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5957900000019

第19章 身历六帝宠不衰——千般沧桑萧皇后

人物小档案:

No.1 萧皇后(?—647年),原名萧美娘,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后为隋炀帝杨广的皇后。

No.2 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No.3 宇文化及(约577年—619年,或579年—619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末叛军首领。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其父为宇文述。家世官宦,皇帝姻亲。618年禁卫军兵变,弑君隋炀帝,他自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立国半年,翌年被窦建德击败,擒而杀之。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美艳女人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总是让九五至尊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的一位奇女子。

萧皇后在做皇后之前的身份是公主,她的父亲是南北朝末期西梁孝明帝萧岿,其祖父为梁朝著名的文学家、英年早逝的昭明太子萧统。萧岿做皇帝时,梁朝已经没落了,只是依旧以“王”相称,并且把荆州、襄阳当做国土,史称西梁。萧公主出生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然而,因为萧公主出生的年份是二月,而当地的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不吉利,所以萧岿就把她交给堂弟萧岌收养。不久,她的养父萧岌过世,她的舅父张轲不得不收养自己的外甥女。

时值隋文帝杨坚即位,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封次子杨广为晋王。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希望从一向关系良好的西梁国挑选一位公主作为晋王之妃。杨坚的独孤皇后十分厉害,后宫里大事小情都由她做主。给小儿子选妻子,独孤皇后的眼光自然更挑剔些。《隋书》里写道:“上(杨广)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可见,杨广在年轻的时候是很俊美和聪慧的,他深得杨坚和独孤皇后喜爱,为了能选一位理想的王妃,免不得要找占卜之士来看一看未来夫妇二人的生辰八字是否匹配,是否吉利。萧岿得知此事后,便将他养在身边的三个女儿的生辰八字送入宫内占卜,但占卜的结果是,这三个女儿皆与杨广八字不合。正当萧岿为此而懊恼的时候,有人提醒他:可否请四公主一试?萧岿这才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寄养在外的小女儿。结果,他小女儿的生辰八字占卜的结果竟是大吉大利。

于是,只有9岁的萧公主便嫁给了年已21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妃。因为萧公主年纪尚小,所以接入宫后并未马上成婚。杨坚的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妇十分喜爱,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为她请了许多师傅,传授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等。聪明过人的萧公主学什么像什么,而且往往是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萧公主不但出落成一个雪明花艳、亭亭玉立的美人,而且知书达理、多才多艺。

转眼到了开皇十三年(581年),受命镇守扬州的晋王杨广快马加鞭地赶回都城长安,与萧公主完婚,萧公主被册立为王妃。

杨广与萧王妃这对少年夫妻,开始享受爱的柔情蜜意。萧王妃虽未长在深宫,却从民间学会了谨言慎行、恪守妇道。她温顺贤淑,崇拜和服从自己的丈夫,晋王伉俪成了朝野上下称赞艳羡的对象。

这时,杨广开始和权臣杨素等人密谋夺储行动。杨广韬光养晦,模仿父亲,取悦母亲;装作十分仁德的样子,将自己的日子过得清苦异常;清心寡欲,极少娶妾室,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杨坚和独孤皇后做梦都想不到,杨广竟能十多年如一日地矫饰和伪装自己,目的只是为了窥伺皇位。婚后,萧王妃也发现,自己的夫君居然是如此的有心机。

偏偏此时,太子杨勇正为妻妾争宠而烦恼。原来,杨勇不喜欢太子妃元氏,把一门心思都花在偏房云昭仪身上,结果元氏受不了冷落之苦,一时想不开便上吊自杀了。杨坚和独孤皇后最恨这种无情无义的行径,一怒之下就废掉了杨勇的太子位。杨广则乘虚而入,在其母独孤皇后的极力支持下,坐上了太子宝座。这样,做了七年晋王妃的萧公主当上了太子妃。不久,杨广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策划密谋,提前登上了皇帝宝座。大业元年(605年),杨广颁诏,慷慨地称赞自己的元配:“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就这样,已35岁的萧妃晋升为萧皇后。虽说天下美女尽入股掌,但杨广表面上依然疼爱元配。于是萧氏便更死心塌地、无怨无悔地追随丈夫。时光没有在萧皇后的脸上留下丝毫痕迹,她依然如旧时那般美丽动人。

