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5881000000010

第10章 我们已遍地燃起自由的希望——抨击安东尼的演说

〔古罗马〕西塞罗

◎演说者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是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他的政治生涯是从25岁时发表诉讼演说开始的,其后演说、辩论伴其一生,被后世推为最杰出的演说家、雄辩家。

◎古罗马共和末期,专制与共和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44年,独裁者恺撒遇刺身亡,共和制又见到了希望之光,西塞罗站在贵族共和派一边,支持因势单力薄而暂时倾向于元老院的渥大维,猛烈抨击恺撒派代表人物安东尼。这是其中一篇抨击安东尼的最著名的演说辞。

精彩演说辞

罗马人!在今天这次盛会中,你们遇见了这么多人,比我记忆中所见过的都要多,这种场面令我急切地渴望去保卫自己的国家,内心燃起重新把它建立起来的伟大希望,虽然我的勇气一直未曾衰竭过。最令人难熬的时刻,就是像现在——黎明前的微曦时。我恨不得立刻在保卫自由的阵线上,挺身而出成为一位领导者。然而,即使以前我有这种想法并可以去实践,可现在却已不是那种时代了。因为像今天,罗马的子民们(也许你们不相信,这种场面只是我们所面临许多事务中的一些琐事罢了),我们已替未来的行动打下了基础。元老院不再是口头上把“安东尼”视为敌人,而是以实际的行动表示他们已把他视为一个敌人。直到现在我心里还一直觉得很高兴,相信你们也一样:我们能够在这样完全一致、鼎沸的气氛中,一致认为他是我们的敌人,并通过了这项宣言。

罗马人,我赞美你们——是的,我非常赞美你们。当你们激起那令人可喜的意志,跟随那最优秀的年轻人,或者甚至说他只是个孩子。他的名字是年轻人,那是由于他的岁数,他的行为已属于永恒而不朽。我曾收集到许多事迹,我曾听过许多事的情节,我也曾读过许多故事,但是在这整个世界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却不曾见闻过这样的事。当我们被奴隶制度所压迫,当恶魔的数量与日俱增,当我们没有任何保障,当我们深恐马可·安东尼采取致命性的报复手段时,这个年轻人承袭了没人愿意去承担的冒险计划,他以超越所有我们所能想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召集了属于他父亲的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使安东尼想用武力方式造成国家不幸的那种最不仁义的狂乱遭到了阻力。

只要是在这里的人,谁不看得非常清楚!要不是多亏了恺撒所召集的军队,安东尼的报复不是早将我们夷为平地?因为这次他的回来,意志里燃烧着对所有人仇恨的火焰,身上更沾染着屠杀过市民的血腥,在他的脑海里除了全然地予以毁灭的意念之外,什么也容不下。如果恺撒没有组成一支他父亲的最勇敢的军队,你们的安全保障和你们的自由靠谁来保护?为了表示对他的赞美和崇敬——为了他如神一般不朽精神的表现,他已被冠以最神圣而不朽的荣耀——元老院已接受了我的提议,通过了一项政令,将把最高的最好的头衔委任于他。

马可·安东尼啊!你还能玩弄什么坏主意呢?恺撒对你宣战,要在是应该受到极力称赞的。我们应该极尽最美丽的言辞来赞美这支队伍,也由此离弃你。这完全是因为你的缘故,如果你不是选择做我们的敌人而是成为议会的一员,这全部的赞美,全是你的。

罗马人!你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放荡邪恶的人,而是一头没有人性、凶暴的野兽。现在,他既然跌落陷阱之中,就在此地将其焚毁吧!要是让他逃了出来,你们就再也难逃暗无天日、苦闷的深渊。然而,他现在正被我们已出发的大军围困、四面紧紧地包围了起来。近日,新的执政官将派出更多的军队去支援。像你们目前所表现的,继续献身于此壮烈之举。在每一次为理想而战的战役中,你们从未表现出比今天更加协同一致,你们从未与元老院之间有过如此诚挚的配合。再也不要彷徨,今天的问题已不再是生活条件的抉择,而是我们如不能全然光荣地活着,就是面临放荡与耻辱的毁灭。

虽然凡人皆难免一死,此乃天性。然而,勇士们却善于保护自己,除去属于不逊或残酷的死。罗马的种族和名称是不容被夺取的。罗马人!我由衷地恳请你们——去保护它!这是我们所留下的产业的象征。每一事物都是易于流逝的,暂时而不确定的,惟有美德能够深深地扎下它的根基。它永远不为狂暴所中伤、侵蚀,它的地位永远无法动摇。你们的祖先,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才能首先征服了意大利,继而摧毁迦太基、打败诺曼底,在这个帝国的统领下,消灭了那最强悍的国王和最好战的国家。

不久的将来,由于各位与元老院之间史无前例完美而和谐的配合,以及我们的战士和将领们的英勇的表现和幸运的引导,你们可以看到那甘冒风险沦为盗贼的无名小子安东尼被打败。现在显示:很久以来,这是第一次的盛举,我们已遍地燃起自由的希望。

演说辞欣赏

这篇演说辞的结构是很有逻辑性的。首先是首尾呼应,开篇的“内心燃起”“伟大希望”与篇末的“遍地燃起自由的希望”两相呼应,使通篇题旨一气、文脉贯通。演说的主体部分先是对渥大维的赞美,后是对安东尼的抨击,接着落实到对罗马人奋起维护共和的呼唤,文势所趋,水到渠成。

爱憎分明、情感强烈都是这篇演说辞的特色,但让人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它呼告语的使用。全篇使用“罗马人”的呼告语,震撼人心,发人警醒。对安东尼的呼告也是如此。这不仅起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作用,也调动了听众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急促有力的呼告之下,听众怎么能不聚精会神?这种演说技巧,后代丘吉尔等人的演说辞中也多有借鉴。

另一个特点是文体运用之妙。在称赞渥大维的两段,演说者极尽铺陈之能事,众功皆归于他,文气舒徐,文意婉转,文辞雅致;而抨击安东尼的两段则不是诘问就是论定,犹如判决甚至诅咒,文气急促,文意迭宕,文辞也直白了许多。两相对照,演说者的爱憎纤毫毕显,听众也必然为其倾向所牵引,以其爱憎分明,效果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