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6004400000007

第7章 伦理学讨论班实录(7)

同学5: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人的道德起源于情感,但是理性并不是对情感的战胜或是超越,人的理性是对人的情感的延展。人是可以以义相结的,但动物只能以情感,而这在《荀子》中说得很清楚,“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我认为“义”也就是“理性”,是对人情感的扩展,但是情是一切的基础。刚刚很多人提到为什么人有道德而动物没有,就我个人来看,因为人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东西,人的技艺和文字的记载,能够把技艺传承下去,通过传承积累出一个共同遵守的,看起来像是一个先验的东西,这是我的观点。

同学8:为什么有时说人还不如禽兽呢?

同学5:因为有时候人的理性抹杀他的情感,就变得比禽兽更加低级。

同学8:禽兽怎样定义?

同学5:人可以杀很多人,但禽兽不能。希特勒可以杀一百万人,禽兽可以做得到吗?(笑声)

同学8:这跟理性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5:这就是理性把他残忍的一面放大了。

李泽厚:你这点很清楚,还是认为理性是主要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同学5:我就是说情感是基础,但理性是情感的延展。

李泽厚:问题是情感为什么非延展到理性?

同学5:在人类的文化中,情感必须要有一个基础存在。

李泽厚:我没讲存在,我就讲在道德行为中间。我现在也不让你马上回答,请你(同学17)讲完以后我再说。

同学17:我一直在观察一个事情,小狗是大狗生的,小狗可不可以和大狗发生性关系?我实际发现的是公狗容易和小狗发生性关系,但是母狗和小狗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低一点。但是如果拿到人类社会来说,我们都知道有这种乱伦的关系,也是自古以来在讨论的问题。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受到很多批判或是发生更多异于动物的选择呢?我觉得是因为人类有了很多自己的东西去限制了这种本能、这种冲动。所以我觉得按杨老师刚才说的,“思、欲、悦”这种综合的说法,在历史或具体情境中,是一个消极的问题。如果说很多事情是一个综合的结果,那也就没必要再谈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还是不大赞同杨老师的说法。

李泽厚:你是赞成理性说对不对?

同学17:对,我赞成理性说。

李泽厚:那就很清楚了。

同学7:我对刚才那个学生说的“理性是情感的延展”这一点反驳一下,因为我比较赞同理性可能是对情感的一种压制。对于情感和理性到底哪种决定人与动物的区分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处于一种适者生存的环境里面,但是人不一样,不能为了我们的生存而去做某些事情,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但是动物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什么对它们的生存最有利它们就做什么,这是它们自发的一种情感。

李泽厚:好,我也不能让你讲太多,因为很不公平,你(同学3)发言太多了,就一句话。

同学3: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理性和观念起主导作用,但是动物没有理性这一点我不认同,您给我时间我就解释。(笑声)

李泽厚:这牵扯的问题太大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看的一本书的第一章讲“什么是理性”这个问题有十几种解释。什么是理性?人的理性到底从哪里来的?是另外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首先是认识论上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我们先不说。还有哪位举手?

同学18:我觉得这个问题跟您提出的情理结构有关系,因为我觉得观念、情感、还是意志占主导不能抽象地讨论。因为每个人的情理结构都是不一样的,许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可能是观念占上风,可能是情感占上风,也可能是意志占上风。如果是动物的话,它可能是本能的情感占上风;但如果是很理性的人,他就不会让情感占上风;像艺术家,他可能情感占上风;像比较死脑筋的人,可能是观念占上风。(笑声)

李泽厚:道德是关系到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事情。

同学1:我看李先生讨论的道德心理的结构有三块,理性是主宰力,情感是帮助力,意志是决断力,最后要落实为行为。前面杨国荣老师讲的“思”是道德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要有判断,要有权衡,要上升到自觉,所以理性确实是主宰性的,但光有理性是不行的。

李泽厚:刚才我讲了,善恶观念算理性,意志力量也算理性,但不一样。还是举个例子,例如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抢别人的糖果,从小就要学做人。动物没有这个,动物为什么不同呢?你们刚才讲的教育也好,文化也好,都是从这开始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道德行为的一个特征是什么?所以我比较赞成它是由理性来主宰和控制情欲这样一个特征,所以我把它叫做理性的凝聚。儿童想吃糖是不是本能呢?是,他就想吃,但是你要规范他不能吃,不能抢别人的,以及不要打人,要有一种行为规范,至于这种规范合理不合理,那我们下次再讨论。规范主宰人的行为,而且主宰自己的欲望,甚至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是道德。就像康德讲的,我们可以羡慕、敬佩、敬仰人的才能、智慧,但道德行为比如救火队员,牺牲了自己生命去救人,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情感,因为他恰恰克服了求生这个强大的本能。我讲人有几个基本的欲望,我归结为五个,我的书上还没写过,大家认为人最基本的欲望是什么?(学生1:食色。)还有吗?(学生1:爱欲。)爱跟性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吃饭,一个是性。sex变成爱很复杂,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爱里面也是很复杂的,我不赞成伦理学就是讲幸福问题,幸福很难讨论,幸福如同欲望一样,只要稍微提升到精神层面,就变得极其复杂、多样,互相矛盾冲突,变得很难讨论。这个问题就变难了。有的人觉得爱人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被人爱最幸福。

我从来没做过实验,觉得爱人比被爱幸福的,请举手。就讲男女之间的sex,觉得性行为就叫爱的同学,请举手,(同学反应)认为被爱比爱更幸福的,请举手。(同学反应)

