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5878000000004

第4章 克里姆林宫

见证历史的城堡

俄语“克里姆林”的意思是“城堡”,在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克里姆林”之中,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最具代表性。它位于莫斯科城市中心,莫斯科河北岸的丘陵上。克里姆林宫不仅是莫斯科的焦点,也是俄罗斯辉煌的历史见证。

关于克里姆林宫的最早的历史记载始自1156年,那时它只是一个刚刚建成的橡木城堡,后来日渐发展为莫斯科城。13世纪,蒙古人占领了俄罗斯,200多年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摆脱了蒙古统治者,在莫斯科定都,克里姆林宫也随即成为皇家宫殿。伊凡三世陆续聘请了许多意大利名师,重新扩建了今日克里姆林宫及东北侧城墙外广场——红场的规模。19世纪初,莫斯科在拿破仑大军进攻下成为一座废墟,好在城市并未沦陷,战后统治者除了迅速恢复克里姆林宫的旧有规模外,还在红场上增建了不少讲究色彩装饰的教堂。今天的克里姆林宫由一道全长2235米,厚6米,部分高度约20米的砖红色围墙包围,内部面积达28万平方米。除了4座城门、19座塔楼外,里面还有许多壮观的建筑,包括教堂,皇宫及办公大楼等,规模十分庞大。

俄罗斯风格的代表建筑

克里姆林宫曾经三次重建,现存的城墙和建筑,多半为15世纪伊凡三世时期一步步扩建而成。由于当时希腊正教的重心由君士坦丁堡迁移到莫斯科,在宗教的影响下,这里的教堂及宫殿建筑出现了拜占庭风格的金色圆顶;此外,参与扩建的建筑师均为意大利名匠,他们在原来的中古俄罗斯传统建筑上又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使克里姆林宫成为特有的俄罗斯式建筑。15世纪末,意大利名建筑师及俄国工匠开始修建克里姆林宫外的城墙。建筑新墙时,为了不造成防守上的漏洞,每拆除一小部分旧墙,便立刻建起新墙。这项工程共花了十年时间,并在城墙完成之后的200年里,陆续建造了19座高大的尖塔。其中最高的、造型最美的塔是1625年的斯巴斯基塔。它是在原来较低的塔楼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这些塔具有望及警示的作用,中间有炮台、射击孔或秘密通道,形制各不相同,有的是为颂扬圣人而建,有的则是为纪念统治者,其中还有5座兼具城门功能。

广场上的教堂

克里姆林宫中心最古老的教堂广场上,建有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大教堂、金色圆顶教堂和圣母领报教堂。几个教堂内部都有精细的镶嵌、壁饰和黄金框架的圣像书,灿烂夺目,令人目不暇给。

有5个顶的白色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举行加冕礼。教堂的山字形拱门和金色圆塔具有俄罗斯东北部教堂建筑风格。天使大教堂建1509年,是从伊凡一世到彼得大帝历代莫斯科大公和历代沙皇的墓地。广场中惟一的世俗建筑物是多棱宫,它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古老的宫殿之一,于1491年建成。多棱宫的主厅在二楼,约有500平方米,大厅正中有巨柱往上伸出的四棱柱支撑圆顶,圆顶上绘有16世纪末的壁画。

伊凡大帝钟楼、钟王和炮王

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高81米,用白石筑成,建于1505~1608年间。同时它又是一座望塔,可俯瞰周围32平方千米的地方。钟楼原为三层,1600年时增至五层,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观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都有拱形窗,窗口有自鸣钟。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当钟声齐鸣时,很远都能听到。

伊凡大帝钟楼旁是著名的“钟王”。它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比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重4.5倍。这口钟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体下部掉下一块。也有人认为是俄罗斯人对合金比例和金属强度的知识不够完善,使大钟在第一次敲击时碎裂。无论原因是什么,单单是这块碎片就重11.5吨。这口钟上还铸有沙皇阿列克谢和皇后安娜的雕像以及各种神像等。

钟王附近就是炮王——“沙皇伽农炮”,炮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钻过。炮前堆着四发球形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还刻有沙皇费多尔的浮雕像。由于太重太大,炮王从未发射过一发炮弹。

红场

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北侧城墙外的红场,长约700米,宽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红场”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广场”。红场并不是红色的,但是在沙皇统治时期,曾是执行极刑的地点,因此烙下血迹斑斑的历史痕迹,现在是莫斯科市民的集会场所。环绕着红场周边有许多俄罗斯重要的历史古迹,其中以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最引人目光。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建于1555年,是为纪念喀山公国和阿斯特拉罕合并于俄罗斯而建造。教堂结构独具一格,由九座教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间高高隆起的一座较大,周围八座略小,且层次分明,错落相连。九座教堂均为圆顶,最高的顶尖高为4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