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5878600000005

第5章 非洲国家的民俗风情

一、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它地跨非、亚两洲。有“金字塔之国”、“尼罗河的礼物”、“棉花之国”、“长绒棉之国”、“文明古国”的美称。

埃及人受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在这段时间内,勉强请人家来谈生意是失礼的。

埃及伊斯兰教徒不仅仅是虔诚信仰“五行”(自白、礼拜、绝食、布施、参拜麦加圣地),还有力行,这才算完成了信徒分内的事。也就是说,“五行”已经跟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了解他们这种生活习俗之后,你才不至于在无意中侵害了他们的“五行”。伊斯兰教徒有个绝不可少的习惯:一天之内祈祷数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耶素即为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爱吃中国四川菜。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饮酒,但可饮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虾、蟹、动物内脏(除肝外)以及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埃及人喜欢绿色、白色,而忌讳黑色与蓝色,且很相信梦中的事。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而不爱紫、蓝色,喜欢金字塔形莲花图案。另外,埃及人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无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二、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东北临红海。居民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埃塞俄比亚人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

埃塞俄比亚人普遍早婚,农村男女一般10岁多点就结婚。婚事由双方父母做主。姑娘到了婚嫁年龄,便可以与男子成亲。从订婚后到结婚前,男方不能与女方见面。婚礼之日,新郎带一些人到新娘家“抢婚”。用一块布把新娘从头到脚全部蒙上,然后背起新娘往新郎家跑。一路上新娘脚不沾地,头不露面。从结婚这天起,要接连几天设宴庆贺。两三年后夫妇才能另立门户。

每年的9月11日或12日是埃塞俄比亚人的新年。这正是雨季即将结束,收获就要开始的季节。新年期间在农村,男男女女都穿着用手工织成的柔软白布做成的民族服装,挨门逐户,互相祝贺,迎接新的一年。

埃塞俄比亚人悼念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服装的。

埃塞俄比亚人相互问候,在许多情况下都要鞠躬行礼,如身披“沙马”把头裹住的,就要把它摘下来,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颇有特色,时间可以长达一二分钟,甚至更长。他们询问彼此的健康、家庭成员、家畜、收成情况等。在这从容的问候之后才开始谈及实质性的问题,一般坏的消息放在最后谈。

同辈人见面时,一般握手问候,直到向候结束时才把手放开。久别亲朋好友,则互吻面颊,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次数无规定,越亲密者,其轻触的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父见面只能互吻肩部。一般老百姓见了官员或下级见了上级,则鞠躬表示敬意。小孩见到父亲或祖父,要跪下亲吻他们的脚。在接受礼物时,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若只伸出一只手,则表示勉强接受。

三、突尼斯

突尼斯共和国,简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突尼斯的蓬角半岛被人们叫做“北非之角”。

突尼斯人喜爱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喜欢骆驼。而忌讳猪、狗、猫。今天的突尼斯人用羊来吸引外国游客。

突尼斯是世界上惟一允许妇女提出离婚诉讼的伊斯兰教国家。

伊斯兰教对突尼斯人的生活风俗影响很大,多数突尼斯妇女都有深居简出,他们有带面纱的习俗。伊斯兰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各行礼一次。在每星期五的午后,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三麻拜”。礼拜时,他们将伊斯兰教历太阳年的1、7、11、12月视为“神运载月”,在这四个月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动。

在节日里,人们十分热情好客,常以椰枣、烤肉和传统的民族菜“考斯考斯”款待客人。在招待重要外宾时,主人往往上一只或几只“烤全”。椰枣是他们十分珍爱的食品。

突尼斯人一般都以面食为主。在用餐时他们有边吃边谈的习惯,而且在饭后习惯洗手,然后就喝茶聊天。按伊斯兰教教规,突尼斯人忌食猪肉;也忌讳酒。

四、中非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简称中非,是位于非洲大陆中心的内陆国家。84.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

