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弦·心声(中外经典散文读库 心迹卷)
5958200000018

第18章 五四断想

闻一多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歇下来舒服舒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它挤掉,……如此,武戏接二连三地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动了,就赶紧让。“功成身退”,不正是光荣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

其实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的,“青年永远是革命的”这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

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就功成身退,不致阻碍了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

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哪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但目前,我们还要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变是悠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

【人物介绍】

闻一多(1899—1946),生于湖北省蕲水县。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院任教。是新日派代表诗人,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出版过《古典新义》。因坚持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主要作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细品精读

关于“革命”的经典檄文

本文开篇作者从两个层面,用活泼形象的语言比较了“演化”与革命的区别。它们本质上都是新的取代旧的,当取代能以一种正常的法则进行时称为“演化”,而当取代的过程受到旧有事物的阻碍、正常的法则不再灵验、日渐壮大的新生力量又要确立自己的地位时,新世界便只能采取强行手段——“革命”来达到目的。“五四”所产生的效应便是“把旧的挤掉”——“革命”。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论证了“革命”的本质和意义:“革命”永远是青年的,因为新生力量总是年轻而有朝气的,处于上升阶段的;而旧的衰老的事物没有发展的前途,迟早要被新的壮健力量取代。

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革命永远是成功的,是针对具体的革命过程而言的,但对革命这一进化手段而言,又似乎永远“尚未成功”。因为每当新的“革”掉了旧的以后,逐渐也会成为旧的,新的“新的”又会出现并成长起来,这新的“新的”又要来取代原来“新的”,而“新的”则还认为自己是新的,不甘心让路,于是又会有一场“革命”。这便是毫不留情的历史法则,是生生不息如流水一般的进程。

在这样的残酷法则面前,闻一多发出了忠告: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拖不动了,就赶紧让。“功成身退”,不正是光荣吗?如果人们都具有了这种自觉意识,那么便“旧的悠悠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哪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演化”与“革命”是历史进步的两种不同方式。能够步入演化的常轨,这是理想,而在现实面前,总还有不肯退去的旧的,所以也只有用革命手段来争取演化,实现变的目的。新的将不作任何停留毫不犹豫地奔向前去,而旧的也将消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此时距五四运动爆发已过去二十多年。作者在时隔如此之久后写出这篇以“五四”为切入点的杂感,的确是有感而发,是针对当时的时势而在内心深思熟虑后,反映自己心路历程的作品。因为当时外侮当前,国民党政府又一如既往地贪墨腐化,不肯变革,更谈不上革命。作者面对如此时局,内心焦灼,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于是,便以“五四断想”的方式,写出了这篇饱蘸情感,深蕴哲理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