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16

第16章 热情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增值点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规则告诉我们,在良好印象的形成过程中,“热情”始终是第一个被对方感知到的品质。假设有这样两个人:他们都勤奋、实干,有着坚强的性格,做事果断、坚决又不失严谨。在所有人眼中,他们都是极为聪明的人。但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其中一位遇人处事极其热情开朗,而另一位却是冷酷、不苟言笑。那么,你会选择与谁交往?

许多人的答案都是:愿意与那个热情待人者交往!原因就在于,“热情”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也容易被他人接纳。

热情是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要素,在任何时候,保持热情总会让你受益匪浅。

夜幕渐渐降下来,晚风吹进卢刚的房间,丝丝凉意似乎让他恢复了知觉。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已经一天了,不吃不喝,也没有感觉到饿。他就想这样静静地坐着,闭门思过。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像他这样有才又如此为公司卖力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公司和同事们的认可?

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把他又拉回到刚进公司的时候。

两年前,卢刚顺利通过公司的各种应聘考试,连试用期都被省略了,直接进入公司企划部。也许是专业对口,卢刚很快就进入角色,不仅与带他的主任工作配合得很默契,而且还经常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因此,主任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人。于是,主任便留意寻找机会,放手让卢刚独立锻炼。

那是卢刚进公司3个月后的一天,公司老总让企划部针对十一黄金周策划一次企业联谊活动,主任领命后便决定将任务分派给卢刚,让他一周内拿出详细的活动方案。卢刚深知这是主任考验自己独立工作能力的第一次测试,也是展示自己才能的难得时机,他不仅不能辜负主任,更要以此为契机在公司一鸣惊人。于是,他白天深入各大公司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晚上则集中精力研究各方面的成功案例,然后构架自己的方案。第4天初稿出来后,他又跑到母校,将这个方案拿给恩师看,请恩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结合恩师的意见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活动方案。当这个活动方案送到公司高层讨论时,不仅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而且对卢刚的这次活动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此,卢刚在公司名声鹊起。

公司为了充分营造一种精诚团结、相互帮助、人尽其才的人文氛围,专门召开会议要大家学习卢刚的这种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常有年轻人主动找卢刚一起探讨问题。起初,卢刚倒也比较乐意与大家分享心得,但时间长了,卢刚便表现得有些不耐烦,时不时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推托掉同事们的求助。有时,在公司遇到刚来的同事,人家主动跟他打招呼,他则爱理不理地应付一下;有时,干脆就“啊”一声,算是把同事给打发了。有一次,一个同事非常谦虚地对他说:“我正在策划一个营销计划,但一时吃不准市场的可容度,可不可以占用你下午的时间,请你帮助我研究一下?”谁知,卢刚表情淡淡地说:“我最近特忙,帮不了你,你自己琢磨吧。”之后,又有好几次类似的情况,卢刚都是用不温不火的态度把同事对他的尊重和求助给推了回去。时间久了,卢刚便在同事们的心中有了共识:有才华、有能力,但为人清高孤傲,不太容易共事。

第二年秋天,公司准备在策划部提拔一位副主任。公司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采取笔试、公开答辩、群众评议和领导审查四道程序公开选拔。许多领导都认为此职非卢刚莫属,卢刚也不负众望,前两次考评都获得较高的分值,但在群众评议时,却出现了令人失望的局面,大家一致认为卢刚不适合当一个统揽部门全局的领导。原因是对同事冷漠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

公司领导从关心和爱护卢刚的角度出发,让人事部领导找卢刚委婉地反馈了这次选拔的结果和各方面的意见,希望他好好反省自己,扬长避短,吸取教训,争取成为一个众口皆碑、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卢刚坐在屋里反复回味自己近两年来的工作历程,认真咀嚼着领导找他谈话的内容,深感做人比做事难,难道真是先做人再做事吗?难道做人缺乏热情真的会失去民心?

上面例子中的卢刚应该找到人际关系中的最大增值点——热情。热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热情是先天性格与后天学习的一种综合体现,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讲,我们都是社会人,都是可以从后天的学习中学会热情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提倡的热情是一种由内到外的热情,就是能真正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但同时也能让大家感受到你的热情似火。我们不反对外冷内热,但是内外全热会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其实,热情并非刻意的做作,你如果能让别人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你就一定是一个有热情的人。一个热情的人应该具备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这是最基本的。因此,热情要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方面,并不一定要多么惊天动地,但是要在无形与无声中做到热情却是一个大学问。不仅是在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要将这种热情自然地发散出去,是通过一种“气”的感染,而并不局限于某个特殊固定的行动。当然,这种“气”是由很多日积月累的、细小的行为所构成的。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对待他人要乐于奉献,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每一处细节发现他人的需要。用热情去融化他人,感染他人。比如主动与同事打招呼,不要只是点点头或微微一笑,可以攀谈几句闲话。平时可以参与大家的闲聊,打破自己沉默的形象。还可以主动帮助别人,不要等到别人求助才伸出援助之手。这些行为都可以给别人留下热情的印象,加上其他优点,一定会令你的人际关系增值增量。

在社交中,热情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被他人喜爱和接受,而且热情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在社交中,应该用怎样的表现展示自己的热情呢?

第一,保持热忱的态度

在社交中,那些成功人士,必定有着高超的能力和热忱的态度。毫无热忱的人,会在社交中到处碰壁。对社交有着热忱的态度,做任何事都会成功。一个成功的人不能缺少热心。热心是一种自发的力量,是能够让人集中全力投身社交的一种能源。在社交中,有一颗热心,才能将热情进行到底,才能让他人接受你。

第二,给人留下积极而又热情的印象

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得乐观而上进,平时要多与他人说话,做事要勤快。另外,遇到他人要礼貌地问候,要面露微笑等,这些都是给人留下积极、热情印象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