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5820700000003

第3章 自我的认知与救赎——人顺随众又不失真性(2)

徐达生于一户农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牛。在其戎马一生中,他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开创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他本人也深得朱元璋的信赖和宠爱。

徐达虽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出征归来后,依然回到家中过着低调而俭朴的生活。

朱元璋深为感动,赐予他一块沙洲,但由于那片沙洲处在农民水路的必经之地,徐达的家臣开始以此擅谋私利。徐达发现后,毅然将此地上缴官府。

徐达病逝后,朱元璋为之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并将他的肖像陈列于功臣庙中的第一位,称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不居功自傲,“不敢为天下先”的个人修养不仅保全了自己,也留得了身后的美名。可见,不争功,不见得不得功,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争名夺利者,最终往往以失败收场。

所以说,成大事者,必定是先静观其变,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断出击。而那些凡事争先者,总是耐不住性子,在成事之前就盲目采取行动,结果往往撞得头破血流。

心灵小憩

老子总结,“三宝”中的这个“慈”最为重要,是“宝中之宝”。慈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力量。“俭”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是珍惜所有,和感激所有最直接的体现,“不敢为天下先”则是建立在前两种品德之上的,是一种升华。当你拥有了这“三宝”,当你能够用“三宝”来塑造自己,那也必定是无人可敌。

3.天性和本色就是你独享的资本

【原文】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译文】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道学玄理

道家认为,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全新的人,从开天辟地到今天,没有哪个人完全和你一样,将来,也绝不会有另一个人完完全全跟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本色。每一位成功者都坚持了自己的本色,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爱默生说过:“每个人在他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袤的宇宙之间全是美好的东西,但除非他耕耘那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否则他绝不会有好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都必须靠他自己去尝试求取。”让自己拥有幸福的关键是要自己喜欢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自己喜欢自己的程度等同于自我价值的认可度,等到你发现并坚守了自己的本真,你就是最幸福的,也是最富有的。只有喜欢自己,才会设立自我理想、注重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严酷考验。

所以,不论好坏,你的本色就是你的土地。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耕作好那一块属于你的田地。只有认识了自己才华,选择了自己本色,才能自在地发挥自己的特色。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刚出道的时候,一个月只能拿到120美元的薪水。当时有一个叫奥特雷的音乐家在音乐界正如日中天,名气相当大。所以,柏林主要以模仿奥特雷为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奥特雷看出了柏林的才华,他很欣赏柏林的能力,便托人找到柏林,问他愿不愿意做自己的秘书。并承诺每月给他800美元的薪水。

柏林同意后,便跟奥特雷见了面,奥特雷与他见面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奥特雷;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伯林。”

柏林明白了奥特雷的用意,他欣然接受了奥特雷的忠告。多年之后,终于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并拥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宝贝,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独有的资本为荣,并尽一切努力发挥上天赋予你的一切。好比是唱歌,同样一首歌,一百个人唱就会有一百种感觉,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阅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呈现出来的状态自然也是迥然不同的,但必定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你要学会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你自己的乐曲,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

玛丽·玛格丽特刚踏入广播界的时候,就很想做一名喜剧演员,可是几次尝试后,她都失败了。因为她所扮演的角色都与她的个性相去甚远,而且大部分时候,她都在模仿演员界的前辈,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后来,她经过总结教训,终于成功塑造了一个接近自身特色的角色,发挥了她的个性魅力,扮演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平凡农村女孩,结果一举成名,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喜剧明星。

可见,找到了自己的天性,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入口,也等于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保持自身的本色,就是试着把握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想要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生活的快乐,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要知道,你的本色就是上天赐予你最宝贵的资本,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

伊莉娅从小是个非常敏感的孩子,再加上她一直比同龄的小朋友胖,于是显得很没自信。平日,她总是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从来不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伊莉娅的母亲是个古板的女人,她一直叮嘱伊莉娅:“要穿一些肥大的衣服,以遮掩你是个胖子。”伊莉娅因此更加不喜欢自己了。每次在公众场合,她都是将头垂得很低,生怕别人看见自己,更怕有人议论自己。时间一长,伊莉娅越来越自卑,话也越来越少了。

长大后,伊莉娅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男人。丈夫一家人都很乐观,也很自信。伊莉娅受到丈夫一家人的感染,也很想变得跟他们一样自信,可她转念一想自己的情况,又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

丈夫一家人看出了伊莉娅的自卑感,为了使她拥有开朗和自信,他们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可是见效都不大。

后来,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伊莉娅。

原来,某一天,她跟自己的婆婆一起谈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婆婆在说到如何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得那样自信,那样优秀时说:“不管我的孩子怎样,我都会告诉我的孩子永远不要去模仿别人,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

“保持自己的本色!”正是这句话让伊莉娅恍然大悟,她突然发现,从小到大自己从来没有保持过自己的本色。自己之所以苦恼、自卑,正是因为她从来不敢真正地做自己。

从那之后,伊莉娅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非常乐观,而且非常善谈。她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胖胖的,但是自信而快乐的女人。

就像伊莉娅一样,保持了自己的本色,才会更加喜欢自己,才会重新拾回人生的信心与快乐。

人们总希望给自己找个“舒适的空间”,比如和睦的家庭、丰厚的收入、健全的体魄、显要的地位等。然而,这些“舒适”都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这些外在的事物而丢掉自我是不值得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将自己的天性隐藏起来,而选择生活在自闭中,就会慢慢地失去自我,变得越来越自卑。如果能够把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别人,慢慢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心灵小憩

如果你不是一棵大树,就耐心做一丛灌木;如果你不是一丛灌木,那就自信地做一棵小草吧!你要记住,不论你犯过多少错误,无论你的能力多么有限,你都不能变成别人,你能做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保持了自己的本色,生命就会变得绚丽多彩!

