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手或脚常常摆动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像“装上了发动机”似的不停地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患上了多动症,家长也不必惊慌,可通过药物和自尊心的教育使其康复。而在自尊心教育方面,不妨就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第一,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多引导他们往该方向发展。
第二,玩一些适龄的静态游戏。科学实践表明,利用静态的游戏可延长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比如,1岁以内的孩子可以玩铃铛、不倒翁、浴室玩具、塑料瓶等,1岁以上的孩子玩搭积木、拼图、穿珠子等,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体会到成功喜悦,然后逐步延长游戏时间。
第三,早期阅读识字有利静心。在婴幼儿时期,家长陪孩子进行适度的早期阅读识字,对于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很有帮助。正如有位专家说的,“从小养成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不仅能培养起孩子终生爱书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亲子共读声中,孩子受到儿歌、童话、科普读物的陶冶,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活泼好奇、安静专注的性格。”
第四,挑战力所能及的事。做事之前,父母要明确做事目的,激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若遇到困难,要引导孩子克服困难,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第五,对于特别好动的孩子,家长要考虑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精力远比大人来得旺盛,家长要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使孩子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们参加适当的运动,跳绳、走平衡木等。
孩子调皮背后的根源
有一天下午,甘夏贤老师应邀为一所小学的家长做一场关于家教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一些家长围住她,就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展开了交流。
一位一年级的孩子母亲说:“我和爱人都是文艺工作者,常年出差,因此女儿海燕出生后一直由她奶奶带,我们很少过问。今年孩子上学前班,考虑到海燕奶奶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加之学校离我家近,就把海燕接了回来。
“海燕和我们同居一室不到两天,我就感到有些受不了,原因是这孩子实在太淘气了:早晨一睁眼就从一个房间窜到另一个房间,爬到柜子上往床上跳,把闹钟大卸八块,把集邮册里的邮票一张张扯出来,拿着我的口红到处涂鸦,把保姆的裙子套到身上满屋子跳……吃饭时很难让她老实地坐在餐桌旁,睡觉时更是难以把她按在被窝里……海燕一天到晚叫啊跳啊,仿佛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
“上学后不出半个月,学校那边又警报频传。先是保姆去接海燕时,有小朋友告状说海燕揪她的小辫子,海燕抢他的橡皮泥,海燕在他的手上乱画……接着老师把电话打到家里,说海燕特别喜欢说话,上课说,吃饭说,睡觉时也说;午睡时总骚扰别的小朋友;排队时喜欢一个人在队伍外边乱跑;吃饭时总捣乱,把面条挑出来摆在桌子上,说是量量面条有多长;喜欢拆玩具,还说要看看里面有什么……
“我就搞不懂,一个女孩子怎么会这么淘气?之后的半年时间,我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想尽办法联合学校一起来对付海燕。中午她不睡觉就罚站,不好好吃饭就饿她一次,拆坏东西就不让她看动画片,挑衅别人就逼着她向人家道歉等等。可结果使我几近绝望,海燕的淘气本性就是改不了。甘老师,您说像海燕这样的孩子心理发育正常吗?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这位年轻的母亲情绪很激动,说到气愤处,几次狠拍双手,若是海燕在身边,那巴掌不知要落到海燕身上多少次。
显然,调皮、出格的孩子总会惹大人生气。与海燕一样,小琼也不是“省油的灯”。
小琼调皮任性,整天和妈妈对着干,还胆大妄为,随时淘出个新花样……
“你真让我受不了了。”小琼的妈妈走进的小琼房间,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原来,好好的房间,没想到地板上和墙上都沾满了面霜。小琼赶忙抢着说:“我在制造一个冬天的景色。这样不好吗?”
