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6038000000002

第2章 调皮的孩子也是乖孩子(1)

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可是,许多孩子就是不那么乖巧,甚至很不乖巧——登高、爬树,经常弄得衣服很脏、伤痕累累;具有天生的破坏力,经常把家中的东西拿出来拆掉……凡此种种,让大人伤透了心。调皮的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其实不然,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只要家长换另一角度看待,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调皮的孩子也可以成为乖孩子。

不省心的“调皮鬼”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带给父母越来越多惊喜的同时,而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麻烦——爱捣乱、爱搞破坏,一刻也闲不住。面对这样一个“淘气鬼”,父母的心几乎要提到嗓子上来了,一会儿担心摔着、碰着,一会儿又担心会惹出什么麻烦事……至于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拿着物品当玩具、把刚买来的新玩具弄坏等更是家常便饭。为此,很多父母都直摇头,只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

这不,下面是一位年轻妈妈的“投诉”:

我最近已经忍无可忍了,宝贝儿子小剑实在是太闹了,以至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心里却愈发难受了。

小剑最大的“特点”是,一天内能把抽屉翻腾七八次,直至底朝天为止。这不,光盘扔得满地都是,他更是5分钟就往机子里换一张光盘,瞧,刚买的光盘已读不出来了。小东西还一直追着问:“光盘为什么坏了?你说呀!你说呀!”如果有什么东西找不着了,肯定是在垃圾桶里,那时只能庆幸还没有倒掉。往日的窗明几净变成了如今的战场。

最恼火的时候是吃饭,据保守估计,平均每顿饭小剑最少十次擅自离开座位,磨蹭半天还是剩了半碗冷饭不肯再吃,最后还带翻了碗筷。

还有,当他兴奋地在屋里跑来跑去,一屁股坐在花盆里,把无辜的杜鹃花碾成一团时,我只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小剑还有一个“爱好”:收藏垃圾。每次出门,他总是带回大量的石头、树叶、烂木头、碎纸片等垃圾,并且当宝贝似地放在沙发上、抽屉里,甚至是窝藏在被子里……从此,那些无休无止源源不断来自任何一个肮脏角落的垃圾成了我的心腹大患。

睡觉也是难题,早已过了睡觉的时间,我好言相劝、三令五申,放了两遍催眠曲,三遍唐诗,讲了四个故事后,早已疲惫不堪,小剑却把被子蒙住全身,嘻嘻哈哈地翻腾,还精神抖擞地在我头上跨过,在我身上跳过,碰巧又踩痛了我的胳膊……

诚然,与听话的孩子相比,调皮的孩子带给父母的麻烦更多。调皮的孩子总喜欢问很多“不着边际”的问题:“太阳与月亮为什么不能是一家人?”“冬天走了为什么不能是秋天?”“孩子长大了是大人,为什么大人不能变成小孩呢?”……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的确让人感到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除此外,调皮孩子的调皮劲儿还体现在:喜欢冒险,登高、爬树,常常弄得衣服脏兮兮的,还伤痕累累;无事生非,绝不屈服权威,胆大妄为……

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又一幕——

场景一:

“妈妈,晓晓打我,呜呜……”孩子可怜地擦着泪水。

场景二:

“叔叔,你家荣荣在幼儿里打架了……”邻居小孩跑来告状。

场景三:

“莫女士,你家华华今天怎么没交作业?”老师打来电话。

场景四:

“你呀你,我该如何跟你说才好?”妈妈举起的手又放了下来。

孩子的哭声、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的询问声、父母的叹息声……真是声声入耳,句句刺激。

无论孩子的表现怎样,作为父母,若想教育好调皮的孩子,就不能不了解孩子属于哪一种调皮的类型。要知道,只有正确地给孩子的调皮劲儿下定义,才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具体说来,调皮的孩子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老虎型

“我家孩子老霸道了,说什么都不听,还咬人。”一位80后家长说起宝宝很无奈,“小小年龄,竟像头老虎似的!”老虎型的孩子总给人一种不易相处的感觉,即便是小伙伴们,也都不会愿意与其在一起。如果父母不及时阻止,攻击性行为就会升级,进而影响到孩子道德行为的发展,甚至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

——猴子型

这类型的孩子十分好动,总是闲不住。尤其是在集体中,他们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等特点,此处,他们还爱发脾气,且不遵守集体常规。

——小猪型

当前,许多家庭的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所以父母总以为“苦头”我这一代人吃够了,该让孩子少受一点苦了。在家中,家长把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小到穿衣、穿袜,大到作业包办。这样的结果导致许多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养成了懒惰、依赖他人、不喜欢动脑等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往往听不得别人的劝说,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态度,什么事都由着性子,典型的“怎么舒服我就怎么来”。

——孔雀型

所谓孔雀型,就是爱慕虚荣。这类孩子一般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凡事争强好胜、讲派头、爱撒谎说大话,妒嫉别人的才能。有一个5岁的女孩子,每当家中来了客人,她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大人们中间又唱又跳,还爱拉扯客人的衣服,冲客人扮鬼脸,唯恐客人不知道她的存在似的。这让妈妈感觉很没面子,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她。