中非人喜爱艳丽的颜色。中非人过去都信奉拜物教,相信鬼神,认为世间各种自然现象都是鬼神造成的,人死后进入另一世界,其灵魂要回来骚扰。为此,人们一方面设坛祭鬼神,另一方面求助于巫师(婆)驱魔消灾去病,而且中非人仍保持着对图腾的信仰。

中非共和国中的每个家庭都崇拜一种动物,视其为力量的象征,不能捕杀,更不能食用。

中非人以薯为主食,其他还有玉米、小米、芭蕉等。食用油是棕榈油。中非丛林多,一般人主要靠打猎获取肉食。中非人吃饭时围坐一圈,中间放一盆木薯团和一盆菜,或是炖肉块、鱼块,或是肉菜杂烩。他们在吃饭时无碗碟,全用手抓饭。

中非人有很多的禁忌,他们不能食用奉为图腾的动物,妇女不能吃蛇肉和豹子肉,孩子不能吃豹子肉,除巴蒂人外,绝大多数人不吃狗肉;男女不能围坐在一起吃饭;孩子们必须和母亲一起吃;儿子长大后和父亲一起吃。亲戚上门做客,也必须男女分开。

在中非,本家庭成员男女可在同一房间分两摊吃饭,但不同姓的男女必须分在两个房间,甚至女婿和丈母娘、媳妇和公公也不能在一起。

过去在中非,人们见了长者、酋长等要低头、屈膝下蹲表示敬意。以后受欧洲殖民主义的影响,握手拥抱成了互相致意的方式。现在正式的礼节是握手。若是较熟悉的人,或者一方是妇女,则拥抱贴脸:双方右脸颊贴一下,左脸颊贴两下,政府官员和外交使节向总统祝贺节日,或在其他隆重场合表示祝贺时,也用这种方式。

有些部族的男子与客人握手时,将左手搭在自己的右臂上以表示尊敬。在农村,有些人握手时略略屈膝低头,表示对客人尊重。农村妇女与客人拥抱时,左右脸各贴一次,第三次再亲亲嘴。中非人不能与穿黑色服的妇女握手,只能口头问候或点头致意。

五、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简称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全国人口中穆斯林占96%。伊斯兰教为国教。

毛里塔尼亚从地理、文化、社会诸方面上看,它是阿拉伯国家,又是非洲国家,被称为阿拉伯——非洲之桥。因此,它兼有阿拉伯和非洲的风俗习惯。

公元734年,首批阿拉伯骑士来到毛里塔尼亚北部地区,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现伊斯兰教为国教。每天天明时分,“快来礼拜,快来得救”的召唤声,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城。人们纷纷下床整装,准备进行第一次祈祷。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祈祷仪式每天进行5次。中午1次,上午和下午各2次。虔诚的教徒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刻,面向圣城麦加跪拜,从不延误。根据教规,祈祷首先要净手、净脸。无水时可用沙代水擦脸擦手。每逢重大的宗教节日,居民都要杀羊宰牛庆贺。

由于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进餐时不喝酒,只喝水,而且主要喝骆驼奶。每当有贵宾光临时,他们就拿出大葫芦瓤,当场牵来骆驼,挤出大碗大碗的奶,让客人轮流喝,以示尊敬。如有特大喜事举行宴会时,请吃的全是烤羊。毛里塔尼亚人非常喜欢喝茶。但一般都是喝绿茶,不习惯喝红茶。他们煮的茶浓如咖啡,茶里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鲜薄荷汁。味道香甜醇厚,略带苦涩味。茶是待客人的必需品,他们称作“见面三杯茶”。

毛里塔尼亚是传统的牧业国家,世代住惯了帐篷。普通人家的帐篷是用布做成的,特别有钱的家庭则从国外进口帐篷。从事农业的非洲黑人则大多住在简陋的圆形屋里。一些城市居民的住房多半是阿拉伯式的楼房。

毛里塔尼亚的居民,无论是摩尔人还是黑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个个能歌善舞。男的身材长,歌喉圆浑,爱跳强有力的土风舞。女的都很健壮,一边引吭高歌,一边扭动腰肢。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色的舞,舞姿各具有风韵,精彩动人,令人叹服。