显然,这种调皮捣蛋的行为既违反了妈妈“不能在室内乱画”的家规,又浪费了妈妈的面霜。但同时,我们没有理由不认为:这个小家伙确有些与众不同的“大胆设想”。可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在挑战家长的权威,而且可能衍生不良的后果,那就是恶作剧过头了。譬如,明明跟孩子说,浴室门不能扣上,否则锁死了不容易打开。他却偏偏将门锁上,以至于不得不找人来开锁才能将他“救”出来。
不过,调皮归调皮,毕竟不是恶劣的坏行为,只要不是经常地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淘气行为是天生的,它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一个孩子不淘气,只有程度不同而已。那些看似挑战、不听话的举动常惹火家长,但这正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不管怎样,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听话,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之所以说调皮的孩子不听话,很有可能只是家长的片面认识。
通常情况下,孩子调皮的原因有以下这几方面。
第一,下意识的淘气行为。所谓“下意识的淘气行为”,举例如下:幼儿期的孩子不会辨别是非,他们以为一切的东西都属于自己,所以,在一个幼儿聚集的地方,除非没有玩具,否则,抢玩具的情况恐怕非常“惨烈”;孩子不了解别人的思想、感觉,对大人叮嘱及道理根本听不懂;孩子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把一些自己向往的事情编造出来,在大人眼中,难免认为其在说谎;孩子认知能力不足,故常有固执的行为发生,例如孩子正在吃他最爱的瘦肉粥,别人把它拿去,放进另一个碗内再给他吃,他会认为这碗粥和刚才正在吃的粥不一样而拒绝再吃……实际上,这些不明事理的情形一般会在孩子5岁左右时消失。
第二,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往往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对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偷偷模仿。这些行为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捣蛋行为。
第三,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有些孩子了解到,他可以从一些捣蛋、恶作剧的行为中获得“整人”以取悦自己的乐趣,这是他最新发现的表现幽默的方式。如,有些孩子会拿死蟑螂放到姐姐桌上,吓得姐姐哇哇叫,他则在旁边乐不可支。从孩子们翻新的“整人”功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智力增长极为神速。
第四,挑战成人权威的淘气行为。孩子常以新点子、调皮捣蛋的做法,显示自己比大人强,尤其当家长不在时,他可能将一个一个汽车模型用强力胶黏在一起,自制了火车,也可能将你心爱的大衣或外套拿出来,架成一顶露营帐篷。此时,如果家长严厉处罚,很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不正确教育方法引发的淘气行为。有的家长过于顺从孩子,孩子自然只把家长的话当作耳旁风而不加理睬。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并且违背孩子的兴趣和愿望,孩子不愿意照着做也属事出有因。
总之,孩子调皮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当父母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正确引导。
理顺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孩子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孩子都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现出逆反心理。研究发现,5%~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而调皮孩子的逆反心理较之一般孩子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其中既有调皮孩子的个性原因,也有一些累积的教育原因。倘若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持冷静、民主的态度,则“顽童”再“顽”也可转化。
第一,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调皮孩子的性格中天生就包含着冒险、好奇心重、好幻想等元素,探索性模仿是其主要的行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的逐渐扩展和模仿能力的增强,他们探求尝试活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认知能力、自我制约力不强,事事、时时容易“出格”,衍生出大量的“捣蛋行为”、“恶作剧”。因此,过分的管束或者说过紧的制度框架其实利少弊多。事实上,把调皮孩子管得太死反而会阻止他们从生活中汲取教训。蒙台梭利说过:“外部强迫的纪律,不仅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潜力,窒息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只能培养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同时,正如罗素所说的,“孩子一旦受到某种压制,就会报之以仇恨。而且一般说来,如果他不能将自己的仇恨尽情地释放出来,那么这种怒气便郁积在内心深处,也许会沉入无意识之中,和那些各种各样的奇怪东西混在一起,伴其终生。”所以,对调皮孩子的管理不是说要取消纪律约束,而是粗放化,可以由原来的严、细、多,有层次地转化为松、粗、少,通过改变管理力度,使他们好玩、好动的天性有一定的释放空间,更有利于调动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第二,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调皮孩子通常是活跃的、不稳定的,冲突、破坏事件里总有他们的身影。而实际上,孩子的淘气有不少是出于好奇而并非出于恶意,或者是一种表现欲的不恰当的宣泄,其中也不乏“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创造一些让孩子动手、动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还可以杜绝他们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满足积极向上的欲望。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一旦得到满足,那些平时难以察觉的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甚至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功。相反,如果这种愿望屡屡受挫,或是一直受到压抑,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就极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引发种种悲剧。适时的赏识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这也就是说,家长要给孩子表达、表现的机会;一味地责打、说教于事无补,却容易触发孩子的抵制情绪。家长要探究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避免制造一些“不白之冤”。只有分析调皮孩子的欲望,倾听孩子的心声,深入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继而领会、掌握与外界沟通的技巧,这对于孩子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不应忽视,用适当的批评来控制调皮孩子的不良言行和欲望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