“我不想去关外,倒不是怕那里的寒冷天气,我是不愿看到内战硝烟……”

曾泽生曾伤感地说:“我从当兵那天起,就立志奋战疆场报效国家,抗战胜利了,没给中国人民带来好日子,又开始了内战,国家多难,人民遭秧,我们的前途也难卜啊!”

在介绍3个师长时候,杨重列举了特务机关关于184师师长潘朔瑞的情报。潘在抗战时期就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在每天听新华社广播,对东北战事不热心,主张和平。

刘浩边听边记边思索,同杨重一起分析研究,得出共识:

一,滇军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都不愿打内战,到东北战场是迫于无奈。

二、滇军将领与云南统治集团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云南顾虑多,对蒋介石还充满幻想,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不会轻易倒戈。

三、做滇军的策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欲速则不达,对60军将领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政治攻势配合强大的军事打击,多搜集军事情报,不断地消耗敌人,瓦解敌人。

刘浩还责成杨重将60军军师长官每个人搞一份详细材料,由他转报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三、鞍山城内外,枪炮声骤起。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向守军发起进攻。攻占神社山,反复争夺对臼山。敌增援部队受阻,攻击部队像一把利剑直插市内。551团被歼,300人投诚,团长张秉昌只身逃走。红旗插上鞍山城头。

海战之前,精心部署兵力,这是韩先楚指挥作战的特点。

韩先楚同纵队其他领导同志商议后,作出具体部署,以4个团于鞍山南北打援,以4个团先行扫除鞍山外围据点,再向鞍山市区进攻。

10旅28团,配属山炮2门,攻取唐家房身,任务完成后为预备队。10旅警卫营攻取下石桥子。

11旅32团,配属旅炮连,攻取七岭子,任务完成后,随时准备支援29团进攻鞍山。

各攻击部队于5月24日0时,同时进入作战地域。

10旅29团、保安2团,5月24日0时进至鞍山南前,后山家峪,警戒鞍山之敌,待外围据点攻克后,即向鞍山发起进攻。

10旅30团、保安3团,5月24日0时,进至鞍山南向阳塞一带,负责打击海城增援之敌,并夺取汤岗子。

11旅31团、33团,5月24日0时进至鞍山大魏家屯,调军台一带,负责打击鞍山向外围增援和辽阳向鞍山增援之敌。

5月23日。黄昏。各部队由驻地分别出发。

天公何意?是要考验第4纵队官兵的战斗力,还是存心帮助184师一把。当夜大雨不止。

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阵雷声滚过天际,倾盆大雨直泻下来。

在泥泞的道路上,几支队伍冒雨行军。

雷不断。

雨不停。

11旅32团向鞍山城外七岭子村急进。32团向调军台攻击。

10旅28团向唐家房身奔袭。

缺少雨具,干部战士各个成了水鸭子,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中跋涉。

24日4时许。各部先后接敌,立即展开进攻。

七岭子村敌驻守1个连。几挺机枪同时吼叫起来,一条条火蛇向进攻部队扫来。我军进攻受阻。

敌军火力点暴露无遗。我军炮火扬威。轰!轰!儿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立刻有两挺机枪哑巴了。战斗英雄王德文带领两个班勇猛插入敌军心脏,奇袭敌连指挥所,俘敌60余人。敌军炸了营,溃逃乱窜。

32团占领七岭子村。

拂晓。鞍山守敌约1个加强排兵力出援,行至调军台一带,被11旅31团全歼。

32团追击七岭子逃窜之敌,歼敌一部,俘敌百余。

24日6时,我军集中炮火轰击唐家房身守敌2营阵地。炮火延伸。28团向敌展开进攻,激战8小时,全歼守敌。

17时,下石桥子敌守备连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军事压力下打出了白旗。

13个小时战斗,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全部肃清鞍山外围据点。

战斗进展顺利,纵队指挥所迅速调整进攻鞍山市区战斗部署:

令10旅29团,于铁路东进攻,该团1营为主攻,夺取市东部的对臼山后,由市内向对炉山进攻;2营为预备队,待1营突破后。投入纵深战斗,向该市公署方向发展;3营由市南进攻神社山,突破后继续向该市公署进攻。

令11旅32团,负责包围鞍山市东北面之敌,并以1个营兵力,逐步向市北对炉山压缩。31团、33团,由现地北进沙河樱桃园一带,负责打击由辽阳方向增援之敌。

保安2团负责包围市西、西北面之敌,并肃清铁路以西之敌。

纵队炮兵团,于后山家峪南与大石头屯东北两高地,占领发射阵地,直接支援29团作战。

10旅30团与保安3团任务不变。

纵队指挥所进至高官岭。

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带领纵司作战人员站在高官岭高地上,他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态势,坚定地命令到;各部要连续作战,趁市内守敌恐慌之际,向敌发起全面进攻。

25日5时30分,各攻击部队同时向敌发起攻击。

29团3营主攻敌神社山阵地。敌据守神社山1个连,配有加强火器。3营7连、8连首次进攻未果。3营长派出9连小分队插入敌侧后进攻。6时,我炮兵团1营发挥集中炮火威力,摧毁敌山顶火力点,侧后攻击部队迅速发展攻击,正面部队重又攻上山顶,占领了神社山,歼敌一个连大部,攻击部队无一伤亡。3营8连被纵队命名“神社山连”光荣称号。

10旅29团、保安2团以迅猛动作夺取敌外围制高点,并以此为依托,像一把利剑,直插鞍山市中心。

残敌溃散,纷纷向市内逃窜。攻击部队乘胜追击,歼敌一部。进入巷战,4纵勇士抢占高楼,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战斗英雄、连长薛亚山带领20名勇士一路冲杀,飞快插入敌核心阵地。各攻击部队进展迅速,很快将敌压缩在551团指挥所的伪市公署内。

29团指挥所率1营向对臼山之敌发起攻击。因进攻仓促,道路选择失当,火力发挥不力,两次攻击受阻。团营首长冷静侦察地形,重新选择进攻道路,调整部署,组织加强火力。6时30分,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第3次发起进攻,7时夺取了对臼山高地。指挥所令3连在此坚守,1连、2连转向对炉山进攻。

29团预备队8时30分在石家峪集结。

保安2团于铁路西向东攻击前进,继沿中央大街向东迅猛发展。较顺利地进至炼钢了附近。

鞍山市伪市公署内3楼。是国民党军184师551团指挥所。此时,团长张秉昌正在打电话告急:“潘师长!共军多路部队攻击,战斗激烈,我军主阵地对臼山失守,我的指挥所很危险!请师座派部队增援!”

“哒哒哒!轰!轰!”

一阵紧过一阵的枪炮声压住了张秉昌的呼救声。他怕潘师长听不清楚,又提高嗓门大叫:

“潘师长!我请求火速增援!火速增援!”

坐镇海城的潘朔端听到张秉昌声嘶力竭的呼救,火直往脑门上冲,命令张秉昌:

“你要守住。要组织部队反击,夺回对臼山。我已经电请长官部增援。”

“是!是!共军又开始进攻了!”说着张秉昌丢下了话筒,去组织部队反击对臼山。

潘朔端在屋内沉思。

参谋长马逸飞怨到:“24日共军在鞍山外围打响之后,我们就报告长官部守鞍山的551团孤悬一侧,处境危险,请求支援。可他们却说,共军四平新败,骚扰鞍山的共军不足为虑。可现在眼看就守不住了。”

“鞍山失守,海城亦不保。”潘朔端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鞍山守敌顽抗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