皇帝口惠实至,无论到哪儿做什么,都带着萧皇后。尽管其真心宠幸谁,别人不得而知。聪明过人的萧皇后也知道分寸,自己毕竟年纪渐老,色衰爱弛的道理她还是清楚的。尽管萧皇后仍俯首帖耳地服侍在杨广左右,但其心境却大不如前。更令她始料不及的是,此时的杨广早已经被先帝的宠妃、风华绝代的宣华夫人吸引住,每日下朝以后便在宣华夫人那里流连忘返,早已把她这个同舟共渡十余年的妻子冷落在了一边。萧皇后实在隐忍不下,出于女人的妒意,她施展皇后的威仪,逼迫宣华夫人迁往偏僻的仙都宫,断绝其与皇帝的来往。没想到,杨广却由此整日郁郁寡欢,无心政务,更不踏进萧皇后宫中半步。

萧皇后内心痛苦异常,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独孤皇后那样雷厉风行管制住皇上,还不如完全想开些,做个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为皇帝着想,使他不再为后宫的琐事而烦恼。她向杨广妥协,派人接回了宣华夫人,把她安置在金凤院。杨广自然欢喜,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后宫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可惜红颜薄命,半年之后,宣华夫人一病不起,竟香消玉殒。杨广伤心欲绝,整天长吁短叹,沉浸在痛失爱妃的悲伤里,连朝政也懒得去理。

皇帝忧愁,做皇后的自然也心情低落,愁容满面。自己纵有天仙般的美貌,那又能如何,仍然让君难展笑颜。萧皇后做了个天大的决定,她建议杨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

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广立即下诏广征天下美女,又派遣将作大将宇文恺主持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和营建。先建显仁宫,后修西苑,广泛搜罗海内外奇材异石、佳木珍草充实其中,准备安置好美女后,他便可以在那里尽享人间乐趣了。西苑的十六院建好后,他从应征而来的天下美女中,选出16人,封作四品夫人,分别入住各院。另外挑选320名美女学习吹弹歌舞。杨广日日流连于西苑,夜夜沉浸在轻歌曼舞之中,变换着花样与选来的各方佳丽听歌赏乐、骑马下棋,日日夜夜沉溺于酒色之中,早把朝政置之脑后。

此时的萧皇后才真正了解了这个风流的皇帝丈夫。但她只能调整心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随遇而安了。杨广纵情淫乐,好大喜功,把隋文帝开创的基业挥霍得一干二净。官府横征暴敛,民间盗贼蜂起,远征高丽的军队和挖掘运河的民工,天天都在哀号、死亡。而杨广依然不听劝谏,不理国事,不问祸福,只顾享乐。他竟然告诉萧皇后:“贵贱苦乐,更迭为之。”萧皇后惶恐地注视着朝野变化,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有人禀告说,宫外马上要造反了,请问皇后该怎么办?萧皇后摆了摆手,惋叹道:“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心态十分苍凉。

618年春天,觊觎皇位和萧皇后已久的宇文化及率领禁军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刚满50岁的杨广在烟花三月的扬州被勒死了。萧皇后亲自为杨广收尸,但手边什么也没有,只能拆几块床板,草草地拼了一副薄棺材。这样,虽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的萧皇后成为了一名寡妇和乱世女俘。

宇文化及早年曾对萧皇后心存暗恋,如今他以萧皇后的儿子杨浩的性命相要挟,逼她做自己的偏房。萧皇后的内心在强烈地挣扎着,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应该随陛下而死,以示忠贞。但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独孤皇后的教导,自己还没有尽到一个做皇后的最后责任,杨广的儿子杨浩还在,死是容易的,活下来才需要更大的勇气。而眼前最要紧的是必须保住自己的性命。如今天下大乱,豪雄四起,或许复仇的机会就在眼前。落魄的萧皇后只能抛弃尊严和高贵,忍受着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和对仇人的愤恨,委身于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为萧氏的美色所迷,萧氏虽已步入中年,但仍旧端庄、美丽,他在萧氏的身上找到了当帝王的感觉,醉心于和她的缱绻缠绵,暂时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农民义军领袖窦建德已经逼近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一败再败,最后,他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然而不久,魏县又被攻破,宇文化及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自称“大夏王”,打着为死去的杨广报仇的旗号,率军一路追击。聊城一战,窦建德动用抛石头的“撞车”四面攻城,聊城随即失陷,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杀死。这距隋炀帝杨广的死还不到一年时间。