在毛理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常常问对方的羊、骆驼、牛好不好。这种罕见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牲畜兴旺与否与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毛里塔尼亚人的服饰别具一格,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一般都是男袍女裙。男子穿白色或蓝色的“布布”大袍,头上缠一条长长的白布头巾,脚蹬一双光头无后跟的皮凉鞋。“布布”大袍的前胸上开两条长逢,里面缝着两个大口袋,可装不少钱物。

毛里塔尼亚人的主食以玉米煮食为主。近年来,年轻妇女穿花花绿绿的颜色裙已相当流行,而较年长的妇女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习惯。除城里人外,毛里塔尼亚牧民大多只在出生、婚嫁或死亡等重大时刻沐浴。

六、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简称塞内加尔,位于非洲最西部的塞内加尔河中下游。有“花生之国”的美称。有84%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塞内加尔人热情好客、喜欢舞蹈,特别是手鼓舞。他们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是宰羊节。按照伊斯兰教历,5月25日是伊斯兰教的宰羊节,也叫塔巴斯基。节日来到时,街头巷尾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清晨达喀尔一片诵经声,当盛典结束后,许多人家院子里开始宰羊。按着传统,人们把羊肉分赠亲友,把羊血洒在挖好的土坑里。

宗教对塞内加尔人的生活习俗影响较大,他们多数都忌讳使用猪皮和猪内脏作的日用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事情。他们还尊奉伊斯兰教规,在公共场合下是禁止饮酒的。

塞内加尔人的穿着一般都比较简单,男子习惯穿一种白色的“布布”大袍,女子一般都穿颜色鲜艳的长裙,有的还在头上蒙着一条围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有这样的风俗:一般的人都把头剃得光光的,只在左耳朵的上方留下一块头发。

在塞内加尔,若有贵宾来临,他们常以“烤全”来热情款待。用来做“烤全”的都是小羊羔。烤熟后,放在金属的大盘子里端上餐桌。待客人们洗手后,一般习惯用右手先从羊的背部、肋部开始撕食。

塞内加尔人一般是以玉米、大米、高粱等为主食,其副食以牛羊肉为主,其中尤以羊肉居多。他们习惯吃大块的牛、羊肉,不爱吃以肉片、肉丁或肉丝烹制的菜肴。他们喜爱吃的菜有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和各种豆类等。在口味上,喜吃香而辛辣的食物,不怕油腻,而且一般人的饭量也比较大。有的人也爱吃法式西菜,早餐一般喜欢吃面包、黄油、浓咖啡,他们也爱好喝茶,尤其喜爱喝中国的绿茶。他们习惯在饭后,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以帮助消化。

塞内加尔人一般都忌吃虾、鸡毛菜、蘑菇等菌类,以及其他形状古怪的食物,如:鳝鱼、甲鱼、鱿鱼等。他们更忌食猪肉。

七、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简称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为非洲岛国。被称为“活化石的土地”,还有“甜岛”、“牛的国度”、“牛的王国”等美称。居民一半以上信奉拜物教。天主教徒约占总人口的23%,新教徒占人口的25%,穆斯林教徒占总人口5%左右。

牛在马达加斯加岛占有极特殊的地位。人们到处能看到的牛的形象:钱币上有牛,童子军徽章上也有牛,而且在1960年独立纪念时,第一个前往拜谒的竟然也是牛。在公路两旁到处立着画有牛头标志——牛头成了马达加斯加的标志。在该国,如果汽车与牛群相遇,汽车总是全部停下让道于牛群。

人们常常表现出对牛的特殊崇拜和狂热。甚至一家之长的威信高低也是随着他在办理婚嫁娶等红白喜事中所得的牛的头数而定。在村里,一个家庭若拥有400—500头牛,则被公认为是“大人物”。在马达加斯加,牛群与土地一样,都被视为神圣的财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马达加斯加人对老年人特别尊重,村庄管理委员会大都由老年人组成,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岁数越大,他们的智慧也就越多。一个老人死后,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其中穿插着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摆宴席。虽然政府明文规定,葬礼活动不得超过4天,但有些部族往往要举行长达30天的哀悼活动。

