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25

第25章 尝试着委婉地表达

说话是一门艺术,如果总是直来直去,不仅得不到好的交流效果,甚至会让对方对你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话时,将意思委婉地包含在话语中,这样的“太极拳”招数,在某些场合非常实用。

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

连夫妻之间都需要委婉地说话,上司与下属之间又何尝不需要呢?想想有多少人因为直言进谏惹怒了君王,不仅没达到劝解的效果,还让自己白白地送了命,真是“一死报君王”了,可是又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如果能够委婉地进言,便可以在“安全地带”尽到臣子的责任,这就是“曲谏”之法,虽是旁敲侧击,却有“绵里藏针”之妙。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特喜玩鸟射猎,并派专人烛邹主管禽鸟。一天,鸟全丢了,齐景公恼羞成怒,下令斩了烛邹。晏子闻讯赶到,请求在齐景公面前数尽烛邹的罪状,让他死个明白,也让众人服气。景公应允。晏子便怒目横视烛邹,大声叱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禽鸟而杀人,这是第二大罪状;使诸侯听说了这件事,会责怪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死有余辜。”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杀掉烛邹。景公转怒为愧:“不杀,不杀,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显而易见,晏子本意是指责齐景公重鸟轻人、草菅人命的天子作风,劝阻他不要滥杀无辜。但劝阻以一种巧妙可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救了烛邹,保了自己,说动了景公又不使他难堪,一语多用,实乃高手!

委婉进言最大的难度其实在于“拂人意”,逆着别人的想法去做。尤其是当对方正在兴头上,这时候当头泼冷水的效果肯定不好。这就需要进言者巧思量,细琢磨,想出委婉的好办法,让对方听得进反面意见并接受建议。

齐鲁两国都是周朝初期分封的千乘大国,互为邻国,原本世代友好,但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鲁国逐渐衰弱,齐国逐渐强盛;两国的关系,也变得时好时坏,时而结盟,时而发生战争。

公元前634年夏天,齐孝公率战车二百乘,士卒万余人,向齐鲁边境逼近,准备攻打鲁国。

鲁僖公得到齐军要来攻打的消息,不敢派兵迎战,只能派大夫展喜带着酒肉粮帛去慰劳齐军,名为劳军,实际上是叫展喜说服齐孝公退兵。展喜感到很为难,就去请教其兄展禽。展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柳下惠,他头脑敏锐、富有谋略,而且善于辞令。他向弟弟面授机宜:“齐孝公之所以要伐鲁国,目的在于效仿桓公能够称霸诸侯,不仅依靠武力征服,更重要的是他一向标榜‘尊王’,即以尊重周王室为号召。所以,你如果以周朝先王之命去说服齐孝公,定能成功。”

展喜接受其兄的指教,驱车赶往边境。当他赶到边境时,恰好齐军也正簇拥着齐孝公到达。趁着齐军尚未进入鲁境,展喜迅速出境迎上前去。他向齐孝公施礼后,先命随从把犒劳齐军的物品奉上,然后对齐孝公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在百忙中屈尊驾临我国,特地派我前来犒赏您的随行人员。”

齐孝公问道:“你们鲁国人是不是害怕了?”展喜回答道:“那些没有见识的人的确是害怕了,但是有识之士则不怕。”

齐孝公冷哼一声:“不怕?鲁国赤地千里,田里连根青草也没有,老百姓家无隔夜之粮,你们凭什么不怕?”展喜把两手一拱,恭敬从容地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朝先王的命令。”

齐孝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展喜继续说道:“从前,周公和姜太公协助武王灭商,后来又共同辅佐成王,功勋卓著。太公被封为齐侯,周公的长子被封为鲁侯。成王慰劳他们,特赐齐鲁两国结盟。盟约中写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至今还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听到这里,齐孝公脸上多了一点尴尬的神情。展喜两手又拱了手一下表示对齐桓公的敬重,说:“后来,齐桓公与诸侯结盟,帮助他们解决彼此的分歧,消除他们之间的裂痕,从而将他们从战争的灾难中拯救出来。齐桓公这样做,表明他正在履行由太公开始,辅佐周王室的固有职责。”

听着听着,齐孝公脸上的肌肉不知不觉已全部放松下来。“到您,”展喜又拱了一次手,这次是表示向齐孝公致敬,“即位之后,诸侯都满怀希望地说:‘他一定能继承桓公的遗志,与各国和睦相处。’我们鲁国人也认为用不着紧张地召集军队来防守东面的边境了。”

展喜悄悄觑了齐孝公一眼,只见他脸上浮现一丝笑意。于是,继续说道:“对于您这次驾临,我们并不认为您是要来攻打我国,大家都说,难道他即位刚刚9年,就会抛弃周朝先王的遗命?就会废弃齐侯固有的职责?如果这样,怎么对得起齐国先君太公和桓公呢?我国的有识之士正是依仗这一点而不感到害怕。”

这时,齐孝公笑容中似乎有些难为情,他沉默了片刻,然后高兴地向展喜说道:“大夫言之有理。”接着,他吩咐左右收下展喜带来的犒劳物品,命令齐军离开齐鲁边境,回师齐国都城临淄。

展喜所说的话,处处在宣扬历代君王的团结互助和对先君的忠诚,句句包含了对齐孝公继往开来,不会背弃先君之命的信赖与愿望。这种不畏强暴、渴求和平团结的凛然正气和世代相承的传统心理,不得不使齐孝公忽然预感到对背弃先君之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种恐惧;再加上展喜运用了以柔克刚的语言艺术,使他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只好哑然而退了。

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以前的臣子们一样,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得罪了君王而被杀头,就算说错了话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可是说错了话同样会招致别人的厌恶,甚至从此交恶。

没有人愿意听到别人的指责。旁敲侧击就是不直接交代说服的目的,而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知道。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既可达到批评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用来作为说服的有效手段。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迥异。何不聪明一些,花些心思,用些技巧,让说出的话皆大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