萧皇后本应该是高兴的,杀死丈夫的主谋终于受到了惩罚。但令她难堪的是,堂堂隋朝的皇后再次面临当俘虏的噩运。这回,她想死了。这天下到底该是谁家的天下,不是她这个柔弱女子所能左右的。她只有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也许唯有死才是真正的解脱。无奈,窦建德的手下对她严加看管,她连死的机会都没有。她孤守在屋里,既不哆嗦也不哭闹,不再涂粉施朱,不再轻理云鬓,面无表情地等待死亡。所幸窦建德对她非常礼遇,毕恭毕敬地给她施君臣大礼,未将她关押,只是限制了她的自由。好在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对自己的丈夫很严厉,几乎寸步不离地看着他。因此,虽然窦建德有心霸占萧氏,却没有机会。渐渐地,窦建德也开始显露他的本性,他纵情于声色之娱,几乎忘记了自己逐鹿中原的初衷。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之前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杨广的妹妹,也就是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了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到乐寿迎接萧皇后去突厥。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了使者。

萧皇后踏上了去往草原的征程。她心乱如麻,泪如泉涌。真的要离开中原了吗?这里再乱,也是根系所在,不知那异域番邦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什么?可自己已别无选择。也许离开这个战乱的地方也好,把所有的伤心屈辱都抛掷脑后,远走边塞,说不定会有另一番光景。

一望无垠的草原使她的心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与翠绿的青草相映成趣。碧波万顷的绿海展示出一幅壮丽画卷,她深深地陶醉在这美景里。越走越近了,她看到了一顶偌大的由坚实的红柳木和整张的牛皮搭成的营帐。帐顶与帐帏,彩绣与彩绘,乃至布置与陈设,全部都是那样的美轮美奂,简直和金碧辉煌的皇宫别无二样。这是突厥番王处罗可汗为迎接她而特制的帐篷。处罗可汗初见萧皇后,顿感天下之美都集于此女一身。她从可汗的眼睛里,早已看出了自己对处罗可汗的吸引。寄人篱下,又有什么清高可言呢?再加上小姑的一再说合,当天夜里,蒙古包中,萧氏便由大隋的皇后变成了塞外番王的爱妃。

不久,处罗可汗去世,他的弟弟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二人被新任番王颉利可汗接纳。虽说萧皇后比义成公主年长,但由于她绰约迷人的少妇风韵,以及拥有刚到塞外的中原女人的新鲜韵味,使颉利可汗对她更为钟情。萧氏早就断了重返长安的念头。既然已经国破家亡,江南春雨、中原杏花对自己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在这荒蛮的塞外了此残生吧。所幸,还有个小孙子杨正道做伴儿,杨正道这个杨门骨血,是她最后的一点儿安慰了。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迎回了曾是前朝皇后的萧氏。这时萧皇后已是48岁。坐在辇车之上,她挑帘极目远眺。唐军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觉自己如一叶浮萍,不知哪里才是最终的归宿。让她受宠若惊的是,那个天下百姓交口称赞的英明君主李世民为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欢迎她的归来。她知道自己早已过了女人的最青春的时期,没有纯真可以炫耀,没有娇美可以卖弄。当她托着曳地长裙,仪态万方地款款进殿时,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他甚至怀疑她是否真的是萧皇后,因为她的外表与实际年龄实在相差甚远。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妇人竟如此光彩照人,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尤其是那雍容典雅的气质,更是一般的红粉佳人所不具备的。这个英明的皇帝,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封萧皇后为昭容。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爱姬。

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幸福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贞观二十一年,67岁的萧皇后卧在病榻上气息奄奄,她梦到了许多事情,也回味了自己不同寻常的一生,最终安然地闭上了眼睛。李世民以皇后礼仪将萧皇后葬于杨广之陵,上谥“愍皇后”。

相关链接:

独孤皇后

独孤伽罗(543年—602年),隋朝云中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给他为婚,时年十四。独孤氏好读书,通达古今,是杨坚称帝的积极支持者,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独孤氏被封为皇后,称文献皇后。

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隋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她善为隋文帝筹策,隋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她为隋朝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道:“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表兄,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酗酒滋事残害百姓,曾受过皇后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隋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请求赦免他。”于是陀被免死。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泰陵。

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唐太祖皇帝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618年5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唐,唐王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李世民以赵公身份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武德四年被封为天策上将。后经玄武门之变,即帝位,为唐太宗。他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致力于文治天下。他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