八、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简称阿尔及利亚。它位于北非西部,阿尔及利亚以逊尼派伊斯兰教为教,居民中穆斯林约占99%。

伊斯兰教对阿尔及利亚人的生活风俗影响非常大。每年伊斯兰教历中的九月份,他们都要过传统的祭礼月——“斋月”。在阿尔及利亚,穆斯林还要在每天的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面向麦加方们祷告五次。此外,星期五是他们的祭日,这一天,都要到清真寺进行一次集体礼拜。礼拜结束后,他们就互道“色兰”,才一一离去。

阿尔及利亚人十分慷慨、好客,注意礼节。他们见面时,通常要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候,并口中念道:“愿真主保佑您”,显得彬彬有礼。

阿尔及利亚人若邀请你到家中做客,握手时须用力。男女客人之间不要过于亲热,连牵着手也不行,注意不要拍摄带头罩的女人。女人不可去电影院。

阿尔及利亚人不吃猪肉、海味、虾、动物内脏和其他奇形怪状的食品,如鱿鱼、海参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大或面”为阿尔及利亚人的主食,上层人士一般喜欢吃欧洲式西餐,但也爱吃我国的四川菜。“烤全”一半则是他们的名贵菜肴。

在阿尔及利亚,若客人来请,主人总要热情款待。当客人坐下时,主人的第一句话便是:“喝咖啡还是喝茶?”而且在未喝咖啡或茶之前,客人照例是不能告辞的。如果客人喝完咖啡后不去摇摇杯子表示不要了,那未主人接着就倒上第二杯了。不过在许多地方,喝茶一般是非正式的,客人喝完茶以后,依然喝上一杯咖啡后才可告示不喝了。阿尔及利亚人对喝茶也比较讲究,通常喜欢喝加奶、糖的红茶。

阿尔及利亚人忌用猪和类猪的熊猫等做广告图案。在阿尔及利亚南部一些地区,人们对颜色有特殊的爱好,所有建筑物,其色大至为白、蓝、黄三种色。据说白色能反光避热,以适应炎热气候环境。蓝色能避免富的侵黄色则是沙漠的颜色。

握手可以说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打招呼方式,一般都是习惯轻轻地握。在非洲却不同,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认为是“礼貌不周”,他们会生气的。尤其是在阿尔及利亚,握手用力受尊敬。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友好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最好握得他们手都感到麻痛。

九、几内亚

几内亚共和国,简称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居民中约有7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几内亚人一般都不准谈论有关猪的话题,也十分忌讳使用猪鬃、猪皮和猪内脏制成的物品,如毛刷、皮革、皮箱等。他们对公鸡有特殊的感情,视作力量和美丽的象征,因而男子们常喜爱将其头梳成高高的鸡冠状,而四周却剃得光光的,远远望去犹如一个突出的鸡冠立在头上,非常的独特。

几内亚人能歌善舞。鼓,在几内亚的运用十分广泛,他们常以变幻莫测的鼓点来表达其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的感情。每逢传统节日,公众集会,男女举行婚礼,孩子出生和命名,在集体歌舞的欢乐场面中,总少不了以鼓为主器作欢乐的合奏。可以说,在几内亚几乎无处听不到鼓声。

在几内亚,常常可以看到穿古时候那种白衣和斗篷的女性。这些白衣、斗篷,是贞节纯洁的象征。这一身打扮,具有传统宗教上的意义。男士们一看到这种打扮的异性,无不敬重有加。也就是说,视她们最值得敬重的女性。若女性观光的旅游者,若以这般打扮出入,会非常受尊敬的。

几内亚人常以大米、甜薯、玉米等为食,又习惯以羊肉为主要的副食品,如羊肉大米饭,串烤羊肉、全烤羊肉等都是他们的佳肴。另外,有鸡冠的公鸡头也是他们喜爱的佳肴。他们还常以烤全羊来款待贵宾,以表示特别的尊重。他们的口味偏重,喜爱香、不怕油腻。他们一般都习惯吃大块的羊肉、牛肉,不爱吃肉片、肉丁之类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