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跳出教育看教育
6001300000025

第25章 不同角度看环保

《冬吴相对论·走进非洲》还谈到了环保问题、低碳生活问题。他们说,非洲很环保。你随便一看,那一片地就可以建高尔夫球场。一个去旅游的女生说:“这树怎么长得这么帅啊?”随便一棵树都长得这么帅,跟画里头似的,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这的确是一种很奢华的感觉。那些非洲人天天都在享受这种奢华,但他们感觉到的是贫困,没有钱。路上,老看见那些非洲的小孩儿,天真烂漫地跟你挥手,让你觉得这里的民风好淳朴啊,好像在示意: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其实他们是向你要东西。吴伯凡拿起相机就给他们拍照,他们先是不停地摆手,然后伸出手来,吴伯凡给他们一人一块糖果,他们就高兴地蹦起来。可是糖果还没有放到嘴里,跑来几个比他们个子高的小男孩儿把他们按倒在地上,把糖果抢走了。在旅游中,你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你自然就会想到,人类应该保存这么一片净土,关键是这片净土对我们文明社会的人来说是净土。我们可以去消费,坐在酒店的阳台上数星星,那是个3D的星空,能清晰地看见银河,各种星座清晰得跟电脑里的一样。你之所以能看到一个3D的星空,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工业,天空没有受到丝毫污染。非洲人可能会说:“我们不要什么星空,那是你们的。”你拼命地讲环保,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没有良心啊?你过得这么好了,你这么有钱了,你来讲环保。我们这个地方要是上两个污染项目的话,我们说不定跟你一样有钱。旅游者去欣赏这片美景,欣赏这种低碳生活的时候,是坐高碳排放的飞机去的。

我觉得梁冬和吴伯凡两位先生说的话很有启发性,对于我们教育者尤其重要。现在学校里都在讲环保,很时尚、很高尚的样子。环保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环保讲成“有钱人的环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有分歧,原因就在这里。环保首先是有钱人提出的,他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了。人烟,有人才有“烟”,自古以来“烟”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标志物,后来“烟”太多了,人们才想起减少它。虽然环保对整个人类都有利,但若马上按照富人的标准搞环保,对有钱人好处更大一些,而对穷人、对穷国是有伤害的。富人巴不得你永远不发展,一点不搞工业,好永远作为他们的旅游观赏地。我们教育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公正,地球需要公正,不能只顾富国、富人的利益。富人已经占尽了先机,占尽了便宜,搞环保的时候,他们本应作更多贡献才是,因为在发展工业、污染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得利最多,如果说污染是造孽,他们造的孽份额要大得多,他们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小心孩子们跟着富人的腔调鹦鹉学舌,因为很多时候富人控制着传媒,掌握着话语权,他们的声音比较大。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多角度、站在不同的立脚点看待环保这件事,否则人文关怀就会蜕变成“富人关怀”,孩子们就会失去关怀弱者的人类良知。这是个德育的大问题。

201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