——白兔型

“温柔地‘坏’”是对白兔型孩子的最准确描述,他们被比喻为“粘人胶”、“眼泪虫”、“吝啬鬼”等等,给人的印象是:调皮却不出格,可又很难对付。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对于这个问题,在现在家长当中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就会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

下面的一场谈话,是对“孩子调皮好不好,要不要管”这一问题的最好解答,相信会给家长某些启发——

一位家长向退休老师倾诉,“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的好动、好胜、好奇,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愿意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来表现一下自己,越是明令不许动的东西,他的好奇心就会猛增,想来想去,还是非动不可,一动就会捅娄子,做出我们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

退休老师并不急着下结论,而是给他列举了当前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事例:“孩子拆毁了玩具,有的老师视为一种探索精神,有的老师视为‘败家子’;上课接‘下茬’,有的老师视为违反纪律,有的老师视为一种积极思维的创新精神;在操场多玩一会儿,有的老师视为不爱学习,有的老师视为一种热爱锻炼的习惯。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甚至通知家长帮助教育,常常被认为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掌握不好分寸,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极力培植他们创新精神的幼芽茁壮成长。”

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一种教育方法是一种‘标准件’式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当成工厂的‘原材料’,按统一的设计来生产同一种产品,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它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达到一个标准;后一种教育方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它体现了正确评价孩子的教育思想——评价教育:孩子是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人,是一代强人,是不断发展的年轻人,它充分估计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能力,充分估计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年轻人的创新精神。评价教育以鼓励为主,积极引导,在鼓励引导中实施各种教育。评价教育鼓励孩子提出相反的意见和看法,而且还鼓励孩子‘胡思乱想’,让孩子创新精神的幼芽茁壮成长。”

总之,家长要明白,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一方面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岩岩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上课经常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到后来,他“闲着没事”,干脆在课堂上捉弄起同桌来。这让老师很生气,责骂了他好几次,却没有一点效果。不得已,老师只好把情况告诉岩岩的家长。这下可坏了,妈妈一回到家就拎起孩子摆出一副要打的样子,爸爸见状,赶紧予以阻止。妈妈不服,“你怎么这么糊涂?再不管,孩子可就要变坏了。”爸爸笑呵呵地说,“孩子捉弄同桌是因为他好动的天性、是因为上课走神,我们应该找出他走神的原因,而不是实施严管。”

其实,岩岩的爸爸做得对。调皮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特征。学龄前孩子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多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孩子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又由于缺乏知识经验,这一对矛盾是孩子“调皮”的本质。正因为孩子缺乏知识经验,好多事情都不懂,所以他们自己试图去探索,想搞明白某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孩子看到家长给他们剥香蕉,他们就会好奇,要自己把香蕉剥开,而且是一连剥好几根,看看每根香蕉里装的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直到自己搞明白所有的香蕉皮里包的都是一样的时,他对香蕉的探索活动才停止,并开始尝试另外一种探索活动。所以,孩子的调皮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自己探索获得的经验是终身受用的,要比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更好。

另外,孩子随着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体力和智力的增强,产生了模仿成人各种活动的兴趣。但由于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看一场打闹情节的电视、电影就会模仿起来。对孩子的这些活动,做父母的要有正确的认识,就是孩子做过头一点,也不要张口就骂、伸手就打。不要因孩子好动惹出“乱子”就严加指责,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使孩子的活动受到不适当的限制。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应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支持其活动,比如教孩子看连环画、玩魔方、开小汽车、折纸玩具、玩球、踢毽子、浇花草等等,使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当然,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做出一些破坏性或不安全、不卫生的行动,应该耐心地劝说和引导,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做才对。切忌脾气暴躁、不讲理、打骂孩子。

调皮与多动症的区别

“宁宁,你别老是动了,行吗?”这是9岁的宁宁自懂事以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可是,要想让宁宁安安静静地坐上10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任何一件新玩具到了他手里准会被拆得七零八落。起初,妈妈一直认为好动的宁宁只是调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好动”的毛病愈演愈烈: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无法静心做作业,而且经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

“他的身体里好像安装了小马达,无法停下来。”宁宁的妈妈很无奈,“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在现实生活中,像宁宁这样“好动”的孩子有很多,也让不少家长伤透了心。这样的孩子到底是调皮的表现还是多动症的表现呢?

有医生表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得活动过度,不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了。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患儿的症状有时很容易与正常顽皮儿童相混淆,但是,专家在临床上还是容易找出多动症儿童与正常顽皮儿童的区别:

第一,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常没有目的性,不停地变换花样,一会儿玩铅笔、纸屑,一会儿做鬼脸,逗引同学发笑等;而顽皮儿童则出于某种动机或达到某种目的而捣蛋,如向别人借橡皮以及抢答问题等。

第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顽皮儿童则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约束,有时能遵守纪律。

第三,多动症儿童对新奇的游戏及娱乐活动也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顽皮儿童对有兴趣、新奇的娱乐活动及游戏能持续注意,并能坚持很长时间。

第四,多动症儿童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劝说当耳边风,屡教屡犯;而正常顽皮儿童的行为则会有所改进。

现在,你该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了吧?如果还是难以分辨,下面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供参考。

第一项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碍”——属于正常的调皮现象;第二项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虽然是多动,但不必担忧,只要平时多给予纠正就行了;两方面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一、注意力不集中行为

(1)常常在作业、家务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时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因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