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17

第17章 认真但不要太较真

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抱着认真的态度,“认真”二字对任何人、任何事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太复杂,盘根错节,如果凡事太过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杂,越搅越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任何人和事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而真正高明之人,并非时时处处都工于心计,他们看问题总能抓住主要环节,并能全力以赴,精明待之;而对于无关宏旨的次要环节,则又能糊涂为之。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去参加一个宴会。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便认真地纠正了过来。

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的身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

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给他留脸面?为什么非要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

面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忽略它并不违反原则,我们没有必要非纠正不可,这样,就不会让别人下不来台,同时还能体现自己做人的度量。

能真正做到不较真、不较劲的人,大多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他们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身体好、心情好,是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快乐人”。

晋代人裴遐在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做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所以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认为裴遐轻慢了他,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裴遐拖倒在地,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不会忍受这种难堪,准会大发雷霆。谁知裴遐慢慢爬起来,坐到座位上,举止不变,表情安详,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王衍后来问裴遐,当时为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改变,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糊涂”,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与人交往,难免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只要是不违背原则,我们大可不必较真,因为没有人不犯错误,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能包容时则包容,能忍耐处就忍耐,切忌遇事斤斤计较,或寻找他人的缺陷,指责他人。事实上,与其与人较真,指责他人的不是,不如了解他人,称赞他人,原谅和宽容他人。

另外,一件事情是否应该较真,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要较真,而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琐碎小事则不必过分计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赢得人心。

事实上,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式。同时还需要我们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