4.顺随众人又不失真性

【原文】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庄子·天道》

【译文】

修养极高的人,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

道学玄理

庄子主张既不避世,也不入世,而是倡导游世。而游世的具体表现就是“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即不偏执,不拘泥,屈伸无定,懂得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顺人而不失己”中的“顺人”,就是委顺他人,顺应社会,做到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摩擦与冲突。这种表面上的随顺,决不等于没有任何原则的迁就迎合,与世俗污。而“不失己”,是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本真的心性。不丧失自我追求的立场和处世态度。

《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从侧面解释了什么叫顺遂天性,什么又叫不失真我:

子舆、子祀、子犁、子来四个人志同道合,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可以探讨理想和志向,甚至可以面无惧色地谈论生死。

有一天,子舆生了病,他的脊背都快成一张弓了。朋友子祀专程赶去探望他。

可子舆却对自己的病安然处之,完全没有被病痛惊扰到内心的平静。子舆对前来看望他的子祀说:“就算造化把我的左臂变成一只公鸡,那我就叫这只公鸡守时打鸣;假如造化把我的右臂变成了弹弓,那我就拿这只弹弓用来打野鸟做烧烤;假使造化把我的臀部变成了轮子,把我的脑子变成了马,那我就乘坐这辆马车四处云游。生命有开始也有终结,有生也有死,我又何必为这小小的痛苦耿耿于怀呢?”

不久后,子来也生病了,他呼吸急促,眼看就要死去了,他的妻儿都围在他的身旁伤心地哭泣。可子来却对前去看望他的朋友说:“大自然使我的形体得到生长,在我的有生之年让我辛勤劳作,等我老的时候便得以安度晚年,最后让我走向死亡,彻底得到安休。天地就像一个大熔炉,造物主就是伟大的工匠,而我就是工匠手中的铸铁,最后把我冶炼成什么样子,都不用我忧心!”

子舆、子来两人从表面看是完全顺从了自然,失去了自我的意志,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实际上,他们只不过在保留自己“心性”的同时,顺应了生命赋予的一切。他们懂得运用“真我”去重新打造上天加给的一切遭遇。是“道”的一种高境界,是一种顺遂众性,又不丧失自我的坦然。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子舆、子来那样随顺造化,顺应社会,顺应人情,那么,即使是生存的困扰,人际的纷繁,病痛的折磨,也无法让我们迷失在痛苦的旋涡里。

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而不离散。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处之,自在地跟外界环境相顺应、相融合。

每个人都有各自观看世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处事理念。对一般的人来讲,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有50%的人支持,就一定有50%的人反对。如果你害怕别人的质疑和反对,或者因为众人的歧义而烦恼,那么你就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在顺应众人的同时坚持自我。

美国总统林肯在上任后不久,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在那次会议上,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对他的提议看法并不统一,包括林肯在内的七个人更是激烈地争论起来。

林肯在仔细地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认真分析了一番,可是,他仍然感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在最后决策的关头,六个幕僚竟然一致反对林肯的提议,想以此阻止林肯做出决策。

但林肯没有被他们的强势压倒,而是选择了坚持己见,他坚定地说:“你们说的问题我都有所考虑,虽然最后只有我一个人赞成这项提议,但我仍要宣布,通过这个法案。”

几年后,经过无数的事实验证,人们发现林肯当年的提议是明智的,他当初没有选择顺从其他六个幕僚的观点,而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也是正确的。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有些独断专行,但事实上,林肯不是单纯的一意孤行,而是在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后做出的选择,他是在顺应众人意见的基础上又坚持自我的表现。

庄子的这种处世哲学,对当代人仍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首先,这种随顺的处世之道在告诫我们,人在生活中要学会能屈能伸、进退自如,不偏执,不拘泥,不跟别人做无谓的争论和比较,而是适当地顺应众人的习惯或观点。要让自己像弹簧一样富有张力和弹性,这样,人们既不会因为遭受排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会产生逃避社会的消极感,或者面对被社会淘汰和众人吞噬的局面。

其次,“顺人而不失己”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外柔内刚、外圆内方,既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保留自己的真性情,又能自如地应对社会当中的棱角和冲突。营造出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

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外界的处世观念和处世方式都不被我们认同,也有很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与我们的是完全相悖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了融入到和谐的社会关系中,不得不压制或者改变自己的态度,为大我,而舍小我。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处世智慧,是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环节。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地随波逐流,为了迎合大众而放弃自我,为了获得外在的利益或大家的认同而委屈自己。

因此,无论什么时代,顺从和保留都是时刻存在的。顺从大众,保留自我,也是我们从道家智慧中学习到的处世精华。

心灵小憩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迎合自己,也不能一味地排斥他人,我们应当在外圆内方中处世,在随从众性的时候,不忘保留真我。总之,我们既不要为迎合他人而活着,也不能让自己孤立于世,脱离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