好多人没举手,(笑声)真是不好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情感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是作为生理欲望却是很简单的,动物都有。求生、吃饭、性、睡觉(都是本能),社交也是本能,但本能有强弱之分,就个体说,有些人可能不大睡觉,有人吃饭很少,有的人性欲望很强,有的性欲望很弱,有人睡四小时,有人睡十小时,人的本能是不一样的。而道德行为恰恰是把本能压制下去,小孩想吃糖果,你不让他吃。我牺牲我的生命压下我求生存的本能。有时候压制性,我去做修女,我做尼姑,做和尚,压制本能去做些事情。这是什么?这就是理性对感性的主宰,本能的力量非常强大,但理性要把它压制下去,突显出自己更强大,这就是道德的特征。所以康德是反对把道德建立在任何感性基础之上的,反对快乐、同情等等作为道德动力,我帮助你并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我觉得应该这么做。我来看你并不是我同情你,而是应该来,都是理性的观念和意志所作出的行为。上面即讲,理性里面包含两个不同的因素,即意志能力和善恶观念。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2],把小孩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六个阶段我不赞同,但我赞成三个水平的说法。其实小孩子的心理,成人也都有,不闯红灯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我怕罚钱,所以我不闯,与自己利害有关系;第二种,不闯红灯,是一种规定,我遵守这种规定,所以不闯;第三种,我就是应该不闯,这是我们普遍适用的自由意志。在康德意义上,前两种算不上自律道德,情感或同情发出的行为也不算道德,真正的道德特点恰恰是理性压制了自己感性的幸福、快乐,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是自觉的,这才是道德,当然他讲道德很严格。但我们上面讲的三者却也都是意志起决定作用,你的欲望是赶紧到那里,你的欲望是去,你的情感是急于去会一个好朋友,或有很着急的事情,但是你的意志决定你不能闯红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意志是一种最核心的东西,所以,在将理性主宰感性作为道德这一根本点上,我是康德派、理性派,即认同康德讲的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但是我对康德作了一种解释,包括西方还没有人作过这样一种解释,康德讲的绝对命令恰恰没有很明确地讲是一种心理结构,而不是一些具体规则。康德举了四个例子,人不能自杀,人不能说谎,人要帮助别人,自己也要努力。这四者他认为是绝对命令,每个人都要实行的,像不能说谎。桑德尔这本书,就为这个辩护。关于说谎不说谎的问题,争论是很大的。按照康德不说谎是个绝对命令,敌人抓到你,要你招供,你招供反而是道德,你不招供反而是说谎。那样行吗?显然不对。刚才杨教授也说了,我宁死不屈,我就是不说,那我就说谎了。但是,不说谎作为人类群体存在,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假设一个社会每个人都说谎,那这个社会没法存在。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却不可能是普遍性的。所以我认为康德是有错误的,错误就是把“不能说谎”作为普遍原则,实际上,它是人所塑建的道德心理结构才是绝对的、普遍的。心理结构好像是空架子,所以黑格尔批判康德是空洞的形式主义,但它实际上并不空,而且是人类经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种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心理结构——情理结构。情理结构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经过人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在道德心理结构的培育中,理性的善恶是非观念当然重要,但这些观念需要有力量即人性能力才能实现为具体行动,道德不能仅是心理,它必须表现为行动、行为,所以,意志在这里又比观念更突出更重要。所以培养人的意志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讲“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你才能成为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自由意志才能实践自己信奉的善恶观念,我就是决心应该这么做,不管艰难险阻生死祸福,所以意志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那样的小城邦坚持从小的军事训练,包括体育锻炼,不仅锻炼身体,而且锻炼人的意志,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教育,是人生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人类之所以生存到现在,是因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有了意志的培训。所以我讲伦理是在认识之前。我是康德派,但康德的错误就是,没有重视这是内在的人性心理。“人性”这个词遍布古今中外,但是至今我好像没有看到一个对人性的清楚说明。什么叫人性?人性不同于动物性,但人又是动物,不能脱离开动物,人不是机器。我在七十年代末就讲,人性是区别于动物性,同时区别于机器性,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机器,那是什么东西?人性有好几种,我分了三种,一种是认识方面的,动物为什么没有逻辑学,动物为什么不能认识世界,人为什么可以?动物也可以认识啊,它有感官啊。为什么人能审美?牛对着红布,有本能反应,但国旗和红布对它是没有区别的。人不一样,而且在伦理方面,人有自由意志,自己决定自己,我就是应该这么做。文天祥曾有一段话:“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3]这些句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且这都是一个一个的历史人物,都是牺牲自己来完成“天地有正气”,他自己也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4],也就是孔夫子讲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求仁”:为了求生,来伤害仁是不对的;杀生,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仁。这是真正的道德。这种道德靠什么?靠情感吗?动物能做到吗?动物自杀的事件是群体性的,一群鲸鱼会死掉,那不算是道德的。所以为什么人有道德?就是人有自由意志。意志力是否是自由意志?又不然。意志或意志力只是心理描述,与作为哲学原则的自由,并不相等,但自由意志的具体实现,却又离不开意志或意志这个经验描述的心理。这一点在座的有不同意见吗?

同学10:李老师,我有个疑惑,我们讨论的是情和意志哪个是道德本源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人性的考量,对人性的考量涉及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我们提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理性,动物只有本能。下面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理性?克服本能就是理性。什么是本能?前面讲的生存欲望就是本能,生存欲望有两个,一个是个体生存,一个是种族生存。问题是,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动物有这种行为,比如有些狗为了主人牺牲自己。对于这种行为,我们能说动物是没有理性的吗?这就形成一个悖论。我们说动物肯定是没有理性的,那么是不是就进入到庄子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怎么判断动物没有理性?这是一个悖论。

李泽厚:大家有什么回应?那就是你认为动物是有道德的?刚才很多人认为动物没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