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灵动的语言、多彩的图画、生命的律动……有音乐相伴的生命开端会更丰富、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音乐不只是一门艺术,也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方法。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音乐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音乐的长期熏陶还能克服孩子的性格弱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因此,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让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还能够成就孩子美好的人生。
为什么让孩子学习音乐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科达伊有一句名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音乐绝不是他一生的全部;但是,音乐将伴随他全部的一生。
音乐是人类智慧创造的瑰丽宝石,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欣赏的乐声,除艺术上的价值之外,它还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效应。美妙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启发人们的灵感,开阔人们的心胸;音乐还可以通过它的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活力。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者告诉我们,音乐可以对神经系统中的边缘和脑干的网状结构有直接影响,从而调节情绪、情感和内脏活动。比如,有些强节奏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活力和唤发人的体力;有的音乐通过乐曲节奏的变换,直接影响听者的呼吸节律;有的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和力度并因此而影响人体交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心率增加和血压上升;有些轻松悠扬的音乐,又可以直接调剂人的精神状态。总之,音乐可直接引起大脑的反应,比语言引起的反应,有时更加直接和迅速。因此,在孩子早期教育中,音乐作为一种体现世界的特殊语言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是顺理成章的。
如果不是为了当音乐家,不是以音乐为业、以音乐为生。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空前激烈的竞争。对于集体(公司,企业甚至国家),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于个人,前途和命运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基本素质,取决于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精神与体魄协调并重,知识、能力、见识全面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素质决定人的前途,决定人的命运。对于人的素质发展的追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这样紧迫,这样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身为父母的人)提出疑问:音乐与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凸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音乐对人的作用最早,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催眠曲,这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事实上婴儿在未出娘胎的时候就能够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具有音乐天赋。
第二,音乐对人的作用最直接,人对音乐的感知不需要任何媒介。语言和文字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要经过理解、联想、转换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才能进入人的心灵,而音乐能够直接打动人心,不通过任何的中介,不需要任何的转译。古老的“禅”学有一句口号,叫做“直指人心”,何为“直指人心”呢?除了信仰外,也只有音乐才称得上。因此,从这一特性来说,艺术门类似乎应该这样排队:音乐,美术,文学其他综合艺术。
对于音乐的作用,让我们倾听伟人的感慨吧。
柏拉图说过:“受过真正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也就是说,人们不但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和慰藉。
托尔斯泰说:“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使人感到团结和友爱。”
爱因斯坦说:“我的很多发明和创造都来自音乐的启发。”
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你还在为是否让孩子学习音乐感到犹豫吗?
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马丁·路德曾说过:“音乐使人更文雅、更谦逊,更聪明。”这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领袖还说:“音乐是上帝最美好的礼物”。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某时事务缠身精力俱疲,耳边突然飘过一段熟悉的旋律,尘封在心底的温情悄然泛起涟漪,模糊了现实和记忆的界限。世界在顷刻间陡然涂上了氤氲的颜色,美的不可方物。于是略作停留,回忆起那些和音符相伴的日子,一种妙不可言的力量灌顶注入,神清气爽。音乐对于“迟钝”的大人如此,那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孩子更不用说了。
孩子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调。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孩子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刺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孩子的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孩子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所以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孩子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除了外界可遇不可求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之外,音乐之声就是最佳的选择了。对于孩子来说,自出生之前开始就对音乐有好感,出生后不断发展着对音乐的喜好,3、4岁时就已初步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能使孩子享受一种深深的爱,使孩子的心情充满欢乐。这种情绪会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天真活泼的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利向往帮助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
孩子需要音乐,那么,音乐对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南斯拉夫的一所实用音乐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更主要的,这些孩子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人。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音乐启蒙的意义就在于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使之不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孩子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孩子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让孩子学音乐,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借助音乐神奇的力量,让孩子体验多种表现和表达的方式,在其他领域中也获得很好的发展。很多职业都需要良好的表现和表达能力如,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等。因为在未来,人才的竞争将不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资源整合,与他人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差异。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群体中发挥优势,大胆而且恰如其分地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音乐能够提供这种机会,教会孩子在合奏和合唱时,不能不出声,也不能太大声,要和自己伙伴的声音和谐起来。在集体的音乐创意活动中,孩子要懂得如何表现自己也懂得与人配合,更懂得什么时候需要聆听,懂得按照规则从容有节奏地把事情做圆满,当然也就获得了优势人群的特质。
音乐的音品、音调、节奏、旋律、音质的不同,会对人体产生镇静、镇痛、调节情绪等不同功能。美妙的音乐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大大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那些音乐大师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著名的“莫扎特效应”
目前流传最广、也最受争议的“莫扎特效应”是这样的:当你听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神经障碍的病人的病情。
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使孩子变得更聪明?这一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仍争议不断。支持这个观点的科学依据首次出现在1993年的《自然》杂志上,文章中写到,给大学生们播放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后,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有很大提高。比如,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IQ)提高了8或9分。这种现象就是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莫扎特效应”。
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副教授弗兰斯·劳舍尔本身也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此后,她用老鼠做过类似的试验。研究者为还在子宫中的小老鼠播放同一首曲子,并让它们在出生后两个月内继续听这首曲子,然后将这些老鼠放置在迷宫中。结果,听过莫扎特的小老鼠找到出口的速度比其他没听过莫扎特曲子的三组老鼠都要快。
“莫扎特效应”是否属实呢?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听音乐时大脑的许多不同部分都处于活跃状态,其中一些最活跃的部分与人们进行空间推理时的活跃部分是相交迭的。不过,劳舍尔最近开始修正自己最初的结论,她认为听莫扎特对大脑带来的好处可能只不过与做某种令人享受的事情时所得到的一般性反应相当。她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曲解感到愤怒,她说:“从来没有人说过听莫扎特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她解释说,她的研究只表明试验对象的空间推理能力得到暂时和有限的提高,而不是在智商上有根本提升。
莫扎特效应,是以一项表明听莫扎特的某些奏鸣曲能改善时空推理能力的研究为基础的,时空推理能力为理解高级数学和科学概念提供了基础。时空推理能力最强的人在数学和科学研究中很杰出,并且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建筑师、外科医生和平面设计师。
为什么争论的焦点是莫扎特,而不是像巴赫、贝多芬或者肖邦这样的古典音乐大师呢?
实际上,许多音乐都被认为具有治疗效果。不过,伊利诺斯大学专攻癫痫症的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的效果最好。休斯曾给自己的病人播放过与劳舍尔试验中相同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他惊讶地发现,在36名病人中有29名的症状得到了减轻。休斯也用其他古典音乐做过试验,但他发现只有莫扎特对他的病人具有持续、明显的效果。
休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莫扎特音乐重复的频率。休斯说:“他的音乐比较简单,总是让某一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而且是以我们大脑喜欢的模式重复。”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模式平均每20到30秒会重复一次,这与脑电波的时间长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时间相一致。这可能就是莫扎特音乐神奇效果的奥秘所在。
对于我们,不管“莫扎特效应”的奥秘是什么,只要知道莫扎特的音乐对孩子有利就行。但是,孩子的大脑发育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而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各种类型的音乐,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能对大脑产生刺激。